對不起,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失敗|你需要「防禦性悲觀」

2020-12-13 我是愈姑娘

關注我,為你解決情感難題

作者:愈姑娘

#情感心理觀點#

前段時間,我的狀態很喪,對很多事情都感到悲觀。

朋友告訴我:樂觀者往往成功,悲觀者往往失敗。

這句話是被很多人認可的,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按照大家普遍的認知,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質,而悲觀卻讓人感到厭惡。

樂觀總被賦予積極向上的標籤,而悲觀卻是消極懈怠。

心理學家研究也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樂觀的,比如相信5年後自己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比如那些大病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但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可是,樂觀就一定能夢想成真嗎?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盲目樂觀。

盲目樂觀有多普遍

盲目樂觀的人真的太多了。

父母對孩子很樂觀,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患上抑鬱症,不會輟學,會順利完成學業,保持健康的身體。

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很樂觀,認為自己畢業後一定能找份好工作,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新婚夫婦對彼此很樂觀,他們認為自己一定能相愛一輩子,不會離婚,不會分居,會幸福的白頭到老。

他們最後都成功實現自己的期待了嗎?

大多數人都以失敗告終。

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會平安健康的長大,可是每一年青少年生病出事的不計其數。

2000年的時候,一半的高中生都相信自己能拿到研究生學位,實際上只有9%的人完成了目標。

所有夫妻都認為自己能和對方白頭到老,而現在的離婚率已經逐年飆升,並且越來越年輕化。

樂觀的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認為事情會變好,自己會變好,從而把目標定得很高,到最後都以失望告終。

事實證明,沒有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樂觀都是毫無意義的。

樂觀真的不是人生的解藥,不是樂觀你就能成功,更多的時候,樂觀讓你們變得脆弱又傲慢。

盲目樂觀會讓我們付出代價

盲目樂觀的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總認為自己能倖免於難,從而對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不採取措施。

大學的時候,我掛過好幾次科,有的科目明明很簡單,我還是沒考過。

並非我不夠努力,而是我太樂觀了,我總是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強,不用和別的同學一樣下苦功夫。

結果,那些生怕自己會掛科的同學考過了,而自信的我卻失敗了。

這樣的例子,時刻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比如那些戒菸的人,認為自己的自制力夠高,所以也不刻意把煙丟掉,甚至也不避開抽菸的人群,到最後他們戒菸往往是不成功的。

還有的司機認為自己駕駛技術好,可是在測試過程中,這些樂觀的司機比謙遜的司機出事故的機率要高出4倍。

有樂觀心態是好事,但是不能正確評估自己,飄在雲端,不做出該有的努力,你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盲目樂觀如同傲慢一樣

盲目樂觀是註定要失敗的。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盲目樂觀的人更容易透支消費,他們總認為自己能還上信用卡。結果透支的額度越來越多,直到自己還不上。

還有一些沉迷賭博的人,不也是如此嗎?他們總認為自己會贏,所以即使輸錢也不會離開賭桌。

顯然,我們都高估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這種對好運的幻想源於我們對自身能力過於自信。

對婚姻來說也是如此。

心理學家發現,包辦婚姻比戀愛婚姻更穩固。

因為包辦婚姻的夫婦沒有盲目樂觀的心態,他們深知婚後會面臨的困境,所以就算婚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更少抱怨和責難。

而戀愛婚姻的夫婦對彼此的期待很高,也樂觀的認為婚後會充滿激情和浪漫,當面對婚後的雞毛蒜皮,他們的容忍度更低,失望度更高。

盲目樂觀是一種傲慢,忽略了既定的事實和風險,當結局不好的時候,只能陷入焦慮沮喪之中。

我們需要防禦性悲觀

想要從盲目樂觀的幻想中走出來,我們需要「防禦性悲觀」。

所謂的防禦性悲觀,不是讓你變得消極懈怠,而是增強自己的風險意識。我們有一句古話可以很好詮釋這個概念——居安思危。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悲觀的認為自己未來考試會考不好的學生,更會在考試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

防禦性悲觀的情緒可以讓我們消除焦慮,因為你不會像盲目樂觀一樣沉溺於自己的期待裡,你能冷靜而理性的分析現狀,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從而做出應對措施。

很多人對悲觀都有一個誤解,認為悲觀就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其實不是的,防禦性悲觀本質上還是積極的,它就像一個危機信號,讓你的大腦知道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但這個結果未必是唯一的結果。

為了避免最壞的結果,我們總是會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我一直推崇的對待事物的心態是: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當你的期待放低了,驚喜才會隨之而來。值得一提的是,防禦性悲觀只是用一種更直接更理性的視角來看待事物本身。

當然樂觀的好處也有很多,可以促進健康和幸福感,可以讓我們活在此刻的幸福中。

但是如果你想要做成什麼事,盲目樂觀未必是好的,我們應該有適當的悲觀思維。

我並不認為悲觀是不可取的,防禦性悲觀更像是一種認清生活真相過後的勇敢和清醒。活在幻想中或許很快樂,但是我們不可能逃避真實和殘酷。

END.

今日話題:

你是樂觀主義還是悲觀主義?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本文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樂觀與悲觀的人不同的結局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而樂觀的人生活的會更開心,其實也有研究表明樂觀的人更容易成功。墨菲定律是什麼?簡單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變成壞的結果,那麼不管可能性多小,它總是會發生。其實想想,這就是悲觀的想法,樂觀的人,即使覺得結果會變壞,還是會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還是奔著好的結果而努力的,有時候反而是正樂觀的人,會扭轉乾坤,得到圓滿的結果。
  • 悲觀是本能,樂觀是選擇
    藝術是靈魂和情感的高級創作,需要十分專注地把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情感起伏大,更容易受情緒所支配。除了這三類人,我們很多人在某些時候,也會受到悲觀情緒所影響。經常和生活態度積極的人打交道,心情也會好很多。比如在一起聚餐,與樂觀積極的人在一起,會很開心,有話題聊天。和悲觀的人在一起,會不由自主的抱怨,氣氛會低迷很多。
  • 在大多數人悲觀時你要樂觀
    來源:邦尼-----就是幫自己編者按:邦尼論市:在大多數人悲觀時你要樂觀機構盤後策略短期震蕩不改攀升預期>邦尼解讀:挖掘行業與個股的股票池預計券商行業三季度業績有望大幅增長——————————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的差別,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坐上這趟股市公交車認知的變現
  • 樂觀的力量:樂觀人的平均壽命,比悲觀的人要長7年半
    他們對某個社區中的一群人進行了研究,並追蹤了40年。根據調查數據,他們發現對未來感到樂觀的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感到悲觀的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長約七年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為期三十年、涉及70000餘名參加者的研究也表明:與悲觀的同齡人相比,樂觀的人的壽命要長許多,他們更可能活過85歲或更久。
  • 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
    今天和大家探討的一句話是網上看來的: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為什麼會這樣?悲觀的人,看問題總是看到不好的一面,而任何再美好的事物也一定有其不好的一面,在有時間概念的空間裡,一切都是二元對立,陰陽和合的,比如一張紙,無論怎麼分永遠有正反兩面。所以,對任何事物都能挑錯並不是本事,因為本來就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和事。因此悲觀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看到的永遠是正確的。
  • 英語美文賞析: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有什麼區別(續)?
    前面分享了3點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的區別,主要就是樂觀的人會把失敗當成學習的好機會,比較喜歡挑戰,而且凡事全力以赴。除了這三點,其實還有其他區別,下面再分享3點。樂觀這段話的大意是:「樂觀的人喜歡學習。他們明白信息是在演變的,10年前適用的東西在今天不一定奏效。悲觀的人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如果新的信息和他們所相信的東西相悖,他們不大可能接受。
  • 《紅樓夢》裡悲觀之人和盲目樂觀之人
    作者:韓雪麗悲觀的人有好處嗎?沒有,小說裡,黛玉是悲觀的,可悲觀有一樣好處,悲觀的是人清醒。(一)盲目樂觀的人短命小說裡,最典型的盲目自大的是金釧和晴雯,這兩個丫環,是讓素有慈名的王夫人所攆,進而沒了命,一個投井,一個病故。
  • 樂觀的人容易成功?悲觀的人容易成功?別扯了,成功跟它們沒關係
    樂觀的人容易成功,還是悲觀的人更容易成功,這是一個經典的問題。許多網友的心理天平傾向於樂觀者,認為他們的光芒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少部分網友說:其實悲觀的人才是潛在成功人士,他們更加理性,能避開大大小小的陷阱,直擊目標。
  • 看似樂觀,其實悲觀的星座
    看似樂觀,其實悲觀的星座 白羊座 在不少人眼中,白羊屬於沒心沒肺的那類人,好像每天都很積極很樂呵的樣子。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不但要掌握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同時需要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更為重要。如果孩子面對生活的情緒很悲觀,那麼即使小孩再優秀,以後也不能取得好成就。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瞬間整個人就陷入了低谷。
  • 心理測試:一定要選擇你喜歡的鞋子,看你是樂觀還是悲觀的人?
    a:b:c:D:a你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即使你遇到了困難,你也很少會感到悲觀。您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灑脫、樂觀、豁達的人。你們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力量,積極向上。你們做的事很光明正大,而且內心也充滿了善良和正義。
  • 悲觀了怎麼辦?不要再折磨自己,踢開人生中最大的搗亂分子!
    所以,在書中,作者提到成功的三要素是:能力、動機和樂觀/悲觀。即便你很有能力,動機滿滿,但如果你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也很難堅持到底。是樂觀造就了我們的堅持,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藥物治療並沒有根本上改變患者對世界的悲觀看法,所以更容易產生復發;而認知治療則是教導患者對這個世界認知更加光明、樂觀,改變了抑鬱症的根源——悲觀的思想。在書中,作者介紹認知療法策略五步法。第一步,學會去認識在情緒最低沉時自動冒出來的想法。
  • 如何遠離悲觀想法,試試這5步法
    長期悲觀給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影響,會阻礙你獲得成功和幸福。那麼,如果不被悲觀糾纏,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就是我們需要修煉的課題。這個人生課題,會在馬丁.賽裡格曼的《活出最樂觀的自己》這本書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之父,他從動物實驗中發現了習得性無助的存在,曾經轟動了整個心理界。
  • 越是優秀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悲觀情緒
    有的人三年一個臺階,有的人五年一番面貌,還有的人十年一種氣質。飯桌上,同事們你一言,我一語,語氣越來越消極悲觀,態度越來越鬱悶陰沉,仿佛人生一下子變得黯淡無光。在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委屈和惆悵。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不斷成長。
  • 稻盛和夫:成功的心態,樂觀地設想、悲觀地計劃、愉快地執行
    稻盛和夫:思想要樂觀,計劃要悲觀,執行要充滿信心和希望。當我們做一件新的事時,我們應該是樂觀的設想,悲觀的計劃,愉快的實施。假設階段需要大膽,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到風險的嚴重性,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原則,堅持到底。這種心態的轉變,從樂觀到悲觀,再從悲觀到樂觀,非常重要。
  • 從悲觀到樂觀的20個建議
    ,怎麼能讓自己樂觀一些。——即使你並不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只要通過反覆而堅定地重複,你就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擁有你自己的「魔力」聲明或咒語。它可以「騙過」你的大腦,直到你真正相信它。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的咒語,也可以把樂觀的想法寫下來或大聲說出來。訣竅#5:提高你的自尊——有些人看起來充滿自信,但是他們的內在未必同外表顯現的一致。
  •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悲觀,負能量特重但是極度善良?
    悲觀的人多存在於多愁善感的人之間,最典型的代表是林黛玉。一般喜歡看書,愛文學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藝青年,這類人群是比較悲觀型,但卻又心底極好。悲觀、負能量跟一個人是否善良是無法劃等號的。善良之人可以悲觀,也可以很樂觀,愛小動物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善良,對待父母和家庭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善良,為人做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善良程度,但是,性格上的悲觀和樂觀也只能證明一個人是否喜靜或動,性格內向或外向,而不能證明其人品的問題。一個是性格,一個是人品質的問題,兩者不可混談。
  •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積極向上,而自己家的孩子就有些悲觀?
    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當孩子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他的未來就會都充滿燦爛的陽光。樂觀的孩子會比悲觀的孩子更易獲得成功,這是因為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悲觀是失敗的孵化器。樂觀豁達也是孩子應具備的良好品質。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3、經常否定自己 孩子每當遇到問題時,不是迎難而上,而總是說「我不行」、「我不會」,經常否定自己,這也是過於悲觀的表現。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
  • 行為確證:為什麼悲觀的預期,總是產生一個悲觀的結果?
    當個體對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形成一種錯誤的信念時,那麼就會引發這個人或者這件事採取某些行動,來印證你的這種錯誤信念。例如:你總是覺得某個人特別討厭,於是你跟對方接觸的時候,總是感到很排斥。作為回應,那個人也對你產生了反感。而你恰好以為自己獲得了證據,來證明對方真的很讓人討厭。事實上,對方對你的排斥行為,來源於你對對方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