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當孩子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他的未來就會都充滿燦爛的陽光。樂觀的孩子會比悲觀的孩子更易獲得成功,這是因為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悲觀是失敗的孵化器。
樂觀豁達也是孩子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可是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
作為一個家長,該怎麼知道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有悲觀的心態呢?家長平時可以多注意一下孩子是否有這些表現:
1、經常打退堂鼓
有的孩子再遇到了麻煩困難後,不是先想著想辦法解決,而是第一時間覺得自己不行,沒有把握想要放棄。
2、做事情有始無終
有的孩子剛開始總是很熱情,做事情也很有幹勁,學習上也勤勤懇懇,但是這樣的情況堅持不了多久,就變得很散漫頹廢,幹勁全無。
3、情緒起伏較大
家長們平時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情緒波動較大。遇到了讓自己激動的事情,就會特別的興奮,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顯得比較消沉,有時很高興,有時很失落。
4、畏縮,不主動,害怕失敗
比較消極悲觀的孩子往往很害怕失敗,他們不會主動的去做什麼事情,凡事都要老師、大人催促才肯去做。
為什麼有的孩子積極向上,有的孩子就如此的悲觀消沉呢?
1、父母的期望太高
一些父母對孩子各方面期望過高,孩子不管表現多麼良好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這樣孩子從小就沒有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誇獎,相反在父母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一堆,優點一條也沒有,從父母的評價中感覺自己是一個無用之人,從而產生悲觀的心理。
2、孩子錯誤地自我認知
有些孩子做事情,失敗了總是認為自己無能,把失敗的原因都歸結在自己身上;而當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出色時,又把成功歸結於別的因素,認為是有人幫助自己,或者認為自己是僥倖成功,下次再做時就不會有這樣的好運。 這樣錯誤的認知與歸因,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思維定式,悲觀心理也隨之產生。
3、家庭環境
家長可以反思一下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向孩子抱怨這抱怨那,經常地數落孩子,覺得孩子這做得不好哦,那做得不好。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有莫大的關係。一個家庭氛圍好的孩子自然會生性樂觀、積極向上一些,而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則往往會悲觀、消極。
4、孩子缺乏自信
有的孩子因為天生的缺陷、不完美的容貌或者後天的成績不好等而感覺到自卑,就缺乏自信。這樣導致孩子遇到困難就向後退縮,不敢上前;遭受挫折就沒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因此也就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天天處於失敗的陰影之中,無法高興起來,最後就會變得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