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盲目鼓勵,反而讓孩子更悲觀?

2021-03-04 秦皇島昌黎匯文安豐中學

國外曾經推行過一種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叫做「自尊運動」。當時很多支持者就認為,通過在幼兒時期增強自尊,可以避免低自我價值感,也能進一步避免它帶來的負面後果,比如暴力、吸毒和酗酒等等。事實恰好相反,自尊運動的開展反而提高了患抑鬱的機率,降低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有統計就發現,自尊運動開始推行之後出生的人,比之前出生的人,患抑鬱症的比例足足高出了10倍。這是為什麼呢?


塞利格曼就指出,只有教會孩子「表現滿意」,才能實現「感覺滿意」。簡單來說,就是當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他們才會獲得愉悅感,培養出該有的自尊。如果家長只急著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而忽視了對正確行為的培養,那麼就把因果關係倒置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在現實世界交往當中的困難。

有個小男孩,他的成績很好,就是運動天賦比較差,體育總是不及格。可是,他在朋友和父母的大力鼓勵下,參加了學校足球隊的預選。成績當然很不理想,小男孩是倒數第二名,而且還傷了手指。

這個結果讓他非常沮喪。他的爸爸就過來鼓勵他說:「別垂頭喪氣的,你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你和別的孩子表現一樣好,而且我相信你以後會越來越好,明年你一定會入選球隊的。」

這種盲目鼓勵的做法,並不能讓孩子真正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相反,還會讓他們更加氣餒,降低自信心。小男孩的爸爸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卻起到了反作用,後來不管別人怎麼鼓勵,小男孩再也不肯踢足球了。父母們一定要明白,儘管孩子們的心智發育還不太成熟,但是他們也並不好哄騙,不是立刻就能把不愉快的真相忘掉,或者盲目相信和事實不符的鼓勵。

父母最應該做到的一點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掌控感。

「掌控感」指的是自己能夠把握和控制行為的能力。很多研究就證明,當孩子能夠掌控一件事,也就是他的行動和結果產生關聯的時候,孩子就會更加喜歡這件事,變得更樂觀,帶來更好的表現。比如,小寶寶在玩撥浪鼓的時候很開心,這並不是因為聽到了撥浪鼓的聲音,而是因為他發現只要自己一搖撥浪鼓,它就能發出聲音。

培養孩子掌控感的具體做法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父母常常做不到。一定不要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而是要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自己把控事情的結果。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多多想辦法能夠讓孩子主動掌握控制權讓孩子親力親為,自己掌握事情的結果,這樣就能加強他的掌握感。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快樂不是一種可以與我們所作所為分開的感受,快樂就好像舞蹈中優美的動作,不是舞者在跳完舞之後的感受,而是把舞跳得很好時的一種不可剝奪的成就感。」所以父母只有重視對孩子正確行為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做表面上的誇獎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自尊與自信。

相關焦點

  • 孩子消極悲觀,總是唉聲嘆氣,3個方法,培養樂觀積極的孩子
    前幾天,朋友注意到孩子悶悶不樂地對著作業本發愁,還一直說著「我怎麼什麼都做不出來,我真笨」之類的話。看到兒子如此悲觀的情緒,朋友感到有些擔憂。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呢?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有自卑心理,這樣的做法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更加容易導致孩子對自己容易出現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將他們的心態變得積極呢?
  •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積極向上,而自己家的孩子就有些悲觀?
    當孩子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他的未來就會都充滿燦爛的陽光。樂觀的孩子會比悲觀的孩子更易獲得成功,這是因為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悲觀是失敗的孵化器。樂觀豁達也是孩子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可是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作為一個家長,該怎麼知道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有悲觀的心態呢?
  • 《紅樓夢》裡悲觀之人和盲目樂觀之人
    作者:韓雪麗悲觀的人有好處嗎?沒有,小說裡,黛玉是悲觀的,可悲觀有一樣好處,悲觀的是人清醒。(一)盲目樂觀的人短命小說裡,最典型的盲目自大的是金釧和晴雯,這兩個丫環,是讓素有慈名的王夫人所攆,進而沒了命,一個投井,一個病故。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三、孩子為什麼容易陷入悲觀情緒? 孩子如果容易陷入悲觀情緒,會對成長產生影響,但是孩子思想不成熟,並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那麼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趕走悲觀情緒,讓孩子變得樂觀起來。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當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多觀察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陷入悲觀的情緒越來越深。二、過於悲觀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中國詩歌最後一個輝煌的詩人汪國真指出: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
  • 對不起,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失敗|你需要「防禦性悲觀」
    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盲目樂觀。盲目樂觀有多普遍盲目樂觀的人真的太多了。父母對孩子很樂觀,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患上抑鬱症,不會輟學,會順利完成學業,保持健康的身體。心理學家發現,包辦婚姻比戀愛婚姻更穩固。因為包辦婚姻的夫婦沒有盲目樂觀的心態,他們深知婚後會面臨的困境,所以就算婚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更少抱怨和責難。而戀愛婚姻的夫婦對彼此的期待很高,也樂觀的認為婚後會充滿激情和浪漫,當面對婚後的雞毛蒜皮,他們的容忍度更低,失望度更高。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盲目推他前行,只會讓孩子更加膽小怕事!
    孩子從小見過的世面少,對一些新事物或者陌生人難免心生膽怯之心,此時,家長不是鼓勵孩子出去和小朋友們交往,或者是帶著孩子開拓眼界,而是在業餘時間將孩子關在家裡,阻斷了孩子進一步社交的渠道。2、家長盲目推孩子前行。
  • 如何遠離悲觀想法,試試這5步法
    更有《紐約時報》書評,稱閱讀此書,遠離悲觀!這本書中,馬丁.賽裡格曼講述了悲觀與樂觀的區別,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告訴我們樂觀帶來的好處以及想要擺脫悲觀,就要學會樂活人生的ABCDE療法,讓你徹底擺脫抑鬱症的困擾,找到幸福的人生。
  • 英語美文賞析: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有什麼區別(續)?
    前面分享了3點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的區別,主要就是樂觀的人會把失敗當成學習的好機會,比較喜歡挑戰,而且凡事全力以赴。除了這三點,其實還有其他區別,下面再分享3點。悲觀的人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如果新的信息和他們所相信的東西相悖,他們不大可能接受。他們不在乎什麼是對的,而更在乎誰是對的。」evolve:發展,進化,演變;contradict:矛盾,相悖。2. 「Teamwork makes the dream work.」
  • 那些家長眼中的「乖孩子」,為什麼長大後反而更讓人操心?
    家長們不停地讓所謂"不乖"的孩子去向"乖"的孩子學習,告訴他們要聽家長的話、要學乖,可是這種做法真的對孩子好嗎?01那些在家長看來懂事的"乖孩子",為何長大後更讓人操心?02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小幸,為什麼長大後反而更讓人操心?
  • 培養孩子信心需要讚賞,而盲目表揚,會讓孩子愈加偏離自己的期望
    為什麼從小就被表揚的孩子,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呢?其實,父母是孩子自信的來源,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確實需要父母的表揚。然而,過度的表揚、敷衍的表揚,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盲目的認知,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好的影響。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哈佛家訓》:一道選擇題,一個與眾不同的鼓勵方式,改變了26個孩子的人生在新澤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鎮上,學校教學樓的角落裡,有一間破破爛爛的教室,是專門給由26個孩子組成的班級。說明即使是差生,他們也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對他們的未來是無益的,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去做那些錯事呢?接著往下看,你就有答案了。然而,當菲拉公布答案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愣住了:「孩子們,看到你們的答案,我很欣慰。但很不幸,你們都錯了。
  • 思考 厭世 悲觀 人生意義
    比如尼採,他對人生持悲觀的論調,擁躉很多。思考人生和生活,本不應該持有某種傾向性,因為傾向是認識的阻礙,更不應該對生活和人生進行盲目的悲觀或是樂觀的界定,但悲觀論,往往很有市場,能得到廣泛的支持。這種傾向性極強的行為,本身就是對思考的否定,而不是哲思應該有的立場,哲思應該是中立的,是客觀的,是理性的,是基於對事實的陳述,對問題的探究,對人生的全面的認知,不盲目悲觀,也不盲目樂觀。
  • 皮格馬利翁效應:多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孩子終會長成你喜歡的模樣
    兩歲左右的孩子不會叫人是比較少,這令我吃驚。但更令我吃驚的是老阿姨對孫女堅決的否定。我輕輕牽起小女孩的手,笑著對她說:「你這麼漂亮,這麼可愛,你大大的眼睛已經告訴我,你很聰明,你會叫的,你只是不想叫,是嗎?」小女孩完全聽懂,她的眼睛亮了一下。「你叫我一聲,阿姨特想聽你叫。
  • 悲觀是本能,樂觀是選擇
    有的人適應能力強,能夠接受現實,有的人則陷入消極悲觀的情緒中不可自拔。那有哪些類型的人容易消極悲觀呢?心思敏感的人不單單是對事物有較強的覺察力,也很擅長體察他人的情緒狀態,他們可能會從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中就洞悉了別人的心情,同時他們自己也會比常人感受到更強烈的情緒起伏,常常陷入情緒化中。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上熱搜:從小被鼓勵的孩子,長大後有多優秀?
    但鼓勵式教育也是有弊端的,不能盲目鼓勵,方式用的不對就會導致孩子容易不知天高地厚,一遇挫折打擊往往不知所措,最終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就像上海17歲男孩跳橋那件事一樣,這就是給我們敲的警鐘。  孩子的媽媽見狀飛似地追了上去,但終究沒能也救下男孩,短短半分鐘,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猝然而逝。  對於這件事,眾說紛紜。  雖說男女平等,但在我們生活中,男孩很顯然被家庭更寵愛,鼓勵更多,甚至溺愛,所以現在男孩子更「嬌縱」,反倒是女孩,被要求的過多,造成了很多的都不自信,甚至自卑。
  • 「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媽媽在家,寶寶反而不乖了?
    不是將玩具扔了滿屋子,就是各種做鬼臉,明明早已經學會自己上廁所,但還是需要媽媽陪,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媽媽走哪孩子就跟哪,活像個摘不掉的「橡皮糖」。而面對孩子的不自立與不乖巧,閨蜜也是十分著急。為什麼媽媽在家時寶寶反而變得不乖了?其實對於一些職場媽媽來說,這種情況就顯得更加普遍一些。此時媽媽們不禁要問,孩子這是怎麼了?
  • 「提醒」為什麼不能盲目給孩子吃止咳藥?這 4 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其實,孩子咳嗽,不是一件壞事,還可能是一件好事。相反,盲目止咳容易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孩子鼻腔的生理構造特殊,也比大人更敏感。除了病原體入侵,溫度、溼度的變化,也會造成孩子咳嗽:孩子早上起床時候,會輕輕咳嗽兩聲,這一般是吸入了冷空氣造成的。孩子吃飯時,有時候也會輕輕咳嗽兩聲,可能和食物中的某些成份刺激到了呼吸道有關。
  •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總盲目獎勵孩子了,小孩只會越獎勵越差勁
    一種是利用家長身份強迫孩子必須完成學習任務,甚至責罵孩子成績不理想。另一種則是通過獎勵的手段來促使孩子學習,如獎勵玩具、書籍、出行機會等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第二種也是大部分家長比較青睞的做法,畢竟獎勵聽起來會比懲罰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但盲目地獎勵孩子,真的會對孩子產生作用嗎?
  • 挫折多的孩子會更堅強嗎?面對困境,若處理不當反而出現逆反作用
    文/爸媽快來看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平平坦坦大福大貴,任何一件看似美好的成就,也都是經歷了多方面的挫折磨鍊,一塊晶瑩剔透的璞玉看起來或許渾身是金,但璞玉所經歷的千錘萬鑿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也就是說你的付出和努力可能會不成對比、而經歷的挫折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挫折的歷練下會越來越堅強,而有些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反而被打擊得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