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英元 來自:重力動公眾號
11月29日上馬起跑,天氣晴好,起跑氣溫7度。圖片:風11
由於近期浦東祝橋鎮出現了冷凍貨物傳人的新冠散發病例,讓這次上馬行很是不易。賽前我一直關注著上海的相關消息,擔心流調會檢出更多感染者。
雖然現在我坐在北京的辦公桌前,感受著跑完上馬的酸爽,感嘆著過去兩周的擔心不過是虛驚一場,但若綠碼真的變了顏色,誰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賽前生活在魔都的朋友說,她相信沒有比上海管理得更好的省市。或許是這句話給我打了氣,最終沒有阻擋我奔向上馬起點的行程。
限額9000,今年上馬博覽會人流明顯減少
參賽檢錄需刷身份證,這是第一次
「規矩」最多的馬拉松
在我參加過許多比賽之中,2020上馬「規矩」最多:
參賽前一周,每天都要在上馬app上填報體溫;我好心的首都媒體跑團隊友總會在上午群發提醒打卡;領取參賽物品,需要帶上紙質版的核酸檢測報告和參賽承諾書;比賽當天檢錄,需要攜帶身份證或護照,通過人臉識別系統。
全程佩戴口罩,起跑後方可摘下(官方廣播提示禁止隨地拋棄,建議套在手腕上,3km處有工作人員統一收納),完賽到終點後組委會將統一配發口罩。
發揮外灘周邊發達的路網優勢,運動員需按照參賽號碼分區,從指定路口步行進入。我是E區運動員,就從南蘇州路進,依次檢錄、存衣、等待起跑。
等待起跑時,需按照地面上畫好的淡藍色圓點站立,每個圓點四周恰好間隔一米,保持了一定的社交距離,也便於熱身時活動手腳。這次上馬僅設全程組別,並將參賽人數限定在9000,也就是說,11月29日在外灘大道上,繪有9000個圓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規矩太多,會惹人煩。生活中許多規矩,都慢慢被忽視和遺忘了,主要是因為立規矩容易,而監督是否守規矩,則要投入更多資源。
今年上馬立了這麼多規矩,每一項都意味著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我沒有聽到任何賽友抱怨,包括我自己,都是全心全意、甚至滿懷幸福感地遵守這些「規矩」。
這是因為,2020年,沒有規矩,不成上馬!
E組是第三槍起跑,每槍間隔7分鐘左右
C位微笑的魏勝利老師,是首都媒體跑團隊友
宣言最豪邁的馬拉松
哪兒擋得了上馬!
這是今年上馬的宣言,它印在每個參賽者的T恤和賽包上,透著擋不住的勇氣與豪邁。讓每一個和上馬有關的人,當然也包括東道主市民,感到自豪!
若非因為今年這個特殊年份,以及前述的特殊原因(祝橋鎮中風險區)所帶來的語境,這句話有些狂放,遠非印象中上海大氣沉穩的風格。
時光倒流10個月,我們憋在家裡心情和身體都有些沉重;時光倒流6個月,我們知道今夏奧運會不得不悲壯延期;時光倒流20天,上海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讓我們心中為之突然一緊。
直到11月29日,我站在上馬賽道等待起跑,心中默念「哪兒擋得了上馬!」 一種喜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當國歌響起,現場所有人肅立高歌。身旁的萬國建築群應該聽到了這萬人大合唱。我身旁有幾名金髮碧眼的西方參賽者。在上馬今年不邀請國際選手參加的背景下,我相信這些外國朋友目前是居住在上海或生活在中國的。假如他們是在紐約、倫敦、巴黎、米蘭或溫哥華,當前都根本不可能參與上馬這樣的大型賽事。正所謂環球同此涼暖,能參加上馬的我們同樣幸運!
賽道左側是外灘黃浦江,我右手的這棟建築,上書「上海清算所」幾個大字(註:財政部和央行成立的專業清算機構),比較容易記憶。回京後我檢索了下,這塊地產1863年登記在德國商人名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英國商人將它作為敵產收購,也叫格林郵船大樓。
在此我並無挑起國別對立和歷史敵意的心態,或許租界對於打破清廷末期僵化、腐朽和封閉落後的統治也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假如時光倒流百年亦或外灘現在依然屬於英租界,有可能舉辦擋不住的上馬嗎?能擋住它的因素和租界大佬們,太多太多。
放眼全球,上海在硬體設施、市民素質、城市治安和環保綠化等諸多體現城市治理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的層面,已成為超級都市中的典範。通過今年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硬核表現,上海證明自己已經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公共衛生體系。
如果說敢於報名參賽馬拉松的人,是因為長期系統的跑步鍛鍊而獲得了能力和勇氣,那麼,當城市敢於說「哪兒擋得了上馬!」,則是因為長期系統的高水準治理而獲得了能力和信心!
律師跑步推動者劉桂明,也是首都媒體跑團隊友
從我的表情看,毫無隊友的從容
含金量最高的馬拉松
上馬是國內第一個白金標賽事。
「白金標」賽事是國際田聯在2018年新增設的路跑賽事認證標籤,意味著比「金標賽事」更高的辦賽標準和服務質量。它的門檻極高,唯有連續三年榮膺金標的路跑賽事才具備資格申請。放眼全球,目前僅有12場賽事位列白金標,其中就包括了以波士頓馬拉松為代表的「六大滿貫馬拉松」。這意味著國際公認,上馬已成為世界頂級的路跑賽事。
白金標的標準包括許多,我隨意摘錄幾個:1、賽事的起跑時間與向公眾告知的計劃時間最多只能相差1分鐘,我參加過一些隨意拖延發槍時間的比賽,也把它作為衡量辦賽質量的一個硬核指標;2、起終點的參賽選手密度不得高於0.25人/平方米,這一點對於國內賽事比較困難的點,並不在於起終點空間和面積,而在於有一些跑者普遍喜歡向前擠。其實淨成績計時,完全沒必要擠,越擠越累;3、連續三年被評為金標的賽事才有資格申請白金標,這一點像北馬、廈馬等國內老牌金標賽事都符合要求;4、組委會需為賽事潛在的取消風險購買保險,以保證如果賽事因某些因素(包括惡劣天氣、地震等自然災害,這些因素是組委會事先和選手在報名時約定的)取消時,能夠全額退還報名費。像今年東京馬拉松臨時取消不退還報名費,就是因為疫情不在約定之列。當然,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上馬作為國內目前最高等級的馬拉松賽事,是實至名歸的。自1996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被正式定名並確定在每年定期舉辦以來,上馬的賽事保障和辦賽水準,在跑者中都素有口碑。
俗話說,眾口難調,跑者參與馬拉松,究竟需要什麼?現在有一些馬拉松用美食來「討好」參賽者,很難說對或不對。我這麼看,當一個馬拉松賽事的口碑主要建立在美食上時,就可能弱化賽事在其它維度上的專業性。
馬拉松作為挑戰極限的耐力賽事,其專業性本應圍繞讓每個參賽選手發揮水平,以更快的成績造就更強的自己。沿途的飲料、水和能量補給,是為了讓每個參賽者實現更快更強而提供。它既不應該缺乏供應,也不應該「幹擾比賽」。個人認為,在兩餐時間之間的馬拉松(一般在早午餐時間之間)和更長時間的極限越野跑賽事不同,美食可以更多地在終點呈現,而非賽道上。除非是非正規的美食美酒賽事。
這次上馬賽道上的飲水和能量補給,我個人非常滿意,因防疫而全副武裝的數千名年輕志願者,你們長時間舉著水杯和食品,辛苦了!
完賽包也很豐富,我左大腳趾「怪異」地出現超大水泡,還沒顧上吃東西就把上馬拖鞋換上了,然後在六福珠寶處(獎牌是六福珠寶製作,並提供刻字服務)打開大禮包,喝飲料補碳水,發現有香蕉、玉米、粥、士力架和麵包。等我吃飽喝足,六福珠寶也把我的獎牌刻好字了,作為送給女兒的禮物,完美!
作為今年全球唯一一個白金標全馬,上馬的優秀,體現在全方位。能參與體驗,我感到無比幸運!
首都媒體跑團隊友吳洪躍,昨日著有佳作《無可阻擋的上馬》
我很少有這麼清晰的馬拉松特寫,感謝@大海
攝影師朋友最多的馬拉松
參加過許多比賽,第一次在賽前和許多攝影師朋友聚會共餐。
跑步攝影圈鼎鼎有名的大神風11,是首都媒體跑團成員。這次我們跑團9名隊友齊赴上海,加上風11,正好是十全十美。
作為東道,風11在老字號本幫菜館設宴款待我們,並邀請了攝影師冰咖、大海、王立利以及跑步維生素殷總和跑圈資深人士魏公銘作陪。
風11自己作為馬拉松成績接近3小時的優秀選手,將更大的個人精力放在為廣大跑者攝影上。跑圈有言,沒有被風11拍過的馬拉松跑者,就不算跑過馬拉松。這次聽聞各位攝影師介紹自己的攝影心得和志趣,尤為受感動啟發。
攝影師們耗費巨資,好的攝影器材,配一套動輒十幾萬元,來為跑者拍照。並不是為了打賞牟利,而是為了推廣中國的馬拉松運動,同時也由於受到跑者的認同,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特別是像風11這一批最資深的馬拉松攝影師,他們愛上馬拉松攝影時,跑維和愛運動等馬拉松影像收費機制尚未推出,一場馬拉松幾萬次快門的按動,構圖的選擇,以及後期的處理,將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還不算賽前的路線勘查和機位設計。
但凡是耗時耗力的行為,其中又沒有利益的牽扯,那一定是真愛所至!中國的馬拉松運動七、八年來,快速良性蓬勃發展,離不開對推動馬拉松有真愛的風11們的巨大貢獻!
我也在國外參加過幾場馬拉松賽事,若論攝影師的數量和特寫照片質量,遠遜於國內。而下載照片的價格,就昂貴上許多倍!可能這和國外人力成本高,對個人肖像的拍攝和使用更為謹慎,而造成攝影師數量更少有關。
國內賽事目前都注重影像合作和服務,這也是符合人性和邏輯的。作為參賽者,每個人都有希望留下寶貴參賽影像記錄的需求,其中多數跑者也會把自己的參賽照片發給親友或發到朋友圈。那麼,這些賽事的照片越帥越美,越有鏡頭魅力!就越會感染人,越會帶動更多人運動!
席間與我鄰座的大海兄,賽後發現拍到了我,還給我發來原圖。我開心不已,感謝大海,也感謝初冬低溫環境中拍攝的所有上馬攝影師!
小結
城市馬拉松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城市治理和與之相關賽事籌備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國內似有這麼一個規律可循:一個城市的常規治理水平,與這個城市所主辦大型馬拉松的辦賽水平,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映襯。從我的個人體會看,上馬符合上海的國際一流定位,值得每個跑馬者體驗。
1996年開始舉辦的上馬,25年來既見證著上海的飛速發展,也印證著我對上海的一貫好感。那時,20歲的我初到上海,留下了美好記憶。如今四分之一個百年過去,能見證上馬的第25個生日,很開心。我也由衷地祝福上馬,祝福上海,以及和這座城結善緣的每個人!
前年,由於我自己的粗心失誤,比賽日來到上海,卻錯過了上馬。今年是夙願得償,在晴好天氣中,完成了自己的首個上馬。雖未實現賽前的成績目標,但順利完賽也非常愉快!
和舉辦馬拉松賽事,必需事無巨細,精心雕琢一樣,完成馬拉松也是絲毫偷不了懶、做不了假的。想要好成績,只有嚴肅對待、系統訓練。生活中凡是能體現馬拉松精神的人或事,都值得體味學習!
值得學習的上馬,我願陪你再跑25年!
11月29日起跑前。圖片: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