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清晨,2020上馬發令槍響。來自湖北武漢的選手閔秀春隨著人群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上馬。1.57米的小小個子,卻藏不住她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太不容易了,今年還能中籤已經很激動了。最近聽說不少地方有比賽取消了,沒想到上馬如約而至,我要給上海點讚。」
今年是上馬的第25周年,也是升級為白金標賽事的第一年,如此有意義的上馬偏偏遇到疫情。閔秀春告訴記者,「我是上馬粉,我非常喜歡上海這座城市,所以今年上馬公眾號一推報名消息,我就報名了。」
閔秀春今年29歲,2013年從武漢大學畢業後,來到上海工作。「我在公司做報關工作,整天對著電腦腰酸背痛,所以我就想著出去跑跑步。」2015年9月,閔秀春開始跑步,「當時感觸最深的是看央視轉播河北衡水湖馬拉松,自己也很想參加比賽。」10月,閔秀春報名參加了上海浦東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的八英裡跑,沒想到跑了個第三名。11月,她又參加了顧村公園的國家地理主題跑,「一不小心」又跑了女子第一名。
「能拿名次,其實我也蠻意外的。剛開始比賽,自己就隨便穿了雙運動鞋,也沒有跑步手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閔秀春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了跑圈,「一定要說什麼原因,可能我從小跑步就有點天賦吧。小學初中參加運動會,200米、400米基本都能拿冠軍。」
2016年,閔秀春第一次參加上馬。「第一次報名上馬就中了,挺幸運的!」雖然上馬不是她的第一個全馬,卻是她印象最深的全馬。「特別喜歡上馬的賽道體驗,沿途的氛圍非常好,志願者和觀眾非常熱情,鼓勵自己。一路跑,一路會帶給自己很多感動。上馬的報名費也一直不變,即便現在已經是白金標賽事,不像有的馬拉松賽每年漲一點。」
此後三年,閔秀春都是通過精英跑者直通上馬。「去年上馬天氣很熱,沒想到跑了一個自己上馬的最好成績3小時22分,今年我的目標是跑進3小時10分。」2020年的上馬名額,來得如此不易。今年9000名跑者,全部通過抽籤產生。
從去年開始,閔秀春成為一名半專業跑者,通過參賽贏取獎金,處於半離職狀態。「去年下半年我回武漢考導遊證,今年過年前回上海,之後因為疫情沒再回去,直到5月才回武漢。」
10月看到上馬發布比賽消息時,閔秀春還在武漢。「當時提到不接受目前或曾經的中高風險地區的選手報名,我周圍湖北的朋友都挺遺憾的。我報了名,但對中籤也沒抱太大希望。」然而,上馬再次與閔秀春有緣。
此前浦東地區出現確診病例,閔秀春有點擔心上馬還能不能辦,「全國處於疫情防控階段,當時就想,即便上馬取消或延期都可以接受,也能理解。現在如期舉行,讓跑者們很感動,上海市政府、上馬組委會有魄力,點讚!」
上周四,閔秀春從武漢到上海。「我在武漢做了核酸測試。賽前10天自查,每天到上馬App健康自查打卡。一到虹橋就收到上海當地的防疫簡訊、上馬組委會的溫馨提示。雖然比往年多了不少步驟,但沒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防疫安全是最重要的。」周六下午,她根據預約時間領取了上馬裝備。
上馬App的每日健康自查
上馬溫馨提示簡訊
27日,解放日報·上觀推出「上馬手繪長圖」,閔秀春看了十分親切。「這個長圖裡主角的經歷,很像我。看了對上馬防疫流程一目了然,跑之前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因為對上海地理環境熟悉,閔秀春還特別研究了一下今年上馬賽道的變化,「浦西苗江路那裡我跑過,平時2公裡路,現在裡面繞一下是8公裡。終點在濱江,後半程要爬橋,對體能消耗和分配是很大的挑戰。」
「健行申城,活力重燃」。上海是閔秀春生活過的城市,上馬把她與上海又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不管我在哪裡,每年的上馬我都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