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旖旎春色,「裹」纏綿之思——清明食青團「嘗春」正當時

2020-12-16 環京津網

宿遷網訊(記者 張又千)「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當春風拂過每一寸鄉間田野,那些綠色就「撲騰撲騰」地冒出來了。江南人把第一次吃青團叫做「嘗春」。青團是漢族傳統節日食品,最早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現如今,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們當作踏春小食,成為各地人們都喜愛的「網紅食品」。

穿越歷史而來,它透著古典之美

清明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此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人們在掃墓祭祖、踏青郊遊之時,會有「吃清明」的習慣。按照舊俗,掃墓時還要備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離開回家便用艾草除黴運,吃青團。而青團便是這個時令賦予的一種美味,一個個碧綠的糰子,就像翡翠般美麗誘人,人們在口舌嘗鮮的同時感恩春天的饋贈,懷思故鄉和親人。

青團又稱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等,因其色調而得名,用清明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汁拌進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麵粉裡,手工揉勻,再根據各人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製而成。在中國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傳統糕點,製作方法及食用習俗與青團大同小異,只是名稱叫法不同。小小的青團被賦予從古而來的厚重儀式感,成為現代一道時令小吃,染盡江南旖旎春色,寄託故人纏綿之思。

據了解,現代人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汁,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它綠葉蔬菜汁揉進糯米,再裹入餡料而成。艾草有平喘、消火、抗菌、驅寒、除溼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美容的功效。如此製作的青團吃起來清新甘冽、香甜軟糯,讓人如沐三月春風。

「前幾年真的沒有看到哪裡有賣青團的。近幾年越來越多了。」市民姍姍告訴記者,青團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她買過幾次之後,父母也慢慢喜歡上了這種黏糯美味的小甜品,還讓她買些給爺爺奶奶也嘗一嘗。

風靡大江南北 變身「時尚網紅」食品

「南方人清明吃青團就像我們八月十五一定要吃月餅一樣,是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宿遷「小麥家作私人廚房」老闆小麥告訴記者,近幾年,青團已悄悄走進宿遷人的生活,她家的青團銷量一年比一年高。「現在人越來越注重儀式感,青團也越來越被宿遷人所認同,尤其是年輕人,認為青團是很『時尚』的甜品。他們喜歡購買蛋黃肉鬆、芋泥等口味,買給老人吃則選擇紅豆沙和黑芝麻餡料的青團。」

小麥說,她喜歡使用新一季的大麥葉鮮榨青汁,做出來的糯米麥草團顏色碧綠,顏色如遠黛青山。餡料上比起傳統口味,豐富創新現代人愛吃的多種口味——手工炒制的清水紅豆沙、炒熟磨碎的黑芝麻、還有芋泥、肉鬆鹹蛋黃等口味,濃重豐腴的餡料卻壓不住外皮的清冽香味。「每年從三月中旬開始預售,清明一過就結束了。目前製作已經接近尾聲,不到一個月賣了500多個青團,這樣的數量也算不少了。」

4月5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超市、蛋糕店、零食店看到,各色青團正在售賣,包裝精美,餡料豐富,價格每個從3元到10元不等。「這段時間賣得挺火的,但青團的時令性較強,貨架上這些賣完就不再做了。」一家蛋糕店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上,記者看到,眾多品牌的青團也正在火熱銷售中。

「顏色偏碧綠的為上品,發青發黑、通體透亮的有加人工色素的可能,軟塌塌放好幾天都不會變硬的不排除有添加防腐劑的可能性。」小麥告訴記者,選購青團一定不要貪圖便宜,而是要仔細觀察它的外形顏色,如果拿不準品質,可以先購買一兩個,品嘗口感、味道之後再購買。

清明時節,品嘗一下小小的青團,思念的情愫,綿綿糯糯地從舌尖蔓延至心間,那青青的一團綠,或許就是時空裡相會的信物吧。青團提醒著我們,比尋找記憶、追求潮流、享受美味更重要的,是感知四時、親近自然的能力與願景。清明雖有傷感,但清明前後萬物生長更有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讓人們在緬懷故人的同時迎來春天的生機。青團,是四月的甜美,是春天的味道!

連結:青團的來歷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相關焦點

  • 「染」旖旎春色,「裹」纏綿之思
    當春風拂過每一寸鄉間田野,那些綠色就「撲騰撲騰」地冒出來了,江南人把第一次吃青團叫做「嘗春」。 青團是漢族傳統節日食品,最早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現如今,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們當作踏春小食,成為各地人們都喜愛的「網紅」食品。
  • 清明| 清思,明心
    清明 | 清思,明心 2020-04-04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夏的雨,如此纏綿,旖旎著夏的風情
    這盛夏的雨,如此纏綿,旖旎著夏的風情,宛若一些思緒在心間流轉。轉身,沏一盞清茶,在氤氳的香茗淡淡清香中,靜聽一曲雨的印記……窗外雨依然;一縷暗香,在這個季節深處,明淨安然, 世間萬物如洗盡淡妝,過著自己的日月;願如一株蓮,獨自含笑低眉。
  • 清明丨梨花風起正清明,和風徐徐,萬樹流鶯
    本期安久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清明的詩,懷念先人的同時,別忘了看看這美好春天。《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展示西湖美景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清明最美的一面。不再是悲悲戚戚的氛圍,清明節本就是快到暮春時節,此時的風景正宜人,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生活的美好。風吹梨花,正是清明時節。這是詩中詩人首先表達的,風景正好,所以人們紛紛出城踏青,觀賞美好春光。到了日暮時分,遊人歸去,被驚擾了一天的流鶯才能回到楊柳中間,享受這難得的靜謐時刻。
  • 2019清明節哀思親人的寄語大全 清明節適合發朋友圈說說的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到了, 不少人會在朋友圈裡面發一些心情說說或者一些哀思寄語句子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那麼清明節在朋友圈清明節要說些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心情說說以及哀思寄語句子大全。
  • 清明後的養生推薦:調理膽經正當時(膽為身體的「清淨之府」)
    膽為少陽之氣,主升清降濁,是身體的「清淨之府」。清明節又是身體升清降濁的關鍵點,故此調理膽經更當時。拍打兩腋這個部位即可。因為兩腋有膽經、肺經、心包經和心經四條經脈經過,因此拍打兩腋可以同時調節四條經脈。
  • 《不時不食》第二十期:清明艾團裹春光
    清明時節雨紛紛。溼軟的土地,繽紛的花瓣,經過雨水洗禮的春色,多了幾分清透玲瓏。 江南吃清明粿的風俗源於上古的寒食和祭祖。寒食節本是在農曆三月三,與清明節時間相近,在清代初期二者風俗逐漸合一。 艾草濃鬱的香氣和春天富足的綠色相得益彰,祭奠固然有哀思之情,卻也總能被這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催生出向上的力量。世易時移,如今的青團已演化出了各種風味,祭祀功能也已淡化,成為了清明節的時令小吃。
  • 枕一襲花香,染一抹琉璃,纏綿一卷思緒
    枕一襲花香,染一抹琉璃,纏綿一卷思緒。寂寞的長夜,因為思念變得皎潔,把清幽變得越發嫵媚,把惆悵待酒澆。詩人辛棄疾寫道「山頭明月來,本在高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詩仙李白的千古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明月芳魂玲瓏千般。
  • 野菜養身正當時 清明美食大盤點
    清明,是中國美食傳統中最好的時節。「春雨驚春」尚嫌早,大地剛剛萌動還略嫌一絲春寒料峭的單薄,到了穀雨又花紅柳綠,錯過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華。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知君為暮雨兮為朝雲!
    濟源市思禮鎮的清明會是濟源市乃至河南懷慶府一帶最大的廟會,每年都要去清明會上轉一轉,不去就好像少了點什麼今年因為疫情,清明會大概率是趕不成了,但總想做點什麼,否則好像對不起自己清明時節,常常細雨紛飛,雨是纏綿的,而纏綿與情愛有關。
  • 清明的石田,天地人和處處春
    上午寒風凜冽,一箋煙雨,半簾幽夢,恬淡素雅,仿讀一首朦朧禪詩;下午氣清景明,十裡和風,滿目春色,濃妝豔抹,似品一幅絢燦油畫。丹霞瑰麗勝仙境,崀水柔情柳岸青,千山疊翠堆錦繡,萬千深情一片心。天象:演繹清明基調 清明節是一個傷感的節日。晉文公與介子推之間悲涼的故事經過2500多年的演變為祭祖掃墓的風俗。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成為清明節的基調。
  • 風光旖旎,緊握最後一抹四月九寨春色
    時間轉瞬即逝,風光無限的四月不知不覺便已接近尾聲,海子上漲、流水潺潺、杜鵑初放,這樣的意境裡,九寨春色旖旎。
  • 清明之道:清思、明心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踏青,古時稱探春、尋春等。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機會。
  • 今日清明丨又見人間四月天 酌酒一杯寄哀思
    4月4日,仲春與暮春相交之時,我們迎來一年中的第5個節氣——清明。「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今日,也是舉國上下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進行深切哀悼的日子。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 【我們的清明•文明緬懷】清明思 文明祭 ——塔河二中劉穎
    【我們的清明•文明緬懷】清明思 文明祭 ——塔河二中劉穎 2020-04-04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揭曉,824個人物逐一「復活」
    《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三上面對清明時節產生了之一,那如果不是描繪的清明景色,為何又以《清明上河圖》命名呢?《詩經·大雅》中有「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的說法,《毛傳》稱「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後漢書·班固傳》也有「固幸得生於清明之世」之句,這裡的「清明」是政治開明有度、人民安居樂業之意。
  • 『翰墨詩香』清明專刊
    蝶戀花 • 清明祭母又到清明飛淚挽,雨寄幽思,怎把音容喚?最暖娘親溫語伴,今生來世難相見。殘月霜晨誰更盼?兩界塵緣,夢裡常依戀。泉湧雙眸絲又念,心詞寫遍柔腸斷。點絳唇 • 清明又到清明,愁腸百結千絲縷。太陽山處,淚似梨花語。夢憶親塋,恨常未培土。心無語,思雷池聚,老識離鄉苦。
  • 「雅人韻士」孫奉武|詩心半兩堪欣譜,盡寄長思一片情
    大德熙熙飄杏雨,流香濃淡正宜人。德藝雙馨笑靨白衣情可親,醫風送暖伴仁心。德高藝湛聲傳遠,些許俗埃未染襟。融情尋趣童心在,霞染桑榆一望收。興城歸來秋光賞罷訴春風,一任纏綿不老情。倦使喋喋多少語,慣聞眷海弄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