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婆

2021-02-23 遊子三月三

我的阿婆


今天是初一,倘若你一心撲在浩瀚的網絡世界中,你將收穫無盡的空虛,如同窗外的焰火。閃爍之後,轟響之後,如是竹籃打水一無所得。倘若,失去了時間,沒有一絲一毫的留存物,我們如何賦予時間故事或生命價值呢?


今天看福山,看到中午,試圖放空一切,遠離網絡。今日餐雞蛋,白菜蓮藕湯,白菜湯甚甜,美味入喉嚨,如同溫暖陽光裡的甜釀進飢餓的胃裡。


過了中午,應該是下午三時,在QQ空間一一瀏覽了家山附近的圖像,試圖嘗試用熟悉的載體誘發童年的記憶。


似乎毫無感觸,之後收到滿叔紅包,88.88。我回了66.66。滿叔,總會令我想起我的阿婆,第一個從我生命中消逝的親人。


在我腦海中,我的阿婆,她是經常穿著碎花布的,紐扣是小布團,圓滾滾的。不知是我記憶的差錯,還是怎麼了,我總覺得他穿的衣服是民國時代那種款式的服裝,不是現在中間直開款式的衣服。阿婆的名字可能是陳燕,我不太確定,如今我都不太確定是不是阿婆您的名字了,只記得和我媽的名字諧音,所以也就能記住這些。您看我是您的不孝兒孫,你哺育了像我父親一樣的四個兒女,如今他們的兒女連您的名字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呀!你的名字似乎還不如某位大牌明星或電視劇名字留在他們腦海的時間長呢。確切的說,我甚至不知道你的出生年月,我該如何回憶你呢?我的阿婆,我又有什麼資格回憶你?連你死去的具體日期我都記得不太清楚了。只記得那時候,三妹還在媽媽的懷抱裡。您死後的第二年,爸爸在夢中看見你回來,坐在在床前,我們就有了如今的弟弟。三妹是九五還是九六年出生的,反正屬豬,弟弟是九八年出生的,屬虎。模糊的推算,您是在豬虎之年離開我們的。


具體的日期我想也可能只有滿叔才能知曉了吧,他都不知曉的話,我想我能向誰確知您離去的日期呢。從滿叔的口中和我模糊的記憶中試圖重構當時的場景。那時候大概是八月十五或者是十月收割水稻的時候。有兩件事我是記得比較清楚的,具體的先後順序倒是忘了。當時有一頭野豬,從學校那邊的山,也就是東嶽廟那個方向跑過來,跑到龍頸同學家的母豬圈裡。同學的爸爸欲逮捕未果。野豬一路逃竄,跑了八百多米,躥進雷場八婆的臥室裡。山豬一路逃過來,人們喊聲轟轟。


山豬跑到雷場屋的時候,被人鎖在屋裡,十伯他們扛著火槍爬上屋頂,掀開瓦片,連續開了很多槍,折騰許久,才把山豬打死。


野山豬打死後,殺豬分給幾個參與打豬的人,剩下的賣給村裡人。阿婆聽說,有野豬肉,說要買。阿婆買了一隻豬蹄,買回來後,鄰居也給了一顆白蘿蔔一起燉。阿婆吃了白蘿蔔燉豬蹄後,莫名其妙的引發舊疾。阿婆心口痛的要命,抽筋般的疼痛,從胸口一直痛到後背。痛在您的身上,所以,沒有人能夠感受您的痛疼。


滿叔收到消息,焦急的從縣裡趕回來,背阿婆到馬田光志九處打點滴,也請村裡郎中阿昭開水藥。治療都無效,滿叔跟阿婆說,到縣裡醫院看。阿婆始終不肯,怕在去醫院的途中去世,不能回祖廳。家鄉的習俗是,在外死後的人,不能進祖廳做齋。老輩人的觀念是,不能進祖廳做齋,也似乎意味著不能轉世投胎,會成為孤魂野鬼。


當時,爸在廉江做建築活,知曉消息趕回來,也沒能在您走之前見一面。父親很少提您的事兒,我們也不敢問。每次,我想知道你更多的消息,也是從滿叔處獲知。您愛吃雞屁股。每年夏天,您到屋前屋後拔馬齒莧做菜。多年以後,我看見馬齒莧都會莫名的想起您。您還會收割野外的艾草葉,晾乾做成艾絨。在五月節這一天,用艾絨炙燒我手上的魚寧痣。魚寧痣不是雞眼,是我小時候愛到河裡捉魚,魚兒身上的鱗沾在手腳皮膚處長起來突突的痣。您還喜歡採摘一種雞屎藤的植物做䊦吃。


多年以後,我記憶最清晰的,除了野豬,還有大樓人的欺人太甚。大樓人的一隻瘋狗,在路上追逐我們,確切的說,是追逐我。所以,日後,我對所有的狗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包括哈巴狗。


那隻瘋狗追我,我便往家裡跑。您當時在天井的水龍頭洗碗。瘋狗跑到我們大廳的穀倉底下。亞伯從大垌挑禾擔回來的路上,我急忙忙地跑過去把狗跑到穀倉的事兒告訴他,他把禾擔挑到大禾場便回來,一看,發現那隻瘋狗死了。


狗主人來門口大罵不止,亞伯差點跟他打起來。瘋狗死了,隔壁大塘的亞六嫂便把狗拿過去燉了。因為燉狗不得在屋裡燉,一般都是在露天場所。在屋裡燉狗,有褻瀆祖宗或神靈之說。狗湯燉好後,我還過去看了一會。不過,我沒有喝湯,媽把我拉回來跟我說,小時候,阿婆您給我請了佛做護佑神,所以不能破了戒。


之所以一直有這個記憶留在腦海,不是吃不吃狗肉的事情。而是大樓人,一直都認為我把狗打死了。或者說,是我們家的人把狗打死了。當時聽說狗主人要賠錢,我也不知道有沒有賠錢。亞伯氣憤地說,你們家的癲狗死在我們這。按理說,你們得賠我們吉利。是你們的狗把晦事引到我們這裡來。


後來,阿婆您也就走了。您走之前,睡在祖廳的大廳裡,我沒能靠近你的身邊。也不知道,我媽是不是怕你的病是傳染性的,還是對於死亡本身的恐懼。我媽跟我說,我的出生時辰與您的出生時辰都是申時,算命的說,會相剋。所以,您走之時,沒能見到我爸,也沒能見到我。多年之後,我還能從滿叔的口中感受到那種情緒。我也沒能在您走的時候再看您一眼。所以,您的面容也沒留在我的腦海中。


之後,就是在祖廳裡做齋。做齋一般需要長孫捧著您的靈牌。亞華哥,當時在湖北上學。那時候,通訊系統不像今天這麼方便,交通也是。所以,家裡人,也沒有告訴亞華哥回來。也有可能是阿婆自己親口說,不要讓在外上學的亞華哥擔心。所以,亞華哥,是在阿婆走後的一段時間裡才知曉的吧。


在做齋的時候,不能穿鞋,光著腳。我是個愛貪玩的孩子,那時候光著腳覺得蠻好玩的。亞茂三哥,在做齋的整個過程,常常需要捧著您的靈牌。大姑,亞伯,伯母,我爸,我媽,滿叔,滿嬸,都披著黃麻布,身著白衣。亞茂三哥,秀容姐,妹妹,堂弟和我都著白衣,戴白帽。黃麻布,我很有印象,記得一直亞公屋裡的柜子裡。有一次,我翻箱倒櫃的時候翻出來,阿公哄著我放回原位。他沒有告訴我是幹什麼用的,只是跟我說,這些黃麻布都是阿婆您年輕的時候親手織的。那臺古老破舊的織布機,我還是有印象的,那時候,就放在屋裡的柴剁旁。直到您走後好幾年,都靜靜地躺在哪兒,像捨不得離開我們的家人一樣。直到它破的不像樣子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也就成了灶下火。


做齋的整個過程,只能片片斷斷的記憶起來。您走後,派人去告知新田老家的親人,也就是您的外甥——我們稱呼為表伯。在我最深的印象中,有一年,您帶我到縣裡滿叔家玩,下午坐班車回家的時候。班車才回到鳳山,司機就趕我們下車。在鳳山的時候,還遇見了四哥的外婆,正在挑泔水餵豬吧。四哥的外婆,跟你打招呼,說,要麼到她家過夜,等明早的班車。您不願煩擾人家,拉著我的小手,一步一步的走了近三個小時才回到新田表伯家。那時候,到表伯家已經是晚上了。表伯當時在鎮交通站上班。表伯好好招待了我們,第二天坐班車回家。這是您帶我走過最長的路。您那個時候,也有七十多歲了。如今回想起來,我甚至有點恨那個狠心的司機。


做齋前的時候,陰陽師身著法衣帶著人吹著嗩吶挑著水桶到澉頭取水回來煮水以備法事之用。嗩吶的聲音在耳邊瘋響,嗩吶不響的時候,陰陽師們嘴裡念叨詞,做著各種各樣,我看不懂的動作。


您入棺材前,大家都看著您嚎啕大哭,將要請您入棺材的時候,我媽把我帶離了祖廳,說我不能看著您入棺。您靜靜地躺在漆紅色的木盒子裡,您的靈牌坐在白色的靈屋裡。我好奇那個紙紮的白色的靈屋,他們告訴我,您住在裡面。


好幾次,做法事的時候,亞茂三哥都會小心翼翼地把您請出來,雙手捧著,面向我們,面向法師。大家跪在天井的石磚上,聲聲呼喊您的名字,請您回來領齋的時候,我甚至沒有哭。這時候,法師的陰陽跳躍著,沒看到您回來的身影,連續重複了好多次,您才回來領齋的。我也不知道,法師是怎麼看到您回來的身影的,我只看到燒給您的紙錢火苗隨風跳躍的漩渦。


火帶著我們回到從前,回到冬天烤火的日子裡。阿公,堂哥,堂姐,伯父伯母,在一起烤火。烤火也會烤䊦吃,烤䊦烤成金黃色,咬起來酥酥的,很好吃。您愛圍在火堆旁,用一尺多長的木筷子去鼓搗柴火,把燒成炭的夾到火籠裡,以便隨時帶在身邊取暖。這時候,我一般都愛擠阿公的懷裡,時不時跑到您身邊瞧火籠中的木炭,也想學您的樣子把木炭夾到火籠裡。您有時候還愛說幾句阿公,說不把我看好,打擾您了。我還是固執地去鼓搗您的火籠,用了所有的力氣,把它提來提去,而樂此不彼。


我總愛闖禍,也令你承受了這輩子最大的侮辱。那時候,我特別愛跟著四哥玩,也愛玩水。那天,我在九婆的門口圳裡玩水。您來叫我回去吃飯。我不跟您回去,您就怪罪了四哥吧。四哥那時候也就是十多歲吧,他問你吃不 吃雞巴毛,還是什麼的,反正就是罵人的話。他打小就是您一把屎一把尿的護理,如今這樣子對您。您很憤怒,試圖去找滿公滿婆他們說說理,是不是該管管呀。


然而並沒有如您所願。您得到的是更多的怨恨。他們埋怨您為什麼不管住我,別讓我跟四哥玩。所以,兩家就吵起來了。亞伯憤怒不已,想想幾十年來為他們出力,隨叫隨到。如今,他們這樣子對待您。您幫助換屎換尿,得到的是毫無來由的指責。說您是為了想吃他們家的東西。這是最大的侮辱。當某種彼此之間的情感互助變成一種食物的交換,人們可能會淪為某種豬狗不如的動物。


兩家站在門口的池塘邊大吵了一天。亞伯拿刀砍掉了滿公塘繩蔓延到我們這邊田的果樹。作為退休工職人員的滿公,肆意的站在塘頭,做著下流無比的動作,嚎叫著問自己的兄弟要不要吃雞巴。多年以後,我才能理解這種侮辱。然而,我是不能知曉阿公的那種心情的。為他們家耙田耕地,落得狗都不如的對待。


外婆知道了這事,還特意來我家。告訴我爸,不要跟滿公家吵架。後來,爸也就沒有說什麼,也可能是在外面工作的緣故。想想,彼此之間,沒有必要搞得像的敵人一樣。我依然像沒事一樣跟著四哥玩。然而,兩家的傷痛,像天空中的閃電落在了情感樹心裡。


行香也是做齋的必須程序。行香的時候,我們跟著法師後面,後面是手持五服親人送的輓聯隊伍。我們的手裡攢著香火,也不知道是幾根了。隨著法師到土地公壇前,做一些必須的法式,又到盤古處做同樣的法式。全程有一隻童子雞在籠子裡陪著。路上也能看見出來看熱鬧的同學和玩伴。他們既好奇又膽怯地指著長長的隊伍問大人們,這是怎麼回事。大人們也是冷冷的告訴他們,誰誰死了,不要亂問。


是的,不要亂問。生命裡,因為沒有去問,而錯過了太多的答案,太多的真相。


直到我們夜裡,圍繞著沙盆爬沙的時候。至今,我都不明白爬沙在整個做齋裡面,到底有什麼意義。一個嶄新的洗臉盆,倒扣著,裡面放著乾燥細沙子,沙子裡放著各種硬幣,從一分到一元都有。沙盆外面有好幾個血碗,大姑,亞伯,叔和爸都跪在最前邊,我們跪在他們之間的空隙的後面一點點。我忘了在爬沙之前,有沒有哭了。只記得,法師繞著所有人轉圈,不斷地晃動著法杖。最後,大姑和我爸們都捧起血碗喝掉裡面的雞血。剩下的一個還是兩個了,代表阿婆膝下夭折的兒女。法師在緊張急迫的走動中瞬間停下來擊碎了那兩個碗。這兩個碗,也伴隨阿婆的靈魂了吧。


擊碗,喝血,這兩個到底是哪一種在前,哪一個在後。我已然記不清了。


夜裡,我們睡在阿婆的紅棺材前面的地上。他們說,夜裡又有兵馬回來帶走阿婆的靈魂。要是你開了天眼,沒準還能看見他們,聽到他們的聲音。我誠然是看不見,也聽不見的了。


這時候,阿公獨自在自己的床上躺著睡不著。他念想著,一輩子陪伴自己的親人。這個世界最愛他的人,就這樣子毫無預感的走了。


阿祖婆死的早,生下阿公,阿公才幾歲就成了沒有媽媽的孩子。阿祖公給地主做苦力,辛辛苦苦,一手養大阿公。阿公小時候有個童養媳,後來解放了,童養媳也就自由選擇了。


後來,阿公才娶了我的阿婆。阿公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和阿婆含辛茹苦的養育了大姑、亞伯,我爸和滿叔。阿公不怕苦和累,然而,他怕失去了阿婆的日子該如何去面對。沒有了阿婆的嘮叨,對於阿公來說,是最大的傷痛。


所以,阿公是最傷心的那個人。我想,那幾晚,甚至在很多夜裡,阿公會默默流淚,垂淚到天明。


天亮了。在起棺材之前,我們大哭一場,哭得聲嘶力竭,方圓幾百米都能聽到。十二伯他們四個人還是六個人作為大力(大力是專門抬棺材的人,一般人不願意幹這活,所以請大力是要很誠懇的)起棺,一路向大垌方向的大青山走。我們邊走邊哭,到青山腳下的溪水旁。我媽就帶我回來了。理由好像也是原來的理由。所以,我也不能看著您落土。


在中午之前,看著您落土的親人們都回來了。法師又做了一些法式,接著把您的白房子和靈牌都燒掉。又把您生前的床被蚊帳衣服統統一把火燒掉。


很多人來圍觀,我感覺全村的人在擠到阿公廳門口看熱鬧。法式都做完了吧,最後給所有看熱鬧的人,發糯谷爆米花和發䊦。我至今不解。


就這樣。我的阿婆,走了,留給我的是一些片段的模糊記憶。送我黑貓警長手帕的她,跟著她走過最長的路的我。在十多年以後,回憶著這些隱隱約約的往事,悲傷不已,默默流淚。

後記:從滿叔處得知,阿婆,陳名秀。生於民國甲子年(1924)九月十一日申時,終於丁丑年(1997)十月二十八日午時,享年七十四。





今年春節,第二次留在北京這個城市過年,沒有太多的感觸。清晨起來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心如止水陶(逃)淵明,情似空山李(離)商隱。用的配圖是陳望道先生,民國二十一年大江書鋪出版的《修辭學發凡》的封面。閒來無事,醞釀情緒,整理心情,用春節這一周寫點童年往事。昨晚打電話給朋友說,剛好可以嘗試吃素,收穫的是滿滿的鼓勵,包括對我作品的期待。在聽著Katy Perry的Unconditionally 是為記 2017年2月7日 除夕夜


相關焦點

  • 阿公,阿婆
    在我們這裡,奶奶稱「阿婆」,爺爺稱「阿公」。我的阿公阿婆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地地道道的農村裡過著地地道道的日子。阿婆經常腿痛,小時候,我每晚睡前都會幫阿婆捶腿,阿婆從來沒有說我捶得好不好,只說我懂事、孝順,直到現在 ,我依然不知道當時那稚嫩的拳頭是否起得了緩解疼痛的作用,可是不管什麼如何,看到阿婆歡喜,我便很願意做這件事情,一做就是十幾年。
  • 網易雲熱評:看到一位阿婆在地鐵賣花,我問她為什麼,阿婆說……
    哈嘍,歡迎來到小編的網易雲專區,希望小編的文章能得到您的喜歡,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網易雲熱評:看到一位阿婆在地鐵賣花,我問她為什麼,阿婆說……
  • 想起愛喝酒的阿婆
    阿婆即奶奶,我從小隨祖籍山村人這樣稱呼。阿婆一輩子喜喝酒,在她看來,酒是最補人的。我想,這或許與她坎坷的人生經歷以及當年物質的極度匱乏有關。在五兄弟兩姐妹中,我先父排行老大。早在爸爸才十幾歲時,我爺爺就去世了。農耕年代,阿婆拉扯這麼多孩子成人之艱辛程度可想而知。同理,酒於阿婆之珍貴程度也不言而喻。
  • 阿婆,來張蔥油餅
    那兩個聽我念叨了幾周的人,耳根子總算可以清淨了。要去掃街是今天下午才決定的事情,盯著地圖琢磨了好一陣,突然從縱橫交錯的線條中看到了一條熟悉的路名,想到了一家熟悉的攤位,算起來已經有七年沒有去過了。雖然生怕看到它已經銷聲匿跡,但還是小心翼翼地在大眾點評的搜索框上敲下了它的名字。彈出來的第一條結果總算讓我安心了,還好這躺在心裡留在舌尖的回憶沒被時間偷走。
  • 我只是一個幫你mark阿婆冷門高分作的機器
    去年此時,我們出完了阿加莎的所有偵探小說,上周三,營銷部全體成員開了一次「我喜歡的阿婆你可能真的不知道」推薦大會。沒想到此次會議效果驚人,原本自認對阿婆非常了解的我們紛紛接過了同事手中的書開始了新一輪的閱讀。不甘的我們還採訪了阿加莎作品的編輯們以及可愛的讀者們,發現很多人的「入門作」和「最愛」反而是一直不太為大眾所知的「冷門」作品。
  • 南京西路上的白蘭花阿婆
    南京西路短短的這一段,幾十年來我經常走,不過直到寫這篇小文時才「歸納」出,這裡由東向西連著有3個丁字路口,茂名北路、南匯路和江寧路。所以,你不能「狠心」地直接穿越南京路,非得拐過來,沿著南京路走幾步。而我總選擇走路南的人行道,一個原因是想聞那熟悉的白蘭花幽香。
  • 故事:出門在外的阿婆
    終於有個男的看我看到流口水了!6:今天考試我做第一排。在反覆思考下。展示了她生命的這份輝煌!  比起海倫·凱勒的遭遇。――自從女主人接通阿婆媳婦電話,並當著阿婆面,惡人先告狀的說著阿婆不是,媳婦偏信女主人話,並對阿婆撂下話來:你給我安安生生在那待著,要不然,將來這兒沒你落腳處――欲回家未被媳婦允許,還遭一頓訓斥。阿婆竟然一句話都沒去分辨。
  • 阿婆黃魚面 l 安諒
    起先,阿婆耐心解釋,她小時候在寧波老家就和她的老外婆學煨黃魚,黃魚就是她的看家活。後來外孫時不時重提,主意一會兒一個,阿婆也就笑而不答。  傑克在一家私企打工,業務正走下坡路,幾乎無所事事。閒著也是閒著,他乾脆就在阿婆的麵館裡鼓搗起幾個新的面種。
  • 阿婆的牛肉麵 丨協和藝文
    那個時候,我上小學。每日清晨,同學璐璐會在窗下喊我一起上學。路上,我們花1元錢吃一碗阿婆的牛肉麵。阿婆的牛肉麵,秘制的梅菜和醬料鋪底,勁道的手工麵條盤在碗中,一勺熬了一晚上的牛骨湯,是我那個年紀眼中的極品美味。後來街道改造,店鋪拆遷了,阿婆的牛肉麵就再也吃不到了。
  • 順德阿婆做的龜苓膏,我奶奶都知道ta...
    這罐龜苓膏,叫肥家嫂龜苓膏,是這位61歲阿婆的心血,大家都叫她家嫂,養龜世家出生的她,從小就是玩龜長大的每一勺龜苓膏都是爽彈本人,瞧這抖動的勁頭,對我真是一種挑釁| 加煉奶 |嗜甜的胖友,可以在吃法上diy,我在辦公室裡測試了,加煉奶的龜苓膏最受歡迎
  • 阿婆的守望:珍重如高山,沉靜似大海
    尤其阿公在我牙牙學語之時、近四十年前便因病逝世,阿婆更是獨立撐起一頭家。一路走來,有歡欣之時,更有心酸之淚,自不用多言。其中,卻足夠充分地展現了客家女人勤勞、樸實之風範。我和阿婆的感情極深,因為我和妹妹都是自幼由阿婆帶大。幼時父母是雙職工,都在縣城工作,無力照看,所以我才八個月大就由阿婆帶回了老家撫養。
  • 聽說丨阿婆黃魚面
    阿婆黃魚面 安諒阿婆黃魚麵館,開在一條小馬路上。店堂只有20 多平方米,擱著一些方桌和凳子,平常生意還真不錯,不僅店堂坐滿了人,在門口還常常排起一長溜等待入座的隊伍。阿婆姓張,是個寧波人,雖然上了年紀,腿腳還算靈活。
  • 阿婆主轉行做服裝鞋帽?B站申請阿婆主商標
    原標題:阿婆主轉行做服裝鞋帽?B站申請阿婆主商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B站關聯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
  • 奶茶阿姨「單身宣言」,蘭花阿婆「永失我愛」,鏡頭記錄上海故事
    失去老伴的賣花阿婆今生賣花,來世漂亮。賣花阿婆在淮海中路地鐵站附近賣了七年的白蘭花。那一天那個轉角,拉著拍攝箱的陳真與這位賣花阿婆偶然相遇了。「阿婆,這是白蘭花嗎?我可以拍拍你嗎?」阿婆點了頭,三腳架架著相機在旁邊記錄,陳真和阿婆從上午十點多一直聊到下午三四點,兩人幾乎都忘記了相機的存在。
  • 阿婆五香蛋,記憶裡的醇香美味
    我倆吃完,剛走出店門,就看到教敷營巷子口那兒坐著一個老婆婆,面前擺著一大鍋熱氣騰騰的五香蛋,濃鬱的香味在冬夜清冷的空氣裡飄得很遠。正值冬夜,昏黃的路燈映襯著嫋嫋的熱氣,加之賣五香蛋的老婆婆臉和善,這畫面讓我倍感溫暖。雖然五香蛋聞起來很香,但因為剛吃飽我與母親並沒有什麼食慾,於是徑直走開了。然而,沒走幾步,便覺得這五香蛋的香味越發撩人,差不多走了十幾米,我與母親對視一眼,當即決定折回去買五香蛋吃。
  • 從化| 七旬阿婆躺在馬路上,交警出手救助
    馬志彪立即將執勤車輛橫停在馬路上截住過往車輛,並快速上前詢問情況,「我當時一喊阿婆,阿婆馬上就回應我了。」 馬志彪說,阿婆稱自己沒有不舒服,只是走路走累了便躺下休息。 馬志彪嘗試詢問阿婆家屬的聯繫方式,但老人家說不清自己的基本情況,稱自己出門前已經與丈夫約好,不久之後她的丈夫就會來接她回家。 考慮到路邊危險,而阿婆看起來暫無大礙,馬志彪攙扶起阿婆,用執勤車輛將阿婆送至附近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門口小賣部處。
  • 對不起,我們把阿婆打碼了
    當然他們三家不可能合併,存在即合理,雖然我分不清誰是紐西蘭奶油誰是動物奶油,但口感的確有很大不同,推理也是同樣。雖然結果都是偵探與兇手的對決,但過程之中總要有出人意外,結局又要在情理之中,這就非常考驗作者本人的功力,一年一本在我看來已經屬於高產,畢竟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誰也沒有真正犯過法,寫推理殺人和閉門造車沒區別,沒有那麼多蹊徑能夠輕輕鬆鬆讓我們另闢。
  • 人物 | 鍾彬:阿婆的守望:珍重如高山,沉靜似大海
    尤其阿公在我牙牙學語之時、近四十年前便因病逝世,阿婆更是獨立撐起一頭家。一路走來,有歡欣之時,更有心酸之淚,自不用多言。其中,卻足夠充分地展現了客家女人勤勞、樸實之風範。我和阿婆的感情極深,因為我和妹妹都是自幼由阿婆帶大。幼時父母是雙職工,都在縣城工作,無力照看,所以我才八個月大就由阿婆帶回了老家撫養。
  • 我在武漢的58天|遺憾沒能和81歲阿婆說「再見」,她的堅強和樂觀...
    「我還沒重走武大的櫻花道,品嘗武漢的過早,我還會回來的。」她說。 吳春燕的丈夫老裘在南京上班,原本這周不打算回杭,但聽說她周日回來,立馬買了高鐵票。雖然她一下飛機就要去安吉隔離療養,他們可能都無法見上一面,但老裘還是希望親自迎接一下她。物理距離近一點,心理的距離仿佛也近了一點。
  • 大橋下的阿婆酒釀,一賣就是20年
    任阿婆從貴州來到上海就在賣酒釀了,每天風雨無阻,獨自一人推著小車來到橋下,到今年剛剛好20年,阿婆說天冷了就穿厚一點,每天都會來的,周末也不會落下。大波霸去的時候,一口氣買了好多袋,打包的時候使勁說:「好了好了,阿婆夠多了別再加了。」 阿婆笑眯眯的回答:「你們喜歡吃就好,你們來的遠,辛苦,多給你們一點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