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侘寂之美!

2020-12-17 騰訊網

侘寂之美

有一種關於「不完美」的態度,叫做侘寂(Wabi-sabi)。

侘寂(Wabi-sabi)被當代的日本人稱為,屬於日本式的美學,也是日式的精神嚮往,它包含了對於不完美這件事的智慧,以及看見不完美之事物的美感的態度。

△Robin Klang&Ejub Bicic

瑞典斯德哥爾摩設計工作室Perspective Studio,該工作室由Robin Klang於2016年創立,主要從事商業空間以及住宅設計,並且進行產品的研發以及收藏,打造一種日式的侘寂之美。

△工作室設計的裝飾陶罐

目前工作室由Robin Klang和Ejub Bicic共同合作經營,Robin以前從事時裝行業,在H&M擔任公司男裝系列的設計師,也是一名時尚博主和買手。Ejub是一名設計師,專門研究數字產品,非常喜歡手工製作工藝品。

1.Rute Studio工作室設計

侘寂追隨的是一種拋棄事物外部特徵的思想,洞察我們生命本身的藝術。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侘寂風,不完美的最美
    什麼是「侘寂」?其實侘寂一詞源於日語,原本「侘」在漢語裡是誇耀或失意的意思。而「寂」指的是「孤寂」,「凋零」的意思。可見,侘寂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不圓滿的美、樸素的美。許多人都喜歡看日本電影,認為日本電影天生就帶有一種治癒風格,日式建築的小庭院,小橋流水和錦鯉,喜歡電影裡人們夏天打開和室門納涼休憩,一位老友,一杯清茶,是那麼的平靜美好。
  • 殘缺的侘寂之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簡潔安靜中的質樸之美,與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更為璞真深邃。
  • 東方極簡·侘寂之美
    侘寂之美 Yana Prydalna來自美國,是一位詫寂信徒,童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日本文化,渴望擁有一個平靜舒適的空間,擁有自然的色調,創造出冥想的整體,從而創造經久不衰的設計。她通過融合東方極簡與西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了屬於自己風格的侘寂(Wabi Sabi)美學。她通過融合東方極簡主義和西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了自己的wabi-sabi(Wabi Sabi)美學風格。01。
  • 侘寂之美,無需奢華多言
    侘び,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茶人千利休創造的侘び茶,即把精神與茶追求的美融合在了一起,亦是所謂的麁相,日語原文意思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內在完美。 寂び,寂在古語中也可寫作錆,意思是「舊化,生鏽」。字的原義固然是來自於中文。
  • 陰翳禮讚,侘寂之美
    提起「陰翳」二字,可能直接會想到的,是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一書提到日式風格的陰翳之美:「所謂美,常常是由生活實踐發展起來的
  • 卡戴珊、明星設計師都痴迷的侘寂風:不要盲目找尋美,美一直都在
    原文標題:卡戴珊、明星設計師都痴迷的侘寂風:不要盲目找尋美,美一直都在!轉載自舶樂匯ONBOX侘寂……Wabi Sabi侘寂真的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感。他受侘寂啟發設計了紐約格林威治酒店的頂層公寓——翠貝卡(TriBeCa)閣樓,改造後的套房有三個臥室、一個客廳、一個水療中心外加4000平方英尺的室外花園。閣樓設計理念是源於Wabi Sabi侘寂的哲學理念:完美無缺與真實中的美。客廳設有定製石壁爐,用餐區,超大推拉門,通向較低的露臺。
  • 什麼是侘寂美學?
    (wabi-sabi)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小到電子產品、手工燒陶大到建築、室內、園林、皇宮…他們認為不對稱是一種包容的美殘缺/圓滿「侘寂」一詞更傾向於形容不完整之物。而侘寂風,更是將這種質感發揮到極致斑駁的視覺觀感這是一種殘缺的美,斑駁的牆面,帶著人們一種非常規的視覺享受。
  • 從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賞日本「侘寂」之美
    (二)「侘寂」之色——陳舊古色,清新水墨,樸素復古色彩陳舊,不算是褒義詞;但「侘寂」之色,則是越來越戳中人們返璞歸真的現代審美,形成高級簡約的視覺享受。千利休之前,茶道其實是奢華的享受。千利休的茶室,總體採用「侘寂」之色——屋頂是黃灰色茅草修葺,用原木直接作為梁柱,用泥巴抹牆,不僅不富麗堂皇,而且入口特意修建得窄小,任何拜訪之人,不論身份高貴低賤,都需要躬身進入。這就是他追求的「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終其一生,讓茶道升華成一門不依附於昂貴的美。
  • 侘寂美學大師Axel Vervoordt:潛心欣賞事物的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
    浴缸和雙盆水槽是用17世紀的石頭水槽製作的,在外層可以看到石頭的風化痕跡,而內部則經過平滑處理。
  • 侘寂空間
  • NC Design—侘寂之美「Wabi-sabi 」
    侘寂(Wabi-sabi )是日本傳統文化、美學、世界觀、思想哲學的根基,由16世紀的茶聖「千利休」總集大成,透過茶道空間與儀式來具體呈現wabi-sabi之美,並且為其定調。提出的概念超越了視覺,並其中包含了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美。
  • 侘寂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被認為踐行了「侘寂」之美、日常之靜、本來之味「侘寂」的第三個層面,是一種抽象的精神姿態,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可以稱為「寂心」。「寂心」是「侘寂」的最核心、最內在、最深的層次。有了這種「寂心」,就可以擺脫客觀環境的制約,從而獲得感受的主導性、自主性。例如,客觀環境喧鬧不靜,但是主觀感受可以在鬧中取靜。
  • 600平米侘寂大宅的設計,將侘寂風格之美,呈現於不同維度的空間
    600平米侘寂大宅的設計,將侘寂風格之美,呈現於不同維度的空間。挑高而空闊的客廳,樓梯勾勒出一個朦朧的界限,進入空間後,視線便會被結構特點所吸引,它的每一處細節及材質的運用,不可言喻的表達著設計美學的視覺藝術。
  • 侘寂美學,一種不完美主義的美麗
    侘寂」最早起源於中國宋朝的道教,後來傳入佛教的禪宗,受到道家與佛教的啟發,侘寂美學以「和、敬、清、寂」為宗旨,衍生出「無中萬般有的」禪宗思想。去掉一切複雜的裝飾,以空靈的心境接受這種至簡至素的空間情趣,所謂侘寂的禪意。
  • 物哀,幽玄,侘寂
    是超然的美,也是朦朧而曖昧的美「幽玄」的審美意識形成於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論家以多角度探討逐步規範其美學內涵該詞本來是漢語,歷來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用例出現在漢少帝(?-125)的悲歌中在其後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種文獻中都可以看到「幽玄」的核心是「餘情」,講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種以「神似」的精約之美引發欣賞對象的想像,傳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內容日本著名學者大西克禮先生認為「幽玄」有著與佛教思想相關的神秘之美在文學中或表現為悽厲中的妖豔或一定程度的壯美
  • 卡戴珊都愛的侘寂美學,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而它恰好就是一種非圓滿之美卡戴珊的家-極簡美學-與卡戴珊本人平時的浮誇風不同,卡戴珊的家裡確是極具藝術感的極簡風格。日式極簡-侘寂之美-簡單地說,侘寂美學,是一種不完美主義的美麗。它明白萬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所以它不與時間相爭。它不但不爭,它還很欣賞,很珍惜。奇怪的就是這樣子,它反而贏得了超越時間的美。
  • 侘寂美學,賈伯斯、卡戴珊、MUJI骨子裡的同一種審美
    、貼合身體曲線這種西方時尚界主流規則,因為他崇尚的是不對稱的美。這深受侘寂中接納物體殘缺、無常之美的理念影響。不對稱在他看來更加真實,所推崇的也是布料最原始的狀態與質感,布料與人靈魂的對話,剪裁只是一種設計手段。
  • 新中式侘寂風,一種源自簡約、樸素的美
    對現代人來說侘寂是一種極致的審美,它在細節處展現出來的美感,需要以大量的空白空間為載體。配上一套實木桌椅、一束簡單的枯枝、一幅意境深刻的山水畫、一件精緻獨特的裝飾品便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裝飾。從而營造出一種雅致的家居環境,讓人可以享受到輕鬆自然的生活方式。
  • 侘寂風可不背這個鍋!
    要不人家卡戴珊憑啥花2000萬打造自己的侘寂私宅啊?最純粹的侘寂風的確有點誇張,但其實打造出易於接受的侘寂風並不難,我們只需根據相應的元素並將其應用於空間就好啦!//選擇水泥色牆面//侘寂風很講究殘缺粗糙的美,你要是弄個光滑的大白牆或者莫蘭迪色牆,當然不合適了。我們可以選擇灰色牆面,至於殘缺之美嘛,其實水泥牆面的紋路已經能夠很好的體現了。如果你覺得美感不夠,那麼粗糙的石塊或文化石絕對合你心意。石塊更具有粗糙自然的質感,與侘寂風不謀而合。
  • 心裡豐滿的侘寂風
    可能許多人看到侘寂風這個裝修風格都會一頭霧水,甚至我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兩個字該怎麼讀,但是事實上,這是一種與極簡風相似的很小眾的卻受到卡戴珊和網球公主莎娃都追捧的裝修風格。侘(chà)寂,日語是(Wabi-sabi ) ,原意是簡陋,是日本獨有的自然美學,是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侘:原本意思是遠離塵世,索居禪林的孤寂;寂:原本是指貧,寒,凋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