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抗疫親子服裝秀」,一家四口齊上陣 來源/受訪者供圖
最近半個多月,陸煒、孫豔夫妻倆和讀小學五年級、幼兒園小班的一雙兒女天天宅在家。「24小時綁定在一起,如果不找點樂子,家裡分分鐘都可能『雞飛狗跳』。所以,我們就地取材,想方設法玩一些新花樣。」孫豔說,將來回想起開局艱難的2020年,那些美好的親子時光,或許會成為這段灰色記憶中的幾抹亮色。
「毯子獅」下練身體
過年在家看電視,3歲的陸思妤被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深深吸引。爸爸和哥哥靈機一動,挑選了一條格紋毛毯,一前一後披在身上,陸煒把頭埋入一個閒置的整理箱,扮「獅頭」;10歲的陸禺誠藏在身後,當「獅尾」。伴著陸煒挑選的民樂合奏《羅漢舞獅》,這頭山寨版「毯子獅」賣力地扭動起來。父子倆初次搭檔,配合默契,舞到興起時,陸煒還跳上靠背椅,秀了一個帥氣的定格動作。陸思妤站在前方,手拿玩具仙女棒逗弄獅子,咯咯地笑個不停。
歡樂的畫面被孫豔記錄了下來。她回憶,當時連續舞了三次,「大家都意猶未盡,反覆回看視頻,每次都覺得好笑」。舞獅熱鬧有趣,但說到健身效果,還比不上一家四口每天的必修課——玩幾局體感跳舞遊戲《舞力全開》。跟隨電視屏幕裡的卡通人物,用力舞動全身,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全家一起娛樂,還能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更好地抗擊病毒。」
「服裝秀」裡學防護
夫妻倆在家辦公,全家幾乎不出門,可把兩個孩子憋壞了。陸煒又支一招——不能出去,就在家演習,每人選一套適合在特殊時期外出的服裝,來一場「抗疫親子服裝秀」。挑選的首要原則,是防護效果。
陸禺誠起初想戴橄欖球頭盔做防護,試了之後發現,保護不到眼睛;又想改選棒球帽,看到媽媽給妹妹挑了一次性浴帽,覺得既實用又無需清洗消毒,也換了一頂;他還特地拿了一瓶消毒劑當道具,「每次爸爸下樓去拿快遞迴來,我們都會在門口給他噴一噴。」
陸思妤的護目鏡很顯眼,這是兒童實驗套裝裡配的。「我早就決定徵用這個玩具配件,給她外出時戴,但一直沒用過。」孫豔說,趁演習機會先模擬一次。浴帽、護目鏡、口罩、手套、雨衣、雨鞋……小女孩「全副武裝」,既打扮了自己,也學習了防護知識。
挑選服裝、穿戴整齊、拍照留念,服裝秀持續半個多小時。陸禺誠直言「太悶,快喘不過氣了」。「我告訴他,一線醫護人員要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病房連續忙碌6個小時。」孫豔從兒子的眼神裡發現,他對白衣天使的敬意,又多了幾分真切。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