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護膝技巧 | 走路姿勢不要太招搖!你上山還是選美啊!

2021-02-23 煙臺巖石戶外旅行

 案例:  

王女士是一位二線城市的前臺,她經常一坐就是一天,長期下來,她的體重從原來的50公斤飆升到70公斤,本來就矮的她,顯得臃腫肥胖。
春節過後,王女士在同事的推薦下,加入了「徒步」大家庭,每周末都會抽出時間參加戶外徒步運動。
開始時,無論多艱難,身體多不適應,王女士一定都會堅持走到終點。
體重很快降下來的同時,王女士感覺自己的膝關節有些隱隱作痛,來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她的右側膝關節腔內出現少量積液,也就是滑膜炎。

徒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剛開始加入戶外徒步,一定不要急於求成。




膝蓋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登山時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3~4倍。
如果沒有徒步技巧,膝蓋很容易受損,徒步之旅很有可能40歲之前就終結。

今天為大家特地整理了一篇實用的徒步技巧
徒步的5個要領,8大原則與10種技巧,都在這裡了!
無論你是新驢還是老驢,都應該看看!


 五個要領  

1. 身體

身體:行走是全身運動而絕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

2. 足部 

足部:全腳掌觸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3. 節奏 

節奏: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鐘。

4. 呼吸 

呼吸: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5. 背部 

背部: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8大原則

1. 速度控制原則
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
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 體能衡量原則
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 .  途中休息原則
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有過於大強度的體力支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4 .  正確行進原則
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才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使用。

5 .  "多吃多喝"原則
多吃多喝的定義並不是暴飲暴食,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尤其是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 . 自我評估原則
不要先去炫耀,不然只能證明不夠成熟,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點,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背著水。
是什麼體力就先爬什麼樣的山,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7 . 腿部肌肉訓練原則
發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鍊,儘量避免錯誤姿勢導致受傷,要是在鍛鍊的時候損傷真是太不值了。
女孩兒別用過大的重量,可以結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壓腿,不用擔心鍛鍊腿部力量大腿會變粗,以大眾的強度鍛鍊,會加快脂肪代謝促進減脂,即使是想變粗都很難。

8 . 膝蓋保護原則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最早出毛病在膝蓋上。很多驢友因為不夠重視膝蓋的保護而疼痛倍受折磨,玩戶外的年頭越長,越覺得膝蓋寶貴的不得了,膝蓋是人體最薄弱的關節,連接的卻是最長的骨頭和最強的肌肉。

膝傷也可能突然而至,但恢復可就真是病去如抽絲了~為了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膝蓋的保養應該引起我們的特別重視。 

從8大原則中,我們可以看出,走多遠不是目的,如何走更適合自己,更讓自己的身體覺得舒服才最重要。所以王女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0種技巧

1 .下山一定不要跑
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衝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 . 儘可能減少負重
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儘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3 . 做好充分的準備
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

4 . 儘量使用護膝和登山杖
登山杖最好是兩根,上臂儘量多的分擔腿的負重。很多人鄙視用護具,是覺得太「事兒」了麼?不過強烈建議用這兩樣護具,尤其是登山杖。

5 . 穿適合爬山的鞋
並且記住一般鬆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孫子了。



6 . 千萬不要「鎖關節」
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衝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7 . 注意辨別方位
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誌。如河、湖、巖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也可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8 . 學習方位判斷

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9 . 把握時間概念
徒步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諮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準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儘量避免走夜路。

10 .  時刻調整步伐
有些人在徒步中大多都不會調整步伐、減低重心導致徒步傷痛疲勞。大步行進時,膝蓋得不到有效活動,乳酸積累過多會引起酸痛、疲勞。
小步慢走可以有效減少乳酸的積累,多活動膝蓋可以讓乳酸得到迅速釋放。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如果是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




玩戶外的過程
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
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
一定不要急於求成

上面都是資深驢友的經驗總結
無論對新驢還是老驢
掌握技巧,學會保護自己
才能更好的享受戶外徒步!


相關焦點

  • 登山護膝技巧 走路姿勢不要太招搖!你上山還是選美啊!
    第八招:爬山時最好穿高腰登山鞋。高鞋腰有護踝作用,使腳與小腿更柔韌地連在一起。休閒鞋不宜爬山,其鞋底幾乎像你腳掌一樣輕,硌鞋即硌腳,不小心踢了塊石頭就像石頭砸了腳趾。不要怕脫了穿、穿了脫的麻煩,舒適的皮膚感覺會減少爬山時的煩躁和緊張。第十招:爬野山時須備上手套。野山快到山頂時往往路極窄或沒路,全是荊叢時要用手去扒開叢枝,手套可避免手被刺技刮傷,並且遇陡坡手腳並用時,那手套就等於是鞋呀。越是夏天越要備上手套,夏天的「棵子」(荊棘叢)比冬天的密多了。
  • 秋高氣爽登山去 登山時請牢記這些護膝小技巧!
    登山不僅可以欣賞風景,放鬆心情,讓疲憊已久的身心得到解放,而且登山也是一種時尚的健身方式,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但千萬不要忘記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那麼,登山時有哪些保護膝關節的小技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制定適宜的登山計劃根據個人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登山地點。先了解好登山旅遊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防止盲目登山。
  • 登山不要忘記護膝
    登山不要忘了護膝   人在下山的時候,膝關節總是處在交替屈膝負重的狀態中,這時韌帶鬆弛關節很不穩定,全靠支持帶維持,當關節有橫向位移時,極易損傷支持帶,產生細小的纖維段裂因此要注意: 1、不要過大的負重。 2、途中適當休息,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並補充水分。 3、帶護膝,加強關節保護。
  • 戶外爬山你的膝蓋痛嗎?速看,有內幕!
    出門玩登山有兩件寶貝一定不要忘記帶了,一是登山杖!二是護膝!利用護膝的保護和兩支登山杖的支撐和緩衝作用,可以讓你兩腳生風、如履平地。 登山杖 長途徒步登山必須使用兩支登山杖。一支不帶避振器(彈簧)的登山杖,用來作為背包的硬支撐。恰似山裡人背背簍、挑擔子、抬重物時用的支撐棍(棒)。
  • 戶外登山必須戴護膝?這類驢下山才佩戴……
    by:受傷的是我上山膝部彎曲幅度大,打護膝的確會影響攀爬還會在膝蓋彎曲時造成額外的阻力,膝蓋健康的驢友上山不要打護膝。從避免意外傷害的角度,還是打上護膝安全一點。等以後有經驗了,體能提高了,再學學打綁腿。這就是為什麼老驢對新驢經常說的出去爬山戴護膝,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 戶外登山,膝蓋的正確使用方式你做到了幾個?
    運動方式不同,使用膝蓋的方式也不同,今天咱們來說說登山時候該如何正確使用膝蓋。1.最重要的一條: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7.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然只能證明不夠成熟,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點,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背著水。
  • 跑步到底要不要戴護膝?護膝能不能預防傷病?
    護膝能不能預防傷病? 很多跑友對護膝常有錯誤觀念,認為使用護膝可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解決所有關節問題。其實護膝僅是輔具,因為護膝的設計原理是利用彈性繃帶去限制關節活動範圍,減少關節軟骨磨損。當膝關節受傷時,使用護膝是為了要維持關節的穩定度,避免膝蓋周邊的肌腱韌帶再度拉扯受傷。
  • 戶外講武堂;(782講)戶外愛好者需要知道的正確登山小常識!
    對戶外愛好者來講,登山也有技巧。正確的登山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護身體,尤其是膝蓋。 【常識一:登山的秘訣】 登山時應該要怎麼走、怎麼踩才是正確的,又要怎麼走才不會累呢?首先,「走路的姿勢」和「步伐」是很重要的。
  • 這樣走路才不會傷膝關節:戶外徒步不得不看的登山基本技巧
    戶外徒步不得不看的登山基本技巧文/雙姐旅遊徒 步( hike)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也不是體育競賽中的競走項目,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鍊,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閒的活動。
  • 【戶外課堂】戶外登山中護膝的作用
    護膝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制動.二是保溫.保溫就不多說了.膝蓋部分是非常容易受涼的,很多膝關節的病都與膝蓋受有關.尤其是在山上,山風又非常冷非常硬,往往腿部肌肉由於一直在運動會感覺到很熱,而膝蓋則由於沒有肌肉運動,所以並不熱,當我們感覺腿部散熱很舒服的時候,其實膝蓋是在受涼,這時,如果是戴著護膝的話,護膝的保溫作用就能體現了.
  • 老驢推薦:最實用的護膝指南
    防護技巧走路:多使用腿部肌肉發力,減少膝蓋的承重,這樣不僅能保護膝蓋,還能夠鍛鍊腿部,強化腿部的肌肉2、騎行過程中要佩戴護膝。3、注意道路狀況,防止意外事故造成膝蓋損傷。4、正確的騎行姿勢。5、合適的座椅高度。
  • 這個戶外爬山護膝技巧請務必牢記
    尤其對於熱愛登山的驢友來說,稍不注意,就會因膝蓋損傷而斷送自己的戶外生涯。膝蓋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登山時上下坡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人體3~4倍,承受重量越多膝關節退化越快。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登山技巧,膝蓋就很容易受損。
  • 走路一時爽,膝蓋火葬場!走路時注意這4點才能「護膝」
    因為如果走路時間過長,關節不斷活動,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存在關節退行性變這種情況,長時間走路很容易讓其局部磨損,應該通過合理方式讓膝蓋得到保護。可以用手機設置倒計時,走路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通過相關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幫助步行者控制好時間,保護膝蓋健康。
  • FLYON F709彈性支撐條登山運動護膝測評報告
    >試線路: 青島嶗山巨峰景觀區;青島大河東-前風庵-新月-一線天-仰天池-丹爐峰-道德碑-五指峰-比高崮-大河東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痛且恢復較慢的關節
  • 【登山省膝蓋】,你就這樣做!
    同時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做的是【離心收縮】,容易產生肌肉疲勞,所以很多登山的小意外,如滑到,摔跤,崴腳等,多數都是發生在下山過程中。那麼怎樣合理的節省你的膝蓋呢?但如果是團隊活動,有效專業的組織方必不可少,有一些公司為節省開支,找一些有過戶外經驗的員工自己組織,結果因人員無專業戶外知識培訓,對很多突發情況的準備不足,導致了不必要的危險和損失。 常識一:登山的秘訣  登山時應該要怎麼走、怎麼踩才是正確的,又要怎麼走才不會累呢?首先,「走路的姿勢」和「步伐」是很重要的。
  • 老驢推薦:最實用的的護膝指南
    ,請加微信號:TBSN-TBSN【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 「徒步十年」 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老驢推薦:最實用的的護膝指南膝蓋對戶外人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器官,冬季又是膝蓋勞損和受傷狀況的高發期
  • 戶外登山後,他的膝蓋疼痛無比,原因竟然是這般......
    登山時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3~4倍。如果沒有徒步技巧,膝蓋很容易受損徒步之旅很有可能40歲之前就終結。  今天為大家特地整理了一篇實用的徒步技巧徒步的5個要領,8大原則與10種技巧,都在這裡了!無論你是新驢還是老驢,都應該看看!
  • 為什麼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秋季爬山注意這些才不容易受傷!
    下山遠比上山耗體力,不會下山,猶如重錘敲打膝蓋。而且下山還將面對各種危險,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正確下山的技巧。最重要的一條: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衝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 戶外體育健身登山運動技巧,幫你輕鬆爬山,感受不一樣的風景
    登山這種運動,大多數人都會嚮往,尤其是上班族,因為他們每天坐在辦公室裡,看到的都是一些高樓大廈,面對著電腦,但是真正走出去的話,你可以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當爬到山頂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心胸無比的開闊,視野變大了,生活中的一些煩惱也都煙消雲散。
  • 《登山賽車》:爬什麼山!開車上山才爽
    「當然,如果你沒看過張東升爬山片段的話,就很難體會其中奧義,七七建議各位胖友們可以了解一下這個爬山警告的樂趣哦!不過,今天帶來的一款關於」山「的遊戲——《登山賽車》,這一次我們不爬山,我們要開車上山!既然開車上山,那麼各類特色賽道就必須足夠豐富在《登山賽車》中,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山路給你開,還有橋上開、屋頂上開等等,你能想到的場景這裡應有盡有,並且還有你更想不到的場景。除此以外,這款遊戲中的車也不是普通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