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走在上學的路上

2021-01-20 黃荊溝人

赤腳走在上學的路上

陳慶華

我至今也沒有弄懂我們石泉方言為什麼要把不穿鞋叫做「打赤腳片」。光腳就是光腳,何來的「打」呢?

我們小時候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時才能有一雙母親自己做的布鞋,一般情況下都捨不得穿。所以平時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打赤腳,上學也是如此。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還好說,遇到天冷又下雨的日子,赤腳出門時腳冷得不敢下地,每次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夠走出家門。

剛開始打赤腳時很不習慣,腳踩在地上硌得慌。夏天,地上被太陽曬得滾燙,腳踩下去像踩在火上,這時要是遇到路邊有青草,我們就立即跳過去踩著青草走,那一跳一跳的樣子像是在跳芭蕾舞。有時腳上被刺扎了鑽心地痛,回家只好讓媽媽用針往外挑;偶爾腳也會被碎玻璃割傷或者被石頭碰傷。只有打赤腳的時間長了,腳底磨出一層老繭後,受傷的機率才大大降低。

夏天打赤腳走在路上雖然燙腳,卻也方便了我們下河抓魚。準確地說我們那不叫「抓」魚而叫「打」魚。我們人手一根約一米多長的八號鐵絲,一頭安裝上木頭把手,上學放學時沿著饒豐河一直往前走,邊走邊打魚,到上岸時手上便有了一串魚兒。

最難過的是秋冬交替的時節,這時候赤腳出門已經很冷了。那雙很珍貴的布鞋儘管平時省著穿,到這時也已經踩穿了鞋底,穿在腳上腳板透風,一點也不暖和。要是這時候再下起了雨,那就更倒黴了,我們只能硬著頭皮打著赤腳去上學,沒走幾步腳指頭就失去了知覺,可再過一會兒腳板又會開始發燙。到了教室坐一會兒後,腳又會凍得僵硬麻木。到冬天太冷了實在沒辦法,父親就會利用晚上時間給我們編一雙滿耳子草鞋(草鞋底四周都是穿繩的草環),早上上學出門前把腳包上從山上割來的棕,套上草鞋,你別說,一天腳都是暖暖的。

我們小時候沒有鞋穿,主要是因為窮,還有就是那時商店裡也沒有鞋賣(即使有鞋賣也沒有幾個人買得起),所以打赤腳是一種普遍現象,大人小孩們都習以為常,上學的男生基本上都是赤腳。我記得大約是到了1968年以後,石泉水電站開工建設,我們這裡的老水泥廠裡駐紮了水電三局的一個汽車隊。人們漸漸地和司機們熟悉了以後,才託他們從外地買回了當時時髦的解放鞋、塑料涼鞋和尼龍襪子。那時有一句順口溜,叫做「尼龍襪子解放鞋,手一招司機臺」,可見當年有一雙解放鞋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現在,我們每一家的鞋櫃裡各種鞋充斥其間,今天穿這一雙,明天又穿另一雙,講究的人在不同的場合會穿不同的鞋。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人一雙鞋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元。這都要感謝我們黨的強國富民的好政策,讓我們大家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我希望大家穿鞋的日子不要忘了赤腳的日子,珍惜今天的一切,永遠感恩我們的黨和政府。

相關焦點

  • 四川12歲少年赤腳上學6年 每天走半個小時山路
    四川12歲少年赤腳上學6年 每天走半個小時山路 然而,除了校服,這裡還有很多像阿貴一樣的孩子,光著腳丫走在上學的山路上。  艱辛 12歲少年赤腳上學6年  阿貴全名彭軍貴,就讀於自貢市富順縣福善鎮新華小學雙燕村小5年級,和小學大多數孩子一樣,他總是光著腳丫去上學。由於他家附近沒有一同上學的同學,他每天都要獨自走完半個小時的山路,翻過一個山崗、穿過一片竹林。
  • 提鞋赤腳上學後續:保定連夜修繕泥濘道路,解決學生「上學難」
    9月15日,本報融媒體關注報導了保定市東五堯小學的學生們,提鞋赤腳踩著泥濘路上學的事兒。9月16日從保定市蓮池區有關部門獲悉,施工單位已連夜採取清理淤泥、鋪設石渣層的方式,解決學生「上學難」問題。
  • 《難忘純真年代的赤腳夥伴》:校友作品欣賞
    當然,同班又同鄉,相隔千米之內的我、朱蘭英、羅偉權、鍾宇浩成了比那「林張江姚」更早、感情最深的「學習夥伴四人幫」。每隔一兩周周末,我們都得相約結伴步行十多公裡回家帶米、乾糧、鹹菜。大家相互吆喝著一起上學的畫面和語調依然記憶猶新。    回想當年從龍田到縣城,赤腳走過千萬遍、黑乎乎、夏天給太陽曬得差不多有50℃的滾燙柏油路,想想都後怕。但在當時,也沒覺得有啥。
  • 一個赤腳女孩的清華夢
    她出生在一個貧困縣貧困鄉的山村貧困家庭,從家裡到鄉裡走路需要3個多小時的路程,她就是2020年全國省高考狀元李夢雨同學,在很多多人看來她是一個天使,從一個貧困戶走出來的高考狀元,可誰會知道她成功背後的故事呢,誰有知道她成長路上的心酸和苦辣呢應為家庭貧困
  • 赤腳散步有益處
    長期堅持赤腳散步,可使腎氣充足,精力充沛,耳聰目明,預防早衰。赤腳走路時,地面刺激足底的穴位,可以促進血液流通,相當於做足底按摩,對幫助我們入睡有一定好處。       經實驗證明,赤腳在海灘上走,不光可以享受陽光和海水帶來的歡樂,雙腳與海灘上的沙粒以及海水直接接觸,沙粒的按摩及海水中的各種礦物質會對腳部血液循環產生刺激,進而加強和改善整個身體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
  • 夢見赤腳走路預示著什麼 已婚女人夢見赤腳走路是什麼意思
    夢見赤腳走路預示著什麼 已婚女人夢見赤腳走路是什麼意思夢見走路,預示著將會腳踏實地做事情。夢見赤腳,預示著你將會擁有一份好工作。夢見赤腳走路,意味著你剛剛進入工作狀態,還尚未適應,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去適應。
  • 教學設計及說課稿-小學道德與法治《上學路上》
    步行的儘量繞開工地走,繞不開的就要按照指示的線路走,因為路面不平整,所以坐車時要坐穩拉好把手。3.坐汽車到校。你一般都在什麼地方下車?真棒!我們學校規定了下車點,這樣就不會影響其他人的通行了。小朋友開車門的時候還要注意什麼?下車前前後張望一下,慢慢開車門,以免電動車、自行車撞到你。小結:看了大家的線路圖,你發現了什麼?
  • 保定一學校上學路太泥濘,學生提鞋赤腳跋涉,被吐槽像中世紀
    近日,保定市連續出現降雨天氣,該市東五堯小學因為上學路太泥濘,遭遇「上學難」,引發師生、家長們紛紛抱怨:大人還好,看著孩子們在泥水裡跋涉,讓人心疼。9月15日,一組孩子們上學路上的圖片,引來眾多保定市民關注。
  • 梅雨連綿,上學路上溼了鞋怎麼辦
    隨著雨水的增多,江南地區已經入梅,梅雨季的上下學路上,家長們最擔心孩子們的衣物鞋襪被大雨弄溼。穿著溼透的鞋襪,小朋友們很容易受寒感冒或者發燒。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底有湧泉穴與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氣是通過腳底傳入的。
  • 上學路上,安康這位高中生悄悄幹了件大事
    上學路上,安康這位高中生悄悄幹了件大事 肇事車輛撞倒行人後逃逸 校服少年追車狂奔200米 11月23日一大早 陝西安康高二學生石夢林 在上學路上遇到 一輛疾馳而過的三輪車
  • 洪雨雷任「上學路上」公益大使 錄製「故事盒子」
    洪雨雷任「上學路上」公益大使 錄製「故事盒子」 2018-03-21 13:43:01來源:紅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 赤腳媽媽
    擔心高跟鞋走路的聲音響影響學生聽課,溧陽一位媽媽脫下鞋子,赤腳跑了四層樓。  女子赤腳走路照火了  10月16日下午到10月17日上午,兩張照片在溧陽人的微信朋友圈瘋傳,畫面中一名女子一隻手提著高跟鞋,赤腳走在水泥地上。另一張照片中,女子停在一間教室門口向裡面張望。
  • 90後大學生赤腳行走宣傳公益 成立團隊幫助山區
    當社會還在議論90後是不是「垮掉的一代」的時候,暨南大學2011級的港生鄭鵬翔已經脫光鞋襪,走上了他的赤腳公益之路,用行動向社會作出了堅定的回答。  「赤腳公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詞。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穿鞋子也能成為一種公益?鄭鵬翔和他的團隊緣何會闖進「赤腳公益」的世界?這種公益跟傳統的公益活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下面,記者與你一起走進鄭鵬翔,走進「赤腳公益」。
  • 吳雲萍:赤腳走過童年的夏天
    赤腳走路慣了,反而嫌穿著鞋子是累贅,百般的不舒服,不如光著腳丫子痛快。打赤腳的時間長了,小小的腳板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無論是走在田裡堅硬的土塊上,還是踩在被太陽曬得滾燙的路面上,都能行走自如,奔跑如飛。
  • 重慶交警赤腳執勤 女子送完雨靴轉身便走
    重慶交警赤腳執勤 女子送完雨靴轉身便走 2020-06-11 18:00:25 ​央視新聞客戶端
  • 赤腳跑步之前,你需要這五個動作激活足底肌肉群
    赤腳跑之前的準備功夫 在過去幾十年裡,跑者的雙腳都被困在厚重的跑鞋裡,廠商宣稱他們的緩衝吸震鞋底能夠保護我們的雙腳
  • 光腳上學孩子更聰明?中國網友:不紮腳嗎
    光腳上學孩子更聰明?中國網友:不紮腳嗎?近日去閨蜜家做客,看見閨蜜的兒子赤腳在客廳的地磚上走來走去,我眉頭一皺緊接著對閨蜜說:地磚那麼涼,你怎麼能讓孩子不穿鞋在上面跑呢?閨蜜看了一眼孩子,說:現在是夏天,沒事,再說你不知道,光腳對孩子身體和大腦都有好處嗎?我非常疑惑的說:「不知道,我只知道寒從腳起」,真不是我迷信,孩子涼到了容易拉肚子的。
  • 者苗鄉: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者苗鄉: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www.gxbszx.gov.cn  2020-05-28 09:02  閱讀:27282次  作者:楊進宏 韋德瑞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高速路上赤腳駕駛機動車,這名司機被罰了!
    6月15日上午,商丘市虞城縣一周姓司機竟然嫌天熱,赤腳開車,在濟廣高速公路商丘市雙八境內被商丘高速交警「逮」個正著,被依法給予記2分、罰款50元的處罰。
  • 66歲老人的「馬拉松」:每天背孫女走28公裡去上學|下山之後
    66歲的李昌德背著孫女,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 2003年,50歲的李昌德決定出門去打工。 從家裡到三元鄉約7公裡路,上學下坡,放學上坡,這段路對4歲的孫女李青怡來說,實在是太難走了。 李昌德把孫女放背簍裡,背在身上。冷的時候,他就用圍兜把背簍蓋住,以免孫女凍著。 上下學時間,他就這樣背著孫女,牽著孫子,來回於家裡和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