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彼時花開。
我們踏著暖陽,與故鄉相約,與記憶相攜,越過遠方微風的溫柔、笑看日暮蒼山的冬盼,來一場與最美自己的相遇。
找間小店,遇見故鄉
休息日天剛蒙蒙亮,我就回到聖獅,穿過清晨的攤檔,直直衝向那一家粥店。雞絲蜆粥,是中山沙溪一帶頗具地方特色的早餐。蜆肉的鮮甜,融合雞絲中散發出陣陣麻油的芳香,稍微攪拌後,一口粥中有著雞絲、韭菜、蜆、麻油的味道,口感豐滿。
我從小在聖獅長大,我知道舌根上有最頑固的鄉愁,有識別我們不同基因的密碼。
迷戀一家店,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味道。尤其是遠離故土的城市裡,若能找到一間有著家鄉風味的小店,它的味道便如四道圍牆,為我們築起一座故鄉,無論風雨。
找間茶館,遇見人間
林語堂曾說,中國人最愛喝茶,「有清茶一壺,便可隨遷而安。」
在家喝茶好,但在茶館喝茶更好。無論是人聲鼎沸的老茶館,還是偏安一隅的茶室,泡上一壺茶,便可閒坐半日。
汪曾祺在昆明讀書時,便很喜歡一家老茶館。那裡離翠湖很近,「從翠湖吹來的風裡,時時帶有水浮蓮的氣味。」
一間茶館,便是一個江湖,閱盡人間百態。在這樣的小店裡,你不必往來應酬。泡上一壺茶,無論貧富貴賤,你我皆是茶客,皆有自己的舒服自在。想不通的事,解不了的憂,都且先放一邊,慢悠悠泡上一壺茶,飲盡人間真滋味。
找間書店,遇見回憶
六年前,中山石岐區安欄路的翰林書店關閉了。對很多人來說,那已經不僅僅是一家書店。
有人說:「陰冷的冬天,我總是想去翰林躲著。這裡永遠暖和舒適,是創作者的理想環境。頂天立地的書櫃,滿牆的舊書可以借閱,給喜歡書的人們很大的安全感。」
書店不見了,即使未來有了新的地址,曾經的記憶也難以尋覓。比如,想念過往的戀人時,找不到當年一起坐過的窗邊小桌。
那些想被珍藏的記憶,因為少了一間裝它的書店,變得像暮春的柳絮,飄飄蕩蕩,少了依託。
戀戀書店,重溫記憶裡的溫柔。想找間書店,陪著它慢慢變老,安放自己珍貴的回憶。
找種生活,遇見家的可能
世事紛擾,浮華三千,我們該如何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去探討的話題。
當物質極大豐富,所有物品、信息通過網絡唾手可得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卻並未因此而獲得安寧和幸福。人們追求著消費升級,可是短暫的物慾滿足後,心靈很快便又歸於空虛,就像絢麗的煙花只有一瞬間的綻放。
存一份素心若簡,盛一室清寧,方可享一世清歡。主打巴洛克風格的「遇見家」,傳承輕奢生活美學,與現代極簡設計相交融,去繁複,存風骨。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能讓我們留戀的,無非是這世間的美和遇見的人與事。
- END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