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點開「舊衣坊」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可以置頂了。這樣,不管什麼時候更新,您都能找到我們啦。舊衣坊舊衣時尚改造圈已經成立。本群是開放群,主要是為了讓喜歡熱愛自己動手改造的小可愛和手工匠人通過此平臺相互認識、學習和成長。若想加入舊衣坊舊衣時尚改造圈,請加微信Jyfgzs01,並務必註明「舊衣坊舊衣時尚改造圈+姓名+入群理由」,並說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穫。本群只關注舊衣改造回收加工等行業內容,嚴禁發送廣告、低俗、社會、政治等不相關內容。違者將被退群及拉黑。
根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紡織品生產量達4300萬噸,扔掉的舊衣服約有2600萬噸。如果舊衣能得到有效利用,將為環保減排作出非常大的貢獻。根據中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數據,如果中國每年產生的2000萬噸廢舊紡織品能實現60%的綜合利用率,就可年提供化學纖維940萬噸,相當於節約原油1800萬噸;也可提供470萬噸天然纖維,相當於節約耕地1600萬畝。
在被丟棄的廢舊衣物中,可重新利用的比例高達95%。在發達國家,廢舊紡織品和服裝回收早已布下了棋局。根據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德國每年有90萬噸廢舊紡織品和服裝被丟棄,其中約42%、近80萬噸被回收並重新使用;美國每年人均丟棄紡織品和服裝68磅(31公斤),每年約有113.3萬噸紡織品和服裝被回收,其中一半以上作為二手服裝捐贈給慈善機構,約22.6萬噸廢舊紡織品服裝被再生利用。
但是在我國呢?以ZARA H&M優衣庫等為首的時尚快品牌所引領的快節奏正在無節制的消費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它們的經營策略是用質次價低卻緊跟流行趨勢的服飾來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如果一條牛仔褲的售價是200歐元,中低階層的消費群體也許一年只會購買一條,而且會將它至少穿上五年。但是人們現在可以在H&M、沃爾瑪等賣場裡買到9.9歐一條的牛仔褲,就算是進城務工人員,每個月也可以毫無壓力地買上一兩條穿穿。
大家都知道,口紅效應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之下,諸如口紅、香水、牛仔褲、電影票這類「並非必須的小小奢侈之物」就會成為消費者欲望的出口被大量消費,其銷售額甚至遠遠高過於經濟向好的時期。因為人的消費能力會被經濟大環境所影響而下降,但是人的消費欲望是不會隨著消費能力的下降而消失的。
買不起貴的,買一件便宜的也好,人就是這樣來滿足自己的。這種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的心態,同時也適用於當下消費能力不強,但是消費欲望旺盛的90後們,快時尚品牌裡銷售的牛仔褲,就和校門外格子鋪裡十塊錢一瓶的指甲油,二十塊錢一支的口紅一樣,既能滿足他們的消費欲望,又能滿足他們走在時尚前端的幻想。
現在輿論的趨勢是嘲笑新富階層對於奢侈品牌的無腦追捧,認為他們是「人傻錢多」,花幾萬塊錢去買一件衣服一個包,真是浪費錢。但是我想告訴你們一個殘酷的真相,當今社會真正的浪費,並非是高消費群體對手工製作的奢侈品的盲目追捧,恰恰是中低消費群體對粗製濫造的快時尚品牌的過度消費。在我國舊衣回收措施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過度消費導致的情況是舊衣怎麼去處理?隨意去丟棄,我國每年丟棄的舊衣達到了2600萬噸,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十年後這個現狀還沒有改變,那麼除了霧霾就只有滿天飛的舊衣。那麼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我國舊衣回收制度的不健全和個人素質原因,因為隨便丟棄一件衣服真的很方便。
那麼在國外有是怎麼做的呢?
在美國,尚可循環利用的舊衣服的一個最大的去處就是遍布全美各地的非政府慈善組織。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把舊衣服捐給慈善機構的。」
「從小到大,我記得我們家每年都會把7、8成新的衣服捐給『好意』或是『救世軍』這樣的慈善企業。」
在美國,家裡的信箱裡時常會出現一些摺疊的塑膠袋,裡面還附上一份說明,告知收件人可以將尚可使用的舊衣服整理好之後放在塑膠袋裡,然後給這個機構打電話約好時間,對方就會上門來取。
家住舊金山的韓裔美國姑娘麗薩·李說,除了上門服務外,不少慈善機構都在居民區附近設點,方便大家捐贈。「在雜貨店門口都會有幾個大的鐵柜子,大家可以把舊衣服直接放到那裡面,慈善機構的人隔些時候會來取一趟,所以真的沒有什麼理由不做善事了。」
慈善企業「好意」大華府地區首席營銷官布蘭登·赫利介紹說,人們在捐贈物品的同時可以得到一個捐助證明,在每年報稅的時候可以獲得減免。而「好意」這樣的慈善企業則把捐贈的物品,包括衣服在內,拿到公司下屬的門店去出售,用這些錢來幫助殘疾人及社會弱勢群體,給他們提供就業培訓,幫助他們重返社會。「在所有的捐贈物品中數量最多的就是舊衣服,銷量最好的也是舊衣服。事實上買舊衣服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因為這種時尚很符合綠色環保理念。」
赫利透露,大華府地區的「好意」公司門店去年一年的銷售額有兩百萬,考慮到一般舊衣的定價都在10美元以下,這麼一算大體上在大華府地區去年一年就銷售了20多萬件舊衣服。這個數字應該說是相當可觀的了。當然,赫利表示這跟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有著相當大的關係,他說4、5年前大家都在炫耀花了多少錢買衣服,而現在大家炫耀的則是在買衣服上省了多少錢。他說,「好意」甚至還把舊衣銷售帶入了外交社團。「前不久我們就在義大利使館舉辦了一次募捐大會,我們用大家捐贈的衣服搞了一個時裝秀,光是門票收入就有20萬美元。以前我們也在其它使館搞過這樣的時裝秀。」
在著名學府喬治敦大學讀研究生的簡·斯蒂文森說,近年來,美國的年輕人們還愛上了一種寄售高檔二手衣服的商店。「你把衣服拿過去,如果店家認為你的衣服品質還很好可以賣出去的話,他們就會讓你把衣服留下,等到衣服賣出去之後會給你一些提成。這也算是舊衣循環使用的一個很好的模式吧。逛這些店的人基本上都是年輕人,許多人都是學生,在這裡他們可以用較低的價錢買到一些名牌設計師的產品,挺值的。」
而在我國因為個人觀念的影響,買賣二手衣服並沒有多大的出路。大多數被出售給收廢品的,在便宜賣給進城務工人員而大部分被不法分子收購,加工成黑心棉在流入我們的生活。因為處理不得到造成的二次汙染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能做點什麼?
大企業想要改變畢竟很漫長,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舊衣坊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第一,把衣服穿得久一點,不要輕言說再見,好好照顧、修補它們。為舊衣服找到新的搭配創意,也可以DIY一下改變衣物的樣子與功能。你知道嗎,僅僅是將衣服的壽命從1年延長到2年,就可以讓溫室氣體積排放量在一年內減少24%。不會的夥伴們可以跟著舊衣坊一起學習(舊衣坊為改造而生)
第二,放下新衣至上的想法,購買二手衣物,並且把不想要的衣物掛到二手市場,尋找中意人。你也可以和朋友交換,將衣物的生命延續到下一個人手中。
第三,對於一些在特定場合穿著的衣服,比如西裝和禮服,可以選擇租賃代替購買。租賃衣物既不會增加衣櫥的容量,還可以省下一大塊購置成本。
第四,若你需要買新衣,少洗含合成纖維的衣服,儘量購買如棉、亞麻和羊毛等天然纖維製成的衣服。還要考慮耐穿性,選一件可以陪伴我們最久的衣服。
對於時尚品牌及生產商來說,需要將快時尚生產模式轉型為尊重地球資源和考量消費者需求的生產模式。時尚品牌應該把衣物設計得質量更好、更耐穿、可修補、可再利用,並建立回收渠道,在衣物走到生命盡頭時完全回收。可持續商業模式也會直接激勵消費者,讓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選擇。
愛好低碳生活的夥伴們,用我們點滴之力,去影響這個快時尚的時代,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讓生活質量好起來。讓環保和個性成為潮流,舊衣坊。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