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網友的私信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這位網友是幾年前來濱工作的,她發現濱州塑膠袋套碗的現象,尤其是一些米線、牛筋面、餛飩、米粉等餐飲店。這麼多年仍沒有改變,於是這位網友去路邊小店吃飯的時候直接自己帶著碗去,吃完自己回家再刷碗!網友認為這麼折騰是很有意義的,塑膠袋套碗的現象確實年年被提及,仿佛這種形式已經成了人們的習慣,甚至有市民還專門要求套塑膠袋吃麵,但普通的塑膠袋直接盛、打包熱食真的安全嗎?為此看濱州決定再把這個事簡單捋一捋!
確實,塑膠袋套碗吃熱食確實吃不死人!但塑膠袋的成分多為聚乙烯,剛出鍋的食物溫度遠遠超過了食品袋的耐受溫度,可能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真正耐高溫的塑料餐盒很貴,這些街邊小店肯定是不捨得用的,其實,就是懶得洗碗、消毒而已!在很多地方對塑膠袋套碗進行過整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這種的形式已經讓人們形成了一種習慣,甚至很多市民認為套上塑膠袋更安全、衛生一些!看到大家都這樣吃,所以「隨大流」這麼吃!有市民甚至覺得對塑膠袋套碗的牴觸是一種矯情!
塑膠袋主要分為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製成的兩大類,聚乙烯薄膜製成的塑膠袋,無毒,可以用來盛裝食品(非熱食),而聚氯乙烯雖然本身無毒性,但加入的添加劑往往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聚氯乙烯薄膜製成的塑膠袋不宜用來盛裝食品。其實食品級塑膠袋也並不就是好的,有專家認為:「長期使用食品級塑膠袋裝50℃以上的熱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大街上套碗套盤子的袋子都是透明狀、價格低廉的薄膜塑膠袋,大部分都是PVC加工而成。而PVC多數是再生廢料,包括工業和醫藥廢料,為了減少成本,多購買回收塑料製成的塑膠袋。加工成薄膜時必須加入大量的增塑劑和穩定劑,添加的物質大多是有毒有害的。另外,有些塑料製品中加入了DEHA(增塑劑),這些添加劑含有大量重金屬,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造成集蓄性中毒,導致神經衰弱、皮炎、結核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腎病、乳房疾病和骨折等,部分重金屬在體內聚集過多還會引發癌症。
相關規定:「直接接觸食品用塑料購物袋同時應按有關法規標識,必須標有「食品用」字樣,直接接觸食品用塑料購物袋應為本色。」建議大家在外就餐時主動拒絕餐具套袋,在確實需要時,一定要看塑膠袋上是否有「食品用」標誌。
很多市民是這麼認為的:碗上套個塑膠袋,感覺比店(攤)主洗得乾淨,所以寧願使用這些套了塑膠袋的碗!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市民就把塑膠袋套碗當成了一種習慣!很少有市民再去討論到底安不安全的問題。在濱州的街邊店(攤)用的塑膠袋大部分是追溯不到生產廠家的,而且有專門賣這種「三無」塑膠袋,送貨上門,成本還很低。今天收到這個網友的私信,覺得以吐槽的形式發出來討論一下,塑膠袋套碗現象該不該管?你出去吃飯對這種塑膠袋套碗又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看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