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拍2000部電影的印度,在質量上是如何超越中國的

2020-12-16 雲尹電影

曾經流傳一句話:香港有個好萊塢。

但真正能和好萊塢掰掰手腕的,非印度莫屬。

不是印度的電影在世界的市場佔有率,而是印度的拍片量,大到驚人。

每年2000部左右,印度的電影市場全靠本土電影支撐。

所以印度成了全球民族電影完勝好萊塢的傑出代表。

近些年印度出現較好又叫作的作品。

如《摔跤吧!爸爸》、《調音師》、《神秘巨星》等佳作。

在質量上有超越中國電影的趨勢。

從20世紀初印度電影誕生以來。

主要電影類型為史詩電影,如今已成為印度電影票房的保障。

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卻沒有像印度一樣誕生民族特色的史詩電影佳作。

那麼,印度是如何拍出史詩電影的呢?

印度史詩電影表現的主題是印度這個國家的民族集體意識和文化記憶。

是對印度半島人類歷史發展所進行大膽設想和歷史求證。

古希臘神話認為,史詩是用來描述神和英雄們的活動和偉大功績的。

印度史詩電影包含了神話、傳奇、歷史等意涵。

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都被印度電影共同構成了豐富的史詩風格。

印度史詩電影的來源主要源於他們的文化

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 印度精神

創作來源,主要是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這兩部史詩著作早已成為印度人民生活的力量,有時是神話,有時是事實和神話的混合體。

當事實和神話相互融合,達到一種模糊的境界,就變成了想像中的歷史。

史詩已經成為印度文化的核心體系,印度可以在裡面提取無窮無盡的靈感和素材。

印度史詩電影表現在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在故事上大膽做創新。

形成了宏達的敘事和個體敘事相互融合的創作前提。

早期無聲電影時代,印度史詩電影主要為戰爭片、宮殿形象、未來壯觀想像。

這種方式一致保持到至今,現在的印度史詩電影經常一開場就表現宏大的史詩氛圍。

這已經成為印度電影的傳統,歷史人物和英雄越來越多的被搬上大熒幕。

《阿育王》是一部代表作。

印度電影誕生於英國殖民時期。

被西方入侵的東方國家,文化受到摧毀,電影也被無情的限制於審查。

這使得印度電影人的創作空間變小,史詩電影成為借古喻今捍衛本土文化的武器。

《聖維杜爾》的靈感來源就是《摩訶婆羅多》。

戰爭的內核其實是印度政治事件的表達。

維杜爾戴著甘地帽和穿著哈達爾衫的甘地服裝出現在觀眾眼前。

印度獨立以後,史詩電影又起到了教化和引導印度人民對國家民族的統一認同。

剛剛獨立的印度,被英國入侵帶來的文化變革是可能馬上就清除。

印度人民在兩種文化之間徘徊。

史詩電影可以激發人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保證文化的傳承。

《巴薩提的顏色》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反抗殖民,表達當代印度政治的懦弱。

現在的印度電影,喜歡把史詩的精神和種族問題、民族心緒等問題編制在一起。

隨著印度的發展壯大,史詩電影的主題也隨之發生變化。

從長期的宗教題材轉變為對穆斯林的醜化和抗議。

《帝國雙壁》中,女主角因為是穆斯林血統,最後生下孩子也無法獲得名分。

《印度艷后》中,帕德瑪瓦蒂王后寧為玉碎不 為瓦全的犧牲精神和德裡蘇丹王卑鄙無恥的醜惡嘴臉 形成了鮮明對比。

印度歷史和民族的記憶已經被置入到新的語境中。

常常是根據當下社會的環境和政治來重新構建的。

2. 宗教

印度是生活在宗教裡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宗教已經成為印度民族生活的主要基調。

宗教電影一般都圍繞著信徒、宗教神話、聖徒和聖人。

放眼看來,關於聖徒或好人的電影也屬於歷史電影。

因此,很多印度史詩電影在創作中都表現出強烈的宗教寓意。

印度教派分為三個大類:印度教、佛教、耆那教。

三個教派有一定的差異,但對生死的態度是相通的。

這形成了印度民族獨有的人生觀:出生——成長——死亡——重生。

在他們的世界,人死了以後靈魂是不滅的。

它會重新寄托在一個新的肉體,這個過程稱之為輪迴。

《自由勇士》中,那羅辛哈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蘇巴亞,延續了在戰場去世的老人名字。

一方面是致敬,一方面是輪迴。

還有更極端的例子,《英雄威爾》的結局,直接安排長相一樣的演員演兩父子。

這在普通電影看來是「大逆不道」,但放在印度文化中,卻又異常的合理。

3. 追求真實

印度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從建築、服裝、音樂、歌舞等文化傳統,都在印度史詩電影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印度史詩電影著力於把歷史背景和藝術創作相結合。

非常注重電影空間的歷史還原和細節的真實表現。

期望通過大熒幕用藝術的手段呈現或還原印度的古文明。

《死丘往事》展現了印度的河流文化。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的高度還原,從結構、排水系統、武器等,都參照文物進行還原。

宗教形成的農耕文化,階級分層等,也都是按照歷史基礎進行再度創作。

影片的故事衝突設置成兩個部落的鬥爭最終導致河流改造。

從劇作的角度這種設定充滿戲劇張力,能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

而劇作在編排上並非「互聯編造」,而是嚴格根據考古學問推斷進行創作的。

印度史詩電影對細節的追求達到了「癲狂」的狀態。

真實性具有抒寫和放大印度文化的功能。

特別在藝術裝飾上的繁縟,是印度人名積攢下來的審美趣味。

《莫臥兒大帝》這部影片拍攝周期高達十年之久,一場歌舞場面就花去兩年時間。

在歌曲的場景搭建上的費用是其他電影一整部的全部費用。

《帝國雙壁》還原了鏡宮的創意,女主角穿著金色的禮服在宮中翩翩起舞。

場景的樓臺、人物的服裝、還有珠寶等,都彰顯了印度貴族的文化氣息。

二. 印度電影中的英雄

英雄電影越來越成為類型片的寵兒。

實際上東方史詩電影都具有表現英雄主義的傳統文化,印度也不例外。

東方的許多神話故事都來源於英雄這一概念。

自然用英雄來敘事就成了史詩電影的核心之一,既能成為敘事的主體。

最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讓觀眾產生共鳴,從而給觀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1. 男性英雄

從古到今,男性一直都是這個世界的主導力量。

印度就更不用說了,男性的地位遠超女性,在他們的著作《摩奴法論》裡對男性給予了絕對的地位。

在印度傳統文化中,女性是不能獨自得到拯救和解脫的,必須通過男性來實現。

這種傳統和歷史造就了印度史詩電影的主角無一例外都是男性。

好萊塢的英雄套路在全世界影響巨大,相反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在看超級英雄系列我們可以發現,英雄一般都為三段式結構。

開篇表現主人公的平靜生活,有個溫暖的家庭。

突然因為某種邪惡力量陷入危機,為了拯救世界或家庭奮起反抗。

最後的結局不言而喻,都是大團圓。

印度電影在好萊塢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為了四段式結構。

開場人物出場,平衡敘事,進入一個小情節的高潮。

接著鋪墊事件和人物的關係,到最後的結局。

這種敘事的設計和印度的電影時長有關,而電影時長和他們觀影時的幕間休息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印度英雄的模式遵從出生的孩子先天條線很一般、兒時有過人之處、成年成為英雄三個步驟。

在中國成為現象級爆款的《摔跤吧!爸爸》也是這個模式。

2. 女性崛起

女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現在人人都在喊女權,甚至不喊女權都有點覺得跟不上時代的感覺了。

印度女性地位低廉,受全世界的影響,在電影創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印度女性意識提高,正在加入男性主導的社會系統之中。

《章西女王》打破了傳統的男權文化,女性贏得了話語權。

在很多男權為主導的史詩電影中,女性的角色不再是花瓶,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

而是參與到電影敘事中,成為引導男性的關鍵角色。

阿米爾汗主演的《未知死亡》,女主角是一個溫柔漂亮的女孩。

她天生善良,讓男主不僅愛上了她,還改變了他。

整部電影的敘事,男主的改變、復仇,都是因為女主。

如今全球熒幕幾乎都被好萊塢壟斷。

全世界都在追求全球化,但全球化不等於全球同質化。

許多文化和階層正在固話,但人是不會固話的。

一個國家的電影必須抓住它的文化根源和靈魂價值。

印度電影在這方面給了東方電影一個啟示,他們利用自身特有的宗教文化和歷史傳統。

把民族的美學和電影這門語言相結合,形成了獨有的史詩電影。

好萊塢固然強大,在學習好萊塢的同時,不妨看看我們周邊的國家,周邊的朋友。

也許具有相通亞文化的國家,更適合我們參考和學習。

相關焦點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大家還記得2001年上映的那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的戰爭電影《兵臨城下》嘛。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是不會再深入的細想這一步的,吃瓜群眾們只接受電影傳達的內容就可以了。印度的相關電影,雖然總體質量不佳,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今年一部,明年一部,保不齊哪天再出個類似《兵臨城下》一樣的「精品大作」,那印度毫無疑問的就會在世界範圍內就「中印邊境衝突」佔有一定的輿論優勢地位了。
  • 九部高分印度電影推薦
    說到印度,大家心裡會浮現出一些不好的新聞而對印度的普遍印象就是髒亂差,愛跳舞,愛唱歌今天就推薦9部印度高分電影給大家2.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觸人心弦的印度電影佳作!——《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故事設定在克什米爾這一印巴常年戰爭區,用大叔與蘿莉的友情化解仇恨。取材於宗教精神,卻又用愛超越宗教的限制。
  • 印度終於靠拍電影意淫了一把,在電影中他們戰勝了中國!
    最近印度人開始在中印對峙的加勒萬河谷取現場實景拍攝電影《加勒萬河谷》,本片講述的主要的內容就是在中印對峙的邊界衝突中,印度士兵用常規武器俘虜了解放軍的故事,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印度版的「抗中神劇」!或許印度已經忘了上世紀的那場戰爭,中國俘虜了7000多印度士兵。
  • 1年產出1900部電影,票房抗衡好萊塢!印度電影為何突然「開掛」
    但印度電影的影響力遠不止在中國,在全球都已經打出了名頭。印度頭部電影有將近24%的票房來自於海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都挺受歡迎。但其實,早年的印度電影更像是流水線產品,「一言不合就尬舞」的風格很難為海外觀眾所接受。那麼,現在的印度電影為何能成為印度一個標誌性的產業,又是如何紅遍世界的呢?
  • 印度主流電影也可以這麼拍了,而且,人家還大賣
    具體如何,相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起碼對我來說,影史暫時改變不了。甚至其他的幾部列夫·郎道電影,我連看的興趣都沒有了。很多人估計會不屑,同性題材有什麼新鮮的,一年拍八百部。差不多每周豆瓣新片排行榜上,都會有最少一部同性題材。男男片我們看多啦,這部電影又有什麼新鮮的!是的,乍一看呢,確實是這樣。但是,你要明白,這是一部來自印度的電影。
  • 這三部印度電影永遠都能戳到我們的痛處,你看過幾部?
    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片,播出很多年了,但是在印度的地位仍然是無法超越,評分在全世界上可以與《教父》不相上下,這樣說的話你們就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看吧。雖然情節上非常荒誕好笑,直到看懂了整部電影,就會發現背後的教育意義,所以看懂之後,基本也笑不出來了。
  • 零差評的6部印度電影,每部都值得三刷四刷
    最後,這個巴基斯坦小女孩沙希達意外來到了印度,開始了她重新尋找回家之路。印度猴神大叔詼諧幽默,幫助她,最終千辛萬苦把小女孩送到邊境。小女孩終於喊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話:叔叔!這部印度電影充滿喜劇氣氛。探討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宗教之間的問題。故事很精彩喜劇化,當然,片中印度舞蹈好看,添分不少,精彩!
  • 史上最偉大的10部印度電影,你看過幾部?
    有些人甚至戲稱,印度電影是「一言不合就跳舞」。你還別說,他們跳的歌舞還真好看。不過,印度電影絕對不只有歌舞片。實際上,他們在各種類型片中都有能夠拿得出手的經典之作。國外網站SOFY曾綜合了各項評價指標,評選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10部印度電影。如果你喜歡印度電影,或者想了解印度電影,那這10部佳片絕對不容錯過! 1.
  • 印度電影,「唱歌跳舞」的原因,找到了
    據北京電影學院發布的《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印度是世界上賣出電影票最多的國家。2016年印度觀影人次達到30億,而觀眾規模的最高數字出現在2006年,為38.79億人次。在印度,每天有超過2000萬觀眾去看電影。
  • 7部印度科幻電影,特效精彩媲美好萊塢
    好萊塢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電影產業中心,不僅電影工藝全球領先,而且也對其他國家的電影創作影響深遠!這裡匯聚了夢工廠、福克斯、迪士尼、索尼、環球等電影巨頭,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娛樂地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個名字差不多的地方——印度的「寶萊塢」!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不僅代表了印度的電影產業,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幾個電影基地之一。
  • 烏鴉校尉: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消息一出,就讓中國網友很無語,明明這一仗是印度主動挑釁還打輸了,死了20多個人,電影要怎麼拍才能反映印度軍隊的英雄無畏呢?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印度媒體提供的所謂「傷亡名單」上無辜的梁山好漢們。按照印度以往的調性,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可能有網友不太信,因為說道印度電影,大伙兒第一時間會想到寶萊塢,《三傻》《摔跤吧爸爸》《OMG》,這些電影質量是很不錯的。
  • 印媒震驚:印度電影佔領中國的大上海
    如果說美國的好萊塢是世界的電影殿堂,那麼印度的寶萊塢則能成為亞洲電影界的頂峰。特別是近幾年,寶萊塢電影口碑與票房一同飆升。而對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比起歐美電影,甚至是同屬亞洲區的日韓電影,印度電影仍然比較陌生。
  • 《誤殺》中國改編版不輸印度,好電影就應該是這樣的
    圖:中國版《誤殺》劇照印度版時長超過中國版近一個小時,看完兩部影片中國劇情並沒有刪減太多,但是時間差異如此大,只能說印度版給了我拖沓的感覺,中國在劇情濃縮和節奏上,絕對要勝過印度版圖:印度版《誤殺瞞天記》劇照尤其是審問環節,一家四口分開審訊,面對警察的問話,插播肖央講解如何回答能夠毫無破綻,配上節奏緊張的音樂,讓我想起了《少年的你》,兩人同時面對審訊,何嘗不是一種瞞天記呢
  • 原來印度也拍了「抗中神劇」,中國人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查了一下,這位大叔是印度戰狼片專業戶,近年來連拍6部戰狼題材電影,堪稱「印度吳京」。其中,大叔的代表作《辛格》,就是一部講述中印衝突的神劇。2018年,印度又新拍了一部講述1967年中印衝突的片子《帕爾坦》。肉眼可見的是,這部在豆瓣上喜提3.3分的大片,走的還是40多年前的套路。裡面的中國軍人,長這樣:依然是一副標準的「鬼子」形象。
  • 電影《中國桌球》將拍,《誤殺》拍續集,還要拍《京城81號3》
    受疫情影響,原定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至今仍未上映。5月14日晚,又一部重磅體育題材電影《中國桌球》將要拍攝。當晚,恆業影業發布2020年度片單,其中最受關注的兩部影片,一部就是《中國桌球》,另一部是《誤殺2》。
  • 2019年印度動作電影5部,全程開掛高能刺激
    畫面,劇情,人物都算是印度目前動作類電影裡好最華麗的了,電影告訴我們裝逼可以裝得極其舒適,人物刻寫得如此刻意和清新脫俗,導致裝起逼來看得極其舒適,女主角真的好看,男主角也是荷爾蒙炸裂,少幾個鏡頭都覺會減。
  • 2000-2019,這二十年,中國電影怎麼了?
    遙想2000年的李安,英姿勃發。[臥虎藏龍]橫掃國際影壇,奧斯卡上領銜華人揚眉吐氣,力斬最佳配樂、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外語片四項大獎,一時風光無限。再看2002年的張藝謀,躊躇滿志。一部[英雄]號令天下,巨星雲集,萬人空巷,進軍國際,創造歷史。中國電影以此作為分水嶺,正式走進大片時代。
  • 電影推薦|5部精選中國爆笑喜劇
    好萊塢卓別林喜劇或者印度反現實喜劇本質上都是為了讓觀眾開心說白了喜劇就是主人公身上常出現意料之外像最具帶表的周星馳《大話西遊》、《食神》等把鏡頭對焦社會底層的群眾以一種獨具特色的方式將他們的生存狀態重現在觀眾面前再到後來每年的
  • 這幾部印度電影,每一部都不次於阿米爾汗的作品
    關於印度電影只知道沙米爾汗?對印度電影只知道電影裡面穿插了大量歌舞?和別人談論印度電影只知道如何開掛?那你就落後了。印度電影無論在本國內和對外推廣方面都成績都非常驕傲的,當年《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只是這些下面小編就整理了數部不同風格的印度電影,看完這些你對印度電影就不僅僅是讚美啦。<寶萊塢生死戀>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是演員沙魯克汗印度的劉德華、艾西瓦婭·雷—前世界小姐曾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人、曾擔任坎城電影節評委,瑪德胡瑞·迪克西特—印度電影舞后沒有之一。
  • 川普大讚寶萊塢: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看印度電影和舞蹈
    當地時間周一,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及其伊萬卡等家人抵達印度。川普下午在艾哈邁達巴德的板球場發表演講時,提到了寶萊塢經典電影《勇奪芳心》和《怒焰驕陽》,這讓印度推特網友陷入了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