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六祖慧能開示,在家修行的人應該如何做?
中國傳統的文學史上,許多文學大家都蘊含著佛學的思想。這足以證明佛家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探究學習的,我們翻開古典佛學書籍,如果有念誦六祖《壇經》你會發現,現在很多大德高僧、國學大師多多少少言書中都有六祖《壇經》蘊含的內容,不管如何評價《壇經》,但是六祖的思想傳播的正面積極觀不只是中國,乃至國內外都有莫大的影響力;如你是國學學術研究者,相信也少不了對六祖《壇經》的關注。
善知識|六祖慧能開示,在家修行的人應該如何做?原文:六祖:「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六祖曰:「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解譯:六祖曰:「善知識!如果想修行學佛,在家修道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夠依法修行,就好像東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似西方人心有不善。只要內心清淨,就是自性的西方極樂世界。」韋刺史在問:「人在家應該如何修行呢?希望能給我們教導。」六祖曰:我給大家說一個《無相頌》,只要依照這個頌修行,就好像經常與我在一起。如果不依照這個頌修行,即使剃度出家為僧,在修道又有什麼益處呢?
此段,六祖大師主要告訴我們,修行的人不一定要出家為僧才可以修行,如果心不清淨,即使出家了,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下面六祖大師就給大家開示。

六祖慧能大師開示,在家修行的人依照這段「無相頌」修行就可以了原文: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解譯:頌曰:心地平等何須煩勞持戒呢?行為正直哪裡還用學修禪?知道報恩就能孝養父母,明白義禮就能上下相憐。懂得謙讓心就能夠尊卑和睦,懂得忍辱就能制止眾惡。若能如鑽木取火一樣的勤修和苦練,在汙泥之中也能長出紅蓮。苦口的經常都是治病的良藥,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改正錯誤必定能生智慧的,維護短處必定心內非賢。後一句意思就是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仍為聖賢.
知恩報恩、忠孝仁義、謙讓忍和、自強不息、從善如流、改過自新都是儒家思想,六祖大師把現實的儒家觀念並運用到佛教的修行中來,告誡人們如此修行,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為何國學大師們能稱為國學大師呢?因為他們知通儒釋道思想,在國學上的研究能夠把儒釋道思想相結合而定,這是大智慧,大思想家。就如南懷瑾大師,雖然以佛家的思想淵源比較深厚,但他精通儒釋道思想。學佛修行的人都知道,中國佛家的智慧就是包容心的強大,好的東西我們就一定要吸收,並應用到我們生活中去。這就是淨慧長老提倡的《生活禪》,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這樣,讓我們的佛家智慧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生活修行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