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塊大理石,若想將其塑造成型則需要經過六位「雕塑家」之手,學校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有趣的類比。在格蘭德教育集團董事長倪貫翔看來,「學校應該是一幅多彩的畫,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不單單立足腳下,更應著眼於學生未來。它以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為追求,為學生與教師提供『自生長』的成長沃土。」
從事教育十餘年,倪貫翔對校長這一身份有著深刻的體會。經歷塑造了人,人也在經歷中步履不停。「校長如同學校發展的天花板,他的高度決定了學校的高度。為此,選擇教育便應潛身教育,躬身前行,有時也需要放緩腳步,畢竟教育是慢的藝術。」
「對我來說,教育給予我最大的幸福感源於教學相長,也是這份職業不斷促使我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在倪貫翔的眼中,教育應是富有無限可能的。或許,正是攜著這樣一份初心,倪貫翔才能與格蘭德學校一同攜手前行。
撰文/於瑩
審校/博雅
依託通慧教育,培育中國根、世界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所學校應該是一幅立體多彩的畫,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倪貫翔則用實踐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他認為,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他需要載體,更需要文化的引領,同時教育更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為此,倪貫翔基於對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深刻研究和理解,從規律的角度出發思考辦學,圍繞「何為教育的規律」展開思考。教育的主體是人,教育便應圍繞人的發展規律展開,即遵循自然規律。基於此,2012年,倪貫翔以「通慧為一」為內核理念提出「通慧教育體系」。此外,學校在「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的理念引領下,提出了「格物致知,蘭心修德」作為學校師生的精神旗幟。
在此氛圍下,格蘭德與格蘭德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彼此一同成長、互相成就,建立起了難能可貴的歸屬感。
據格蘭德教育集團董事長倪貫翔介紹,格蘭德學校於2002年紮根青島這片教育的熱土,是格蘭德教育集團「通慧教育體系」下,一所國內、國際雙軌並行發展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現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不同學段的學部,在校生1500餘人。學校以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為辦學背景,通過強大的國內外名師團隊,建構通慧教育系列課程,培養身體有力量、心中有大愛、頭腦有智慧的「中國根 世界人」。建校至今,格蘭德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學子升入國內名校。
選擇教育便應潛身教育,躬身前行
陶行知曾言,做一個學校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係著千百人的學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係著國家與學術之興衰。更是有人這樣表述校長的重要性——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
而在倪貫翔看來,校長如同學校發展的天花板,校長的高度決定了學校的高度。當被問及自身對「校長」這一身份的定義時,倪貫翔有著不同的解讀,他談道:「校長應該是學校發展的引領者,是教師成長的促進者,還是師生、家長發展平臺的構建者,同時校長還應兼顧服務社會的功能。」
哈佛大學榮譽校長在分享哈佛成功的原因時這樣表述,哈佛形成了一種明確的辦學理念,一套系統的制度和機制。哪怕是沒有校長,也照樣可以運行。這正與倪貫翔從教十餘年來的追求近乎一致。
「選擇教育便應潛身教育,躬身前行。而在前行的同時,也需要放緩腳步,畢竟教育是慢的藝術。」倪貫翔指出,未來,教育需要繼續融合創新,做更高品質的教育服務。為此,倪貫翔聚力教師隊伍建設。
一方面,學校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形成「成長型體系」。組織開展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學習、豐富個人素養的教師課程;另一方面,學校擁有格蘭德教育集團做背書,為格蘭德學校提供眾多國際交流的機會。此外,學校還注重人才引進,例如:雙博士校長、外籍校長等,並將其先進的理念整合歸納,應用於教師日常工作當中,為教師成長「蓄勢」。
如若把學校比作一支樂隊,那校長便是手執「指揮棒」的引領者和協調者。而想要把好「指揮棒」,則需要攻堅克難,需要懷揣著熱愛做教育。「對我來說,教育給予我最大的幸福感源於教學相長,也是這份職業不斷促使我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倪貫翔如是說道。
好的教育應該是自然生長的
怎樣教育孩子?這是每一個教育者都會思考的問題。著名數學家、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曾說:「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從根本上說還是人才的競爭。」或許是新時代競爭的危機感已深入人心,面對教育方式,很多人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孩子的意願,而是自身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焦慮感。
作為校長,倪貫翔也切身感受到來自家長和學生本身的部分焦慮。對此,他表示,好的教育應該是自然生長的,應該讓每一個孩子成長得不一樣;好的教育豐富、緊張、高效、快樂,依照好的教育理念做符合科學規律的教育。同時,他還提到,教育是慢的藝術,急不得!
倪貫翔說:「焦慮的根源大致分兩方面:一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二是對教育政策的不清晰性。」
針對第一點,學校成立學生發展中心,並與學校國際處進行連結延伸,以「以終為始」的設計思路,讓學生立足於當下並著眼未來。教育最終目標並不是院校與專業的抉擇,而是成為怎樣的人。
針對政策不清晰的問題,學校提出打造「成長型家庭」,幫助家庭確立「成長型組織」,並將實踐經驗轉化為智慧。這樣以來,無形中也對家長提出要求,即做一位學習型家長。為此,除了每個班級都設有家委會外,學校還設立校級家委會及家長發展中心。其中,作為「學習型組織」的家長發展中心,為家長提供學習成長的平臺。
教育就像養花,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耕耘杏壇十餘年,倪貫翔從掌舵者逐漸成長為一名終身學習者。正如他所言,「自己在職業的助推下不斷成長」。一路走來,倪貫翔且行且感悟教育的真諦,更是在此過程中,攜一份辦好通慧教育,培養「中國根 世界人」的信念,伴一顆永遠為教育跳動的心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