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扶貧幹部,白髮後這樣說……

2020-12-26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成都12月17日電(記者康錦謙)「希望大家不要再關注我的白髮了,多關注下我們村子吧。」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80後」駐村第一書記文雪松對記者「無可奈何」地說。

今年37歲的文雪松從去年5月開始在漢戈村駐村,一年多過去,一頭黑髮成了一頭白髮。近日,他滿頭白髮手捧當地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意外走紅。大家既對他的一頭白髮感到吃驚,也對高原扶貧幹部的辛苦表示心疼。

「領導、同事都很關心我,喊我多休息,但我只想把工作幹好。」文雪松說,如果自己的白髮能為村子爭取到大家的關注,大家多來旅遊觀光,那也值得。

文雪松出生於1983年,去年5月他從甘孜州巴塘縣主動申請到高海拔的理塘縣漢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幫助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2019年7月,還是一頭黑髮的文雪松(左一)與村民們交流。

漢戈村是一個雪山環繞、風景優美的高原小村,平均海拔3700米,以半農半牧業為主,村裡種植著大片的青稞。

經過幾年的幹群奮鬥,漢戈村村民們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村裡的花海景觀、「星空帳篷營地」每逢旅遊旺季接待遊人眾多,村裡研發的黑青稞餅乾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火爆。

駐村一年多,文雪松工作一直很拼。今年初,因為疫情原因,漢戈村的黑青稞餅乾等一度滯銷,急得文雪松四處想辦法,最後他決定「親自上陣」。從4月開始,他手捧漢戈村特產,面對攝像頭當起了「帶貨主播」,直播一共進行了5場,效果頗為不錯。2020年漢戈村的黑青稞曲奇銷售額達到了30萬元。

「我們現在開發了新的品種和口味,有青稞沙琪瑪、巧克力味、椰香味和無糖的青稞餅乾,歡迎大家在網上訂購。」文雪松說。

文雪松的妻子王祝君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當文雪松提出要到理塘駐村時,她沒有反對,並一直將他從家鄉送到了漢戈村,並為他收拾好房間、鋪好被子。

這兩年丈夫的變化,王祝君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每到寒暑假,她都會來漢戈村陪伴丈夫。

2020年,已是一頭白髮的文雪松幫助村民調試家電。

文雪松有兩個小孩,小兒子只有4歲,上次見到爸爸,十分地驚訝,還以為是老爺爺來了。

「大家都辛苦,不止我一個人。」文雪松告訴記者,頭髮的事一開始他根本沒注意到,還是有同事翻看照片時突然發現的。

記者查看文雪松發來的照片看到,2019年7月的照片上,文雪松一頭烏黑頭髮,盤腿坐在草地上與村民攀談,而到了今年4月,他已是滿頭白髮。

今年5月20日,文雪松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發布了這樣一條狀態:

今天是520,520的意思是:

「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寬帶或通訊。

「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

「零距離」——幹部群眾零距離、心連心。

他說,對於每一個堅守在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來說,這些都是最熟悉並謹記在心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四川省理塘縣37歲白髮書記: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
    12月10日,文雪鬆手捧家鄉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吸引網友的不只是他手裡的黑青稞餅乾,更是這位扶貧幹部的一頭白髮。去年開始駐村的他,今年才37歲。但他知道丁真現在「很難請」,一名村幹部寬慰他說:「理塘一共就七萬人,丁真就是我們親戚的親戚,等一等肯定可以請到的。」漢戈村扶貧小組的隊員尹笑江也在琢磨,等明年花開的時候,就組織村裡的姑娘小夥,把馬騎得漂亮一些,人也「拾掇拾掇」,一起到花海裡跳舞、騎馬、拍視頻,發到短視頻平臺上,「萬一有一個火了呢?」
  • 37歲的第一書記滿頭白髮成了網紅!他卻說……
    近日 一名明明是「80」後 卻滿頭白髮的扶貧幹部 引起網友關注 他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 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 在網上熱傳 網友們對他的一頭白髮感到吃驚 更對高原扶貧幹部的辛苦表示心疼
  • 丁真的家鄉理塘又現「80後白髮書記」,他說: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
    12月10日,文雪鬆手捧家鄉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吸引網友的不只是他手裡的黑青稞餅乾,更是這位扶貧幹部的一頭白髮。去年開始駐村的他,今年才37歲。這次直播後,漢戈村的產品銷路進一步打開,理塘縣的各大商超、愛心扶貧超市都積極訂購「高高原」青稞產品,還有一大批產品通過快遞銷往全國各地。村民們紛紛為文雪松的帶貨行為點讚,大家都稱他為「抖音書記」。而這個抖音帶貨的想法,還是他主動提出來、再向縣委報告的。
  • 37歲第一書記滿頭白髮成網紅:別關注我,看我們村
    近日,一名明明是「80」後卻滿頭白髮的扶貧幹部,引起網友關注。他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在網上熱傳網友們對他的一頭白髮感到吃驚更對高原扶貧幹部的辛苦表示心疼對自己的意外走紅文雪松卻說「希望大家不要再關注我的白髮了,多關注下我們村子吧。」
  • 中國扶貧方法論|扶貧幹部:從「雪中送炭」到「錦上添花」
    雷明:「兩不愁三保障」實際上是通過雪中送炭的方式,使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鄉村振興則是在過上溫飽不愁的日子後再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現階段及以後,扶貧幹部主要是在雪中送炭的基礎上錦上添花。扶貧幹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找到自身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 丁真的家鄉理塘又現80後白髮書記 去年還是一頭黑髮
    丁真的家鄉理塘又現80後白髮書記 去年還是一頭黑髮 2020-12-13 14:58:11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 字號:A+ | A- 【丁真的家鄉理塘又現80後白髮書記】「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
  • 理塘「80後」白髮書記:借丁真東風鞏固脫貧成效
    近日,丁真老家甘孜州理塘縣一位扶貧幹部,手捧青稞餅乾和青稞糌粑當「帶貨主播」的照片在網上熱傳,親和的笑容,黝黑的皮膚 ,盡顯基層幹部形象。讓照片熱傳的原因,竟是這位扶貧幹部頭上,那搶眼的一頭白髮。
  • 【最美扶貧幹部】從扶貧小白到扶貧專幹——村裡的「明星」幹部
    鵬坊村是臨川區融媒體中心、網絡公司的聯繫點,兩個單位安排3名幹部負責定點幫扶。至今,通過精準識別,全村共有貧困戶8戶24人。自駐村幫扶工作開始,幫扶幹部吳逸凡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中,用腳步,走遍村裡的角落,去熟悉一個陌生的環境,了解村情民意,駐村工作一年,把陌生變成熟悉,他把自己從當初一個扶貧「小白」,變成一個扶貧專幹;從當初的陌生,變成現在的熟悉;從當初的不願意,變成現在的投入。
  • 扶貧幹部帶貨直播:「保定有好貨!」
    穿著西裝,坐在一堆脆棗和玫瑰花茶中間,面對著正在直播的手機屏幕,掛職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的馬東越說越溜,不時與觀眾及身旁兩位副縣長互動,推介起當地扶貧農產品來,感染力不遜色於「網紅主播」。馬東(右)年初受疫情影響,保定大量農產品滯銷,急壞了這位北京來的扶貧幹部。
  • 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致敬280萬扶貧幹部
    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參演劇目,大型原創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日前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這部劇講述了駐村幹部之一,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故事,她在扶貧一線殉職時年僅30歲。《扶貧路上》的主人公是廣西壯族姑娘黃文秀。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到百色深入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潯陽街道扶貧幹部愛在小事上「繡花」
    近日,桃源縣潯陽街道八字路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曹秀青和她的幫聯幹部覃輝之間展開了這樣一段對話。覃輝是潯陽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說起裝自來水這件事,源自於一次下戶走訪。曹秀青的兒子在縣城的冰淇淋廠工作。平時,家裡只有曹秀青一個人。當時,覃輝看見曹秀青正在打井水,準備做飯用。經過檢測,曹秀青所打的井水水質乾淨安全,離家也不過幾分鐘的距離,其實是可以繼續使用的。
  • 扶貧印記 | 90後美女扶貧幹部陳林:甘做鄉村扶貧道路上芬芳的野菊花
    90後美女扶貧幹部陳林身穿紅色志願者背心行走在小路上,格外顯眼,就像一朵跳動的火苗,背心上"小城大愛,有你有我"幾個字分外醒目。今年是扶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陳林除了負責黨群工作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聯繫走訪鎮上的建卡貧困戶,收集貧困戶的脫貧資料,助力精準扶貧。
  • 海南這位一心為民的扶貧幹部走了,他的事跡令人動容!
    省政府2月28日剛宣布臨高退出貧困縣序列,3月2日,督查完海口的工作後,省委脫貧攻堅戰第一督查組組長李龍生又率隊馬不停蹄地趕赴臨高,而見到他的人,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這樣問道。 自從2018年4月負責督查臨高縣以來,李龍生踏遍臨高10個鎮167個有扶貧任務的行政村,許多人都認識他、熟悉他。
  • 記廣州市城投集團90後扶貧幹部鍾文彬和李琦:用大愛扶貧 因真愛相知
    這是廣州市城投集團90後扶貧幹部鍾文彬和李琦的心聲。  鍾文彬和李琦同為梅州人,他們因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又因心繫家鄉返回大山支援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的駐村扶貧工作;他們於泥濘的扶貧路上譜寫故鄉情、隊友情、戀人情,成為廣州對口幫扶梅州的親歷者、見證者,親歷著貧困戶走出貧窮、走向富足,見證著我們祖國走向繁榮富強,見證著這項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國奇蹟。
  • 「90後」扶貧幹部跨越千裡當上「掛麵書記」
    我倆聊了一下午,從他的話裡,我感受到國家對扶貧事業的重視,最終被他說服了。」回鄉後,何喜文被任命為掛麵廠廠長,帶領同村村民一同探索「致富路」。  學習掛麵生產技術、購買小型掛麵機、張貼海報宣傳、「階梯式結帳」……試運行半年的掛麵廠逐漸步入正軌,新鮮的掛麵迅速搶佔市場。  乘勝追擊。
  • 「做事太認真」的女扶貧幹部
    2019年的一次全省扶貧工作會議上,漣源市扶貧辦副主任廖麗娟在做扶貧經驗交流發言。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通訊員 肖星群 彭偉 梁波 漣源報導近日,婁底市「中國夢·勞動美」勞模先進事跡報告會走進漣源。會上,婁底市先進工作者、漣源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廖麗娟作了生動感人的事跡報告。
  • 吐故納新,扶貧幹部要時刻保持「空杯心態」
    今年4月初,「85後」周金珂擔任陳坪村第一書記。曾在農村工作過5年的她重返農村,深切感受到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來,貧困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她向記者講述了任職半年多時間的喜悅、憂慮和對未來的期盼。(11月15日 新華網)  「一步跨千年」,這歷史性的一步,將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實現,每一個扶貧幹部身上的擔子都不輕。
  • 劉菲:扶貧幹部要多點「格桑花」精神
    她矢志不渝的感人事跡,無時不刻地激勵著我們年輕扶貧幹部,主動涵養「格桑花」精神,奮發向上、盡己所能,在基層的田野上鑄就亮麗精彩人生。以信仰為光,把草當作蘭。格桑花原本是生長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卻能經得住漫長的等待,只為一日花開遍野,卓然綻放。
  • 扶貧幹部顏亮亮:一步一個腳印趟出貧困村的幸福路
    2015年夯實基礎、2016年精準扶貧、2017年鞏固提升、2018年正風提氣、2019年謀劃振興、2020年建章立制,在安徽省臨泉縣駐村扶貧的6年時間,十五年部隊生涯鍛鍊出的扶貧幹部顏亮亮,通過實事求是抓工作,問題導向解難題,每年都給自己、給村裡定下一個目標,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推進,帶領貧困村邁步走上幸福路。
  • 欽州一扶貧幹部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心系工作,生前的話讓人淚奔……
    在欽州,有這樣一名基層扶貧幹部,義無反顧地挑起扶貧的重擔,用生命書寫頂梁柱的責任與擔當,在臨終前仍不忘對扶貧工作的殷殷關注,使村民們住上新房子,走上新道路,幹上新工作,他就是浦北縣官垌鎮旺充村扶貧隊員賓冷。廣西日報2019年2月15日刊登《用生命書寫扶貧擔當——追記浦北縣官垌鎮旺充村扶貧隊員賓冷》一文,紀念這位倒在扶貧道路上的好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