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飲冬至現「高峰」 餃子、砂鍋等應季菜品銷售成倍增長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王萍)冬至有吃餃子和「小團圓」的習俗,12月21日,北京多家餐飲門店出現冬至帶來的銷售高峰。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多家老字號和主營餃子的餐飲門店了解到,冬至前一周左右,餃子的銷量就開始出現上漲。冬至當天,餃子的銷量比平時都多出數倍。此外,很多適合冬季食用的砂鍋、火鍋和煲類菜品的銷售也翻番。

北京多家餐廳冬至餃子熱銷

12月21日,砂鍋居經理叢蕾告訴新京報記者,大約一周之前,打聽「圓夢餃子什麼時候開賣」的電話就絡繹不絕,最多時每天會接到幾十個電話。據介紹,圓夢水餃是砂鍋居在圓夢燒餅餡料的基礎上研發推出的,今年是第二年銷售。「去年銷售得特別好,今年很多顧客提前很久就開始問,所以我們決定在冬至前一天就開始賣。」新京報記者了解到,12月20日中午堂食時段,圓夢餃子供不應求。為了緩解購買壓力,冬至當天,砂鍋居從早餐時段開始供應成品、半成品圓夢水餃。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麵點師傅今天早上6時半就開始包餃子,7時第一鍋餃子就已經出鍋。

餐飲連鎖品牌小恆水餃的創始人李恆表示,為了冬至,小恆水餃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加緊備貨,還按照時令,在白菜最好吃的季節上線了白菜肉餡水餃,並推出了沙蔥羊肉餡等多種新品水餃,為冬至預熱。在冬至前大約一周,營業額就開始提升。李恆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以往的情況,冬至當天餃子的銷量可以達到平時的七八倍。「冬至當天從早上開門就會排隊,外賣從早上九時就有人訂餐。16款餃子基本上每一款都是爆款。最受歡迎的豆角肉、芹菜肉,到晚上就賣光了。」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主打手工水餃的惠豐餃子樓今年新推出口味清新的豬肉玉米粒水餃,適合孩子和老人。惠豐餃子樓經理許世鵬表示,為了更好滿足市民冬至在家吃水餃的需求,外賣窗口推出了冷凍水餃、餃子餡、餃子皮等半成品。而鴻賓樓、烤肉宛、柳泉居、峨嵋酒家等老字號也都在冬至當天推出了水餃。同春園飯店的冬至餃子除了水餃,還有四喜蒸餃、煎餃、灌頂餃等多種花樣餃子。而曲園酒樓的「千年名菜」東安雞水餃、又一順的蝦仁蒸餃、烤肉季的五彩水餃等也都極具特色。

老字號集體上新時令新菜

除了餃子,火鍋、泡饃、烤肉等也都是冬至日銷售火爆的菜品。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南宛北季」的國家級非遺烤肉、砂鍋居的砂鍋菜、老西安飯莊的泡饃、又一順的老北京銅鍋涮肉、曲園酒樓的菊花火鍋等冬季熱品的備貨量都是平日的兩三倍,為店內堂食和外賣打包做好了充足了準備。老西安飯莊的羊肉串也加大備貨量,預計冬至當天銷售將突破6000串,葫蘆雞、甑糕等特色美食同樣加大了供應量。

此外,多家北京老字號也都推出了冬至新品,其中峨嵋酒家推出了養生烏雞湯、山菌湯、老雞煲甲魚等系列冬至湯煲暖菜。萃華樓的海鮮燴、森隆飯莊的魚湯手打魚丸、鴻賓樓的清燉羊排、長椿街馬凱餐廳的蘿蔔燉羊肉、烤肉宛的小炒雞軟骨、老西安飯莊新街口店的桂花蝦肉等新品也受到食客們的歡迎,有望成為應季「爆款」。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冬至」暖陽開啟「數九」 老字號備好了熱騰騰的餃子
    冬至節氣,石景山區八角街道50餘名社區居民進行包餃子、寫「福」字等活動。今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今天起,也正式進入「一九」,開啟「數九寒天」模式。為了迎接這一重要節氣,多家老字號和餐飲機構一早備好了水餃、暖冬菜餚,迎接客流高峰。
  • 北京老字號端出新口味餃子 萬年青蝦皮餡兒口感怎麼樣?
    2017年12月22日訊,今天是冬至,吃頓餃子是不少京城百姓首選。今年冬至,不少老字號帶來了新口味:以純手工水餃聞名京城的西四惠豐餃子樓,除傳統鮁魚、牛肉、羊肉等40餘種手工水餃,今年還主推素西芹、大白菜等清淡潤冬的口味;老字號峨嵋酒家北禮士路總店推出了黃蓿菜餡的冬至餃子;老字號名店又一順不僅為冬至推出了萬年青蝦皮、雞肉玉米等口味的水餃,還推出了醋椒冰島紅魚的冬至菜。
  • 喝雞湯吃餃子 南京人的冬至「大如年」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昨日的南京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走在河西街頭,「冬至」卡通玩偶提醒大家,吃頓餃子是冬至不可或缺的儀式。走進綠柳居、永和園、真知味等品牌餐飲門店,雞湯、豆腐等老南京冬至特色飲食喚醒了市民的節日記憶。夜幕降臨,新街口新百大樓巨大玻璃幕牆閃現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提醒著人們這是「我們的節日」。
  • 《北京趣味餃子報告》發布 韭菜雞蛋成北京最愛餃子餡
    冬至將近,沒錯,吃餃子的日子到了。21日,在小恆水餃霄雲路店,以「青春餃步匆匆,生活熱氣騰騰」為主題的第三屆小恆餃子節正式拉開帷幕。《北京餃子報告》發布,韭菜雞蛋成了北京人最愛的餃子餡,而餃子外賣三寶是韭菜雞蛋餡、茴香肉餡和芹菜肉。該報告由小恆水餃發起,綜合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數據。
  • 冬至攻略——除了吃餃子,北京通州小學生這麼過冬至
    冬至怎麼過,冬至學校可以開展什麼活動,讓我們來看看北京通州的學校是如何在冬至這一天開展活動的。北京通州區漷縣鎮中心小學冬至節氣我知道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卻居二十四節氣之首。在古代冬至也稱「冬節」、「亞歲」,民間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喝雞湯送餃子 南京餐飲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倡議
    中國江蘇網12月18日南京訊 12月21日18時2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12月18日,「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南京餐飲商會聯合向商會會員單位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的倡議書,設置冬至套餐、懸掛標語等行動,共同營造冬至節日氛圍。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開學季便利店營養早餐銷量增加37% 防疫「三件套」銷量增幅近8成
    隨著開學季來臨,學生陸續返回校園,也給周邊的零售業態帶來「開學經濟」。來自便利蜂的數據顯示,近期位於學校周邊的門店客流上升明顯,早餐銷量增長接近4成,此前銷售趨於平穩的防疫產品再次成為熱門商品。9月1日早高峰,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一個學校附近的便利蜂看到,店內穿著校服的學生絡繹不絕,有些在貨櫃前挑選包子、豆漿、茶葉蛋等中式早點,有些學生則買了麵包、三明治、牛奶等「洋早餐」。據店長介紹,由於作息時間不同,學生比普通消費者來得更早、更集中,一早就湧到店裡,形成第一波消費高峰。
  • 【優店有面】在北京亞洲餐飲高峰論壇首次亮相啦~
    創意總監Johnny 作為分享嘉賓和大腦團一起前往北京參加11月2日-11月3日【第四屆亞洲餐飲企業家高峰論壇】,藉機發布一下亞面和優店速配分享價值2016年~2018年亞洲餐飲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了3屆,給廣大餐飲企業家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資源對接、實戰乾貨學習分享的優質平臺。新時代,新機遇,新發展,一直秉著匠心精神的出發點,邀請國內外大咖齊聚北京,同論餐飲新發展。
  • 冬至到,小布請您吃餃子!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前後,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這天過後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民間俗語也在北方各地廣為流傳。餃子不僅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食,也是一種幸福、團圓的象徵,在寒冷的冬天,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美味餃子,心裡都會覺得暖暖的。
  • 明日冬至,冬補正當時,餃子就吃這餡的,鈣是雞蛋的6倍,特鮮
    明日冬至,冬補正當時,餃子就吃這餡的,鈣是雞蛋的6倍,特鮮小夥伴們,明日冬至,你們都想好餃子要吃什麼餡的了嗎,要是沒想好,那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豆角餡的吧,明日冬至,冬補正當時,餃子就吃這餡的,大家可別小看了這豆角,豆角也是很有營養的
  • 明日冬至,6種傳統食物記得給家人吃,應季而食,溫暖過冬不怕冷
    在北方地區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慣,餃子形狀似「耳朵」,因此也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寓意:溫暖健康。而南方的冬至更偏愛吃湯圓,各種甜湯圓、鹹湯圓都很受歡迎,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圓美好。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冬至的傳統美食,也是冬至這天不可錯過的美味,不僅好吃還有各自不同的美好寓意。明日冬至,6種傳統食物記得給家人吃,應季而食,溫暖過冬不怕冷。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冬至傳統美食是是不可錯過的吧。
  • 冬至就要吃餃子 合肥那些「口碑爆棚」的餃子店誠意推薦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一天對人的影響極大,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期。
  • 10倍槓桿!消費券帶動西單商場三店銷售800餘萬元
    隨著北京消費季重啟,京城消費線上線下全面升溫,消費券的推出也明顯帶動企業銷售提升。記者8月7日從西單商場獲悉,截至目前,西單商場所屬西單店、天通苑店、萬方店共核銷消費券32827張,核銷消費券金額76.34萬元,北京消費券和西城消費券已帶動三家門店實現銷售857.65萬元,消費券撬動消費作用明顯。記者了解到,在北京消費季推出消費券的同時,西城區政府也在7月底開始推出新一輪消費券。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回家吃飯 | 這兩樣冬至吃最合適,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煲仔飯
    詳細菜譜在後頭喔 冬至時節馬上到,南北餐桌大不同。 在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風俗。而在江浙地區,則有冬至吃湯圓的風俗,又叫「冬至團」,象徵著家庭和諧,吉祥。蘇州人冬至要吃「團圓飯」,餛飩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 快樂迎冬至 熱鬧吃餃子--臨潼區中牛小學開展冬至包餃子比賽
    快樂迎冬至 熱鬧吃餃子--臨潼區中牛小學開展冬至包餃子比賽 時間:2020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來給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民俗課」吧!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 #每日一籤 12月22日 冬至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小編作為一名北方人,是個實實在在的「餃子控」,而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便是餃子。那麼為什麼要在冬至吃餃子呢?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相傳為東漢「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從此以後,每逢冬至,人們都會做耳朵一樣帶餡麵食來吃,一來預防凍傷,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舍藥救人的恩情。
  • 今天冬至 「餃子」搜索量達平日6倍,創意美食做法受年輕人歡迎
    12月21日冬至日當天,網際網路社區平臺小紅書發布冬至美食消費數據,至當日下午,小紅書上「餃子」的搜索量達到平日600%,南方人民喜愛的「湯圓」等美食的搜索量也成倍增長。小紅書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冬至前一周起,有關冬至美食內容的搜索就開始逐步升溫,冬至當日「餃子」、「湯圓」等關鍵詞搜索量更是出現了爆發性增長。「冬至餃子的一百種包法」、「冬至的第一碗餃子」、「冬至最有料的餃子」等話題也成為用戶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