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2:公共衛生

2020-12-15 特修斯號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二個話題:公共衛生

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公共衛生這個話題在現如今這個時代似乎並不是能夠引起我們足夠多的重視,生活的改善,科技的進步,這些都足以讓我們時時刻刻就能接觸到乾淨的水資源和清新的空氣。

那麼公共衛生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到今天的?這些歷史進程又能給我們後人帶來什麼樣的警示作用和啟發呢?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作者諾伯格為我們鋪開的歷史捲軸。

書中提到,在19世紀之前,公共衛生是非常糟糕的,也談不上治理,常用的手段無非就是做了隔離,真的就是「眼不見為淨」。當然了,這也不能說以前的人就不講衛生,傳染病在那個年代還是可以橫著走的,無奈於技術不過硬,對衛生治理無從下手罷了。

我們來看幾個比較嚴重的衛生問題:

1、廁所問題

因為沒有完備的下水道,有錢的人家呢就在自己家地下建設地下室,來存放排洩物。據一位18世紀的作家描述,「凡爾賽宮簡直就是個裝滿了人類汙物的大容器——通道、走廊和庭院都是尿液和排洩物」。

沒錢的人家呢只能在河邊和小溪邊上建造廁所,這樣排洩物就很容易汙染到乾淨的水源。

2、水井

由於不少水井是靠近農舍挖的,這意味著水井離院裡的豬圈和化糞池非常近,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物質滲透到地下。

3、垃圾處理

在1900年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汽車還是極少人擁有的交通工具,更多的還是用馬車來代步。我們說汽車有尾氣汙染環境,那馬車就環保了嗎?並不是。

紐約市因每天有超過約1134噸的馬糞和約227立方米的馬尿,但是因為缺乏技術手段對它們進行有效的處理,可想而知紐約的味道並不好聞,書中提到連街道上也到處都是這些排洩物。

4、科學技術

以前的人判斷一個東西能不能吃,是否衛生,並不像我們現在可以上網查資料就能把它的家底(成分,副作用)一五一十的揪出來,而是更多的靠經驗。但是遇到不認識的呢?就只能靠聞了,這東西臭的,那不能吃了,這在當時還有個說法,叫做「瘴氣」理論。

所以說,以前的人不注重衛生嗎?還真不是,只是能力有限,無計可施

好在到了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因為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的科技技術水平蒸蒸日上,也帶動人們對衛生這一問題的重視。許多城市開始興建了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同時垃圾收集也進行了系統化的處理。20世紀前半期,疾病微生物理論被接受之後,過濾和氯化讓水供應有了重大並有效的改變。

我們來看看WHO統計的從1980年到2014年的水與公共衛生整體趨勢。

你看,雖然最近20年速度有所放緩,但整體的治理進程還是非常可喜的

過去的30年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只有41%的供水覆蓋率,現據準確數據記載,供水覆蓋率少於50%的只有3個國家:納米比亞、赤道幾內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1990年這些國家的供水覆蓋率只有23%。如今,水供應已覆蓋世界上96%的城市人口和84%的農村人口

1980年,僅有不超過24%的世界人口得以使用適當的公共衛生設施。到2015年,這一比例上漲到68%。當前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21億人,在過去25年裡已經可以使用公共衛生設施,其中包括82%的城市居民和51%的農村居民。但是在農村地區,仍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在露天排便,儘管和1990年的38%相比有所下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越南這些國家露天排便的比例從1990年到現在已經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隨著環境的改善,最直接的影響是什麼呢?公共衛生

那就是死亡率的下降,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乾淨的水源可以降低43%的人口總死亡率、74%的嬰兒死亡率和62%的兒童死亡率,其中全世界因腹瀉死亡的人口就從1990年的150萬減少到了2012年的62.2萬。

書中提到,如今的公共衛生環境依然需要我們去關注,主要的環境與健康問題還是因為使用和飲用不安全的、被微生物汙染的水,加上缺乏對垃圾、糞便和尿液足夠的衛生處理。

特別是在如今的東南亞,明明降水量要高於澳大利亞,卻依然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不是什麼水資源不夠,而是因為錯誤的政策和缺乏適當的技術

在發展中國家,超過82%的淡水資源被用於農業,而只有大約1%的農業灌溉使用最有效的滴灌系統,大部分農業用水都被浪費掉。

而且因為水價格偏低,甚至有時候是免費的,這樣不但不利於當地節約水資源的技術發展,還導致了水的過度使用。

所以,在面對公共衛生方面,除了要感恩當今時代帶給我們的恩惠,也要懂得珍惜當下,更要為我們的衛生事業盡出自己的一份力。據書中提到,全球仍有6.63億人仍然缺乏改善的水源,並且依賴不安全的井水、泉水和地表水,仍有24億人使用未改善的公共衛生設施。

下載電子書請關注公眾號「特修斯號V」並回復「進程」。

相關焦點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3:壽命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3個關鍵議題:壽命。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5:暴力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下一個關鍵議題:暴力。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暴力這個主題在我們文明社會似乎已經消失殆盡,起碼它並不敢光明正大的走在聚光燈下,在如今越來越看重個人成長,維護個人尊嚴的社會,暴力必定會招來唾棄和譴責。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8:奴隸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奴隸。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先聊聊我對「自由」這個詞的感受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相比以前是要進步很多的,想吃吃,想去哪就去哪,你也不必有所顧慮,盡情揮霍你的任性。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6:環境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6個關鍵議題:環境。 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面對尚未解除警報的全球疫情,中國在對外馳援的同時,主張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好人類唯一可生存的星球,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 中國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有擔當的大國形象,有助於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惠及世界,推進世界各行為主體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共建合作中探索自身的衛生健康構建模式並攜手共渡難關,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助推世界發展、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等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事件中的實踐價值。
  • 公共衛生議題「熱透」兩會:建議組建國家防疫尖兵隊、加強疫苗研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據央視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秘書處了解到,到大會主席團決定的代表提出議案截止時間5月25日12時,大會秘書處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議案506件。其中,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的代表議案數量多,約佔議案總數的四分之一。
  • 「戰「疫」說理」疫情共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思考
    瘟疫所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H.麥克尼爾在其著作《瘟疫與人》中指出:「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2019年10月24日,在世界脊髓灰質炎日(10月24日)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脊灰)證實委員會正式宣布Ⅲ型脊灰野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被消滅。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和Ⅱ型脊灰野病毒之後,人類公共衛生史上又一項歷史性重大成就。2014年初,伊波拉疫情在西非出現,而後迅速蔓延至多國。
  • 人民日報和音: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擔當
    原標題: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擔當(和音)——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⑨有為有效的中國行動,也將進一步推動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全球力量,同國際社會一道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中方採取強有力防控措施,不僅是為了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
  • 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時代價值
    中方願同法方共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支持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在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提出七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嶄新倡議,進一步表達了中國攜手國際社會聯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張。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進一步豐富、完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
  • 中外知名學者聚集「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家學者認真聆聽論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鑑,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新時代公共治理改革的諸多議題
    【關鍵詞】公共治理  體制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公共治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圍繞公共治理改革的若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並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共識。
  • ...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文章指出,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 「視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常見錯失研析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常見錯失研析【摘 要】在累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與處置過程中,常有一些輿情引導的錯失,應該引為鑑戒:信息發布中心「非中心化」,專家盲目說話成「磚家」,信息公開不及時、留死角製造「輿情盲區」,與網民死磕激發「次生輿情」,過於零碎化的報導失卻「新型舉國優勢」。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Ⅲ級)和一般(IV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進行預警
  • 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築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
    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習近平總書記24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係、強化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指明了方向。
  • 「地評線」金羊網評:抗疫全面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並快速蔓延,對世界公共衛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值此關鍵時刻,中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駁斥所謂「更高級的人道主義」群體免疫策略,揭露其掩飾私有化公共衛生體系的脆弱實情。境外疫情蔓延早期,一些國家選擇採取的「群體免疫」策略,作為中國抗疫方案的另一參照組而被鼓吹,也側面體現了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構建公共衛生安全新秩序上的交鋒。疫情迅猛發展的態勢宣告了該策略的破產,實踐檢驗了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積極成效。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
  • 多邊主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制度之基
    原標題:多邊主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制度之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進入新一輪動蕩時期,如何維護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再次擺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就如何應對疫情擴散、鞏固多邊主義、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做了精闢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