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國新聞前輩的中國四川情結

2020-12-16 人民網國際
巴黎成都日誌的創始人伊夫(圖片:伊夫·德·聖雅克布)

人民網巴黎7月23日電(記者何蒨)今年已經72歲的法國人伊夫·德·聖雅克布(Yves de Saint Jacob)退休前是一名活躍的新聞人,他曾在法新社工作達35年之久,曾被派駐新德裡,負責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尼泊爾等國的報導。之後,他還曾擔任法新社國際部主編及總編,並親身參與了法新社早期的數字多媒體轉型。豐富的國際記者生涯讓伊夫深刻的意識到,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及商業合作對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退休後依然活躍的新聞人

伊夫1948年4月出生於法國第戎,父母都是歷史系教授,他早年學習理科,後獲得新聞系文憑,由此開啟了充滿發現與探索的記者生涯。在擔任記者期間,他還完成了巴黎政治學院的深入學習文憑,研究主題是法國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外交。從法新社退休後,伊夫成立了一家傳播諮詢公司,以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為方向,創作相關領域的圖文及視覺內容。伊夫曾經與雅克·富斯(Jacques Foos)教授合著了《我們能否擺脫核電?》一書,他參與的核電紀錄片還曾在法國電視2臺播放。除此以外,伊夫也擔任過一本介紹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文化經濟交流期刊的主編。退休後的伊夫始終延續著他擔任新聞人的熱情,渴望更多的了解如今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

伊夫的中國情結早在他研究「亞洲四小龍」時就顯現了出來。實際上,伊夫的家族中確實有一位與中國極有淵源的祖輩,這便是他曾擔任過傳教士的曾舅舅。這位曾舅舅名叫阿爾馮斯·泰圖(Alphonse Tétu),曾作為傳教士於1872年前往中國四川,並在四川去世。阿爾馮斯·泰圖在四川建造過一座教堂,正是這段家族緣分,讓伊夫想到整理有關祖先的檔案,並給予他推出一份法文《巴黎成都日誌》(Le 《 journal Paris Chengdu 》)電子期刊的靈感,向法國人介紹四川及中國。

伊夫的法文《巴黎成都日誌》

每月,伊夫都會親自組織一系列與巴黎及成都相關的內容,著重關注經濟、教育、文化與旅遊,由他親自撰寫,希望以此在法國與四川之間打通一條信息互通的渠道。剛剛發布的7月日誌中,伊夫還採訪了四川省駐法國投資促進代表處首席代表李永剛,請他談談四川與法國的經濟合作現狀。

伊夫的《巴黎成都日誌》得到了朋友的支持,例如巴黎法中友好協會副主席雅吉·哈密(Lyazid Benhami),以及弗朗索·瓦加拉諾(Francois Galano),後者在成都及重慶建立了弗朗索瓦法語培訓學校,為中國人提供符合中國文化習慣的法語教學項目。

在《巴黎成都日誌》中,伊夫最喜歡的內容板塊是他構思的「法國人的四川之路」。受到曾舅舅在華經歷的啟發,伊夫嘗試尋找那些曾經到過四川的法國人的故事,而他也確實找到一些18、19及20世紀早期法國人在四川留下的痕跡。伊夫甚至希望通過將這些法國人與他們曾到達的地點組成一條回憶之路,親自去旅行一次。

「法國人的四川之路」

在伊夫構思的「法國人的四川之路」中,有在19世紀下半葉第一次向西方人介紹大熊貓的法國動植物學家譚衛道(Armand David),也有知名的法國考古學家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 ),後者曾在20世紀初到過四川峨眉山。此外,還有1914年出生於成都的法國知名作家呂西安·波達爾(Lucien Bodard)。除了這些歷史名人外,伊夫發現了很多各行各業的法國人都曾在四川留下痕跡,例如法國醫生阿爾伯特·熱爾魏(Albert Gervais),他是一位治療霍亂的專家,曾於20世紀初期來到四川,還曾出版過幾本關於中國的著作,內容非常感人。如今,阿爾伯特·熱爾魏醫生的一位孫女奧雷拉也在幫助伊夫整理關於四川的資料。

除了歷史人物之外,伊夫還計劃挖掘一批與四川頗有淵源的當代法國人,例如法國攝影師馬克·裡布(Marc Riboud),他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前往中國,用照相機記錄過當時的四川。2019年,一場有關馬克·裡布的作品回顧展還曾在成都舉辦。除此以外,法國攝影師布魯諾·巴爾貝(Bruno Barbey)也曾於上世紀80年代拍攝過關於四川的系列照片。

伊夫通過查詢歷史檔案得知,法國總統席哈克是唯一一位到過四川的法國元首。2004年,席哈克訪華並來到四川時,還曾引用中國詩人李白的詩句,指出法國人來四川,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伊夫也注意到法國漢學家若瑟·佛萊什(José Frèches)專門就譚衛道向西方介紹熊貓的故事出版過專著,若瑟·佛萊什還被任命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的負責人。

所有這些連結法國與四川的人物、故事、地點都在拉近伊夫與中國的關係,也讓他能夠從跨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理解中國,而不是被西方媒體片面批評中國的觀點帶著跑。他的《巴黎成都日誌》更以四川為出發點,成為連結中法友誼的平臺,希望在這個平臺上為兩地建立更多的經濟、文化交流機遇。如你感興趣伊夫的《巴黎成都日誌》,歡迎關注他的連結(https://newsteam.fr/331-2/paris-chengdu/)。

(責編:張信鳳、楊牧)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班上的外籍空乘:中國情結緣起奧運,法國小夥想當中國通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法籍空乘Massias Franz也不例外,他特意上網了解了服貿會的相關新聞,他希望在後疫情時期的當下,服貿會的舉辦能夠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法國小夥兒Massias Franz以前在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工作,如今成了一名中國航空公司的空乘,他說,自己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中國這個古老又充滿現代感的國度。
  • 清朝末年,一法國傳教士在四川寄回了一張熊貓皮,法國人亮了
    現如今,熊貓的日子過得頗為舒坦,可聽它們的前輩留下來的故事,就沒那麼舒坦了。至少那時候的人們,並沒有這個精力和條件來欣賞到到它們的可愛。那是清朝末年,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國內一片潦倒。此時,西方不少的傳教士卻在中國駐紮了下來。他們有的是為了傳教,給予中國當地的人們以看到希望的信念,有的卻只是打著傳教的幌子,進而來鼓吹帝國主義洗腦。
  • 難以忘懷中國情結,回顧時尚泰鬥皮爾·卡丹一生的紀錄片巴黎上演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在影片裡,中國時裝設計師郭培稱讚皮爾·卡丹時裝秀突破行業界限,富有文化背景,具有大師氣魄。她說,「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他。」紀錄片追溯皮爾·卡丹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在北京舉辦的首場時裝秀,以及2018年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皮爾·卡丹進入中國40周年的八達嶺長城時裝秀,述說這位已過鮐背之年法國老人難以忘懷的中國情結。
  • 腳踏車情結
    腳踏車情結 2020-12-2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一位派出所民警被美國制裁了【三分鐘法治新聞全知道】
    中國一位派出所民警被美國制裁了 本周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了一份對外國政府現任和前官方人員的制裁名單。這份名單中壓軸出場的,是來自中國廈門市的基層民警黃元雄。制裁理由是黃元雄「侵犯」邪教法X功分子的「宗教自由」。
  • 傾聽|上海人的手絹情結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傾聽|上海人的手絹情結 2019-12-19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已緊急投用新冠疫苗;未成年用戶直播打賞功能被封禁丨科技早新聞
    四川已緊急投用新冠疫苗;未成年用戶直播打賞功能被封禁丨科技早新聞 2020-11-2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人的手絹情結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海人的手絹情結 2019-12-21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希霍芬:四川盆地史上一位重要的德國人
    翁氏是中國首個地質學博士,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地質學先驅,他對李氏的評價代表著民國地質界的普遍看法。國內同期第一代地質學家之一的章鴻釗,在他的《中國地質學發展小史》中寫道:「他們關於中國地質方面都有過相當的報告,但遠不如德人李希霍芬氏踏查之普遍,著述之精深而博大。」
  • 你有「情結」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人們會說這是「戀父情結」。這些「情結」,有的是我們內心的執念,有的是個人癖好,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我們內心世界、情緒波動的外在表現,因此被稱為「情結」。「情結」最早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它的英文是「complex」,這個單詞指許多事物合在一起。在心理學上,「情結」指的是一群「無意識」的組合,或是人內心那些強烈的衝動,它們神秘又沒有來由,只是鬱結在心中。
  • 一位當代法國電影大師的自畫像_文藝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我還是去了新聞發布會,因為實在太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創作者才能拍出這般複雜又純淨的影像。就像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德斯普裡欽自己說道的那樣,他太和善了,無法像片中的伊斯梅爾那樣不禮貌。德斯普裡欽確實是一位謙恭的導演,一直面帶微笑,回答大家問題時顯得極為認真誠懇。他還強調自己其實是位學生。
  • 巴西發現新型寨卡病毒;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重新開放丨科技早新聞
    巴西發現新型寨卡病毒;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重新開放丨科技早新聞 2020-06-2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戀母情結
    什麼是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Oedipus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衝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欲望。  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
  • 我的豆腐腦情結
    無論是古人的:民以食為天,還是現在的舌尖上的中國。說的都是人們對食物的一種情結。人們對家鄉味道的眷戀,人們對家的思念之情罷了!人們對食物的鐘愛,尤其是對家鄉美食的偏愛其實就是一種家鄉情結。  我對盤克豆腐腦的另一段情結,就要說一下我的初中生活了。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盤克中學度過的。那個年月學生在學校住的是大通鋪,睡的硬板床,一人一脊背寬,冬天在床板上鋪麥草或稻草笆子取暖。  那時,我們都會從家裡背上夠一周吃的饃到學校。平時我們都是在學校的學生灶上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實在饞的忍不住了,就花了一塊錢買吃了兩碗豆腐腦解了一回饞。
  • 法國人無法理解:這麼可愛的動物,四川人沒事就當成零嘴小吃嗎?
    中國的美食文化一直都是豐富多彩的,很多的外國人也表示自己對於中國美食文化的喜愛,畢竟很少地方吃東西能吃出這麼多的花樣,不過還是有一些讓外國人都無法理解的美食文化,甚至覺得還有些殘忍。此前一位法國遊客來中國四川遊玩的時候,被當地的麻辣給深深吸引住了,特別喜歡吃著火鍋,雖然辣但是很爽,不過有一個現象就是他看到很多四川人都是在吃兔子,他覺得兔子很可愛,為什麼要吃?而且吃的頻率還很高,就跟吃零食一樣。
  • 被「處女情結」逼死的中國女人
    你會發現,最有處女情結的,有時候反而是女人。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裡,就有關於處女情結的劇情:千夫所指的應勤,拋棄女友邱瑩瑩的原因——她不是處。「她自己沒能堅守住」、「它就是汙點啊」、「一個不自愛的人,你讓我怎麼相信她能愛別人?」是幾乎每一個有處女情結男人的說辭。
  • 名菜宮保雞丁與一位四川總督的不解之緣
    實際上,宮保雞丁得名於一段清朝掌故,和一位清朝官員有關。02、「宮保雞丁」和一位四川總督的淵源這位官員是誰呢?他就是光緒年間曾擔任四川總督的丁寶楨。丁寶楨是清朝地方大員,在治理黃河水患中有功,也幫清廷籌備過渤海海防、創辦山東機器局、修四川都江堰、整頓吏治、籌劃西南防務,在當時就是備受尊敬的朝廷要員。
  • 臺式滷肉飯情結速寫
    臺式滷肉飯情結速寫
  • 《中國影像方志》 四川鄉城篇
    《中國影像方志》 四川鄉城篇 2020-07-03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酒香飄進巴黎 郎酒進入法國市場
    【歐洲時報記者孔帆巴黎報導】1月10日,郎酒法國上市發布會在巴黎威斯汀酒店舉行。伴隨艾菲爾鐵塔璀璨燈火,青花郎、紅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正式登陸巴黎。郎酒正式啟動法國市場,為法國消費者時尚與高品質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