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2020年12月19日,「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華東師範大學賽區暨金融科技前沿與發展論壇」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逸夫樓報告廳成功召開。本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大亞浦金融科技應用研究院共同承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
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主流金融」為主題,匯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技術挖掘與金科項目啟航。
聚合校企資源,助推金融科技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致辭中指出,當下,金融科技正處於時代的風口,以人口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重塑整個金融業態。華東師範大學作為地處上海的國家一流A類高校,近年來,學校金融學科以經濟與管理學部建設為依託,深入對接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戰略需求,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工作創新。同時,錢旭紅校長表示,目前正在設想「三步走戰略」,希望通過這一戰略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為國家在此領域發展作出華東師大獨特的引領性貢獻。相信圍繞著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所開展的系列活動,一定能夠進一步聚集校內外國內外金融科技的創新資源,為加速推動金融科技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亞商集團董事長、華師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陳琦偉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年份,但從我們所處的場景角度來看,2020年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真正是一個轉型之年、轉變之年,而轉折意味著你要尋找有沒有真正的突破點。這個突破點從現在的認識來看,從人類經濟史來看,從我們國家的經濟運轉到其他國家成功經驗來看,到了一定的節點,除了人的主觀願望以外,科技是非常實質性的,而且超過人的主觀願望以外的力量,會改變經濟對歷史運行的軌道。大數據的開發、信息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結合不是1+1=2,數據在經濟運行方式上完全變成了一種新的資源,而我們正處在它的元年。
會上,在華東師範大學錢旭紅校長、周傲英副校長,以及亞商集團董事長、華東師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陳琦偉的共同見證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實驗室」籤約儀式隆重進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楓、上海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李英華、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依次上臺與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嶽華籤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實驗室」校企合作新篇章。
四大維度共助金融科技健康維穩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周傲英從區塊鏈的角度,對金融科技發展進行了深度的剖析。他認為,區塊鏈是新一輪金融科技重新走入大眾眼前的一個影子,是典型的用計算機技術來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典範。其本質是用數據來重塑人類的信用體系,對中國是無比重要的一件事情,信用體系建立了,整個民族的素質就提高了,這是區塊鏈根本意義所在。數據是萬物互聯的橋梁和紐帶,人是萬物之靈,所有的一切為了解決人的問題。新型金融科技以大數據為核心,用於解決金融問題的信息技術。只有信息科技的人理解了金融,才能發明新的技術。現在,華東師範大學也在從資料庫角度來做區塊鏈,並且新一代數據管理分析系統獲得國家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和教育部一等獎。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則從金融科技風險監管的角度,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演講。連平提到,近幾年金融行業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所引發的風險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視。一般認為風險涉及四個方面:安全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會上,連平著重講到,行業壟斷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尤為注意。金融科技發展之後,大而不能倒的現象依然存在,這是監管要特別關注的。在此之外,監管需要面臨的還有多而不能到、快而不能及的問題。 未來監管該怎麼做?他認為首先是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的監管框架,並提出了包含明確金融科技公司認定的標準、構建金融科技公司監管指標體系等八個維度的監管舉措。同時,他表示金融監管也需要關注效率和公平之間的平衡,最重要的是突出公平原則,也要注重提升審慎性和穿透性。
上海紐約大學全球網絡計算機終身教授張崢帶來了全球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最新、最前沿的發展成果。在演講中張教授用「你是誰」的哲學問題開篇,用老藥新用、信用評估等生活案例將與會嘉賓引入到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世界中,他講到,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做假,也可以做監管,做好事。最後,以印度小哥為例,談到:「對於碼農來說,也是有理想有情懷的,希望培養下一代年輕人。這個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但是世界肯定是連接的。」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從銀行從業人員的角度切入,從對金融科技的理解、怎麼做好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如何全方位推動銀行數位化轉型,以及數位化轉型可以選擇的技術路線等四個方面,看現代銀行業擁抱金融科技,打造數位化銀行。最後,周衡昌提出,銀行業目前最為缺乏的就是人才,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數位化銀行而言非常重要。
演講結束,在華東師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亞商集團董事長陳琦偉,華東師大校長助理、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斯陽,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娟的見證下,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秘書長吳軍、上海亞商投顧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佳分別上臺與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嶽華進行戰略合作籤約。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注入發展新動力
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未來科技又將如何賦能主流金融?由華東師範大學統計交叉研究院副院長杜剛主持,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楓,新加坡交易所副主席、董事總經理陳慶,上海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朱英華,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娟作為圓桌嘉賓,共同參與「科技賦能主流金融」圓桌論壇,對本場論壇進行升華和總結。
俞楓從金融科技為國泰君安的業務等方面帶來的改變和挑戰出發,認為:「金融科技對主流金融機構來說,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手段和可能性,也能更好的接近客戶,走進客戶,融進產業。金融科技的風口不在於某一個,關鍵是找到場景做,這些技術發展才是健康的。如果技術發展很難落地,產生效益也是不容易。」
陳慶從如何平衡金融創新和監管談起,提到:「金融科技和監管,可能是金融科技和風控之間的關係。而科技和風控永遠在平衡的一個過程當中,金融科技和監管其實沒有矛盾,金融科技和風控其實也不是矛盾,而是在運用過程當中不要忘了要理解這些風險,怎麼能夠把科技在金融裡面落地。」
朱英華以資深的金融從業者的角度出發,談到:「銀行的初衷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滿足人民對日益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花多少錢就足夠了,關鍵是產生符合大家期望的產出。」對於未來銀行對於金融科技的主攻方向,他表示,數字是很重要的資產,創新要關注數字。
李娟從數字貨幣的發展和未來的應用場景切入,提到:「銀行和科技雙方的定位,一個不要太拘泥於我是一個實現部門,還有一個不要太拘泥於我是一個傳統金融機構。雙方定位都要往前走一走,這樣的金融科技融合對將來的數字貨幣,甚至是銀行結算功能,都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對於市場頗為關注的數據隱私問題和人工智慧對金融科技等的應用,四位嘉賓也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俞楓表示,數據基礎對金融機構來說很重要,數據是重要資產,最後留下來的是客戶的數據資產,保護客戶的資產核心的數據是傳統金融機構必須面對和必須重視的,也是底線。
朱英華認為,用數據,要尊重客戶的意願。未來的社會是合作共贏的社會,沒有可能單方去贏,這是銀行人的良心,銀行人的監管底線。對於人工智慧,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會不會成為現實,取決於使用它的人怎麼做選擇和決策,但不應該為了個人私慾,放肆地、無限制地去往前推進程。
陳慶則表示,現在的金融、科技,不是某一個金融機構或者某個產品,而是一個生態。當市場的生態效率能夠高到很透明,信息很容易取得的時候,人工智慧真的有可能起到非常超越人類的作用。
李娟提到,大量需要融合人才的時候,必須要有真正對金融學科的敬畏心、尊重和踏踏實實的學習,最終和現在的科技融合以後形成複合型人才。這是未來市場上面,包括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需要的未來之星。
同日上午,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暨華東師範大學賽區複賽順利進行,本場複賽分為逸夫樓和科學會堂兩個賽場同時進行,28家金融科技企業和高校代表團隊帶來一場科科技賦能金融的思想盛宴。
本次比賽,由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副院長陽德青,華東師範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高明,上海市金融信息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娟,新加坡交易所副主席、董事總經理陳慶擔任逸夫樓賽場評委,由平安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產品總監王睿,上海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朱英華,國泰君安信息技術部數據技術主管苑博,華東師範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金澈清組成科學會堂賽場評委。針對項目路演,專家評委進行專業點評並提出針對性建議。
至此,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複賽階段全部賽區決選圓滿結束,本次大賽共有53個項目進入複賽階段,共18位評委參與項目評選,發表7篇主旨演講,進行3場專題研討論壇,直播訪問人次累計超過35,000人次。第一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全球大賽以「創新、應用、賦能金融科技新時代」為主題,通過專家指導、資金幫扶、投資對接、政策落地等賦能措施幫助項目落地,以專業化、生態化、國際化為導向,以「政企學研融」緊密結合方式,快速聚集國內外金融科技創新資源,為金融科技新經濟揚帆起航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