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如何監管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的應用?

2020-12-21 澎湃新聞

在金融開放不斷深入的當下,財富管理行業有何新機遇?金融科技又將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該如何監管?11月27日晚,中國新富人群財富管理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發布會上,數位國內外專家與業內人士就這一話題展開思維碰撞。

中國新富人群財富管理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發布會線上截圖中資和外資金融機構各有優勢和挑戰面對金融開放,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戴敘賢指出,外資機構和中資機構相比有三點優勢值得借鑑和思考:一個是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投研能力,二是在金融科技、新技術方面的的應用,三是風險管理水平。這三點中國銀行業仍有不斷完善和提升的空間。

「機會是巨大的,這是一個可以持續創新,持續改進,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嘉信理財國際市場和商業戰略執行副總裁,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榮譽主席Lisa Hunt說道。

她表示,中國市場極其重要,隨著中產消費者的強勁增長,中國很可能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這部分人群將面臨退休、退休計劃和退休準備等方面的挑戰。與此同時,Lisa Hunt也指出,因為許多外資金融機構從品牌角度來看並不知名,並不像中國金融機構一樣被信任。並且外資金融機構的資金和貨幣自由進出能力仍然存在限制。儘管配額限制很快被取消,但仍有人擔心很多司法管轄區都提出信息和數據本地化以及其他一些規章制度。

不過,Lisa Hunt不認為問題無法解決,中國監管機構和金融服務公司與美國監管機構和金融服務業之間的對話是強有力的,「我們有強烈的合作願望,並且每次危機發生時,合作都會發生。」

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的應用與監管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及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李峰表示,中國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可能至少有三方面的應用:

第一,從金融營銷和獲客端來說,科技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第二,已經獲得客群之後,如何做需求和用戶的畫像分析,顯然也離不開科技和大數據的應用。第三,在前端也就是在投資端,做智能投顧以及資產配置的量化建議也會大量使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客群。

此外,李峰還指出,接下來更重要的挑戰是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尤其包括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應用的監管。

「如何界定監管的邊界,如何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下實現普惠金融,包括財富的增值。這方面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思考的,包括學術界、業界和監管層。」他說。

嘉信理財數字財富管理業務高級副總裁Tobin McDaniel也提到這一監管問題。他表示,在美國,嘉信理財用機器人顧問提供數字財富管理解決方案,這些在美國監管框架中存在了幾十年。但嘉信理財也在和監管者討論,在數字諮詢的發展過程中監管可能需要如何發展。因為目前美國的發展也和中國類似,投資者需要更多個性化的建議,更複雜的問題解答。嘉信理財數字財富管理在過去幾年中,不僅純粹是數字機器人建議,還增加了與人交談的能力。

Lisa Hunt表示,財富管理行業受到非常嚴格的監管,但只受到少數金融服務監管機構的監管,實際上是在監管一種產品或服務。在財富管理中,不管是通過人提供建議,還是用數字平臺提供建議,監管規則都是一樣的。

Lisa Hunt指出,中美雙方的監管存在差異。美國的監管並沒有真正跟上數字財富管理能力現實中的發展速度。同時,如果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不在金融服務公司列表中,就不會受到金融監管,在很多情況下,根本不受美國那些真正維護穩定的主要監管機構的監管。因此這就帶來了一些挑戰,如何鼓勵創新同時減少風險。一些國家選擇了監管沙箱,並創造出特定環境,讓這些風險得以承擔。

「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領域,美國和中國可以真正合作,共同思考應該如何真正監管行業,保護消費者,同時鼓勵創新。」她說。

「我認為金融科技應該是要納入監管的,它是用科技的提升、數字的經營能力來為金融業服務的。」戴敘賢說。

他指出,金融公司必須持牌經營。沒有持牌,科技只能如何賦能持牌的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技術的輸出和服務的賦能,而不能直接讓準金融公司去做金融的業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 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華師大賽區圓滿落幕
    新型金融科技以大數據為核心,用於解決金融問題的信息技術。只有信息科技的人理解了金融,才能發明新的技術。現在,華東師範大學也在從資料庫角度來做區塊鏈,並且新一代數據管理分析系統獲得國家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和教育部一等獎。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則從金融科技風險監管的角度,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 海銀財富副總裁惠曉川:財富管理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惠曉川表示,一方面,疫情期間,理財師傳統的服務客戶方式受到極大影響,無法與客戶見面完成全流程服務,如何將原先的線下業務有效地搬到線上,成為了全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一方面,監管趨嚴,防範經濟金融風險,行業不斷出清;另一方面,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整個行業競爭熱度不斷上升,外資機構紛紛搶佔市場,國內傳統資管機構也在積極布局。而疫情發生後,變局加速,頭部機構優勢明顯,市場份額逐步向頭部機構聚攏。
  • 以智能科技驅動金融服務創新 鳳凰金融榮膺「2020卓越財富管理機構...
    會議以「信心與活力」為主題,聚集諸多行業專家學者、意見領袖、行業媒體精英與頭部企業,共同針對「未來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等問題進行研討。鳳凰金融應邀出席本次峰會,並憑藉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出色表現榮膺「2020卓越財富管理機構獎」。
  • 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20個關鍵詞即將發布
    《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變革趨勢洞察報告》聚焦監管劇變之年,金融科技行業如何順應監管環境變化而分化發展,探索了哪些可行的轉型發展路徑。小微企業貸開始進入「爆發期」,實力雄厚者已悄然潛入智能財富管理和保險科技賽道。
  • 東方財富夏力雋:金融科技賦能資管轉型一站式服務解決行業痛點
    感謝大家出席由天天基金機構通主辦、南方基金協辦的FOF投資策略和實踐分享深圳專場論壇,我謹代表主辦方東方財富、天天基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機構高效投資。
  • 理享家金融科技再提速,開啟財富管理新模式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財富管理轉型風起雲湧,基金業迎來前所未有之大風口。
  • 2020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金融科技與智慧融合發展
    在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證券行業監管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鼓勵券商加大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投入。2019年,我國證券行業的信息技術投入達 205.01億元,同比增長10.49%,目前券商數位化轉型已經進入到智慧券商階段,但國內券商對金融科技的應用仍然不夠深入,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 中誠信徵信AI反欺詐應用方案萬象智慧榮獲「金融科技創新案例獎」
    中誠信徵信憑藉萬象智慧-優秀的AI反欺詐應用方案,榮獲「年度金牌金融科技創新案例獎」,中誠信徵信副總裁兼CTO姚明榮獲「年度金牌金融科技創新人物獎」。 此次論壇邀請到金融監管機構領導、行業協會領導、金融機構高管、業內知名專家等200餘人出席,從汽車金融、消費金融、保險科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理財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刻剖析了金融科技熱潮下的場景應用與發展趨勢,促進國內金融科技市場的蓬勃發展,提升競爭力,增進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研究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高端的專注金融科技業務的交流平臺。
  • 南華期貨總經理李北新:期貨行業正處於戰略機遇期 金融科技與期貨...
    本次會議分論壇四以「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會上,南華期貨總經理李北新表示,期貨行業在金融科技的應用開發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與新時代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 東方財富金融機構部夏力雋:金融科技賦能機構高效投資
    在此次會議上,東方財富金融機構部機構銷售主管夏力雋先生就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機構高效投資發表了演講。夏力雋在演講中與大家分享了這些年東方財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了相當多努力和基礎建設,致力於打造領先的創新金融科技企業,基本建成了一站式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生態平臺。
  • 準確界定金融相關概念 實現資產管理市場統一監管
    (二)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能對資產管理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會對基金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為體量較大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與基金業相比具有資金源頭上的極大優勢。同時,取得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可以設計公募和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其封閉式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管業務會對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產品造成衝擊。
  • 如何從用戶角度審視財富管理?華泰證券:與銀行等大金融一起共建...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龍頭券商的財富管理轉型備受券業矚目,以數位化經營為轉型核心的華泰證券,正在為客戶打造財富管理的全新體驗。近年來,伴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財富管理業務逐漸成為證券行業愈發關注的熱點領域。
  • 探索數字普惠金融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分論壇圓滿落幕
    陳飛鴻指出,加大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力,可從下述幾點加快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步伐:一是積極發揮監管引領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充分利用新一代技術應用於小微金融服務;二是進一步完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打通數據孤島,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三是督促銀行加強內部管理,堅持守風險防控的底線;四是加強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推動制定統一明確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
  • 第十屆中國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暨「金貔貅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共商2020「大資管時代」業務轉型之路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在開幕辭中指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科技競爭,金融是國家的重要競爭力,金融與科技的結合讓金融更好的服務世界經濟。區塊鏈就是金融科技中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潛力目前還沒有發揮出來。
  • 非銀金融行業2021年度策略 三個關鍵詞:順周期、金融科技、資本...
    金融資產的質量水平逐漸修復,尤其有利於借貸類業務的金融資產質量。從中期維度的景氣度周期來看,金融行業確定性高,當前估值橫向與縱向均具有較強吸引力。順周期板塊推薦排序為保險、租賃、博彩。1)保險:疫情過後行業負債端自開門紅後有望V型反轉,同時,經濟復甦推動利率企穩回升,行業面臨趨勢性改善,準備金及資產再配置壓力暫緩。
  • 疫情衝擊下的金融創新與轉型——2020中國金融創新論壇發言實錄(下)
    下半場:同時召開線下兩個平行圓桌論壇。一是「智能風控:管理與創新」圓桌論壇。隨著普惠金融、消費金融、投資銀行、開放銀行等領域快速發展,智能風控正在經歷新一輪機遇與挑戰。我們邀請到來自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部門、公司信貸部門、零售部門、科技部門以及金融科技企業的資深專家,圍繞風險控制解決傳統風控的痛點、智能風控智能化的發展過程及未來趨勢、發揮智能風控降成本、控風險的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二是「財富管理:新時代下的新發展」圓桌論壇。
  • 南華期貨總經理李北新: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需要加強交流、重視...
    對於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他認為,首先,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我國期貨市場剛走過了30年探索發展的歷程,初步構建了現貨與期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國內與國外結合的服務體系,與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中國期貨人要勇於擔當,主動作為,開拓進取,掌握應用金融科技,促進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抓住完成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性機遇,彰顯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獨特作用。期貨行業正處於戰略機遇期,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任重道遠,前景不可估量。
  • 新格局下金融衍生品及相關金融機構如何為服務號實體企業
    2020年12月19日下午,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分論壇:大宗商品投資與財富管理論壇成功在線舉辦。本次大會緊扣「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的背景形勢,探討金融衍生品及相關金融機構在當前新格局下,如何為實體企業做好服務、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
  • 共建創新生態,華泰證券舉辦2020金融科技投資峰會
    12月9日, 2020華泰金融科技投資峰會在南京舉辦,監管、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等數百家機構參會。本次峰會以「共創智慧生態,共享遠見未來」為主題,監管、產業、資本、學界等多方代表和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新格局下,加速前沿科技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通過打造創新生態,實現產業與資本共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金融科技遭遇強監管,數字貨幣駛入快車道
    諸多領域巨擘出手,預示著這一行業前景可期。而居於榜首的深圳平安金融科技諮詢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已然高達304億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金融行業,大大小小機構也進入了言必稱「金融科技」的新紀元。隨著螞蟻金服IPO暫停,P2P公司全面歸零,金融科技行業遭遇監管層新一輪全面審慎的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