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大嶝,從炮戰前線到交流熱土

2021-01-15 廈門網

  大嶝,一個神奇的小鎮,距離金門直線距離僅1800米,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地方。過去這裡是炮火紛飛的前線,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大嶝華麗轉身,成為兩岸交流的熱土。琳琅滿目的臺灣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色香味俱全的臺灣美食,讓八方遊客流連忘返。

大嶝島上成片的閩南古建築 資料圖

大嶝離金門非常近 資料圖

  國共對峙時期,大嶝曾經是軍事禁區

金門炮戰老照片 資料圖

戰時留下來的炮彈,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記者沈偉彬攝

  在大嶝街道工作的蔡諸澤是大嶝人,他向記者介紹,大嶝約13平方公裡,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三個島嶼組成。在國共對峙的年代,大嶝是海防前線,有民兵戰士嚴密巡查,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的洗禮,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發炮彈,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三島」稱號。

  蔡諸澤說:「1979年之前的大嶝,屬於有居民的軍事管理區,處於封閉狀態。當年大嶝大橋還沒有建立,島上的村民去大陸購買生活用品,都要去公社開證明,才能乘船進出島。」

人民日報告臺灣同胞書版截圖

  一直到了1979年,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告臺灣同胞書》,自此兩岸炮戰結束,大嶝和金門之間的民間交流悄然而生。

  據資料顯示,大嶝陽塘村村民張志團是最早參與大嶝和金門海上貿易的人之一。原來,張志團的叔公解放前被國民黨抓去臺灣當船夫,後來就定居在金門。1987年,張志團的叔公回到故鄉尋親。他發現大嶝的花生、蒜頭等農產品比金門便宜很多,就建議張志團做點買賣,把農產品賣到金門去,再把金門的高粱酒、菜刀等商品運回大嶝。於是,張志團開始做起了海上生意,每次運過去的土特產都受到歡迎。就這樣,張志團的買賣不斷做大。生意由開始小打小鬧的以貨易貨,很快發展到船上的現金交易。

  和張志團一樣,近90%同金門有著「親緣」關係的大嶝人,多年來在海上與金門進行著密切的商品交易。到上個世紀90年代,兩岸民間貿易飛速發展,高峰期大嶝一天有50—60條船在海上與金門交易,每條船上都載著1—2噸的花生、大蒜或鋤耙等,而金門運過來的高粱酒、貢糖、菜刀等,則成了這邊的搶手貨。

  大陸首個對臺交易平臺,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設立

1999年5月1日,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開業運營。大嶝小鎮供圖

現在的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入口 李奕佳攝

  大嶝對臺市場的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了大嶝對臺市場的由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大嶝與金門之間的海上貿易存在許多問題,國家決定搞一個平臺,把海上變為陸地,把無序變成有序。1998年5月,經國家批准,當時中國唯一的對臺交易市場——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應運而生。這個面積僅為0.85平方公裡的市場,成了臺灣民生消費品的集散中心。

  大嶝對臺市場於1999年正式開業,內設478個店面。開業初期,大嶝對臺市場一店難求,異常火爆,迎來全國四面八方的遊客、參訪團,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

黃清俊賣臺灣牛蒡茶的商鋪 李奕佳攝

  現任廈門市翔安區臺商聯誼會總幹事,在大嶝對臺市場經營牛蒡茶和金門高粱酒的黃清俊,是位從2000年起就來廈門經商的老臺商。他對記者說,在大嶝對臺市場,逢年過節的時候生意最好,因為來大嶝購物的顧客,大多以北方和中部地區的遊客為主。大陸人對臺灣總有一種特殊情結,對臺灣的商品也很好奇。北方客人大都很豪爽,高粱酒、牛蒡茶一買就是兩三箱,不僅自己拿回去享用,還要分贈親朋好友。

  當時,大嶝對臺市場為大陸引進了很多臺灣的著名商品。人們耳熟能詳的仙草蜜,烏梅汁,芭樂汁,油切麥茶,鳳梨酥等,都是從大嶝對臺市場首次傳出。

  不僅如此,2005年5月28日,首批免稅進口460公斤臺灣水果在大嶝對臺碼頭登陸;2006年1月25日,首批新鮮的8037公斤蔬菜從大嶝出口金門;2006年4月,第一艘裝載81萬粒鱉蛋的臺灣貨船在大嶝實現通關。

  從海運轉關進口到廈金雙向直航,從臺灣水果進口到蔬菜輸往金門,各部門通力協作,大嶝對臺市場探索出了一系列市場運作的新模式。

  大嶝對臺市場改擴建,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正式營業

大嶝小鎮裡琳琅滿目的商品 李奕佳攝

  在2008年的時候,大嶝對臺市場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廈門市政府決定由象嶼集團牽頭,發揮象嶼集團在保稅品、供應鏈金融、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對大嶝對臺市場進行改擴建。

  從2008年到2011年,經過3年的精心設計施工,在2011年9月6日,大嶝對臺市場的首期工程——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簡稱:大嶝小鎮)正式對外營業。一時間臺商匯聚,臺貨雲集,引進臺灣商品品牌1000餘個,商品種類突破1萬種。大嶝小鎮升級成為大陸最大的臺灣商品交易中心,對臺交流的平臺意義凸顯。改擴建後,大嶝對臺市場的商品種類進一步豐富,遊客的免稅額度也從每人一天3000元提高到6000元。

  從1999年至今,成立20年來,大嶝對臺市場的臺灣商品進口額累計近7億美元、貿易總額近80億元人民幣、遊客量約2500萬人次。

王太正在向顧客介紹商品 李奕佳攝

  經營臺灣七彩玉石的老闆娘王太一家就是在大嶝對臺市場改擴建後,來大嶝開店的。老闆娘王太說:「我們之前的店是開在上海的,大嶝對臺市場改擴建後,商品種類增加了工藝品類型,象嶼集團的工作人員多次邀請我們去大嶝小鎮參觀考察和面談,還提出了很多店租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我們最後才決定把上海的店轉移到大嶝小鎮來。」

  王太說,現在他們大嶝的店已經開了8年,她對把上海的店轉移來大嶝一點也不後悔。現在店裡發展的很好,全國很多賣七彩玉石的商家,都是在他們店裡批貨,貨物賣到了北京、天津、新疆、大慶等地。他們一家人現在就定居在大嶝島上,一雙兒女都在大嶝讀書。她對大嶝對臺市場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大嶝小鎮臺灣商品齊全,遊客能買能吃滿載而歸

  以前,遊客們去大嶝更多的是為了重溫那段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大嶝對臺市場設立後,遊客們可以在飽覽戰地風光的同時,盡情購買臺灣商品,領略海峽對岸的風土人情。據資料統計,1999年以前,來大嶝旅遊的客人1年不到10萬人次,而且80%是廈門本地人;1999年以後,慕名來大嶝的遊客飆升,到2008年達到120萬人次,其中60%是外省或外國的遊客。

大嶝小鎮裡的臺灣食品城 李奕佳攝

種類繁多的臺灣食品 李奕佳攝

左上:鳳梨酥,右上:蛋黃酥。左下:龍蝦餅,右下:牛軋餅 資料圖

  那麼在大嶝小鎮又有什麼新奇有趣的臺灣商品呢?我們先到大嶝小鎮的食品城來看看。

  鳳梨酥是臺灣最著名的伴手禮,用自然生長而成的土鳳梨,加上蔗糖、麥芽糖製作而成,口感細膩潤滑,自然香氣濃鬱。很多遊客來大嶝小鎮都會購買,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己吃,都非常適合。蛋黃酥也是臺灣的特產小吃之一。蛋黃酥外觀呈金黃色,一層一層的酥皮搭配著豆沙蛋黃的餡料,豆沙裡面還融入了奶油的香甜,吃起來口感豐富、層次分明,甜而不膩。

  除了這兩種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臺灣特產,食品城裡的店員還向我們推薦了另外兩種新款零食,龍蝦餅和牛軋餅。牛軋餅在臺灣的人氣很高,看起來雖然和一般的餅乾相似,但吃起來完全不同。它是使用復古口味的青蔥蘇打餅加上濃鬱奶香的牛軋糖,可以讓味蕾享受到多重豐富口感。既可當做早餐,也可作為下午茶,牛軋餅抵餓又解饞,並且由於是蛋白製作的軟牛軋糖夾心,熱量還很低,不用擔心發胖。

大嶝小鎮裡的臺灣精品城 李奕佳攝

  再來逛逛大嶝小鎮的臺灣精品城,裡面的商品同樣非常多,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愛美的女生可以看看臺灣的化妝品。

臺灣七彩玉工藝品 李奕佳攝

  還有產自臺灣花蓮中央山脈的七彩玉,是臺灣三大名石之首,做工細膩,色澤瑰麗晶瑩,種類繁多且款式新穎。在臺灣,七彩玉基本上是官方送禮為主,2008年,連戰率團訪問大陸,贈給國家領導人的禮物就是臺灣七彩玉花瓶。有興趣的遊客也可以買件回家當紀念品。

大嶝小鎮裡的臺灣小吃城 李奕佳攝

遊客排隊購買臺灣小吃 資料圖

大嶝小鎮裡的臺灣小吃受遊客青睞 資料圖

  購物逛累了,遊客們還可以到臺灣小吃城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嘗嘗臺灣美食。在大嶝小鎮的臺灣小吃城裡,外皮微酥肉汁四溢的大腸包小腸、鹹甜的花生卷冰淇淋、以紅豆為主料製成的車輪餅、豆皮酥黃豆腐爽嫩的西門町臭豆腐、還有用新鮮海蠣拌紅薯粉煎成的蚵仔煎……都是那麼的新奇美味,讓大家不用去臺灣,就能吃到地道的臺灣風味。種類繁多、香味撲鼻的美食,令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即使是在讓人食欲不振的炎熱夏日,也能瞬間打開味蕾,讓人吃得停不下來。

  大嶝對臺市場帶動大嶝發展,拉動當地經濟

  大嶝對臺市場的設立,也給大嶝村民帶來了新機遇。蔡諸澤介紹,1999年大嶝對臺市場剛剛設立,直接就給島上的村民提供了1600多個就業崗位。遊客多了,村民們可以當導遊、開電瓶車,大嶝的餐館、民宿也多了起來。島上的鮑魚海蠣、頭水紫菜是遊客們青睞的伴手禮。就連村民們種的地瓜、胡蘿蔔、西瓜等農產品,也有不少遊客在田間地頭直接購買。而為了迎接大量的遊客,大嶝街道的道路建設、配套建設也使村民受惠。

  大嶝街道負責宣傳工作的張秀香介紹,2013年,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流域水質,大嶝開展了海域退養工作。大嶝對臺市場的改擴建,也促進了大嶝街道村民的轉產再就業需求。

  大嶝對臺市場未來將打造成為廈臺融合的示範平臺

未來的臺貿小鎮規劃 李奕佳攝

臺貿小鎮客廳 李奕佳攝

  隨著對臺免稅政策的實行,兩岸百姓的距離愈來愈近,大嶝對臺市場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和活力。然而,消費升級、電商崛起,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大嶝對臺市場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發展之路。

  2017年,翔安區政府規劃建設一個面積3.04平方公裡的特色臺貿小鎮。小鎮將設立兩岸商貿文創產業融合基地、閩南文化沉浸式體驗區等,聚焦兩岸創新商貿文旅,致力深耕對臺產業拓展,薈萃呈現閩臺文化精華,打造創新要素集聚、貿易業態多元、跨境電商活躍、文旅體驗豐富的兩岸融合小鎮。並且,臺貿小鎮已於2017年入選福建省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在臺貿特色小鎮的建設契機下,大嶝對臺市場立足「廈金通關綜合實驗區、廈金商貿旅遊文化融合區、對臺經貿文化交流大平臺」三大定位,繼續發揮好先行先試引領帶動作用,打造成為廈臺融合的示範平臺。

  (策劃:晏鳳利 記者:李奕佳)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留廈過年感受閩颱風情:出遊大嶝島、看紅磚古厝、還能免稅買買買
    食古早味、看紅磚古厝、還能免稅買買買……留廈過年去這個地方感受閩颱風情~文/雙姐旅遊出遊大嶝島留廈過年暢玩翔安大嶝島承載著老廈門古樸的漁村記憶海風吹來牡蠣殼的鹹味騎車而行自帶文藝氣質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化氣息
  • 「8·23炮戰」紀念日,蔡英文將到金門,馬英九則在臺北追思郝柏村
    再過2天就是「8·23炮戰」紀念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天將赴金門前線紀念,由於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今年3月辭世,享壽101歲,郝柏村家屬基於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並未舉行公開儀式,但因近半年來各界期盼殷切,郝家家屬將在8月23日當天上午10點炮戰紀念日當天在臺北舉辦追思會,邀請馬英九
  • 到大嶝買臺灣年貨帶回家
    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的特色年貨周啟動新年臨近了,家家戶戶為準備年貨忙碌起來。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挑什麼好呢?前天,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的特色年貨周啟動了,去那裡看看,或許能挑到滿意的年貨。 燈籠、窗花、紅包袋裝點著商家的招牌。春節還沒到,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早已充滿了濃濃的「年味」。作為首屆兩岸旅遊購物節系列活動的重頭戲——特色年貨周已經啟動,為了吸引市民遊客,商家給出的優惠促銷也十分給力。 「島內有的年貨,大嶝也有;島內沒有的,到大嶝來一定有。」
  • 廈門將要辦一場海島豐收季市集,就在大嶝小鎮~
    做米糕得先選上等的糯米泡上一天,等糯米熟軟了,曬乾,再用小石磨手工磨成糯米粉,煮上適量黑糖水或油蔥水,待冷卻後,加到糯米粉裡和成糯米糰。三代的傳承,幾十年的手藝,鄭子良一家人的誠意手作,古厝裡的麵粉香,搭配大嶝海蚵,蝦仁,煮一碗蚵仔面線,看古厝風雲變幻,品大嶝古厝風情。
  • 這兩款新品進入大嶝市場
    這兩款新品進入大嶝市場 2020-12-15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韓(鹽城)產業園:最佳投資熱土
    近年來,鹽城經開區全面落實中韓(鹽城)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始終堅持高位謀劃推動園區建設,深化對韓交流合作,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擇商選資、項目建設、改革創新、人文交流等各項工作可圈可點。 依託韓資密集區、汽車科技園、電子信息港、東部光谷、臨港產業高地、現代服務名城六大產業載體,鹽城經開區產業新高地建設蹄疾步穩。
  • 廈門大嶝島金門縣政府舊址
    來到廈門翔安大嶝島,一定要去位于田墘村的金門縣政府舊址看看。那裡不僅是當年抗日戰爭的歷史見證,那一座座紅磚古厝也是當地一景。1937年10月26日,日軍侵佔領金門島,次年初金門縣政府遷至大嶝島借用民居辦公,從而能繼續有效領導並組織軍民堅持抗戰,直至抗戰勝利。
  • 三輪炮戰英國人吃虧: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紫石英號事件發生
    1948年秋季,第二次國共內戰已經到了尾聲。隨著11月淮海戰役爆發,長江流域也是戰區了。英國藉口需要撤退僑民,要求給予英國軍艦在長江上海至南京段江面航行、並駐泊南京的權利。「伴侶」號帶傷逃到解放軍炮兵第1團1營(配備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的火力範圍,又遭炮擊。連續炮戰後,「伴侶」號10人死亡,艦長羅伯森中校在內4人重傷,解放軍傷亡約三四十人。在「紫石英」號被打殘,「伴侶」號被打跑的同時,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副司令馬登中將,還在調集軍艦。
  • 嗨淘自貿區|用20年前的物價,買到今天台灣原裝進口的好物,大嶝小鎮...
    嗨淘自貿區|用20年前的物價,買到今天台灣原裝進口的好物,大嶝小鎮幫你省銀子啦!01廈門市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網絡消費節超值購許你最佳購物體驗廈門市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大嶝市場」)於1998年經國家批准設立,由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下設機構廈門市大嶝對臺交易市場管委會辦公室管轄。
  • 吹響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大型原創交響組歌《熱土》音樂會在蓉首演
    12月20日晚,成都城市音樂廳的音樂大廳內,中國文聯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重點扶持項目、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大型交響組歌《熱土》音樂會在這裡如期首演,數萬市民通過線上線下欣賞到一場精彩紛呈、極具鄉土生活氣息的「音樂大餐」。
  • 舌尖上的翔安,大嶝小鎮美食榜
    聽說三府衙官廚阿駁師廚藝高超,就主動拜託有關人士認識阿駁大師,爾後經常到三府衙幹粗活幫廚。他的老實、勤快、好學感動了阿駁師,阿駁師就收之為徒,並傳授一部分廚藝給他,其中有一道大菜就是大方肉。由於大方肉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現代調味精料,色澤金黃,口感滑嫩,作法獨特,色鮮味俱全,吃起來肥肉油而不膩,瘦肉香而不澀。很受廣大群眾喜歡,一時成為馬巷地區婚嫁宴席必上桌的一道大菜。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金門炮戰是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後,我黨在1958年前後對國民黨的懲罰式打擊。金門炮戰前前後後打了很多次,到了後面很多都摻雜了政治因素。而「八二三炮戰」那是真的打,也是最出名的一次炮戰。在這次炮戰中,我軍炸死國民黨三個副司令即:趙家驤、章傑、吉星文。其中趙家驤、章傑當場斃命,吉星文重傷不治身亡。金門島是福建省下面的一個小島而已,我軍在兩小時內發射了四萬枚炮彈。這樣密集的打擊,打死了三個副司令,作為司令的胡璉跑哪裡去了呢?
  • 失傳的大嶝兒童古早遊戲
    現在大嶝小孩玩的遊戲估計除了電子遊戲就是電子遊戲了,早期童年遊戲已經不再有人玩了,小編怕有些大嶝古早遊戲會消失,永遠的被遺忘,所以在這裡整理記下這些快要失傳的地板畫線遊戲的規則和玩法
  • 金門炮戰差點進鬼門關,晚年奔走兩岸之間,百歲老將郝伯村離開人世
    說到郝伯村可是一位傳奇人物。生在民國,參加抗戰,最後病逝在臺灣。而郝伯村也算是從鬼門關晃蕩過一圈的人,那個時候還是上個世紀的金門。而這一次,他沒有躲過。 到了臺灣後,郝伯村繼續從軍。時間一晃就到了1958年的「8·23」金門炮戰。
  • 杜鵑花語|一方令我暢想的熱土
    這是一方令我暢想的熱土,不管人們叫她「郫邑」、「郫縣」,或「鵑城」、「郫都」,都激起我初戀般的痴迷,渴望化成不同的形態與她融為一體。願做鵑城花一朵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時代,每每讀到「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便浮想聯翩。
  • 潮流前線2015年度評選「新疆最美的店鋪」活動開始了
    ‍‍國之閱兵,壯我中華;店之閱兵,秀我安華潮流前線店鋪已在全疆各區域遍地開花。升級後的潮流前線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讓你耳目一新。2015年9月3日,恰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國家的大閱兵,震撼了全世界。充分證明了祖國的軍事實力和大國風範。日新月異的變化,身在偉大祖國這片熱土上,尤為感到驕傲和自豪。有一種服裝,叫作青春休閒服;有一個服裝品牌,叫做「潮流前線」。
  • 李宜學:麗水是臺灣青年大有可為的一方熱土
    「在麗水的8年,我見證和參與了麗水的發展,看著這座生態之城逐漸成為創業熱土。」日前,臺資企業江泰集團董事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負責人李宜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麗水的快速發展中感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共享了發展機遇,紮根麗水、深耕麗水是他今後擴張商業版圖的願景。
  • 「政協新聞」《中國政協》雜誌刊發《英雄城市的紅色記憶》
    近日出版的《中國政協》雜誌2020年第20期,刊登了市政協教科衛體委主任趙玉輝撰寫的文章《英雄城市的紅色記憶》。文章介紹了丹東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以及繼承英烈遺志弘揚偉大精神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