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來自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好奇心實驗室
▲河豚,就是這貨啦!圖/視覺中國
河豚大約有120個不同的種類,其中有22種經過日本政府允許在餐廳售賣。
它的名字,只會出現在高檔餐廳的菜單裡,由刀工老到的廚師們,或片成薄厚剛好的生魚片,或油炸、或做成米酒,一般餐廳裡你想找都找不到。
而且買河豚也不是簡單的事。不是普通菜市場上的要價砍價,河豚做的是拍賣的買賣。
▲買賣河豚有點像古玩交易。圖/網絡
這個過程很有意思——賣魚人會用一塊黑布把手蒙起來,讓所有欲購者在黑布底下給價,互相誰也摸不著底,然後老闆在黑布底下抓那個價出的最高的買家。
由於賣的東西危險係數居高,安全又是河豚買賣的第一要義。所以有些餐廳——比如做河豚做了100年的「山田屋」,就會從日本南海區域捕撈食材,然後將活魚空運回餐廳。
▲河豚被切成薄片做刺身,或者油炸,或用來泡酒。圖/網絡2018年,日本有一家超市把五份沒有處理過毒腺的河豚,意外地賣給了顧客。之後政府為了及時防止悲劇發生,警示市民,甚至用上了防飛彈的警報▲河豚A:「我們要被下火鍋了!咋辦!」 河豚B:「我們有毒,怕啥!」 河豚A:「對哦!」就這樣,兩隻河豚的眼神堅定了起來... ...圖/視覺中國▲師傅處理河豚,「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圖/網絡
畢竟河豚身體裡的河豚毒素,比氰化物還要厲害些。簡單的醃、煮、烤,對河豚毒素連減弱作用都沒有。人體最小的河豚毒素致死量是10μg(微克,1微克等於10的-6次方克),一個體重60kg的人,服用60ug就能致死,30分鐘-3個小時就能出現症狀。而一般一隻河豚魚,僅一個肝臟裡就有2g毒素,能毒死3000來個人.在日本,每年大約有近20人,因為吃了沒處理乾淨的河豚而喪命。▲可是太好吃了!只能以身試險!圖/視覺中國
有經驗的廚師都是經過絕對專業的訓練,以及多年的經驗,才能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分清楚一條魚身上,哪些部分能吃,哪些部分有毒。這其中難就難在,不同品種的河豚,身體裡有毒的部分也是不同的。最棘手的就是分辨雌性河豚的卵巢和雄性河豚的睪丸——卵巢是劇毒,但睪丸又是難得一品的佳味。再別說現在雜交種河豚還越來越多,即使是專業人員進行辨別,也難以完全從外形上準確地區分清楚魚種。也因此,日本政府對於處理河豚的廚師管控得非常嚴格,在進入市場接觸顧客之前,每一位廚師都要接受極其嚴格的考試。
通常,廚師要在不超過20分鐘的時間裡,準確辨別出河豚的種類,並處理好新鮮的河豚。
廚師會先一刀切入河豚的大腦,保證幾秒鐘內把它殺死。然後剪掉嘴巴、剔除魚皮、處理內臟... ...剩下的魚肉就能直接片成生魚片了。
從頭至尾一氣呵成,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魚肉新鮮彈勁的口感。(但雖然已經腦死亡,河豚的肌肉還在收縮,場面看起來就有些恐怖..) 也因為這一套嚴格的流程,雖然魚是毒魚,但在日本,吃河豚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每年因為吃牡蠣離世的食客,都比吃河豚的多。所以浪漫的土耳其和巴黎可以先擱置了一下了,如果有閒有錢,不如去一波東京,品一條河豚叭。https://twitter.com/businessinsider/status/1153425487072583680?s=21在面對「您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個問題時,霍金坐在輪椅上,面前的顯示屏上隨著光標的移動,打出一個詞「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