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 我踩的卻全是坑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原標題:一位90後菜販的創業記:社區團購火,我踩的卻全是坑!

導讀:今年6月,在成都做了八年蔬菜生意的劉坤倫嘗試了社區團購模式。但受限於團長分成比例高、訂單量低等原因,貨物積壓,以虧損告終,不得不回到菜市場,繼續擺攤謀生。  那麼,跑通社區團購的難點在哪裡?

記 者丨楊松

91年出生的劉坤倫,在成都做了八年的蔬菜生意,靠販菜買了房、車。在生鮮超市、社區生鮮店、社區團購的接連衝擊下,這門小本買賣,愈發難做了。

今年6月,他嘗試過社區團購模式,受限於團長分成比例高、訂單量低等原因,貨物積壓,虧損告終,不得不回到菜市場,繼續擺攤謀生。

劉坤倫向《21CBR》記者復盤了社區團購的生意,跑通的難點在哪裡?這些也是巨頭們要攻克的模式難題。

劉坤倫發現,疫情過後,菜市場進來很多年輕人,85後菜販明顯增加,去產地收貨時,也發現多了年輕面孔,不全是四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了。賣菜的小生意,確實也牽動著千家萬戶。

面對巨頭們的高額補貼,他說,如果繼續燒5年,擺攤賣菜肯定就沒得做了。

以下為其自述,內容有編輯:

失敗的團購創業

2013年開始,我在成都做蔬菜買賣,之前做辣椒批發生意,從原產地採購,再分銷給別人。去年虧錢了,今年就沒做批發,主要在成都市溫江區擺菜攤,做零售,主要銷售萵筍、西紅柿等。

現在菜攤,一天能賣一千多斤蔬菜,有三千左右收入,和父母三個人打理,沒有聘請外人幫忙,所在菜市場規模不大,蔬菜攤位十幾個,攤位月租金2000元。

在2018年,菜攤一天能賣兩千斤蔬菜,現在下滑到一千多斤,每天銷售額也下降了數百元,也從產地拉貨給學校、工廠以及生鮮超市,做點分銷。

今年6月,我加入到社區團購大軍,如果做得好,就想關掉線下的零售攤位,只做線上的配送,扛了4個月,以虧損告終。

我是在網際網路朋友的鼓動下,開始社區團購項目。老顧客比較多,直接建了一個微信群,加些周圍小區的業主群,也與其他社區的團長合作。

我合作一共5位團長,6月份進入時,成都市場團長分成比例很高,普遍25%以上,我也沒太計較,給了他們35%的提成。後來復盤,分成比例太高,導致最後也沒賺到錢。

社區團購主要銷售蔬菜跟水果,包括蔥姜蒜在內,二三十個品類,想著用戶採購蔬菜時,儘量給他們配齊。

剛開始,預想一天能有七八百斤的銷量。真做起來發現,生意最好的時段也就兩三百斤,一個團長能帶來40多單量。不是說團長不去賣力推銷,而是蔬菜很難促銷,用戶不想囤太多,就想每天吃新鮮的。

即便一位團長帶來40多單,也賺不了錢。

我算過,有團長一天最高帶來63單,大概700多塊的營收,除去成本、抽成、打包、配送,毛利就百來塊。在菜攤上賣七百多塊,毛利肯定不止一百。

想要在產地拿到有競爭力的價格,得下大額訂金,只有拉到一定量的貨,運輸成本等也才能覆蓋,用戶銷量不上去,又導致貨物積壓,不得不低價處理給其他客戶。

我盤算過用低價商品引流,選的玉米,一斤地裡價格1塊7,拿到群裡2塊5,除去團長分成、油錢,就是虧損。用戶也很聰明,買完玉米就走了,沒來我這邊買西紅柿、茄子、豆角等等。

年輕人自己做飯挺少,接觸到客戶,八成以上全是中老年人。成都人愛逛街,父母閒著沒事,幫忙看小孩,做一日三餐,這些人有大把時間,去逛菜市場,哪個菜色便宜,菜品好,就在哪裡買。

社區團購項目堅持4個月,10月,徹底停掉,算下來虧了2萬多塊。

難越的4道門檻

社區團購項目沒做起來,總結有多方面原因。

第一,抽成;

團長要高額分成,就必須提高產品利潤,同樣一斤菜,賣價得比菜市場稍微高5毛、1塊,才能平衡過來,這樣沒了價格優勢,又難留住用戶。

第二,配送;

我的零售攤位就兩三個人,要另外分出一個做配送,菜攤周轉不過來。另招人專門做配送,成本又太高,賺的還不夠他的工資。我還沒有租倉庫,自己攤位作為小倉庫,不然,成本會更高了。

第三,退換貨;

社區團購的用戶看不到貨,這很關鍵,非常影響體驗。比如,用戶要三青萵筍,你配送了個二青的,下次不找你了,兩種萵筍的價格也不一樣。

我的項目規模雖不大,也遇到棘手的退換貨問題。茄子放在攤位,被太陽曬到,變花皮了,用戶就要退款。原本這單茄子可以掙一塊,最後虧5毛或一塊處理掉。

第四,損耗;

菜品要做初加工,萵筍地裡成本價1塊到1塊2一斤,拉回來賣2塊錢,得去葉子,毛利只有四五毛。生菜之類的綠葉菜,損耗基本達到百分之四五十,還有賣不完的菜,這些都是虧錢的地方。

我發現,個人去做社區團購,生鮮和水果,這兩樣利潤虧的機率比較大,盈利太少,還是要靠農副產品,比如土雞、土鴨、魚、臘肉之類,這些產品利潤高。

我認識一個賣臘肉的,通過社區團購一天能賣到一兩萬,這邊臘肉批發價1斤30左右,他能賣45-50元,也能給到團長更高的提成。

這要找好貨源,我對農副產品了解不多,也就沒做,推銷高價產品農,對團長的口碑要求也高,用戶很挑剔,感覺你賣的口感差,通常就不會再消費了。

滴滴的社區團購「橙心優選」也進成都了,我判斷也不好做,當然它有資本支持。至少在成都,「錢大媽」做的事也是這樣,不停砸錢,單店虧損也很厲害。我徒弟在郫都區開店,旁邊就是錢大媽,去看過很多次,一個月虧幾萬。

就目前來看,生鮮這東西,你砸多少錢進來就虧多少錢,基本上沒有回本的。菜市場畢竟存在這麼多年,中國做飯的,基本屬於中老年人,有根深蒂固的習慣。人家接送完孩子,順道就去菜市場或者超市,買了自己就走了。

即便小區人口密度高,配送成本降下來,就我的經驗,不太容易跑得通。我住的小區,數百戶,上千人,業主群裡面就有社區團購的,每一天訂菜的,就五六戶人家,目標客群還是中老年人多,主要在成都,大把閒人,大把時間去逛菜市場,北上廣用戶可能沒那麼多時間。

賣菜生意難做

網際網路巨頭大舉進入生鮮之前,賣菜生意就不好做。

社區團購只是火,現在影響很有限,主要是生鮮超市與社區門店開得多,用戶們也圖方便,家門口完成採購。傳統菜市場越來越少了,成都也在做新型的農貿市場,如果改造好,或許能恢復競爭力。

我也想過開社區門店,房租、水電、人工成本太高,一個徒弟在郫都區開了兩家,銷售蔬菜、糧油、肉類等,兩家店一天營業額不到5000塊,利潤不如我的菜攤高。

我也入駐過「京東到家」,單量通常不多,一天最高20多單,土豆三四個,萵筍兩根,你得一樣樣給他裝,要專門分一個人,對接京東到家的訂單。十幾樣菜,賺幾塊錢,遠不如在菜攤多賣一兩個人,就給停掉了。

菜市場擺攤賣菜,我入行比較早,積累了老客戶也多,能維持走下去。隔壁攤主是去年開始做,沒有客戶積累,今年生意大幅下滑,打算過完年就不做了。巨頭社區團購跑步進場,生意就更不好做了,大部分年輕人不會再去逛菜市場。

從創業經歷來看,巨頭們如果持續投資下去,賺錢機會可能也有:

大城市年輕人多,不缺用戶;

經常打折促銷,價格優勢大,賣得出去,耗損少;

解決好配送以及產品質量,就能提高復購率。

以產品價格來說,有老顧客向我推薦一款App,限購的土豆9毛8一斤,在小區裡自提,真便宜,我自己也去買,不很新鮮,也不好吃,架不住價格便宜。我們菜攤上的成都本地土豆,賣到三塊一斤,地裡採購的成本就要一塊多。

相較社區團購,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只有「新鮮」了,其他沒法競爭,只能接受。

橙心優選前段時間,從我這裡也拿過4次貨,白蘿蔔等大概數百斤,就一小夥子來談的,量也不是很大,後續沒再合作。現階段,它並沒有上遊價格的優勢,估計難做到一級批發商。

無論怎麼說,網際網路公司手裡握著用戶,量一大,從產地採購直供貨源,可以影響上遊產業鏈。以魚為例,從產地拉一兩個品種,低價直銷給用戶,巨頭們更有優勢做。

我們從農戶那裡收貨,價格隨行就市,蔬菜行業就剩幾家寡頭的話,就會有很大的定價權,連蔬菜基地農民的收入也有影響。所以,真心反對壟斷,壟斷只會使得社會階層分化越來越大。

做社區團購的巨頭,我理解他們主業增長慢,得去挖掘下一個風口,做社區團購也不是做生鮮,就是引流,方便未來賣利潤空間大的品類。如果持續往裡面一直砸錢,繼續燒5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菜販肯定就沒得做了。

相關焦點

  • 別說菜販 社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團購低價搶市風越刮越猛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不僅菜販,隨著社區買菜熱度的持續升溫,不少傳統實體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買菜生意火爆團長忙到沒空接娃幾家歡樂幾家愁,和傳統門店形成鮮明對的,是正站在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你參與社區團購了嗎?」「有啊,我鄰居在做『叼到家』團長,最近東西好便宜,我跟她買過好幾次呢。」
  • 鳳凰網社區團購民調:超八成用戶認為涉嫌壟斷 菜販將無法生存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18日下午消息,網際網路巨頭「下手」社區團購,關於「社區團購是否會砸了菜販飯碗」的話題成為近期民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針對此話題,鳳凰網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在過去10天時間裡,有超過80萬用戶參與到我們的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67.72%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插手的社區團購會砸了菜飯們的飯碗,超過80%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此舉涉嫌壟斷,對菜販們的生存構成威脅。
  • 西安火爆的「社區團購」,你避開了嗎?
    12月9日,美團上線第5款社區團購App——美團優選;10日,滴滴宣布人事變動,核心之一是加碼社區團購業務;11日,京東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劉強東將親自帶隊.....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附近三公裡內,已經有多家店鋪成為社區團購的自提點。與大平臺瘋狂補貼相比,沙航便利店的商品沒有價格優勢,小店人流量越來越少,積壓、過期的商品越來越多。「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從北京和高碑店新發地發貨,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東西賣的比我進價還便宜,根本沒辦法競爭。」 在最近的3個月,沙航逐漸發現便利店僅剩一些過路客,將近一半常客都去使用社區團購平臺購買更低價的商品。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
  • 濟南社區團購調查③丨一個家庭帳本裡的變化:一個月團購18次花2000...
    「5月28日,正正團購69元,得意團購199元……」5月社區團購的花費更高一些,一個月裡團購了15次,總計花費2162元。除了理髮、朋友聚餐,基本上水電費、話費、鞋服、化妝品等全在網上繳費。「以前,每個周末全家都會去大型超市採購一番,但是今年,一個月都去不了一次。上個月去了一趟超市,也只花了54塊錢。
  • 別全面絞殺社區團購!連菜販都當不了的底層正被它拯救
    因為我就生在農村,如果把菜價壓得太低,自己心裡會膈應。我想讓農戶多賺點錢,他們幹起活兒來積極性高,產品的質量也更好。對於城裡的消費者來說,每單多花一點錢就能吃到生態農產品,他們也願意。而且用社區團購這種方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我們平臺也能很好地運營下去。」另外,「白泥農場」還開闢了生態農場,組織農戶進行生產的同時,傳授給他們科學的種植、養殖方法。
  • 社區團購VS傳統菜場
    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近日,又有消息傳出京東收購美家買菜,劉強東要親自帶隊下場。「戰火」點燃半年後,菜場的「末梢」已經感覺到寒意。有菜販每月營收少了兩成,也有供應商往批發市場的車次減少了50%。
  • 關於「社區團購」的看法
    2020年下半年最火的產業要數社區團購,最近大量網際網路企業湧入社區賣菜行業引發社會普遍關注。例如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美團和滴滴等移動商業巨頭都已入局。本文主要分析經濟學涉及的問題。1、社區團購的過量補貼可能導致大量市場主體死亡最近,收到許多推送的賣菜消息,拼多多、十薈團、叮咚買菜等,一般優惠十分誘人,5元買超市30-40元的東西,並且已經持續幾個月了,一些菜販就已經無法忍受了。
  • 社區團購怎麼突然又火了 它會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嗎?
    社區團購發展成一兩家巨頭獨大後還會不會這麼便宜?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菜市場後消費者還有選擇的權益嗎?網友的擔心引起了不少輿論的關注,不少關於社區團購的政策隨之頒布。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迎來了第一個挑戰。社區團購怎麼突然又火了?前不久,有一張圖被無數網友轉發。
  • 美團阿里拼多多社區團購要涼涼?網友:先播種,後收割
    滴滴旗下橙心優選今年6月在成都上線運營,今年「雙11」全國日訂單已超過1000萬;今年7月,美團推出美團買菜、免配送費直接送達……進入四季度,各類社區團購紛紛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三四線城市。據澎湃新聞,江西南昌,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多個APP都在今年上線,顧客只要通過APP選擇自提點購買生鮮後,就可以到店自取。
  • 前有超市瘋狂促銷,今有社區團購強勢突襲,小菜販也要發出告別了
    很多人訴說著超市有多公平,社區團購有多便宜,我想說,我家裡是菜農。我就告訴你們,超市的菜比農民種出來的成本還要低這是事實,等超市把周邊賣菜的擠垮了,形成壟斷,你們就知道哭了。前有超市瘋狂促銷,今有社區團購強勢突襲,小菜販也要發出告別了!當然,步子太快,很多問題就會暴露。還沒有想到這麼多人的就業問題就搶走他們的飯碗,資本就這樣冷酷無情!能管得不問,因為傷不到他的利益!如果繼續放任不管,以現在的技術和資本家的貪婪可殺死任何一個行業!
  • 蠅頭小利就能收買人心,這就是社區團購能夠熱火朝天的原因
    蠅頭小利就能收買人心,這就是社區團購能夠暫時熱火朝天的原因。一袋鹽1分錢,一顆白菜9分錢,0.99買5個雞蛋,1塊錢5斤蘋果,10塊錢一斤的牛肉等待,隨便哪個社區團購平臺都在打折,都在秒殺,都在熱烈的競爭,這種撒錢式的銷售,最終目的就是要不少人像依賴支付寶、微信、百度、京東一樣,發了工資就趕緊去還花唄、借唄、微粒貸、有錢花、京東白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幫他們掙錢還感恩代謝。
  • 社區團購新戰事:巨頭挖角「團長」 有菜販不以為然
    任非如是形容廣州的社區團購「行情」。特別是美團、拼多多在當地入局後,「這兩個平臺都瞄準了興盛優選的團長」,他說,自己成為被挖角的那一個。從原來做水產海鮮生意,到做起社區團購運營,對任非來說,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他向記者講起了當初「入行」的難題。
  • 社區團購踩到疫情坑: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
    無論是傳統商超、阿里盒馬、京東,還是前僕後繼倒掉的那些生鮮電商,在生鮮這個品類上都是趟過很多坑,教過很多學費,其中最大的學費就在供應鏈上。社區團購的新玩家希望通過新機遇彎道超車,但是否能快速建立起後端供應鏈,保證優質低價,可能比「搶團長」還要難。
  • 「九不得」拯救社區團購
    「九不得」一錘定音,社區團購從此進入平穩發展軌道。02有人說,社區團購這就要涼了。我說,想讓它涼,一條「不得」就夠了。九條,是規訓,是引導。是保護,是警告。唯獨不是一棒打死。03「九不得」的出處是哪?在失去「補貼」這一簡單粗暴但又十分高效的資本武器後,社區團購最令人擔憂的獠牙就此被拔去,可能出現的競爭損益也被降至最低。從此之後,社區團購這件事的性質,可以被簡單的總結為:豐富買菜方式的多元化。在菜販,超市之外,提供另外一種選擇。至於誰更高效,誰更方便,誰更划算,那就交給市場來說了算。
  • 社區團購熱火朝天,它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
    不過,雖然各路資本都看好社區團購,但一直以來各方人士對社區團購的質疑聲不斷,正如長租公寓在三四年前就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一樣。隨著人民日報的發聲,對社區團購的質疑在這本周終於達到了高潮,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雖然網上買菜方便了廣大居民、價格便宜帶來了實惠、有利於農業農牧業產業鏈集約化、可能會提高流通效率。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而從2017年正式誕生,2018年第一次成為一輪風口的社區團購,即使已經出現商業模式基本跑通,團長個體實現穩定盈利的興盛優選平臺,也並沒有出現人人爭搶做團長的盛況。 直到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後,想成為團長的社區小店店主們才多了起來。
  • 社區團購「變天」?我國已發話!兩部門齊出手,上億人受惠
    就連以前被人們熱捧的連鎖超市,在電商的衝擊下,人氣也有下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在佔據了快消領域後,又把擴張的腳步伸向了社區團購。1元1斤的青菜,幾分錢一個的橙子,十幾元一斤的豬肉,確實價格實惠,也吸引了不少人購買。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這種情景有點類似當年的團購大戰,目前有不少人開始擔憂: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最終將極大衝擊菜農、菜販,讓這些底層民眾無生意可做。甚至,當前社區團購平臺的推廣專員與菜販之間已經逐步有當年計程車司機與網約車的衝突場景出現了。有社區團購推廣員表示,出去做推廣,經常會被小菜市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