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馬財經
地處香港最繁華地段銅鑼灣,崇光百貨每次周年慶都因人山人海的盛況被擠上熱搜。但受疫情影響,崇光百貨業績滑坡,連累母公司利福國際淨槓桿率處於高位,如今被穆迪下調評級。
零售主業滑坡之際,利福國際加碼債券投資,尋找「穩穩的幸福」。實際上,利福國際背後老闆劉鑾鴻和其兄嫂劉鑾雄、甘比一樣,都十分熱衷債券投資。
作者 | 雷晨
來源 | 債市觀察
01
槓桿率高企,崇光百貨母公司遭降級
8月11日,穆迪將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利福國際」,1212.HK)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a1」下調至「Ba2」,同時將其擔保發行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2」下調至「Ba3」,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穆迪副總裁兼高級信貸官Gloria Tsuen稱:「在較長時間內,利福國際的淨槓桿率將保持高位,因為在COVID-19疫情和經濟低迷情況下,金融資產投資增加,收益和現金流大幅減少。」
財務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利福國際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上。
截至今年6月底,利福國際的調整後淨債務(包括上市短期金融資產的50%,已披露高收益債券除外)增至110億港元,調整後淨債務/EBITDA比率由去年年底的3.5倍升至7.6倍。
穆迪預計,調整後淨債務/EBITDA將隨著收益恢復而逐步改善,但在2021-2022年間仍將保持在4.5-6倍左右。未來1-2年內收益仍將明顯低於2019年水平,長期復甦要等到2021年。
債市觀察注意到,淨槓桿率處於高位的利福國際,截至2020年6月30日,還有68.31億港元的應付債券。
具體來看,包括一筆十年期2.87億美元(利率4.25%,2022年10月到期)、一筆五年期3億美元(利率4.875%,2024年7月到期)、一筆十年期3億美元(利率4.5%,2025年6月到期)的債券。
距債券到期時間尚早,利福國際當前流動性也較為充足。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9.35億港元,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銀行借款38.34億港元。
02
零售主業滑坡,加碼債券投資
據官網介紹,利福國際是紮根於香港的龍頭零售營運商,在香港專門經營中高檔次百貨店,旗下兩家崇光百貨分別為全港最大型位於銅鑼灣的旗艦店以及尖沙咀店。
利福國際的營收主要是來自旗下百貨店的特許專櫃銷售以及貨品銷售。受疫情影響,內地赴港遊客減少,再加上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香港社會運動,利福國際業績很難不受影響。
2020年上半年,利福國際實現收入約9.42億港元,同比下降55.21%;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約2.2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溢利約12.86億港元。
至於利福國際淨債務的增長,一方面是由於收益和現金流大幅減少,另一個方面則是公司增加了對流動性較差的證券(如高收益債券、非上市基金和證券)以及個股的投資。
整體來看,上市債券投資無疑是利福國際金融投資的「主力軍」。截至2020年6月底,利福國際持有上市債券高達26.31億港元,較2019年底增加了14.27億港元。
此外,公司還持有非上市債券2.33億港元,非上市股權掛鈎債券2.19億港元,以及個股、基金等金融投資品種。
圖片來源:利福國際2020年中期業績報
值得一提的是,利福國際董事局主席劉鑾鴻正是香港知名富豪「大劉」劉鑾雄的親弟弟,人稱「細劉」。今年2月,劉鑾鴻以120億元財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692位。
比起「大劉」,弟弟劉鑾鴻相對內斂保守,卻也是一方商界大佬,他身兼華人置業、廣生行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主席及董事,並掌控利福國際、利福中國、利福地產三家上市公司。
有意思的是,兄弟二人不僅是並肩作戰的香港股市狙擊手,還同樣愛好債券投資。
03
劉氏家族熱衷債券投資
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經濟局面仍由英資掌控,到了70年代末,以李嘉誠、包玉剛等人為代表的新興財閥強勢崛起。80年代,「大劉」帶著「細劉」,以黑馬之姿大舉殺入港股。
劉氏兄弟祖籍潮州。1978年,「大劉」與友人梁英偉創辦愛美高,當時石油危機陰影尚未消散,受益於歐美當時提倡節約能源,愛美高生產的古典吊頂風扇大受歡迎。
不到兩年時間,愛美高僱員從22人發展到上萬人,「大劉」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個億的財富。1983年8月,中英聯合聲明籤署,愛美高上市,彼時其總資產達5億港元。
此後,1983、1984年間,劉氏兄弟開始投資美國的國庫債券。因為有將近12個小時的時差,兄弟二人輪流顛倒時間、晨昏錯亂近1年後,他們賣掉了手上所有美國國債,賺了近10億。
正是憑著這10個億,二人開啟了長達兩年的股市狙擊。1985年到1987年,他們聯手狙擊了能達科技、華人置業、中華煤氣和香港大酒店,賺到上千億的身家,從而名聲大噪。
時至今日,劉氏家族仍然十分熱衷於債券投資。今年1月底,恆大共發行了近60億美元票據,甘比牽頭劉氏家族成員共認購10多億美元。
消息指出,甘比購入債券的目的以收息為主,並非看重債券的價格波動,又指該批債券年期較短又相對高息,回報十分理想。
實際上,以華人置業為平臺,「大劉」和妻子甘比近年投資了不少高息債,僅2019年就買入11隻總額約23.85億港元的債券。
在「大劉」夫婦的債券投資領域,不僅包括恆大、佳兆業、融創、中梁控股等內房高息美元債,還有如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等發行的偏低風險永續債。
可見,利福國際老闆劉鑾鴻和其兄嫂都偏愛投資債券。在零售主業滑坡之際,利福國際還遭穆迪降級,如今加碼債券投資,追求「穩穩的幸福」。你對此怎麼看?歡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