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正麻醬麵最貌美鍋貼店 上海小吃的前世今生-排骨年糕 中式糕點...

2021-01-08 東方網


  你有沒有體會過深夜裡吃一份上海小吃的溫暖感覺,你有沒有擠進過百年老店吃一份「八十年代的麻醬拌麵」?你有沒有對於雞蛋餅「不放香菜」的特殊要求……

  在上海這座亦新亦舊、既時尚又懷舊的繽紛都市,每個人都會有一份關於吃的特別私藏,而許多藏在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店,代表著一代代上海人的集體記憶、歷經沉浮而彌久如新——

  

  

  老城廂裡的薺菜餛飩、炸豬排、辣肉麵

  上海人對特色小吃的記憶,往往從老弄堂裡一碗味道鮮美的餛飩、一塊香噴噴的炸豬排和一份熱騰騰的辣肉麵開始。

  「耳光餛飩」,傳說中抽著耳光也捨不得放下調羹的美食。上海人都喜歡吃餛飩,滿街都能看到各種耳光餛飩小店,而最火的一家,一定是老西門地區黃家闕路、大興街上這家老字號。

  

  黃家闕路109號,老闆姓錢,祖籍無錫,一家人再加上僱傭的工人,十來個人在店裡忙裡忙外。招牌產品是薺菜餛飩、燜肉麵、辣肉麵和炸豬排。餛飩是「靈魂產品」,每天一早現包現做,老闆娘親自調製配料,就連冷餛飩裡的花生醬也有專門供應商和專門的配比。裹著麵包粉下油鍋的厚厚的炸豬排,上桌後必須蘸著泰康辣醬油趁熱吃,也是上海人慾罷不能的傳統口味。

  

  

  

  這家店原本開在肇周路上,在老城廂紅火了20多年。但多年以來,店鋪都屬於「無證經營」,之前老闆試著申請證照,但由於店鋪面積不達標而不符合申請條件。一來二去,申請證照的事拖了許多年。如今,「耳光餛飩」隨著肇周路動遷而終於結束了無證經營的日子,新店證照齊全、店面有70多平方米、裝修依然是老樣子。

  

  一位老食客打趣道:「這樣一家路邊隨便吃吃、親切樸實的小店,竟然變成了連明星都介紹的網紅店,我也挺無奈的。」他說,這家店紅起來是因為附近恰好有停車的地方,成為計程車司機吃飯、休整的最佳場所,漸漸從這個圈子裡傳播開來,而這裡「量多味重」的基調也正好契合了計程車司機和一些上班族提神的需求。

  顧客們最愛點的薺菜餛飩,個頭很大、外表「粗糙」,配合精瘦肉製成的辣肉澆頭或是口味偏點甜的獅子頭,可以算得上一份重口味的實惠美食。夏季裡,也有很多人偏愛冷餛飩,微溫的有嚼勁的餛飩皮,配上特質花生醬,是小時候上海人家家戶戶都吃過的味道。

  

  

  上海爺叔夾著LV包,一腳踏進八十年代

  說起花生醬、麻醬,許多老上海都要聳一聳鼻子,仿佛媽媽又把小時候的那一碗拌麵端到了面前。

  「味香齋的麻醬拌麵,儂切過伐?」相信很多老上海都會反問一句:「哪能會麼切過啦!」

  

  位於雁蕩路上這家小店裡,最出名的是麻醬拌麵。醬料是特製的,鹹中帶點甜,厚薄均勻。蘇式的小細面吃口Q彈,軟硬適度,堪稱一絕。還有就是這裡的辣醬面,辣醬的味道調得非常「正」,辣醬澆頭裡若有若無的兩三塊肉,不過是排骨斬碎以後得邊角料,但經過湯汁的浸泡,極其入味,在嘴裡細細地吮,真能吮出歲月的醇香。

  

  

  這是昔日盧灣區小吃行業碩果僅存的幾家小店之一,竟然已經開了八十多年。上世紀30年代初,上海灘的興安路上開了一家杭幫私房菜,老闆姓解。因為興安路是條小馬路,人流少,自然光顧的客人也不多。解老闆的兒子,解小開也是個妙人,他接手父親的餐廳後,想著,要不做年輕人的生意吧?正巧同一條街的咖啡館老闆家裡生了變故要回老家去,解小開就把咖啡店的家具都盤了下來擺到自己家的餐廳裡。改了個名叫「西泠」飯店,連帶店面也挪到了現在的雁蕩路淮海路這邊,因為雁蕩路這裡年輕人多一些。

  

  後來,國家公私合營,西泠飯店變成了國營企業,但是它店面那麼小,開餐館顯然不太合適,於是當時的管理人員靈光一閃,開成了麵館,隨後改名叫「味香齋」,金字招牌一直流傳至今。

  奇怪的是,一般的上海麵館,裡面的面的種類都是統一的,比如老鴻興就是蘇式湯麵,西貝就是吃莜麵的,可是味香齋的三個招牌面來自三個地方:麻醬麵,是北京的;燜蹄面,是蘇錫的;咖喱牛肉麵,是河南的。

  有一本書寫到這些「秘密」——原來,巨鹿路上「牛肉麵大王」裡有一個「王大塊頭」和一個「歪頭小無錫」,兩人共創麻醬熱拌麵、咖喱牛肉湯、五香牛肉麵及蘇錫幫澆頭面等。這鍋用上等黃牛肉熬製的牛肉湯一煮就是半個多世紀,濃濃香味仍一直飄蕩在雁蕩路上,名氣不減當年。

  如今不少人點評,不知道是老店味道變了,還是現今的美食太多,味香齋的味道似乎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好。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流。夏季的飯點時間,大家往往都是側著身子擠進去,點完單就立在坐著的食客旁邊「嚴防死守」,別人一起身就迅速落坐。

  

  為啥要到這裡來人擠人吃一碗麵?一個夾著LV包的上海老爺叔說,進了這裡,就一腳踏進了八十年代,味道、氣氛、聲音、人,都和以前沒啥變化,懷念啊!抬頭一看,的確,這裡的食客以中老年人為主,其中還有不少打扮得體、品味不俗的,看起來絕對不是為了吃一頓便宜的午飯。或許,這就是上海人的一份情結。

  上海人下午茶喝咖啡?錯了,最愛生煎小餛飩

  但凡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會有幾家「私藏」的特色小吃店,這些店家或許沒有氣派的招牌、豪華的裝修和高大上的環境,卻是隨時走進去都能點一份美食而不覺得有壓力的。

  比如這幾家店,都是老虹口的「心頭所愛」:昆明路297號,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一號。這個小鋪子坐落在菜市場裡面的一條小路上,稍一分神就會找錯,傳統的老上海蔥油餅,外酥裡嫩而且不油膩。有些人一買就是好幾個,裝在薄薄的油紙袋裡,香酥味道可以保留許久。在街邊小吃漸漸消失的年代,還能吃到這種3元錢的美味真是一種幸運。

  

  

  乍浦路336號,金彪生煎王。以前上海人的下午茶時間可不是喝咖啡的,人們會到這家店點上幾兩生煎和一碗小餛飩,在一起聊天歇腳。而這裡除了幾十年如一日的親民價格之外,裝生煎的搪瓷盆也是以前的樣式。

  

  

  如今已到中年的「80後」上海人,都有放學路上揣著幾塊錢零錢去買一袋香酥雞的童年記憶。虹口區至今還能找到好幾家這樣夠破、夠舊的小店——東寶興路459號「香酥雞小時候的味道」。從1996年開到現在,店招牌上霸氣地寫上了老闆的手機號碼,據說十元起就可以送貨。

  

  

  大連西路250弄30號「上海阿姨香酥雞攤」,這個小攤在小區裡菜市場的轉角處、一所中學門口斜對面,不必特別尋找,看到人很多的地方一定就是,攤主阿姨根據學生的放學時間設定開攤時間,雙休日、寒暑假都不營業,很多嘴饞的成年人也會特地開車過去吃。很多老虹口說:「這阿姨的藍大褂和用的小鍋子,似乎永遠都沒有變。」

  

  

  有格調高顏值的小吃店越來越多

  上海人兼有精緻講究和實惠節儉的「A面」和「B面」。如果說「耳光餛飩」和香酥雞代表著市井氣息的「B面」,那這些又好看又文藝的麵館點心店,就完美契合了有品味的「A面人生」。

  靜安區愚園路和徐匯區長樂路都有的「蒲石小點」,被譽為最貌美鍋貼店。它的第一家店開在長樂路的一棟舊式小洋房裡,後來新開了一家在靜安晶品廣場隔壁。店主是一名深愛傳統上海點心的臺灣人,店堂裡的透明玻璃能觀摩到操作間,櫥窗裡的小點心做的也很細巧用心。這裡的招牌是綜合鍋貼,手工擀皮製作,脆底配著秘制辣醬油,相當入味。餈飯糕小小細嫩,小籠包皮薄但是不易破汁水充裕,味道獨特。鹹豆漿裡面有油條,紫菜,蔥花等。還有各種精緻的中式糕點,像南瓜餅、核桃酥、海棠酥、綠豆糕,芒果酥,紫薯印糕,花香印糕等……

  

  

  還有一家在各區開了10來家連鎖店的「仰望」包腳布(雞蛋餅)店,是貨真價實的網紅店,它演繹出了包腳布的許多新花樣。上海人都喜歡吃包腳布,記憶中的包腳布是這樣:站在小攤前看店主攤餅的過程很有意思:一小團麵粉很快被均勻地鋪在圓形鐵板上,打上雞蛋、撒上蔥花、鋪上油條,成了一張微焦的雞蛋餅。攤餅過程中不能疏忽,要反覆申明自己的要求,比如,兩個雞蛋,甜醬多一點、不要辣,香菜不要,油條換脆餅,要那一塊……小小一副包腳布,也是一種個性化的美食。

  

  「仰望」裡的包腳布,看不到製作過程,品種卻多了無數倍。比如,最近大賣的前三名,是嘎吱雞排包腳布、小龍蝦包腳布和傳統包腳布,除此之外還有清新牛油果薯泥包腳布、霞飛路火腿芝士蛋包腳布、一大波鹹蛋黃肉鬆包腳布等等,其中價錢最貴的,是38元一隻的小龍蝦包腳布。有人覺得「這是什麼鬼?價格太貴了!」有人卻成了它的粉絲,覺得「太有創意又太親切了。」

  

  

  

  在那些有格調高顏值的小吃店裡,有不少是臺灣風味的。長寧區南豐城裡有家桃園眷村,走乾淨利落高冷風格,裡面有個「小眷村」體驗店,父母可以帶上孩子親身體驗兒時弄堂早點製作風情,泡豆煮豆,磨豆漿,和粉擀麵,做燒餅。那裡賣的其實是臺式鹹漿,但它和上海早飯攤上的鹹漿很類似,撒了紫菜和蝦米,喝起來很鮮香。

  

  

  「高記生煎」來自臺灣。自從1949年開始,高記從臺北永康街上的小小大排檔,演變成了後來的獨棟小樓,一直把最正宗的無湯生煎傳承到現在。裝生煎的小鐵鍋都是特別定製,經過多次實驗能夠最好保證生煎的口感。沒有添加皮凍,沒有湯汁的這顆鍋貼,完全是手工老面擀出來的好味道,最妙的是,即使冷掉了也不會太影響它的口感。這和老上海的生煎,竟然如此相似。

  

  

  到「深夜食堂」裡吃傳統早餐

  曾幾何時,愛玩愛熱鬧的上海人開始漸漸喜歡上了夜宵市場,隨著吳江路、彭浦路等老牌夜市陸續關閉,這座城市裡又漸漸出現了一批同時符合現代審美與城市規劃方向的深夜食堂。

  而這些年最火的夜市,竟然是早餐品種。半夜三更,吃一副大餅油條、喝一碗豆漿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許多人會告訴你:「最樸質的食物,熨帖肚腸,溫暖心房。」

  

  上海的夜市早餐店真的很多:長寧區安龍路500號的「健康夜市大餅油條」,似乎是首開先例的老店;普陀區西鄉路與平利路交叉口的「阿建豆漿油條店」,能吃到傳說中的「米飯餅」,面白米糯、煎出兩面焦香,剛出爐時還有股淡淡的酒釀味道;虹口區霍山路170號的「阿文夜市豆漿油條店」,上過很多次電視,新店竟然已經開到了人民廣場,這家通宵賣大餅油條的老字號之一,人人必點的品種是蛋餅,料多量足,經久不衰;肇周路309號的「老紹興豆漿店」,原名「阿婆豆漿」,現在阿婆已經離世,店由阿婆的子女接手,幸好還堅持著阿婆的手藝,豆漿是現磨的,不論冬夏喝下去總是暖暖的;還有浦東新區尚博路的「尚博路大餅油條豆漿」,連門頭都沒有的夫妻老婆店,味道卻還挺不錯,鹹豆花量足,豆腐也點得夠嫩……

  

  

  

  

  

  在浦東高橋鎮的社區商業中心「紅坊」裡,也有一家經典上海小吃店「夜市四大金剛」,每天食客至少上千人次。

  這家小吃店的店面不大,裝修得並不堂皇,但乾淨樸實。老闆小徐和他的表哥,都是自幼長在上海的本地人,深諳老上海的味道,也明白上海人既講實惠又講體面「會做人家」的生活理念。

  

  

  簡單的店堂布置,幾乎網羅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各種上海記憶。大喇嘛的留聲機、牆上的旗袍美女海報、黑白的老建築照片,展露出舊時十裡洋場的風情;陳列架上,有50後、60後結婚時必備的三五牌座鐘、鳳凰牌自行車、垂著蕾絲紅罩頭的檯燈,帶著點鏽跡的縫紉機,70後、80後曾經愛不釋手的音樂磁帶和餅乾箱等等。

  菜單上無一不是上海人的專屬美食,有大餛飩小餛飩,各種口味的拌麵,雞骨醬的、開洋的、辣醬的,澆頭可以選素雞、辣肉、獅子頭,點心有炸豬排、排骨年糕、春卷……

  小店從上午10點的午市開始營業,但晚上6點才是最熱鬧的時候——因為這時候「四大金剛」終於開始售賣。走進店裡,右手邊就是「四大金剛」的專用廚房,能看得到師傅在裡面揉面、炸油條、炸餈飯糕、烘大餅、舀豆漿。客人們在收銀臺點好單,就會領到綠色、紅色的小圓牌。紅色的代表3元,是油條和甜豆漿,綠色的代表4元,是大餅、粢飯糕、豆腐花和鹹豆漿。大家在四大金剛的窗口排好隊,一邊等待一邊看裡面的師傅忙活,就好像站在從前弄堂口的早餐攤頭上一樣。

  為啥晚市生意特別好?小徐道出箇中奧秘:當地居民更樂意在家裡吃早餐,而不會特地進入到商業中心來購買,也不可能坐下來淡定從容地品嘗,所以早市的生意未必好,反倒是晚上熱鬧。傍晚,鍛鍊的阿姨媽媽意猶未盡,談戀愛的情侶無處可去,都可以進來小坐一會,就算以舒心、隨意的方式過完了一天。

  關於小吃的這個話題,似乎怎麼都說不完……


相關焦點

  • 老闆,來一份上海最好吃的排骨年糕!
    經久不衰的上海老字號。特色小吃大大的標示出來,聽說他家的肉包是全上海最好吃的肉包啦。沒天理啊,民間高手難道都在昌裡路扎堆了?上海特色的排骨年糕當然是要甜甜的啦。作為上海騷年,最憂傷的就是要在A-G套餐種選擇一種了。面拖排骨敲得薄薄一塊,香嫩酥脆,小身材大味道。除了排骨年糕是招牌,這裡其他麵條點心也蠻多的。
  • 老上海最愛!這20家的排骨年糕靈的不得了!
    也是響噹噹的上海的老字號!環境不是精緻的那種,但價格特別親民!上海的傳統小吃幾乎都可以在這裡吃到!排骨年糕的調料是特別調製的,排骨很大塊,年糕也特別軟糯,喜歡吃老小吃的朋友不要錯過!老字號的排骨年糕店,生意不是一般的好。蒸出來而不是油炸的年糕,非常好吃。排骨厚薄適中,皮很脆,肉嫩嫩的。排骨年糕蘸著辣醬油吃,搭配起來味道超讚,甜甜的口味,很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一塊排骨兩塊年糕,對女生來說可以吃到飽了。
  • 上海人才知道的66種經典小吃!哪些是你的最愛?
    小黃瓜今日枚舉了最典範的66種老上海小吃,待在上海這麼久,你吃過幾樣?▼▼▼01兩面黃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知名的小吃,被濃重的醬汁包裹著的年糕很有嚼勁,豬排也炸的很香。實在就是蘿蔔絲裹著面,放入油鍋中煎炸,出來的油墩子黃澄澄的,十分誘人。小時分路邊許多,而今老胡衕也不容易找到了。
  • 你最愛的魔都小吃,都由這條微信承包了!
    雖然每次吃鍋貼特別怕汁水四濺,但是最最最精華的美味,也就是鍋貼裡那濃鬱的湯汁~排骨年糕是上海寧的心頭好,酥脆色澤金黃的排骨濃香,雪白年糕軟糯,再淋上甜甜的醬汁,吃上一口,嗲到沒朋友!排骨年糕上桌,千萬不要急著!標準老上海吃法要配辣醬油!先倒一些辣醬油,味道會更好哦!
  • 魔都100|這家店普陀人民都懂的!小籠鍋貼樣樣銷魂,一網打盡!
    每每說到上海的小吃,基本所有上海人都會津津樂道滔滔不絕,因為在上海,從小籠饅頭、鍋貼、生煎、餛飩、肉饅頭菜饅頭,排骨年糕,到麵條、油條、油墩子、糖糕、粢飯、粢飯糕、蔥油餅……美味的選擇實在太多,大家生活在上海,根本不用擔心好吃的會吃膩,需要定的目標,應該就是怎麼一點一點把整個上海的美食都給吃遍。
  • 上海最嗲鍋貼排行榜
    ,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小店只賣3種小吃:鍋貼、牛肉湯和清湯,價格非常親民。鍋貼貌不驚人,看起來個頭不大,也沒什麼油水,但卻完完整整的保留了我們兒時吃過的味道。肉餡偏少,最關鍵的一點,竟然沒有放皮凍,沒有皮凍也就沒有湯汁,沒有湯汁的鍋貼要調出好的味道,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為民點心店的鍋貼做到了這點。
  • 上海最嗲鍋貼TOP16
    ,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胖阿姨鍋貼地址:祥德路64號 價格:7元/兩胖阿姨,是個奇女子。當年靠在店裡打工偷學的鍋貼手藝,竟成祥德路上聞名 23 年經久不衰的傳奇。最厲害的時候,單槍匹馬的她半天時間可以賣2000隻鍋貼。
  • 中式糕點、咖啡和濱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元旦起,徐匯濱江飄出濃濃的咖啡香,上海老字號喬家柵創新推出的「喬咖啡」西岸店在龍騰大道落地,「中式糕點+西式咖啡+無敵江景」的組合,為上海的咖啡文化又添一筆。青團、蟹殼黃、狀元糕、叉燒酥、咖喱角、春卷、鍋貼……喬家柵的中式點心,在上海遠近聞名。去年,在喬家柵成立110周年之際,第一家「喬咖啡」誕生於淮海大樓,主打「中式糕點+西式咖啡」概念。
  • 最經典50款上海美食,歡迎你到上海來!
    但凡上海小囡誰沒吃過排骨年糕?!但凡來上海的誰沒聽說過排骨年糕?!金黃的排骨酥香,雪白的年糕外脆裡糯,再淋上甜醬或辣醬油,嗲到沒朋友!談起上海的糕點,第一想到的就是各種糯米糰,青團更是首當其衝。雖然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青團,但魔君覺得還是春天的最好吃。
  • 上海排骨年糕大王,變「潮」了!
    鮮得來,坐落在雲南南路36—46號,前身是創始於1921年、位於西藏南路177弄口的鮮得來排骨年糕店,素有「排骨年糕大王」的稱號。小時候,我們去大世界玩的時候,總會拖著大人,去鮮得來吃上一塊排骨年糕。雖然長大之後,很久不去那裡了,這個味道,卻留在了記憶中。所以,你還記得,鮮得來排骨年糕的味道嗎?
  • 上海這家老餐館,專做上海特色小吃,很多人老遠到他家吃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非常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一種小吃,迄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把年糕跟大排融合在一起,這種吃法估計只有精明的上海人才能想到,排骨炸得色澤金黃,顏色就讓人垂涎三尺,吃起來外酥裡嫩,口感很是細膩,而年糕軟糯絲滑,非常適口。
  • 上海特色小吃館新老味道齊登場,提前打卡進博會
    打卡進博會,大家最關心的除了展品,就是吃什麼……上海特色小吃館已經啟動試運行,今年,既保留了在首屆進博會上大受歡迎的品牌,也更新了一些新口味,參與品牌從去年的24個增加到27個,一次吃遍上海多種特色小吃!
  • 上海小吃,本地人最愛外地人必買,老字號糕點攻略!
    說起上海的美食呢,真的是數不勝數,琳琅滿目到讓人一雙手都數不過來,好多人都是因為上海的美食太豐富,太好吃而選擇留在上海。特別是上海本地人最愛的點心,風靡全國。今天湯圓要向大家介紹一下上海一些老字號店鋪的糕點攻略。
  • 上海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人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上海素有「美食天堂」之稱,如果用前世今生的關係來形容上海菜,那它的前世就是本幫菜,而今生就是海派菜。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豔)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
  • 上海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來了上海一定要嘗嘗
    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上海著名土特食品還有:桂花糖藕、鴿蛋圓子、金瓜、醬包瓜、鴿牌龍蝦片、松江四鰓鱸、邵萬生南味食品等。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上海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吧!一碗好拌麵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排骨年糕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
  • 上海小吃,本地人最愛外地人必買,童年味道的街道小吃!
    大家知道,上海小吃就是品種繁多,而且兼具南北風味,製作精細,這也是上海小吃這麼受人喜愛的原因呀,也是湯圓繼續要給大家介紹的動力呀!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小吃呢,可以說是上海人的童年記憶,深入味蕾不會遺忘的味道!
  • 上海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 來了上海一定要嘗嘗
    排骨年糕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麵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 圖說上海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
    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上海著名土特食品還有:桂花糖藕、鴿蛋圓子、金瓜、醬包瓜、鴿牌龍蝦片、松江四鰓鱸、邵萬生南味食品等。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上海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吧!一碗好拌麵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排骨年糕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
  • 松江這家新開的鍋貼店不簡單!
    吃膩了爛大街的快餐和小吃久久找不到新美食的小編就在這個春天找到了填補味覺空缺的新寵兒把鍋貼吃出幸福感我就服它針對不同的餡料,鍋貼的包法也有所不同。外皮和面保證黃金比例,煎出來的鍋貼焦而不枯,口感軟脆最是適中。
  •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這是我聽過最滿意的答案
    這份最經典25款上海小吃,請收藏好,這是我聽過最滿意的答案。 03鍋貼 在上海,想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鍋貼,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於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不起眼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