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泰安,國泰民安

2020-12-23 小學生學習課堂

一、城市概況

泰安,位於山東省中部,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因泰山而得名,寓國泰民安之意。是山東省「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中線的中點;交通區位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科技教育事業發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轄泰山區、岱嶽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和泰山景區、泰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徂徠山汶河景區,總面積7762平方公裡,總人口約560萬。泰城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2007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泰安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二、歷史沿革與價值特色

泰安市位於山東省中部。五嶽獨尊的泰山,雄踞城市北部,是中國首批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被譽為「五嶽之首」。距今6500-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泰安境內繁衍生息。泰安城市現址在宋初作為縣址和帝王封禪的中心城鎮發展起來。泰安具有獨特的「三重空間」和「一條軸線」的歷史文脈及古城格局。

西周時,泰安屬魯地,春秋後期,泰山周圍的40多個大小國家被齊、魯所並,泰安「介齊魯之間,為中樞地區」,起著居中扼要的作用。秦時置博陽縣,屬濟北郡,治所在今中心城東南舊縣村。西漢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設泰山郡,改博陽為博縣,泰山郡轄24縣包括今泰安市大部。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東封泰山後,將贏、博二縣割置設奉高縣,作為皇帝登泰山時的行宮,郡治由博陽遷移至奉高城(今中心城東故縣村)。隋開皇初年,郡廢。開皇6年(公元587年)改奉高為岱山。隋大業初年(公元600年),遷岱山入博,改名為古博城,屬魯郡。唐乾封元年(公元660年)高宗封泰山後,改古博城為乾封縣,屬魯郡。宋開寶5年(公元972年),縣址和封禪中心移至距泰山距最近的岱嶽鎮(今泰安古城城址),史書記載「岱嶽鎮郡即泰安府縣也」。泰安作為一個中心城鎮開始發展起來。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泰山後,乾封縣改稱為奉符縣,移城址於舊鎮(現舊鎮村)。金天會18年(公元1136年)於奉符縣設泰安軍,復還城址(現城址並改名泰安),這是泰安地名的開始,取「泰山安而四海皆安」和「天下立安如泰山」即「國泰民安」之意。金大定22年(公元1182年),泰安由軍改為州,州治岱嶽鎮,轄三縣隸山東西路。元代為泰安州,始隸東平路。後隸中書省,領奉符、長清、萊蕪、新泰四縣。明時省縣入州,隸濟南府,轄二縣。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泰安由州升府並設泰安縣,泰安府轄東平、泰安、萊蕪、新泰、肥城、東阿、平陰一帶七縣,隸山東布政使司。泰安府疆界:東西廣430裡,南北襄170裡。民國初,泰安屬濟南道。民國10年(公元1927年)廢道屬省,1938年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抗日與解放戰爭期間,屬泰山專署。建國後,歸泰安專署。1958年改為泰安市,1963年撤市復縣,1982年恢復泰安市。1985年,撤消泰安地區,泰安市改為省轄地級市。泰安的歷史從古至今,延續幾千年,不斷發展壯大,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保存作出了貢獻。

三、歷史文化遺產概況

泰安以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眾多的文物古蹟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馳名海內外。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宏偉的徂徠山不僅以秀麗的風光為泰山前的屏障,而且從東漢以來在這裡多次點燃了農民起義的烽火,抗日戰爭中更以著名的徂徠山起義而光照千秋。泰城與泰山、大汶口文化、徂徠山組成一體,就形成了一個大文物,成為中國文化史的一個縮影。悠久的歷史文化,泰安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目前,泰安市範圍不可移動文物242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4處。

(1)泰山。泰山,古稱「岱宗」、「岱山」,雄峙於山東省中部,並跨連濟南市,總面積426平方公裡,主峰玉皇頂在泰城以北,海拔1545米。泰山,生在於地質史上最古老、最漫長的時代---太古代,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巖石的年齡大約有二十至二十五億年,距今一億多年前的「燕山運動」,泰山迅速隆起,在大約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形成基本輪廓。

泰山的人文遺產,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這在祖國各名山大川中首屈一指,是一洋洋大觀的文化寶庫,或者說是一部縮寫的百科全書。郭沫若同志來泰山後說「實事求是評價泰山,除自然勝景外,還有歷代人文遺址,泰山應該說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泰山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是以遊覽、審美、科研科普、精神文化交流及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人民的珍貴遺產。泰山歷史綿長久遠,加以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儒釋道三教的廣泛影響,無數騷客文人題詠吟唱,造就了泰山和千年來精妙而又原始、淵博而又繁雜的文化遺產,泰山經歷了幾千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世界特有的山嶽博物館,也成為中國山嶽風景的典型代表。

泰山以富有美感的典型自然景觀為基礎,滲透著區域綜合性的人文景觀,把富有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的自然景觀同悠久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內容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泰山風景美的特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協會副主席盧卡斯先生來泰山考察時說:「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了,並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民的巨大貢獻」。

泰山歷史悠久,文物古蹟極為豐富,不僅是我國著名風景區,而且是一座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山上、山下官觀古剎掩映,碑刻林立,石刻摩崖比比皆是。至今保留了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32處,石刻2100多處。它形象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藝術才華和文明古國的燦爛歷史。

泰山是歷代帝王拜祭神靈,加強統治和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場所,在古代由於泰山地區經濟、文化起源早、發展快,符合了「萬物交替代於東方」的原始哲學思想,成為人們崇拜的神山,成為以「敬天」為核心的神道設教的區域;成為探討研究中國宗教史的一個重要環節。

泰山,物產極為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有樹種200多種,其中古樹名木5119株,其中300年以上的有2000餘株,百年以上的3000餘株,珍貴名木十餘種,蘋果、核桃、山楂、板粟品質優良,並產何首烏、紫草、黃精、泰山參近300多種藥材。泰山山高林密,特別是泰山山溪中的赤鱗魚更是獨有的珍貴生物。

(2)岱廟。舊稱「東嶽廟」,五代時稱「嶽廟」(泰山神之廟)位於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抵岱頂南天門的中軸線上。這裡是道教神府,也是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祭祀舉行大典的地方。

今廟址佔地9.6公頃,在我國道教廟觀中規格最高,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貺殿為岱廟的主體建築,為宋真肇修,《天貺殿碑銘》說是「巋然鴻溝,永鎮祗」,《天齊仁帝碑》說是:「大廈鹹新,群黎改觀」,表現了天貺殿的宏偉壯麗,元、明、清時均有重修,此殿面闊九間,四十三點六米,進深五間十七點一八米。通高二十三點三米,大殿矗立於高2.6米的臺基之上。頂重簷、黃瓦覆蓋,高大宏偉,金碧輝煌。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同稱我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在天貺殿西、北、東三面牆上彩繪了高三點三米全長六十二米的壁畫—《啟蹕迴鑾圖》,表現了宋真宗東封泰山的威嚴氣派。共繪人物六百九十一人,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嶽大帝出巡和返歸的巨大場面,以此整個畫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啟蹕圖,西部為迴鑾圖。啟蹕圖中表現了:宮廷送行,東嶽大帝乘輦巡行,地方迎侯等內容。這個巨幅壁畫,布局合理,疏密相宜,「繁而不亂,多而不雜,在構圖上來說也不失為偉大精密之作」。

進岱廟南門—正陽門,沿中軸線可穿過: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再出後載門便可踏上登山的道路,廟門東側輔以漢柏院、東御座、東道院;西側佐以唐槐院、雨天道院等。現存古建築及仿古重修建築170餘間。岱廟文物薈萃,碑刻林立,有歷代著名碑刻175塊,漢畫像面62塊,歷代文物9000餘件,書籍達3萬餘冊,古樹212株。其中秦刻石、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明代銅亭、鐵塔等為稀世珍寶,還有大量的御賜珍貴文物「鎮山之寶」、「瓷王供」、「泰山七珍」、「八寶」等。

(3)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安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455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泰山石敢當習俗、泰山東嶽廟會、泰山道教音樂、泰山皮影戲、山東梆子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8項。

四、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情況

(1)歷史文化街區。2014年省政府批覆紅門路-岱廟-通天街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用地範圍包括紅門路、岱廟地段、通天街。整個歷史文化街區長約2380m,寬約130—430m,總用地面積為55公頃。街區內有文物保護單位1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分別為岱廟、岱廟坊、遙參亭、岱宗坊、關帝廟、王母池、白鶴泉故址等。

紅門路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遊路線,是歷朝皇帝的登山御道。岱廟始建於漢代,唐宋時期拓建形成,明清歷代修繕,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是歷代帝王及王公大臣來泰山舉行祭祀典禮的地方。通天街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泰安縣誌》中曾被稱為「景巖街」,因取《詩經》「泰山巖巖,魯邦所瞻」之意而得名。是泰安「三重空間」的「人間鬧市」區,清末時稱之為通天街,對研究泰安古代商業史發展及明清古建築有重大意義。紅門路、通天街兩側是明清風格的民居建築,以商貿服務為主。通天街是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現兩側仍保存或重新修建有上下二層多為歇山式硬頂黑磚木結構的臨街店鋪幾十家。是泰城明清時期著名商業貿易區。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名城,山東泰安美食分享
    泰安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裡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泰安美食既有山東魯菜的特色,又有其獨特的山野風味。今天小編就要帶著大家一起來品味一下山東泰安的特色美食。
  • 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
    由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長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福建省古韻汀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客家首府•大美汀州」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活動將於11月28日在福建龍巖長汀舉辦,同時《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也將在當天正式實施。現就今年名城保護日活動的籌備和開展情況做一個簡要介紹。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畫冊來了
    國務院批覆遼陽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遼陽是本次全國獲批的唯一城市,也是繼瀋陽市後遼寧省獲批的第二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東北第一城實至名歸,這是全體遼陽人民的榮耀時刻!遼陽有哪些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小編這就帶您走一走,逛一逛,捋一捋遼陽歷史文脈。
  • 遼寧省文旅廳組織專家論證北鎮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
    遼寧省文旅廳組織專家論證北鎮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1日  信息來源:錦州市政府   7月17日,遼寧省文旅廳組織專家論證北鎮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
  • 美麗中國之國泰民安山東泰安十大著名景點
    「中華泰山,天下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是山東省的地級市,位於中華文化中軸線的中點,也是山東著名的文化旅遊城市。"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泰安自古以來還被稱為「鬼都」。6蓮花山蓮花山,古稱新甫山,蓮花山東西綿延15公裡,總面積100平方公裡,集生態休閒度假、佛教文化旅遊、科研科普於一體,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
    二、歷史文化價值及地方特色(一)歷史悠久、人文匯萃衢州有文字可考的確切紀年始於公元前482年,至今已有2485年的歷史。(三)南宗孔廟,孔氏「第二聖地」在衢州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中,最為有名是南宗孔氏家廟,為全國僅有的兩座孔子家廟之一。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趙構南渡建都於臨安。孔子後裔——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抱負著孔子和元官夫人的一對楷木像襲封衍聖公孔端友隨宋高宗趙構南下,賜居於衢州後,開始仿山東曲阜的規制建造,興建孔氏家廟。
  • 遼寧又一市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你去過麼?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 這也是我省繼瀋陽市之後的第二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此外,我省還有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分別為:大連市、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興城市、北鎮市、桓仁縣。 公告指出,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溪
    二、 歷史沿革績溪是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接力城市,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中國徽墨之鄉,2007年績溪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溪歷史悠久,徽嶺南北分布的十餘處遺址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存在人類活動的足跡。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惠州
    惠州,古稱循州、禎州,因府城南門外一裡有飛鵝嶺,「勢若飛鵝」,又得名「鵝城」,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歷來是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眾多,素有「嶺南名郡」之譽,是廣東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10月3日,經國務院批覆,惠州正式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肯定了九江申報工作,並提出了這些希望……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梅傑 廬山臺 胡曉山)12月9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考察九江反饋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來發出席並講話。會上,專家組對我市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給予肯定。大家認為,九江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經濟發達,商貿繁榮。
  • 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引領城市商業新格局 打造城市潮尚新地標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區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所處地段為高鐵新區核心板塊,該區域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從2008年決定開發建設的新城區,著力打造成一個彰顯泰城新形象的門戶新城區,愛琴海的到來將助力城市商業全新升級,助力泰安蓬勃發展。
  • 來之不易的瀘州歷史文化名城,告訴你為什麼要重視本土文化
    市建委、市文化局經實地考察全市文物大量收集素材,形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瀘州》申報材料。非常可惜的是,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瀘州在全省4個申報城市中名落孫山。讓瀘州人有些心涼。但是瀘州人是怕受不得委屈,輕易退縮的嗎?
  • 陝西漢中市.中華聚寶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有中華聚寶盆,天府之國 ,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陝西漢中市也被列為國家衛生城市,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漢中市為國家首批旅遊文化示範區,陝西唯一被評為優秀旅遊文化城市的地區,是旅遊文化資源的聚寶盆。陝西漢中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歷史文化的聚寶盆。
  • 閬中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遇阻到成功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閬中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遇阻到成功始終不言放棄,終於等到撥雲見日的時刻。1986年12月8日,閬中正式被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申報遇阻到申報成功閬中經歷了些什麼?閬中又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來了之後,他之前沒有來過閬中,他來了之後就把閬中的山山水水特別是城區這一片的山山水水、文化古蹟全部跑遍了,拍了很多音像資料、照片,這樣辛辛苦苦在閬中搞了一周,他對文化古蹟的地方和名勝古蹟的地方都看了,他也很感興趣。
  • 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迭代城市文明 聚焦城市人氣
    泰安,這座因泰山而得名的城市,這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旅遊名城,因為「愛琴海」的到來,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五嶽之首的泰山從此不再孤單,泰安正式邁入「山海時代」。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從開始立項就備受560萬泰安人民的關注。在這種關注中有對這座城市厚重歷史文化的敬重,更懷揣著他們對泰安未來商業文明的憧憬。
  • 「泰安美食款待濟南客」首站直播魯菜根
    泰安作為旅遊城市,每一步都是風景,每一眼都是歷史;在歷史文化的沉澱下,泰安特色美食也是值得一嘗的,泰安山美水美,被自然資源滋養著的食材呈現在餐桌上,深受廣大市民、遊客的喜愛和追捧。如今的食物不再滿足於充飢;而是讓遊客享受美食味道的同時,學習了解每一道菜品背後的傳統文化和故事。
  • 珠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公示稿)
    第四部分 規劃措施1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制,應納入城市國土空間規划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中統籌建設。2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機構加強珠海市層面歷史文化保護的統籌,明確自然資源、建設、文物等職能部門在名城保護中的分工協作關係。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潮州,一座活著的古城,一座好看、好玩還有好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一街區,其實泛指整個古城區內的「猷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等十條古街巷,是一條國家認定的歷史文化名街。筆架東列,葫蘆西臥,金山北峙,韓水繞廓南流。
  • 《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啟動儀式舉行
    央廣網龍巖11月28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朱芳彬)「客家首府·大美汀州」2020中國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啟動儀式28日在龍潭古戲臺舉行。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在儀式上表示,自2012年長汀縣的名城工作進入實質性保護、利用、開發階段以來,全縣人民上下一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逐漸呈現,隨著臥龍書院、宋慈航棧等景觀的開發和運營,各項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古韻汀州」名城品牌效應日漸凸顯,名城旅遊發展態勢良好。
  • 願國泰民安 泰安推抗疫主題歌曲《中華泰山》
    雄風蓋世你氣象萬千,還有多少人不識泰山……」由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山東藝術學院聯合推出的抗擊疫情主題歌曲《中華泰山》,2月16日晚在泰安電視臺首播。作品氣勢恢宏、大氣磅礴,通過全面展現齊魯大地、泰山兒女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偉大情懷,傳遞著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大愛與溫暖,表達對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激發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