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復處女摸的女孩,痛苦又無奈。
編者按+
從生理層面來說,處女膜並不能擔起「檢驗是否忠貞」的大任。處女膜的學名叫陰道瓣,因為它只是附著在陰道口周緣的一層薄薄的黏膜皺襞。對於一些無知的人來說,處女膜這一生理狀態是與宣揚守貞潔的道德觀念混為一談的。
前幾天,BBC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英國的醫療機構中,很多女性居然還在做極具爭議性的「處女膜檢查修復」。
看到這個消息,我挺驚訝的。
都2020年了,還有人做這種手術的嗎?更何況英國、法國這些發達國家,居然也在其中?
那中國呢?
我打開百度,輸入「處女膜修復」這幾個字,才發現這類廣告更是打得明目張胆子。
而且需求還不少。
我很想罵她們無知、罵她們為什麼要向一段不平等的關係低頭。
但當我看完她們的疑惑後,我才突然明白,處女膜修復手術背後,藏著女孩們的痛苦與無奈。
從生理層面來說,處女膜並不能擔起「檢驗是否忠貞」的大任。
處女膜的學名叫陰道瓣,因為它只是附著在陰道口周緣的一層薄薄的黏膜皺襞。
處女膜本來就不是一層密不透風的膜,它的中間有個孔,而且形狀各異。
這個孔很重要,不然女性的經血流不出來。
▲ 圖來源 | Mishori, R et al., Reprod Health。
如果處女膜是完全封閉的,反而要去做手術。
處女膜是有彈性的,平時做劇烈運動、婦科檢查、跌倒,都有可能造成它損傷或破裂。
所以處女膜破了,真不一定是跟別人發生過性關係。
很多人會用「落紅」來檢驗女性是否忠貞,現在的電視劇裡面翻來覆去都在演女性第一次就是會出血。
不得不說電視劇對大家的認知還是荼毒得挺厲害的。
處女膜上本來血管分布就不多,就算出現破裂,血量也不會很多,一般都只流點血絲,甚至肉眼都不會見到血跡。
而且處女膜的發育和我們的年齡相關。
青春期前,處女膜的延展性較差,但隨著年齡增長雌激素水平上升,處女膜會變厚且有彈性。
這個時候,外物由處女膜孔進入陰道,就不一定會造成處女膜的破裂流血。
電視劇裡的血如泉湧、仿佛重傷,浸透一大片雪白的床單,很可能只是古代女子一般結婚較早,處女膜還沒發育好。
又或者只是影視效果.
但很多人還是對「初夜流血」深信不疑,逼得很多女生開始考慮修復處女膜手術。
@果殼曾經採訪北京一家醫療美容醫院的李醫生,她估計她的手術裡,一百臺就有5、6臺是做處女膜修復手術,且近幾年這個數量一直維持,沒有減少。
一場手術,幾千塊不等,根據修復情況,價格可能會更高。
有錢的可以做手術,那沒錢的呢?
我試著上淘寶搜這種「人造處膜」。
好傢夥,打著廣告「一粒變處女,恢復處女身」的人造處女膜產品,月銷量竟然也有30多筆。
下面還有各種「初夜落紅血漿」、「真假血膜」,銷量更是高達1000+!
花錢遭罪,把「無」變有,出了事又能找誰負責?
但前來諮詢的女性絲毫不怕。
因為當男性對女性的判斷局限於性和處女膜時,比起抗住這些風險,「處女」的汙名化會讓她們更痛苦。
風險總是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有很多女孩依然頂著壓力「逆行」。
這些壓力,往往來自男方,或者自己的家庭。
因為對於一些無知的人來說,處女膜這一生理狀態是與宣揚守貞潔的道德觀念混為一談的。
去年9月,北大法學院高材生包麗給男朋友發了一條消息:
「我是垃圾,遇到熠熠生輝的你,只能以死謝罪。」
發完這條消息以後,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個全國名牌學府的花樣少女,一個接受最頂級教育的高材生,本該擁有一份燦爛美好的人生,到底受了什麼打擊要自殺?
原因很荒唐:自己不是處女,遭到現男友嫌棄。
在男朋友眼裡,和別人發生過性關係的包麗是個不自愛、不乾淨、甚至「低一等」的人:
學霸又如何?北大的又如何?
只要不是處女,你就一文不值!
甚至還藉此藉口,折磨包麗:
要求她拍裸照;
紋身承認自己是「牟林翰(男朋友)的狗」;
懷孕再流產;
甚至做絕育手術,切輸卵管送他作紀念;
分手後她必須孤獨終老;
好像只要你不是處女,你的才華、成就、人品,統統不值一提。
在男友的不斷打擊之下,包麗真的認為自己錯了。
這種虧欠,好像只有用死才能彌補。
於是她選擇服藥自殺,離開這個世界。
「處女情結」,逼死了一個本該擁有美好前途的年輕女孩。
我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把「處女」和「生活檢點」、「自愛」劃等號,甚至作為人品好壞的標準,並以此對女孩提出非人般的要求。
在正常戀愛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性行為又和貞操有什麼關係?
難道認真談戀愛,最後因為合理原因而分開,就應該被說「不自愛」嗎?
處女膜被賦予太多它不該背負的含義了。
很多人一聽到「處女膜」三個字,就立刻聯想到女性的貞潔,好像一旦處女膜破了,就代表這個女生私生活混亂,侵害了男人的佔有欲和自尊心。
在「非處不娶吧」裡,有的男人甚至把貞操作為女性唯一的價值,如果膜破了,她甚至不能被稱作是人,而是「剩飯」、「玩具」。
更有無知者,覺得和「非處」女性生出來的孩子會擁有3個人的基因,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
這些愚昧又可笑的言論,就像一道道枷鎖,把女性的貞操鎖在了陰道裡,把女生的價值鎖到一張膜上。
然後把這些枷鎖壓到女性身上,讓女性無法反駁,難以前行。
當身邊所有男性,甚至自己家人都對處女膜有著瘋狂的執念時,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女孩,天然認為處女膜就是貞潔的代表。
處女膜破了的自己,是「骯髒」的。
無奈之下,她們只能選擇處女膜修復手術。
既是修復生理上的傷口,更是心理上的。
知乎上有個女孩提問:我今年23歲,開始了一段新戀愛要不要去做處女膜修復手術還是坦白?
一個和前任拍拖7年的女孩,最後因為對方出軌,兩人分開。
女孩當初堅定地認為,無論如何她們一定能走到結婚,於是在大學的時候發生了關係。
可沒想到還是發生悲劇。
直到現在出來工作,她才又認識了一個很好的男生,對她細心溫柔,無論是家庭情況還是男生自己都很優秀。
女孩想開始新生活,也很想跟他認真的走下去,但她很怕坦白後男生無法接受,因為男朋友有點大男子主義。
也因為男朋友足夠優秀,「非處」的她很怕自己配不上他,配不上男朋友的愛。
她甚至不停質問自己:
為什麼我曾經的眼光這麼差?
為什麼我讓自己的第一次會在這樣的人手裡?
不是處女的我是不是掉價了?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這場手術,修復的不只是處女膜,更是她內心的自卑。
但你要知道,處女膜雖然可以修復,可種植在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觀念,是沒那麼容易被修復的,無論男女。
你覺得自己沒有那層膜,就是一個不完整的女人,那以後,別有用心的男人可以隨便利用這一點牽著你的鼻子走。
如果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男人更加看不起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檢測男性是否處男的方法,也沒有幫助男性「重回」處男狀態的手術,但女性卻有,這就是兩性間的不平等。
將對男性不具約束力的要求,禁錮在女性身上,這才是對女性最大的傷害。
負重前行的女孩們,需要修復的不是那層沒有生理功能的「膜」,而是對性知識的無知、大眾的輿論、兩性的不平等,還有某些男性的「處女情結」在她們心上划過的重重的一刀。
亦舒在《玫瑰的故事》裡寫到:
如果你覺得不滿,你可以另覓淑女,可是我為什麼要你原諒我?
你的思想混亂得很,女朋友不是處女身,要經過你偉大的原諒才能繼續做人,女朋友結過婚也得讓你開庭審判。
你以為你是誰?你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太龐大。
女孩們,你的價值不在於那一層膜,你不會因為沒了一層膜而變得廉價。
下次,如果男性要求你是一個處女,而你不能接受,不要妥協,正式地、理直氣壯地告訴他:
我不是處女,如果你喜歡我,我們可以在一起,如果你因此而不喜歡我,抱歉,我們到此為止。
女性要有自己的態度,態度決定了生活。
況且,為了一個男人修復處女膜,萬一你們還是分手了,下一個男朋友又介意你不是處女,難道你又要去做一次手術嗎?
不斷滿足男性的「處女情結」,只會一次次陷入死循環,跌入無底洞。
女孩們,你的貞潔不在陰道裡。
不要因為糾結於一層膜,而忘記你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
所謂的處女膜象徵著貞潔,也是一種「物化女性」的表現。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有權利選擇怎樣支配自己的身體。什麼是貞潔和美好,應該有女性自己去定義,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麼。◎編輯:劉晨龍 編審:李小不
本文來源:極物(id:ijiwulife),範姐:溫和而正義,為女性發聲,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獲得名醫千金方,長按圖片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