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的「湛江故事」|一帶一路|湛江|留學生|尼泊爾_社會|...

2021-01-09 騰訊網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而作為重要的「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之一,湛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越來越主動融入世界,近年來與外界的經濟貿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愈發頻繁。

其中,在駐湛高校的校園裡,近年來外國留學生的身影也越來越多。近日,記者走進駐湛高校,對部分留學生進行了採訪,聽他們講述各自在湛江的學習、生活故事,以及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點讚、憧憬和期盼。

在湛江學習、生活的外國留學生。

盧安達姑娘:打算開中非貿易公司

凱莉今年21歲,來自非洲盧安達首都基加利,2018年起來中國,目前是嶺師商務英語專業大學生。「我父親是工程師,媽媽是商人,我們全家都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雖然來的時間還不長,但凱莉已經深深愛上了湛江這座美麗的城市,「中國同學帶我去赤坎金沙灣,那裡景色很美,所以我又帶其他留學生去玩。」

據悉,中國和盧安達在1971年建交。近年來,中盧關係快速發展。目前,中國是盧安達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政府自1976年起便向盧安達留學生提供獎學金,中文教學在盧安達發展勢頭良好。去年來湛江留學的學生中,來自盧安達的最多,共有13人。

凱莉說:「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經商、工作的中國人,甚至有的和盧安達本地人聯姻。『一帶一路』倡議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將來,我想乘『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打算開一家公司,從事中非貿易等。」她還說:「來到湛江,我感到很親切,這裡的市民很熱情和淳樸。在這裡留學的經歷,對我將來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我15歲的弟弟說將來也很想來中國留學,我會優先向他推薦湛江的!」

尼泊爾小夥:尼中交流合作大有可為

蘇南來自尼泊爾,今年25歲。他說:「我的家鄉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那裡離尼泊爾—中國邊境很近,我騎摩託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到尼中邊境。」

蘇南以前在老家學過管理專業,現在是嶺師漢語言文學專業留學生。他說,雖然來到湛江後,在學習方式、生活環境、溝通交流上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但是他也收穫了很多,對接下來三年的留學之旅更加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有魅力,比如春節和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有很多有趣的習俗,讓我不斷學到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知識。今年春節,湛江同學教我包餃子、寫春聯,接下來的端午節我希望能學會包粽子和划龍舟,呵呵!」

蘇南在湛江的生活十分精彩,他喜歡踢足球、打桌球和旅遊。以前在尼泊爾時,他就兼職做過導遊,也曾為中國遊客服務過,「近年來,到尼泊爾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湛江也已經開通了飛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航線,熱烈歡迎更多湛江人來我家鄉旅遊。我去過吳川看飄色、去過廉江摘紅橙……覺得雷州半島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還通過網際網路向尼泊爾的家鄉親友宣傳和推介湛江呢!」

蘇南說:「我在尼泊爾的學校畢業後先是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後再出來留學,所以對市場和社會實際情況還是相對比較了解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尼泊爾和中國經貿、旅遊等交流合作帶來更多更好機遇,我覺得當初選擇來中國、來湛江留學是對的!」

越南小夥:希望長留中國發展

今年25歲的阮德旺越南小夥來湛江留學已經有好幾年了,現在是嶺師文傳學院廣電專業大三學生,平時在湛江大街、商場裡逛時,人們很難看出他是一名外國留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阮德旺家族有來中國留學的傳統,他的表姐黎氏絨2016年畢業於嶺師;表哥阮仲性高中畢業後來湛江留學,後來又去北京首都師範大學讀研究生;阮德旺則從2015年9月起到湛江留學。這越南三姐弟,都與湛江結下了不解之緣。

來中國之前,阮德旺原是越南首都河內升龍大學的中文系大三學生,但到了湛江之後,為了更好學會中文,他毅然選擇了從大一重新開始念,「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要堅定執著地追求夢想,這是我們家族一貫的傳統。」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勤學苦練,阮德旺現在已經通過了漢語水平五級考試,在中文的聽說讀寫方面都很「溜」,完全可以無障礙地和中國人交流,明年他還準備考最高級別的六級。

阮德旺開心地說:「我和5個中國同學住同一間宿舍,和中國同學一起上中文課,平時也經常和中國朋友玩,我已經完全融入了湛江的生活。湛江的老師、同學常在課餘時間帶我去品嘗中國美食,我喜歡逛湛江的大街小巷,也愛去海濱公園、金沙灣遊玩。我還練粵語,並在手機上下載了很多相關軟體來學習。」

阮德旺特別關注到,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將推動中國與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學歷學位互認、教育標準互通、經驗互鑑,持續實施和增加「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的碩士、博士學位名額,舉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青年學生「漢語橋」夏令營等活動,「『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今後與越南等東協國家合作、交流會更加頻繁,帶來的機會將更多。他說:「我還打算考研讀博,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高校教師,我會一直留在中國學習和發展。」

來源:湛江晚報

文/記者 卓朝興

圖/記者 殷翊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留學生走進解甲莊車家村
    市委辦公室副主任鄭玉成、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分黨委書記解曉亮,煙臺農商銀行綜合部總經理葛常春,解甲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蔣昊峰,車家村主任車文樹,以及市委辦公室第五黨支部、煙臺農商行第一黨支部部分黨員同志,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部分黨員、留學生,與車家村的部分黨員同志和小學生百餘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由於我國屬於非移民國家,從歷史軌跡來看,來華留學生的實習、就業、創業政策環境一直處於收緊狀態。但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話語權逐漸加大,尤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大國外交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緊密,對既懂中國又了解世界的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先學成即回國的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已明顯不適應國家和市場的需求。
  • 五大洲外國留學生的「China」年
    胡健 攝中新網運城2月1日電 題:(新春見聞)五大洲外國留學生的「China」年中新網記者 胡健對大多數第一次來中國的外國留學生而言,他們很難把眼前的泥巴和「China」的另一個意思聯繫在一起,那就是陶瓷。來自奈及利亞的柳依依剛剛二十出頭,來中國只有4個多月。當她置身在密密麻麻的陶瓷生產車間時,看著眼前棕色的泥瓶兒,滿臉寫著問號。
  • 中國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評價,感覺莫大的諷刺與寒心
    我們接下來看看,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疫情的發聲:1、中國爆發疫情時,上海哈薩克斯坦留學生:我慶幸疫情發生時我在中國。2、巴勒斯坦留學生穆罕默德說:「患難見真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是中國賦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會離開中國。疫情結束後,我將返回武漢繼續學業,今後願為巴中友好貢獻更大力量。3、俄羅斯留學生波諾馬廖娃:在中國,我們很安心!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繁體版湛江專刊發行
    ■在珠三角、港澳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有售    ■展現湛江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北部灣中心城市和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型海灣城市形象    歷時近一年,由市旅遊局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合作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湛江專刊(4月刊)於4月11日在珠三角、港澳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正式發行,是我市首本正式發行的高端雜誌專刊。
  • 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
    同時,聚焦「一帶一路」,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赴境外辦學穩步推進,發布《高等學校赴境外辦學指南》,加快「魯班工坊」建設,啟動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試點。
  • 湛江特產的故事:我的「獨家記憶」
    那些年,屬於我們的「獨家記憶」——湛江特產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生活很苦,但你很甜。@愛糖果的李小蕾小時候,家裡很窮,爸爸媽媽重男輕女,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弟弟,而我只能默默地看著弟弟吃。有一天,鄰居家的小男孩正在吃著他媽媽從湛江給他帶來的湛江特產魷魚絲,我看得都快流口水了。小男孩發現後,拿著魷魚絲和我一起吃。後來我有了能力可以買很多好吃的,但我永遠忘不了那一次哪個小男孩和我一起吃的魷魚絲的味道。
  • 外國留學生在浙江:我們都用不同的方式愛中國
    浙江傳媒學院外國留學生節目表演《龍舞華夏》。 童笑雨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2日電 題:外國留學生在浙江:我們都用不同的方式愛中國作者:童笑雨「在『浙』兒我們不再是那個所謂的老外,我們都有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中國的愛。」來自浙江師範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在臺上動情地唱著歌,吐露的是臺下大部分外國留學生的心聲。
  • 中國日報網|「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在長沙舉行
    中國日報網|「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在長沙舉行 2020-12-24 10:15:5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方萍萍] [編輯:周澤中]字體:【大 中 小】 由湖南省科技廳舉辦的「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昨日在長沙後湖國際藝術園舉行,國外創新創業專家為部分在湘留學生和中國大學生授課,受到50多位中外學生的歡迎。
  •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以茶為媒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12月4日,「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長盛川產業園順利進行。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留學生比例排名
    據北京語言大學官網統計,截至2020年9月學校已經為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20萬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伊戈爾•莫爾古洛夫,德國漢學家顧彬,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埃裡克•康奈爾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語學習過。
  • 外國留學生七夕想過異樣情人節覓中國風
    七夕節前夕,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希望大家幫自己的外國朋友出主意,如何過一個有中國特色的七夕情人節。記者走訪發現,隨著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的盛行,過西方情人節的方式也慢慢滲透到了中國七夕節裡,不少外國留學生想過個具有中國風格的七夕情人節。「買一朵芍藥花」「送一封竹簡情書」 在網上被一些人認為是適合中國風格的情人節禮物。
  • 湛江的小眾旅遊火了,別再只記得湛江生蠔,這些景點值得一逛
    說起湛江,吃貨都知道湛江生蠔,相當有名。但是在外面,深圳,廣州等地,其實你們吃的生蠔稱不上正宗生蠔,只是個名號罷了。來到湛江本地吃,那叫一個肥美,又大又美味,從此愛上湛江生蠔。沐晨從小吃到大,出來廣州工作幾年,還真沒在外地吃過,實在覺得個體太小了。
  • 我要去湛江吃遍「中國海鮮美食之都」
    在開漁節上,@一路南風與@wonder彎彎作為網絡大咖代表分享了自己要來湛江的理由,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崔青、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周才達、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彭暉和網絡大咖一起按下啟動手印,「我要去湛江」系列活動啟動。最後,在一陣喧天鼓聲中,湛江正式開漁,近千艘漁船陸續拔錨起航,揚帆出發,浩浩蕩蕩,開啟新一輪的耕海徵程。
  • 廣州有望「合併」的兩個區,一旦成功,湛江有望「脫離三線」!
    廣州有望「合併」的兩個區,一旦成功,湛江有望「脫離三線」!今天小編帶大家去廣東湛江,看看湛江又會迎來什麼變化。湛江是廣東的「港口城市」,1945年設市,中國大陸是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線最短的重要港口,這裡是海上「一帶一路」城市中的支點城市,不僅有海上資源優勢,而且有充分的工業發展基礎。首先,紅坎區的面積只有79平方公裡。 這裡離省城廣州市494公裡。
  • 引進國際人才 日本愛知縣延長外國留學生籤證期限
    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為促進外國留學生在日本當地就業,愛知縣近日發表公告稱,將延長部分符合要求外國留學生的在留資格(以下稱「籤證」)期限。據了解,在近日舉行的「第13次愛知縣國家戰略特別區域會議」上,「關於海外大學畢業外國留學生維持就業活動的籤證特例」計劃方案被提出並通過。參會的內閤府特命擔當大臣北村誠吾與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對該方案均持肯定態度。計劃案中提到,留日外國學生如滿足一定條件,在日語學校畢業後也可在日本求職,期限為一年。
  • 吳川有2名從韓國和日本回來的留學生被送往吉兆灣隔離觀察!
    3月6日,兩名分別從韓國和日本回國的留學生李某森和李某回到了吳川市梅菉街道的沿江社區和梅嶺社區,當地街道幹部得知此事後,隨即組織了社區幹部、醫務人員以及派出所民警前往李某森家裡,對其及其家人進行身體檢查並勸說他們配合防疫工作,當晚7時將李某森一家3人送到吉兆灣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醫學觀察。
  • 不同年代的湛江人取名愛用哪些字?
    名字是一門學問儘管無法用科學定律來推測、演算但名字演變的過程卻依然有跡可循人是社會動物姓名自然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取名看似自由實則受到特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湧現出一大批 「建國」「衛國」80年代,則湧現了大量單字名如「偉」「強」等這些名字均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記那麼在湛江,人們又是怎樣給小孩起名的呢?
  •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安娜:中國神經外科技術嘆為觀止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安娜:中國神經外科技術嘆為觀止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眾所周知,「西醫」來源於西方國家,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來中國學西醫的留學生也越來越多。
  • 湖南省科技廳舉行「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
    12月22日,湖南省科技廳在長沙舉辦「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活動現場。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何青 廖晨昊 實習生 戴妍潔 通訊員 顧菊香)12月22日,湖南省科技廳在長沙舉辦「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沙龍活動,邀請外國專家為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在湘留學生和中國大學生授課,圍繞湖南創新創業環境和途徑、企業家思維培養等話題開展對話交流。活動現場,美國創新創業專家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