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一直以來都附有爭議性。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他早已獲得成功,著名作家,90年代青春文學的代表人物。如今又進入影視圈,首次指導作品便斬獲票房20億,福布斯百名榜之一。貼在郭敬明身上的標籤數不勝數。
從貧困少年到百萬作家,從被奢侈品櫃姐嫌棄,到買下市區洋房,把自己的家打造成奢侈品旗艦店。20幾歲便揚名立萬的郭敬明一路走來,對自己夠狠。
從功利角度看,他的確是勵志的,每走一步路都精於籌劃。一直在順應這個時代,總能抓住大眾的需求。十幾年前,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時,他抓住機遇開始寫小說,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個時代寫小說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例如唐家三少,樂小米,韓寒等人。
當紙質出版業逐漸落寞之時,郭敬明又瞄準時機,果斷變賣自己的作品版權,開始踏入駛向影視圈。
但電影圈很明顯要比溫儒的文學界殘酷的多,寫小說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電影就不同了,它是藝術,是生活。觀眾不會那麼好騙,相反現在的觀眾都是人精,理性又挑剔。稍有不慎便是無數的謾罵和指責。
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豆瓣評分均低於5分。
四部《小時代》雖然讓郭敬明賺足了票房,但隨之而來的也有謾罵和嘲諷。當這個知名大作家進入大眾視線,我們看到了原來他脆弱敏感又自卑,多次公共場合落淚。
這樣的郭敬明,很難評價,他即想作品受到認可,又把想賺錢寫在臉上,說他注重藝術,他又太功利性,說他唯利是圖,他又一直在努力作出希望被大眾認可的作品,太矛盾。
並不是說一個文化人似乎唯有躲在角落,保持清寡和無欲無求,才配在這個嘈雜與喧鬧的世界裡得到真正的尊重。
而他不被尊重的原因是他太善於詭辯,看似專業,一本正經,實際都是廢話,例如如今大火的綜藝演員請就位,舞臺上同樣是導師的趙薇和爾冬陞明顯的都瞧不起郭敬明。
趙薇指導小時代片段時,稱自己只在飛機上看了20分鐘影片,要知道小時代一共四部,指導一部電影的片段,起碼得看完這部影片才行,而顯然趙薇根本沒把郭敬明的作品放在眼裡,同樣的也沒把郭敬明放在眼裡。
確實,郭敬明指導的電影,太視覺化形式化,毫無深度。以至於其他導演點評他的作品時,隨便敷衍幾句也就是了。但他又特別在意其他導演對他的認可。
當年張藝謀的一句小時代作為處女座還不錯,就讓他記了許久,多次節目上都提起,而陳凱歌導演的一句誇讚就能讓他流淚。可見被認可對他來說有多重要。
演員請就位中其他三位都是知名導演,作品都是拿獎拿到手軟的,稍微遜色的趙薇雖然指導作品不多,卻也是品質良好,更是公認的演技派。而陳凱歌,他更是夠不上邊。
他當然明白自己的定位,來到《演員請就位》這個舞臺,無論能力還是資歷都比不過其他三位,節目組請他也就是為了話題度,而他也不負眾望,多次以一己之力將節目送上熱搜,但都以諷刺居多。
曾有人說:喜歡郭敬明的大多數粉絲都是小鎮女孩,即生活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教育水平相對較低。那些相對弱勢、沒有社會地位和話語權的女性群體,在他虛華浮誇、辭藻華麗的文字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幻想滿足。其實這有點牽強,因為當年看她小說的情竇初開的少女,如今已是成年女性,看待事物不再單純,怎麼就知道當年瘋狂追捧他與如今批評他的不是同一批人呢?
在影視圈,但凡沾點文藝的邊地,幾乎都急於與郭敬明劃清界限。
作為導演,他的審美和格局的確有很大的問題。用他的話說,他善於拍美的東西,是的,他的作品我們只看到了美,但看不到別的。
在節目裡,看到他對演員的調教,有時候覺得挺不錯的,某些點也都理解到位,甚至有時候我懷疑他是不是這幾年已經開悟和成長了,但悲催的是,一拍片,依然是MV風格。每個導演確實都有自己的風格,只可惜郭敬明的風格太低俗,太浮華,太表面。
他的短片為什麼臺詞少、近景少,甚至特寫也少,還不是因為他力捧的演員演技太爛,他不得不製造場景和遠景鏡頭來調和。
不可否認,郭敬明是個努力的人,卻不是個純粹的人,某些時候,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是可以不擇手段的,例如抄襲,當然對於一個知名作家,他是絕不會承認自己抄襲的。
結語
當一個人不停地渲染自己為了成功而多麼努力時,任何挫折與諷刺對他的自尊都是一種嚴重的踐踏,這也就導致了他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