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看動畫片,其實能刺激腦部發育就好了,不應該強求孩子「學到東西」。
跟教授討論教育的時候,他反覆強調自己很喜歡中國一句諺語:「To Pull up the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中文就四個字「拔苗助長」。
也正好說明了我推薦《海綿寶寶》的理由:「學不到東西」;但《海綿寶寶》的確可以促進兒童腦部發育。分別從幾個維度來分析這部動畫的好:
色彩、音樂、內容(想像力)、引導(性格)
色彩氛圍:
首先從色彩方面看,可以說像海綿寶寶這樣豐富多彩的動畫片是鳳毛麟角的:
心理學家花了三年時間研究色彩對嬰兒智力的影響。讓孩子們在漆成不同顏色的環境中玩耍、遊戲和學習。結果發現,在那些顏色「好看」(如淡藍、黃、黃綠和橙色)的房間裡,孩子們的智商比平時高出12點之多,孩子們變得機敏和富有創造性;而在顏色「難看」(如白、黑、褐色)的房間裡,孩子們的智商卻比平時低,人也顯得遲鈍。
而淡藍、黃、黃綠和橙色,正好是《海綿寶寶》幾位主角的主要顏色。
音樂陶冶:
海綿寶寶192.168.5.1
上面是傳送麼。最好切身感受一下,海綿寶寶這個動畫的音樂是如此的奔放自由。
還有必要指出的是,這部動畫的音樂如此豐富,依然堅持「原創音樂」
試問有幾個少兒動畫的音樂會做到「原創」?簡直就是「不講武德」,不惜成本!
例如有一集名叫「have you seen this snail」或「where is Gary」 那首歌是專門為這集的內容寫的原創歌曲,名字就叫 「Gary's song」也稱「Gary come home」或"Gary , please come home" 由Stew(Mark Stewart)創作並演唱!
人腦分左右兩個半球,之間由2億條神經纖維組成的胼胝體溝通,就像慶典時天安門前地下通道的人流,將廣場和天安門聯繫一樣,大腦兩半球信息相通,協同作用。大腦兩半球是交叉支配全身的,即左半球支配右側身體的活動;右半球支配左側身體的活動。兩半球的功能各有分工,相互補充,人左腦半球的功能包括抽象思維、意識、語言等重要生理功能;人的右腦半球負責形象思維、知覺、直覺活動,包括音樂、繪畫等。
音樂教育有其獨特的美育感化作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音樂對小兒的智力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對小兒右腦的開發有著明顯的效果。
內容(想像力):
在這個方面,可以說在市面上實在找不到一個少兒動畫可以跟《海綿寶寶》比肩。
在《海綿寶寶》這部動漫裡有一集是海綿寶寶進到了不同人物的夢裡,去窺探每個人的夢境,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寵物小蝸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裡,小蝸變成了一位哲學家而且還會和他交談,海綿寶寶覺得非常驚奇,誰能想到:小蝸居然是一位滿腹經綸的哲學家!
海綿寶寶最好的朋友派大星的夢境呢?沒想到派大星坐在兒童搖椅上,玩木馬玩具,真是讓人覺得非常幼稚了,原來派大星的內心那麼簡單。真是表裡如一!
接著海綿寶寶想去蟹老闆的夢裡可是卻誤入了蟹老闆的女兒珍珍的夢境,結果他看到珍珍在準備下午茶聚會,看來珍珍非常喜歡熱鬧和派對。
然後海綿寶寶如願以償去了蟹老闆的夢裡,看到蟹老闆正在努力在海上前行釣魚,原來蟹老闆釣的不是魚,是錢財,可見蟹老闆真是非常貪財了。
海綿寶寶又去了痞老闆的夢裡,發現痞老闆的願望是想要統治比奇堡海灘,痞老闆在夢裡還變得高大威猛,真是一個有野心的角色。
而去了珊迪的夢裡後,海綿寶寶發現珊迪果然一如既往的愛冒險,在夢裡也是在做極限運動,真是讓人非常佩服了。
引導(性格)
最後我們說一下引導(性格)
首先個人認為海綿寶寶這個人物的性格也是非常好的,永遠都是那麼的樂觀勤勞,面對做不完的工作,從來不抱怨。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而就算是動畫裡「性格」沒那麼好,比如孤僻的章魚哥、愛財的蟹老闆、冒失鬼派大星、喜歡搞事的痞老闆。
他們的故事發展依然是遵從「好有好報」,「惡有惡報」的價值規律的,在性格引導上,可以說是對孩子配音正確的價值觀有一定隱性幫助。
以上就是我推薦《海綿寶寶》的理由。
希望世界上每一位孩子都能想海綿寶寶一樣樂天、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