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也是一個個不完美的人。童年的時候,我們缺乏的是關於做人的教育,生命的意義,自我價值、自尊、愛和同情、以及信仰。我們不懂得如何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和睦相處,我們更是無法面對我們終極意義的拷問。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被傷害是常有的事,特別是來自摯愛親人的傷害。因為被傷害而心懷仇恨,更加重自己的被傷害。當傷害臨到時,我們如何面對?對傷害的態度和選擇的行動,是選擇報復還是寬恕?不同的選擇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
提姆,一位來自西北高原的青年。認識他是在西北的一次聚會上,他活潑熱情,帶有點西北口音的普通話,樸實親切,笑起來兩隻眼睛眯成一道縫。他言語不多,卻語出驚人,冷不丁的一句笑話,震驚四座。
熟悉了才知道,他有著異乎尋常的經歷。
訪問中得知,1991年他父母離異,母親離家。他和11歲的姐姐,6歲的雙胞胎弟弟便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母親起初還來看望,她因嫌棄父親窮,家裡負擔重,害怕吃苦而逃離。父親特別憤怒,拒絕她來看望孩子,並將她給孩子做的鞋子扔出去。從此,母親再沒有出現過。
2000年,父親意外身亡,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便成了孤兒。本家叔叔口頭答應照顧他們,還開了會商量,實際上,真正照顧他們的只有奶奶,還只是指導性的嚴格要求他們,兩個未成年的男孩和他們的姐姐包攬全部農活,以及做飯洗衣等家務。沉重的體力勞動和孤兒身份,讓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昔日村裡出了名的兩個「小土匪」,因為父親的突然離開一下子變得沉默寡言,他們立志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學習上。2002年,姐姐實在承受不了家裡的負擔,出嫁了。家裡的負擔都落在這小哥倆身上。和別的學生不同,他們放學回來不僅自己做飯洗衣,還要忙著田裡的活兒,經常是忙到快要天亮,有時就直接從田間到學校。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次弟弟受了傷,摔壞了膝蓋骨,腿腫的像麵包,他騎著破舊的三輪車送他到醫院,看著弟弟一瘸一拐地進去醫院,在外面看車的他徹底絕望,獨自一人無助地站在黑夜裡,向著夜空呼喊:「老天啊,我們都這樣難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不如滅盡我們算了。你給我們的苦還不夠嗎?這樣的苦難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在養傷期間,他每天要騎著破三輪車,載著弟弟上下學,中午弟弟也沒法回家,午飯只能在一個無人的角落啃個幹饃饃當飯。生活越是艱苦,他們越是發奮讀書,他們想證明給那個拋棄他們的母親看,沒有她,他們依然可以活的很好。而此時的他們連母親身在何處,是死是活也不清楚。2004年,考上同一所大學的哥倆為學費到處奔波,進入學校後,申請了助學金。一位素不相識來自香港的叔叔,不僅資助他們學費,還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而在他們所有的困難時刻,母親從未出現過。
香港叔叔是虔誠的基督徒,除在經濟上資助外,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假期也來看望他們,和他們一起聊天,玩遊戲、唱歌,分享生命中的點滴經歷。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滿有慈愛的生命。他們第一次感到了有人真正地關心他們,從心裡愛他們,他們希望成為叔叔那樣的人。叔叔鼓勵他們尋找生命的意義,做一個有信仰的人,有愛和寬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提姆來說,第一個考驗就是原諒母親。一想到這麼多年來自己受的苦,母親給這個家帶來的傷痛:「憑什麼要原諒她?」這麼多年來也不知道她在哪,是死是活也不知。從她這麼多年沒來找我們,就知道她完全不認為自己做錯了。怎能忘記受過的苦,怎能忘記她拋棄我們的殘忍,我曾暗自發誓,她是我這輩子不可能去原諒的人。
提姆: :是信仰,憑藉我自己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的。寬恕,是來自上天的力量。
我在閱讀聖經的時候,常常被耶穌基督的愛所感動。那段時間,正巧接到很久不聯繫的小姨的電話,告知我關於母親的消息……2012年春節,我終於鼓足勇氣去探望母親,去看母親——我知道我會面對父親這邊親戚的不理解,謾罵和一切不可預料的後果。我聯繫了小姨,由小姨帶我去見了母親。母親聽說我去看她,早早地就在門口等。提姆清晰地記得當初的情景。
他說,「那天一見面,我們像陌生人一般,簡單握個手就進屋。二十多年沒見,但一見面,我還是能認得出她來。她只是老了很多,她那長期因幹農活皴裂得像樹皮一樣的手,像極了我父親的手。因為有她的家人在,我們聊的不多,從聊天中得知她這麼多年又改嫁兩次,從家境看,她過的不好。她說這麼多年她沒有去見我們,是因為她覺得對不起我們,沒有臉面見我們。我向她表達,原諒她了,曾經恨她,現在不恨了。我們像家人一樣一起吃飯,但對母親,還是感覺很陌生,但我心裡沒有了恨。我看到,她被愧疚感也折磨了20多年。離開母親,坐在回程的火車上,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這麼多年壓在我心底的仇恨,這重擔終於卸下了,我不再因以前受的苦再懷有深深的受傷感,反而感恩這一切。我對母親完全沒有了恨意,雖然有陌生感,我反而憐憫她這麼多年活在愧疚感中的痛楚,這比起身體上的勞苦更折磨人。我對母親的恨也折磨我多年。」這次探望母親回來不久,在一次與母親的電話中,母親似乎還是擔心沒有被原諒,她講起當年的各樣細節,試圖為自己的過錯辯護。我意識到我和母親是一樣的人,我雖然沒像母親一樣拋棄子女狠心離開,在別人眼中我是個好人,而我自己知道真實的我是怎樣一個人。我也像母親一樣,常常寧可為自己的過犯拼命辯護,也不輕易說「我錯了」,並且請求原諒。就在那一刻,我願意放下自己,不去辯護,我懇求上帝原諒我,像我願意原諒我的母親。我打斷了母親的辯護,並不斷的鼓勵她,讓她知道我原諒了她,意味著我們從今後不在怨恨、愧疚,自卑的重擔下過活。我和母親在電話中,都泣不成聲……藉著來自上帝的力量,我選擇放下,而且我發現,寬恕母親也並沒我想像的那麼難。」我們抬頭仰望星空,同是地上的過客,居住在同一片藍天之下,我們有一個殊途同歸的家鄉,生命的奧秘漸次展開,學會寬恕,說明我們正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我相信。提姆的故事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知道了他的經歷,他們反思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改變。在弟弟俊姆的心中——寬恕讓他心裡充滿了喜悅和幸福
雙胞胎弟弟俊姆,談到寬恕母親,更是感觸頗深。他說,在他最需要母親的年齡,母親是缺位的,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兄弟倆相依為命。可因為年齡小不懂事,在分擔家務和田間農活中,也要求絕對的公平,否則兄弟倆就會打架。那年他的腳扭傷,是哥哥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學,這時方才體會到哥哥提姆的艱難,覺得自己再為小事和哥哥打架,真的太不應該了。哥哥原諒了母親,並主動去看望母親後,俊姆也在2015年在沒有通知母親的情況下,長途跋涉來到母親家的農家小院。院門是開著的,他走進去,母親一眼就認出了他,可在俊姆的眼裡,母親已經和他六歲時的母親,判若兩人了。俊姆對母親說,我再也不恨你了,我能理解你當初的艱難選擇的不易,這些年你也為此吃盡了苦。坐在對面的母親,一直低著頭,聽著他的說話,一聲不吭,俊姆感覺得到她在哭泣。回程的車上,俊姆的心得到了釋放,他一直以為不可能的事,他辦到了;他一直以為他不在意的事情,其實很在意。從今天開始,他又可以叫媽媽了。那一刻,他心裡充滿了喜悅和幸福!
在妻子狄波拉心中——寬恕是一種能力
狄波拉是提姆的妻子,她說:初次遇到提姆,感受到他身上有種與眾不同的力量。她認為寬恕是一種能力。狄波拉出生於基督教家庭,從小接受的是爸媽心中的上帝。和很多同齡的女孩不同,信仰與她仿佛是與生俱來。她對這個不聲不響、謙虛平和、笑起來一對彎彎眼睛的男孩產生了極大的好感,在上帝的引導和帶領下他們攜手一起,共度餘生,就像她把自己委身與信仰一般。在提姆的身上她看到了愛的能力和寬恕的力量。婚後不久,和提姆一起去看望他的母親,雖然初次見面,她對這位母親卻沒有絲毫的陌生感,從她滄桑的臉上反而看到她這些年沒在孩子身邊的悲苦和自責,她心生愛憐,給了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狄波拉說:寬恕就是放下心中的恨。
在朋友艾瑞斯心中——寬恕是因為自己需要別人的寬恕
尤其在與最親的人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更容易感受自己被傷害,卻不去想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需要別人的寬恕。與提姆寬恕母親這件事相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矛盾根本不算什麼。他們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候,母親卻是缺席的,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把一切不幸都歸結到母親身上。後來的生活如果沒有愛的注入,是很難走出這個死蔭幽谷,正如《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指出的,如果我們不寬恕過去,就不會有完美的未來。如果沒有寬恕與和解來醫治長年積累在心中的創傷,仇恨將永遠把人困在漫長仇恨的囚牢之中。上帝寬恕並救贖犯了罪的人類,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寬恕和我們一樣不完美的親人呢?
在朋友約翰心中——寬恕是將自己獻上
只有曾經驕傲的「老我」死去,完全謙虛有愛的新人誕生,真正的寬恕之光才能湧現。他說,在認識提姆的時候,他正經歷著失戀的痛苦,雖然和女朋友分手是他提出來的,可當他得知女朋友和她的新男友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內心還是充滿了對她的怨恨,尤其得知她的新男友比他更有才華更優秀時,內心的痛苦無以自拔。了解了提姆與母親和解的經歷後,他的內心得到極大的震撼和釋放,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內心那塊痛苦的毒瘤仿佛如排毒一般排掉,他體會著從未有過的輕鬆和自在,那個壓迫他多日的陰雲慘霧,也煙消雲散,他徹底的釋放、重生了。
在好友提摩太心中——寬恕是一種良善
他說:「很長時間以來,我覺得心中沒有需要寬恕的對象,仿佛我與朋友家人相處的都很好,直到有一天我想起一件事情,我才意識到,我也是有被人傷害而沒有從心裡去寬恕人的事,只是因為後來同那個人再沒有太多往來,而使得自己當時心底的那種被傷害感和憤恨被擱置在了一個角落裡。」他回憶道,早年他有一位朋友,他在自己最困難,經濟很不佳的情況下,還自己花錢並幫助他去解決他的一些困難。但後來他漸漸感覺到,那位朋友開始冷落和疏遠他,儘管在表面上那位朋友還保持著對他的客氣。而他發覺那位朋友對那些社會上事業有成或者有地位的人,表現的非常熱情。後來他應邀去參加那位朋友的婚禮,本來他非常地為朋友感到高興,表現出一種很大的開心和熱情,但沒想到他卻遭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冷落,當他上去打招呼,那位朋友的回應非常的冷淡,好像不認識或者不歡迎一樣,讓他感到非常的詫異,也讓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傷害,尤其是自尊心。後來他帶著內心的冰冷和受傷感悄然離開了,而那個朋友再也沒聯繫他。當他經歷和明白那來自上帝的對人類美好的寬恕後,他的內心被這種偉大的愛和良善驅動,使他也非常願意並快快地從心裡選擇了去寬恕那位朋友。對於提姆選擇寬恕他母親這件事,他認為,這是給提姆和母親的關係帶來了希望和出路,也給他的母親帶去了釋放和醫治。而通過他去寬恕自己的母親,他內心受的傷和仇恨的捆綁也得到了最好的醫治和釋放。
在馬太老師心中——寬恕是和睦
「我家兄弟姐妹很多,我小時候,每當兄弟打架,父親總是讓我們分左右兩邊站立,如果彼此握手言和,擁抱彼此,爸爸就叫我們過來吃飯。否則就不要來吃飯。所以在我的眼裡,真正的寬恕是和睦、和平,這是上帝美好的旨意,因為我們選擇和睦相處,就是選擇了按照上帝給予的美好祝願與人相處,最考驗人的就是和睦,和睦可以成就一切,不爭競,彼此相愛!」
提姆的老師西拉一直關心指導著提姆,對提姆寬恕母親的過程,很了解並提供積極的幫助,西拉為提姆的勇氣感到高興。他是提姆和狄波拉婚禮的證婚人,對提姆的母親最終沒能參加婚禮,表達了深深的遺憾和難過。提姆叔叔堅決反對母親出現在婚禮上,如果提姆的母親參加婚禮,他們就拒絕出席婚禮。最終,提姆的母親沒有在兒子的婚禮上出現。西拉說:他的叔叔有什麼權力來阻止提姆寬恕自己母親?他的叔叔不參加婚禮,也不能阻擋提姆表達自己的信仰。祝福兒子有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這是一件多麼尋常和美好的事情。婚後不久,提姆和妻子一起去探望了母親,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安慰,看著漂亮的兒媳婦,提姆的母親別提多高興了。雖然見面不多,但是她跟兒媳婦有著說不完的話。
套用莎士比亞的一段話:寬恕不是出於勉強,它像甘霖降臨塵世,它不僅施幸福與接受的人,更是施與那真誠地寬恕了別人的人。其實,沒有人願意無緣無故地去寬恕別人,因為你去寬恕,就說明你受過傷害,你是有傷口的。在你沒有能夠做到真正寬恕的時候,每每碰到那個傷口,它們就會流血。唯有真正的寬恕,用一顆來自上帝的慈愛之心,做到真正的釋放和醫治,到那時,你的傷口便不再流血,而是開花了,開出紅色的花朵,她會滋養你,使你變得更加豐盈和發光。在這個世界的任何地方,我們都不能否認邪惡的存在,我們不能否認即使是最虔誠的人,也會被黑暗動搖,犯下罪惡,罪行留給人們的是難以承受的傷痛。但是我們選擇不再因為痛苦而尋找報復,當我們敞開胸襟迎接寬恕的治癒之光,黑暗便被放逐,邪惡不再來臨。原諒別人並不容易,上帝不會讓我們總是一路平坦。我們知道,信仰在一切如意時,並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有當我們的生活轟然倒塌時,我們才有機會樹立真正的信仰。選擇常人做不到的寬恕,我們會很孤獨,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被人誤解,嘲笑怒罵,甚至被迫害。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仰望各各他山,那高高掛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耶穌,沒有誰比他更孤獨,沒有誰比他更有理由不寬恕,那些釘死他的人,正是他要捨命救贖的人。他的心裡沒有恨,他滿含愛意,在客西馬尼園臨死前的最後一夜,他孤獨地三次向天父祈禱可不可以拿走這個苦杯,但是他願意順從,他在離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父啊,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誠然,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這個境界,但是,就像聖徒保羅說的,那是一個完美的標杆,我們無法做到,但那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努力向他無限的靠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