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說起圖書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收集、整理和科學管理人類文獻資源的寶庫,圖書館也是最早知識共享和文化體驗的平臺,伴隨人類進步而不停發展。不過,你聽過黑膠圖書館嗎?
在上海,就有這樣一處獨特的空間,人們可以會員制的「外借」方式共享龐大的黑膠音樂庫,還能參與各式藝術雅集和豐富的文化活動。
這間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名叫「膠集」,空間布局和店名一樣,值得重重玩味。
「膠集」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內景 「膠集」圖小店入口處是一條油畫小徑,兩面牆上掛著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院和莫斯科蘇裡科夫美院的美術教授或畫家們近些年來的新作,繽紛畫面鑲嵌於金色歐式畫框內,在寶藍色牆面的映襯下顯得富麗堂皇。
入口的油畫小徑 膠集 圖訪客起初都會納悶,這不是一間黑膠店嗎?「膠集」好玩之處也在此,它首先就打破了人們的固化印象。「讓不同的藝術和不同的人生在這裡產生交集」,圖書館主理人沈莉說,「愛音樂的朋友中也不乏愛畫之人,我們與上海的藝術拍賣行業也保持緊密合作交流,店裡的畫都是業界備受矚目的名品」。
走入內廳,靠牆的一排白色開架式立櫃滿是黑膠唱片,按照「古典音樂」、「爵士」、「電子舞曲」「搖滾樂隊」、「歐美流行音樂歌手」等標籤分類安放在每一個小隔間內,畫面可謂汗牛充棟。
黑膠唱片櫃 膠集 圖店裡陳列的黑膠碟只是館藏的一部分,黑膠圖書館創始人查理的個人收藏和眾多熱心膠友貢獻的唱片還存放在別的倉庫裡。「膠集是目前全國首家、上海唯一的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是上海黑膠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級單位,因而唱片數量和品類足具專業度」,沈莉介紹說。從「膠集」參與的各式文藝活動上,就能窺見其館藏跨時間、跨風格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今年9月,上海音樂廳修繕後重開大秀現場,「膠集」帶來近百餘張貝多芬各類作品的黑膠碟,其中包含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演奏的開盤帶。
上海音樂廳修繕後重開大秀現場 膠集 圖上海旅遊節期間,圖書館甄選大中華唱片、高亭唱片、孔雀牌唱片公司當舊時發行的周璇、白虹、姚莉、吳鶯音、張露等老一輩藝術名家錄製的唱片,在美羅城舉行的「膠聲入影」藝術展和公眾分享。
羅城舉行的「膠聲入影」藝術展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11月第三屆進博會和長三角文博會上,「膠集」精選古今中外民樂、管弦樂和交響樂名家名作,為忙碌工作的中外記者帶來美好的音樂下午茶時光,介紹上海百年音樂的發展歷程。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 膠集 圖他們將持續與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音樂廳聯合舉辦「膠聲入畫」系列活動,《花樣年華》《臥虎藏龍》等多部獲獎電影的原聲音樂黑膠片讓影迷們興奮不已。沈莉表示,本月他們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將推出「膠聲入戲」系列活動。
龐大的黑膠唱片庫吸引了無數國內外膠友前來拜訪。「膠集」和一般圖書館運作方式類似,樂友支付年費,每一次可借5張唱片,一年內最多可借360張。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可持工作證免費入會。
圖書館內景 膠集 圖每位會員都會獲得一臺可攜式黑膠唱機。沈莉解釋說:「隨著黑膠唱片在近年強勢回歸,輕量化的唱機發展迅速,這也給了很多新的黑膠愛好者聆聽黑膠的機會,入會禮物也是我們鼓勵大家欣賞黑膠的一點心意」。有些膠友聽到一張鍾意的唱片,想收入囊中,但黑膠圖書館有規矩,館藏品不會對外售賣,不過店裡可以提供找碟和代購服務,幫助聽友們搜集一些市場上難覓的唱片。
黑膠圖書館裡珍藏著許多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作品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正如音樂是跨國界、跨年齡的藝術,黑膠圖書館也是一樣,目前會員也是來自各地、各行各業和各年齡,今年還新增了更多90後的膠友,沈莉說:「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很多人用音樂為伴,度過居家隔離的乏味時光。很多年輕朋友都過來借唱片,因此『膠集』也成了大家緩解焦急情緒的地方」。
館內雅座 膠集 圖一些人來找音樂,還有一些人來尋器材,黑膠圖書館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唱機及視聽設備,供聽友品鑑。十月下旬,高保真音響耳機品牌FOCAL & naim還在此舉行了線下試聽會。Chora系列揚聲器和FOCAL三款高保真耳機帶來的真實感、動態性和清晰度讓樂迷們大飽耳福。近期,圖書館還為會員推出發燒唱機套餐,館方引進了全進口藍牙唱機,這款可以連接任何藍牙音箱,一鍵轉錄黑膠唱片內容,讓人們感受智能時代的黑膠唱片質感。
FOCAL & naim線下試聽會 膠集 圖黑膠圖書館的布置就像一個家,大家可以閒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喝喝茶,看看書,聊聊天。
館內的藏書又是另一處驚喜。他們精挑細選了很多音樂家和畫家的傳記,還有世界各地的旅遊指南,沈莉說希望大家「耳聽八方」的同時能「縱橫四海」。
館藏圖書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這些甄選的文藝作品還能組合成一番深度的文藝體驗,如果想了解俄國著名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創作,圖書館裡有其名作《圖畫展覽會》的各式版本的黑膠唱片、作曲家肖像油畫,還有關於《圖畫展覽會》的漫畫解讀。
穆索爾斯基肖像畫、《圖畫展覽會》黑膠碟、《圖畫展覽會》漫畫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各個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名作《圖畫展覽會》黑膠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圖書館二樓也別有洞天,上面藏著許許多多的磁帶和cd,牆上也有大大小小的油畫,很多懷舊的50後和60後都在這裡找到了青春歲月的音符,一些70後和80後則能看到成長時代的樂壇偶像。
二樓內景 膠集 圖樂曲有終章,音樂演奏會有散場,但人們對音樂的熱情永遠不會有休止符。沈莉透露,「膠集」全國會員中心和黑膠文化藝術社交平臺正在建設中,她希望黑膠圖書館能凝聚更多愛樂人,分享彼此的熱愛。(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