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店故事|黑膠圖書館:美妙音樂,借來聽聽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說起圖書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收集、整理和科學管理人類文獻資源的寶庫,圖書館也是最早知識共享和文化體驗的平臺,伴隨人類進步而不停發展。不過,你聽過黑膠圖書館嗎?

在上海,就有這樣一處獨特的空間,人們可以會員制的「外借」方式共享龐大的黑膠音樂庫,還能參與各式藝術雅集和豐富的文化活動。

這間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名叫「膠集」,空間布局和店名一樣,值得重重玩味。

「膠集」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內景 「膠集」圖小店入口處是一條油畫小徑,兩面牆上掛著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院和莫斯科蘇裡科夫美院的美術教授或畫家們近些年來的新作,繽紛畫面鑲嵌於金色歐式畫框內,在寶藍色牆面的映襯下顯得富麗堂皇。

入口的油畫小徑 膠集 圖訪客起初都會納悶,這不是一間黑膠店嗎?「膠集」好玩之處也在此,它首先就打破了人們的固化印象。「讓不同的藝術和不同的人生在這裡產生交集」,圖書館主理人沈莉說,「愛音樂的朋友中也不乏愛畫之人,我們與上海的藝術拍賣行業也保持緊密合作交流,店裡的畫都是業界備受矚目的名品」。

走入內廳,靠牆的一排白色開架式立櫃滿是黑膠唱片,按照「古典音樂」、「爵士」、「電子舞曲」「搖滾樂隊」、「歐美流行音樂歌手」等標籤分類安放在每一個小隔間內,畫面可謂汗牛充棟。

黑膠唱片櫃 膠集 圖店裡陳列的黑膠碟只是館藏的一部分,黑膠圖書館創始人查理的個人收藏和眾多熱心膠友貢獻的唱片還存放在別的倉庫裡。「膠集是目前全國首家、上海唯一的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是上海黑膠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級單位,因而唱片數量和品類足具專業度」,沈莉介紹說。從「膠集」參與的各式文藝活動上,就能窺見其館藏跨時間、跨風格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今年9月,上海音樂廳修繕後重開大秀現場,「膠集」帶來近百餘張貝多芬各類作品的黑膠碟,其中包含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演奏的開盤帶。

上海音樂廳修繕後重開大秀現場 膠集 圖上海旅遊節期間,圖書館甄選大中華唱片、高亭唱片、孔雀牌唱片公司當舊時發行的周璇、白虹、姚莉、吳鶯音、張露等老一輩藝術名家錄製的唱片,在美羅城舉行的「膠聲入影」藝術展和公眾分享。

羅城舉行的「膠聲入影」藝術展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11月第三屆進博會和長三角文博會上,「膠集」精選古今中外民樂、管弦樂和交響樂名家名作,為忙碌工作的中外記者帶來美好的音樂下午茶時光,介紹上海百年音樂的發展歷程。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 膠集 圖他們將持續與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音樂廳聯合舉辦「膠聲入畫」系列活動,《花樣年華》《臥虎藏龍》等多部獲獎電影的原聲音樂黑膠片讓影迷們興奮不已。沈莉表示,本月他們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將推出「膠聲入戲」系列活動。

龐大的黑膠唱片庫吸引了無數國內外膠友前來拜訪。「膠集」和一般圖書館運作方式類似,樂友支付年費,每一次可借5張唱片,一年內最多可借360張。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可持工作證免費入會。

圖書館內景 膠集 圖每位會員都會獲得一臺可攜式黑膠唱機。沈莉解釋說:「隨著黑膠唱片在近年強勢回歸,輕量化的唱機發展迅速,這也給了很多新的黑膠愛好者聆聽黑膠的機會,入會禮物也是我們鼓勵大家欣賞黑膠的一點心意」。有些膠友聽到一張鍾意的唱片,想收入囊中,但黑膠圖書館有規矩,館藏品不會對外售賣,不過店裡可以提供找碟和代購服務,幫助聽友們搜集一些市場上難覓的唱片。

黑膠圖書館裡珍藏著許多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作品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正如音樂是跨國界、跨年齡的藝術,黑膠圖書館也是一樣,目前會員也是來自各地、各行各業和各年齡,今年還新增了更多90後的膠友,沈莉說:「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很多人用音樂為伴,度過居家隔離的乏味時光。很多年輕朋友都過來借唱片,因此『膠集』也成了大家緩解焦急情緒的地方」。

館內雅座 膠集 圖一些人來找音樂,還有一些人來尋器材,黑膠圖書館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唱機及視聽設備,供聽友品鑑。十月下旬,高保真音響耳機品牌FOCAL & naim還在此舉行了線下試聽會。Chora系列揚聲器和FOCAL三款高保真耳機帶來的真實感、動態性和清晰度讓樂迷們大飽耳福。近期,圖書館還為會員推出發燒唱機套餐,館方引進了全進口藍牙唱機,這款可以連接任何藍牙音箱,一鍵轉錄黑膠唱片內容,讓人們感受智能時代的黑膠唱片質感。

FOCAL & naim線下試聽會 膠集 圖黑膠圖書館的布置就像一個家,大家可以閒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喝喝茶,看看書,聊聊天。

館內的藏書又是另一處驚喜。他們精挑細選了很多音樂家和畫家的傳記,還有世界各地的旅遊指南,沈莉說希望大家「耳聽八方」的同時能「縱橫四海」。

館藏圖書 澎湃新聞記者朱喆 圖這些甄選的文藝作品還能組合成一番深度的文藝體驗,如果想了解俄國著名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創作,圖書館裡有其名作《圖畫展覽會》的各式版本的黑膠唱片、作曲家肖像油畫,還有關於《圖畫展覽會》的漫畫解讀。

穆索爾斯基肖像畫、《圖畫展覽會》黑膠碟、《圖畫展覽會》漫畫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各個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名作《圖畫展覽會》黑膠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圖書館二樓也別有洞天,上面藏著許許多多的磁帶和cd,牆上也有大大小小的油畫,很多懷舊的50後和60後都在這裡找到了青春歲月的音符,一些70後和80後則能看到成長時代的樂壇偶像。

二樓內景 膠集 圖樂曲有終章,音樂演奏會有散場,但人們對音樂的熱情永遠不會有休止符。沈莉透露,「膠集」全國會員中心和黑膠文化藝術社交平臺正在建設中,她希望黑膠圖書館能凝聚更多愛樂人,分享彼此的熱愛。(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首爾最大黑膠唱片店+獨棟音樂圖書館,打造另類音樂消費空間
    VINYL&PLASTIC 於2016年開業,其打造了一個不設任何權限、完全對外開放的大眾化音樂空間,堪稱音樂愛好者的天堂。   300多平米的店鋪空間分為上下兩層,8米高的落地玻璃和金屬外立面,使得整個空間更加通透明亮,設計非常前衛。   一樓主要售賣黑膠唱片和唱片機、耳機等產品。
  • 長寧這家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讓更多的人有了「交集」
    說起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的創立,就像是一次「危情中孕育生機」的嘗試。今年,很多人因疫情困於家中,與音樂相伴。「膠集」還是目前上海藏量最大的俄羅斯油畫現畫機構之一,圖書館裡的畫也可以共享,會員可以挑選中意的畫,帶回家中欣賞。
  • 上海小店故事|他的飯店是明星取景地,他的夢想屋還能尋開心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微遊上海|電影女神們穿的旗袍,錄製的黑膠,你可曾了解?
    鄭秀文《長恨歌》電影截圖(左) 連袖印花長旗袍局部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右)上世紀上海人的南下潮,把旗袍和電影都帶到香港,地域美學、文化都進一步交流融合。香港還受西方時裝發展影響,對旗袍都面料、剪裁和搭配都有了新的創造,增添了更多時尚感。香港電影還不斷訴說上海故事,推動兩地藝術文化、社會生活的深層對話。
  • 黑膠不是音樂,而是一種生活
    民國時期,黑膠唱片還是老式的78轉唱片(「轉」指每分鐘平均轉速,轉速越快,記錄聲音的時間越短),一張唱片大約只能播放一到兩首歌,播放介質也是老式手搖留聲機。上世紀30年代,美國勝利和英國百代兩家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生產工廠,與國內的大中華唱片三足鼎立,一同製作黑膠唱片。
  • 天一音樂館「冬日幻想」主題黑膠音樂會「圖」
    一年《四季》,音樂始終陪著我們,只有《冬》,才能讓我們有《冬日幻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之旅》吧。12月18日,天一音樂本期特輯《冬日幻想主題黑膠音樂會》,邀請資深愛樂人沈煒老師,用首首美妙的歌曲帶樂友們暢遊冬日幻想。沈煒老師根據冬日的各個主題,設置了各個板塊,雨、雪、北風、火,這些主題啟發了歌者們的奔放與憂鬱,激發了作曲家們的創作力。
  • 2020上海書展|「睡眠圖書館」現身,打造閱讀新場景
    8月12日,2020上海書展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在主會場,一座從嗅覺、聽覺、視覺等各大感官維度打造的「睡眠圖書館」吸引了市民讀者。這裡有好聞的香氛,有鯨魚馬戲團的音樂,還有青年藝術家朱劍辰的互動裝置《星體藝術史》,意在「讓身心回歸自然,回歸良好的睡眠狀態」。
  • 上海小店故事|從擺攤到開店,原創布包夫妻的創業記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上海小店故事|這朵雲一樣的舒芙蕾,只能等你五分鐘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45轉),聆聽高品質黑膠音樂
    如今雖然被更加便捷的數位音樂所替代,但對於真正喜好音樂的發燒友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播放設備。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億智蘑菇提供的,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體驗評測。讓我真正體驗到黑膠音樂的美妙,以及這臺唱機帶來的高品質黑膠音樂。一起感受一下數位音樂與黑膠唱片音樂,所帶來的不同音樂魅力!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是文化,也是生意在世界範圍內,黑膠唱片幾乎流行了整個20世紀。但在中國,黑膠唱片並沒有形成大規模普及的局面。據相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將留聲機帶到上海,以沿街設攤播放唱片為生,留聲機第一次出現在平民的視野中;1908年,在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後,他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
  • 咿咿呀呀的老上海味道:巫1900黑膠唱片機
    如今隨著音樂數位技術的發展普及,這種黑膠唱片機開始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黑膠代表著一種優雅,代表著一種品味。最近有幸體驗了巫1900黑膠唱片機,這篇文章帶你一起認識它。復古外觀,有繼承更是發展拿到這款產品時,我是非常好奇的。它並不像那種傳統黑膠唱片機的設計,它採用了手提箱的設計方式。它的尺寸並不大,也就和我們平常簡單的公文包差不多。
  • 黑膠唱片回潮—回到最初的音樂載體,那一直都存在的黑膠唱機
    作為主張聲音細分的音樂美學品牌巫,其品牌旗下的黑膠唱片機也一直是黑膠唱機市場中的佼佼者。其黑膠唱機系列有著四款外形,而其中最主流,突出的便是巫1900可攜式黑膠唱機,巫的這款提箱式唱機,除了擁有復古、質感強烈的外形以外,保證了音質和避震功能以外,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智能因素與簡化了唱機操作方式。簡單的操作方式以及加入了科技和智能元素的黑膠唱片機,在保持原有的情懷的音樂載體,又結合了新時代的音樂方式,擺脫了被淘汰的命運。
  • 懷舊黑膠唱片機融入科技,HYM-Seed黑膠智能音箱評測
    說到黑膠唱片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見到了,除非你是一個摯愛黑膠唱片的人。而黑膠唱片其實在20世紀是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因為黑膠唱片聽覺上更保真,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播放音樂的方式是越來越簡單,手機成為了較為普遍的聽歌設備。那麼黑膠唱片機就這麼被遺忘了?
  • 一個小眾愛好 寧波藏友洛奇收藏黑膠唱片6000餘張
    2012年,洛奇音樂圖書館裝修完畢,這些音樂發燒友終於有了一個家。不大的空間裡,音響、播放設備佔了三分之一,包括一臺上個世紀50年代的古董黑膠唱片機、一臺現代工藝黑膠機和一臺松下古董卡帶機,洋味十足。所有黑膠唱片和CD分門別類密密麻麻排列在靠牆的架子上。另一側,則是用來待客的長桌和茶席,一中一西和平共處。  「對音樂,我們始終有一種敬畏感。
  • 在寧波開一家黑膠唱片店是什麼體驗?90後的他做到了
    「螞蟻們」的故事。 黑膠音樂,有一種治癒力和修復力 在王達的故事裡,聽黑膠更像是一種找尋兒時回憶的過程。王達是一名黑膠愛好者,也是我們見過的愛好者裡相當年輕的一位。90後大多都沒有經歷過那個黑膠流行的年代,王達也只是在小時候,聽過老家裡唱片機的吟唱。 「那種聲音是我兒時的記憶,這是現在一切數位化音樂都替代不了的。」王達說,「每次聽到黑膠音樂,就好像找回了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它是在修復我的耳朵。」
  • 限量黑膠唱片、珍藏卡帶牆、音樂大咖分享會……這場燃爆廈門的...
    展出了超100張復古黑膠唱片及黑膠唱片機近千張珍藏卡帶、超百位明星專輯CD、復古卡帶機、CD機等更有周杰倫、小虎隊等明星絕版CD及磁帶在這裡,50年的音樂記憶成為了可觸可感的實體讓觀展者們親身體驗一代代音樂的變遷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合院的音樂店70年代的黑膠、80年代的磁帶90年代的CD、00後的音樂耳機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黑膠唱機大量流行是20世紀50~80年代,根據尺寸的不同叫「LP/SP「唱片,在那個年代屬於最流行的音樂存儲介質,同時也是Hi-Fi的代名詞,它幾乎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的音樂情懷。後來隨著更便宜、方便的磁帶、CD 光碟出現,體積較大、播放方式複雜的黑膠唱片逐漸被取代。
  • 上海小店故事|在菜場裡下館子,是怎樣的體驗?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黑膠唱片幾乎是在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唱片因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從聽感上給人最好的體驗,它作為一種聲音和聲音的載體,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們炙熱的音樂情懷。許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取名為黑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