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學習中醫,認識中醫。
在《內經》的《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夫經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之和之,……其形乃彰,生氣以長」,講的是經絡暢通與養生保健和疾病治療的密切關係。
經絡是人體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其遍布人體,縱橫交錯,把人體的皮膚肌肉、四肢百骸及五臟六腑全部井然有序地互相聯繫起來。經絡最主要的構成是連接體表和臟腑的12條主經,以及貫通背部、腹部的督脈和任脈,即人們常說的 14 經脈。每條經脈上又有若干呈特殊感應點和刺激點的腧穴即穴位。
經絡是一種網絡周身、聯通整體與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通道。除此之外,其尚有抗禦病邪、反映病症和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功能。
經絡養生,方法眾多中醫學中獨具特色的針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穴位藥物貼敷、傳統健身功法等適宜技術,由於其主要作用就在於通過刺激、鍛鍊經絡與穴位,使得經絡暢通,氣血順暢,陰陽平衡,臟腑強健,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所以這些均是常見的經絡養生方法。
膀胱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膀胱經從起於面部睛明穴,止於足小趾外側,巡行經過面部、頭部、背部、腿腳部;巡行時間為15點~17點。膀胱經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時刻保持膀胱經通暢,才能無毒一身輕。如果想減掉後背和臀部的贅肉,在後背的膀胱經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體有三大排毒的途徑:
第一條:通過輸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這是體內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條通道;
第二條:通過大便把內體髒東西排出體外,其實毒素從尿中排出去對人體來講更為重要,因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對生命也沒有什麼影響,但若三天不小便,那這人就比較危險了;
第三條:是毛孔,通過發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經是掌控尿液和汗液這兩條通道的,所以這條經絡一定不可以被堵住。
膀胱經上的穴位
1. 精明穴——治療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2. 攢竹——對熱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紅腫,按摩此穴位,立刻見效。
小技巧
1. 用10個小手指肚每天疏理頭上的膀胱經50次,可通鼻,治療眼疾,頭痛,癲癇。
2. 經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後側,可以減肥,還可以排除體內的寒氣,對身體是個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胃經:讓人睡得香,胃口好足陽明胃經起於面部的承泣穴,止於足部的食指歷兌穴,走向經過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腿足部;胃經上共有43個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胃經的循環在辰時,7點~9點,所以在這個時間我們一定要進食早餐;如果你已是胃經不通的症狀者,可用甜橙、檸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來按摩。
胃經是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胃經暢通無堵,讓人睡得香,胃口好,臉色紅潤,還可以讓人返老還童。胃經是管理腸胃功能的,腸胃功能一旦失調,整個人就會虛弱下來。
胃經上的穴位
1. 承泣:可以快速緩解迎風流淚,青光眼。
2. 四白:如果出現黑眼圈,眼睛脹痛,酸澀,近視,堅持按摩四白,很多問題就可以消失了。
3. 頰車:面部神經麻痺,夜裡磨牙,咬牙,按摩此穴有很好的效果。
小技巧
在軟床上跪著來回走一走,這樣體內的氣血就很容易流到膝蓋上去,這些新鮮的氣血就相當於膝蓋上的潤滑油,可以治療中老年人常見的膝蓋酸痛,腿腳不靈,老寒腿,高血壓等病;對年輕人來說,還是最常見的瘦腿之法。
膽經:解身心煩憂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中醫經絡中重要的一條經絡,起於面部的瞳子髎穴,繞過耳後經過頸部,胸部、腹部、腿部、足部無名指止。經絡共有44個穴位,遍布較多的在面部和小腿足部;其循環在23點~1點。
消除疾病,立竿見影,想成將軍,先有膽氣,大解身心煩憂。(人生氣就會在肝那裡藏著,藏的太多後,發洩不出去,到膽那兒堵住了,就成了膽囊炎,膽結石,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濁氣排出,肝臟跟外界沒有通路,她只能藉助膽經這條經絡。)
膽經不通會引起頭痛、偏頭痛、耳鳴、乳腺疾病、膽結石、靜脈曲張等;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膽經循行時間睡得好,就能頭腦清醒,面色紅潤,早上起床再敲打膽經,效果更加。如已出現病狀可用葡萄柚、天竺葵、杜松、來按摩肝膽經。
膽經不通的表現
1. 通常會有膽汁上溢的現象,早上起來就會口苦。
2. 臉上像蒙了一層灰。
3. 經常偏頭痛,坐骨神經痛或乳腺方面的問題。
4. 婦科病也是由膽經所主。
5. 有的人一會冷,一會熱,也是膽經不通造成的。
6. 有的人經常嘆氣,兩肋痛,都是膽經淤堵有關。
膽經上的穴位
1. 肩頸穴:治療痛症,乳腺疾病,淋巴結核。
2. 淵腋穴:質量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痛,腋窩出汗。
脾經:化掉慢性病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腳趾的隱白穴,止於胸上方的大包穴;其走向由腳到腿,腹部,止於胸部,經絡上共有20個穴位;脾經循行時間在9點~11點,此時間按摩脾經,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可配合姜、甜橙、檸檬、茴香、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脾能夠化掉任何慢性病,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經經絡不通則會引起肌肉鬆弛,乳腺增生、消化不良、月經不調,風溼等問題;
經常按摩脾經,可以增強人體的氣血運行,為防病治療疾病儲備最大的能力。按摩小腿脾經,肥胖者可以變瘦,瘦者可以增胖。長在舌頭上的口瘡,揉心經上的少海穴可以消除,長在嘴唇上的口瘡,多揉小腿脾經上的穴位可以解決。
肝經:保命萬靈丹足厥陰肝經是人體重要的一條經絡,起於足部的大腳趾內側,止於胸部的大敦穴,循行走向、足腿部、腹部胸部,經絡穴位14個;循行時間1點~3點。
肝經經絡不通會引起乳腺增生、慢性肝病、月經不調、子宮問題等。常按摩肝經,則可起到疏通的功能,可配合快樂鼠尾草、洋甘菊、迷迭香、佛手柑、薰衣草等精油按摩,效果更佳。
大腸經:守護皮膚和肺1.打通大腸經可有效防治皮膚病。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即皮膚和毫毛)如肺功能弱體內毒素就會在大腸經淤積。臉上的痘疹、身上的溼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 大腸經屬陽明經,即氣血很旺的經絡。可幫助人體增加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如手腫脹,按大腸經上痛點即可。
3.
大腸經有很好的通便效果。用手敲大腸經小臂這段,如長期便秘的人這段會很敏感。還有一種方法,即推按二三間到商陽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側處)這一段大腸經。
大腸經的要穴
1. 商陽穴
在食指大拇指側處,要用指甲掐它,調節便秘。
2. 合谷穴
強壯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經痛、面部拘攣),最有效治牙痛。如何治牙痛有效果:右側牙痛掐右側合谷穴,左側牙痛掐左側合谷穴,如想更有效果同時掐同側的耳垂。
3. 溫溜穴
郄穴治急症,補陽氣的作用,體寒可用艾炙法,體內躁熱可刮痧去火。可治急性起痘。
4. 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
合穴治臟腑,有降血壓的作用,可治皮膚病,還有通便效果。
5. 肩髃(yú)穴
肩髃穴位於人體的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
是最易受風寒的穴位,如五十肩、肩周炎,如內熱型的人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得了五十肩不容易治好,因為是積了幾十所的風寒了,年青時預防方法:睡覺穿上短袖防止風寒進入。
6. 迎香穴
通鼻竅的功效,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
三焦經:夜晚打開的排毒路徑今天你排毒了嗎?手少陽三焦經是排毒較好的一條經絡,起於無名指的關衝穴,止於面部的絲竹空穴,循行手部、肩頸部、頭部、面部等,經絡穴位20個。
三焦經不通會引起手臂麻木、肩頸酸痛、肩周炎、喉嚨痛、嗓子幹、偏頭痛、眼部皺紋等;循行時間21點~23點,在此時間按摩和敲打可起到保健的作用。如已出現三焦經不通引起的問題,可用尤加利、薄荷、薰衣草等精油按摩。
小腸經:調節全身水液小腸有一個主要的功能叫分清泌濁,就是把從胃消化來的食物中的營養東西吸收了,把糟粕的東西排出去。小腸經的經絡走向是從小手指的少澤穴到手臂,到肩膀後側,到耳後繞過耳朵到聽宮穴止,經絡穴位19個,循行時間是13點~15點。
按摩小腸經可改善肩頸和頸椎疾病,並能起到大腦供血的作用,可配合天竺葵。小腸經主液,所有與液有關的疾病,如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胃液,胰腺,前列腺等,都可以通過疏通小腸經來改善。
肺經:保護鼻子和嗓子肺經起於大拇指少商穴,止於胸部中府穴,經過手臂內側,共11個穴位;其循行時間是3點~5點。
肺經可以治療與肺相關的毛病,肺開竅於鼻,所以鼻子的毛病與肺經有關,還與喉嚨有關,所以嗓子的問題能從肺經上得到解決。打通經絡,最重要的目的是排除濁氣,好多人一揉肺經就老打嗝,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肺主咳喘、心煩、掌中熱。
肺經的要穴
1. 中府穴
胸骨中旁開六寸處。中府指中氣之府。中氣指脾肺之氣。中府穴是脾肺之氣匯聚之處,可兼治脾肺兩髒之病,治療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等。
2. 天府穴
液橫紋下三寸。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點一墨點,手平行與地用頭去觸胳膊,胳膊上有黑點處即是天府穴。
鼻氣通於天,肺開竅於鼻,因此也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要穴。
3. 尺澤穴
肘橫紋外側邊上。尺——暗指腎,澤——雨露,即是補腎的穴位,肺經屬金,尺澤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腎,所以這指金生水。腎虛會上實下虛,氣都淤上邊來了,揉此穴有降逆氣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壓、哮喘。
4. 孔最穴
腕橫紋上七寸,肺經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或開熱不出汗,可起發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 列缺穴
兩手虎口相對,食指下邊的凹陷處。
治療小兒遺尿,偏頭痛,處感風寒引起的頭疼,治落枕,頭項尋列缺,即頭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 經渠穴
橈骨頭(橈骨莖突)凸起處外側邊緣。側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虛寒或肺熱引起的咳嗽。
7. 太淵穴
腕橫紋邊外側,穴位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較好。
是肺經的原穴,大補穴,補氣。脈之會穴,可治靜脈曲張、心血管病等。
8. 魚際穴
手平伸像魚肚子邊際處。屬火穴。
治療熱性咳嗽、喘促、心中煩熱,小孩疳積症即消化不好。
9. 少商穴
治療咽喉痛的要穴。指掐效果不佳,用三稜針點刺一滴血效果好。
心包經:心臟保護神心包可以調節心臟功能,是心臟的保護神。心包經是從乳房的正中間的天池穴,經過手臂內側,走到中指的中衝穴;循行時間為19點~21點,平時敲打心包經,相當於為生命上了雙層保險。
心包經上的穴位
1.內關穴: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等;
2.勞宮穴:心痛,心悸,癲狂、口瘡等問題。
心經:心情調節劑心經的起點在腋窩下的極泉穴,終點在小指的少衝穴,循行時間在11點~13點。心經主要是調節情志的,每天捏2~3次,每次3分鐘,心裡便覺得很輕鬆,很清爽。
心經的功能可以治療心臟原發的疾病,可以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精神錯亂,抑鬱症,手掌心老是發熱,手掌出汗。
腎經:保持年輕的訣竅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的湧泉穴止於胸部上方的俞府穴,走向循行足部、小腿、大腿、腹部、胸部,共有27個穴位,遍布比較多的穴位在腹部和胸部。
循環在酉時最旺,即17點~19點,在此時按摩可以起到很大的保健作用。腎乃先天之本,腎氣強壯衰老就慢。
腎經上的穴位
湧泉穴:昏厥、中暑、癲癇、小兒驚風等急症及神志病患;頭痛,頭暈等。
督脈:人體太陽升起的地方主一身陽經。人體太陽升起的地方,督脈強壯,才可以頂天立地。
督脈上的穴位
1.大椎穴:祛除熱毒,抵禦風寒,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要吃藥,就在此穴拔罐,刮痧。
2.命門穴:常灸命門,能夠培元固本、強健腰膝。
任脈:調理五臟六腑打通任脈,萬毒不侵。調理任脈時,要注意三點:
1. 拿艾條燻蒸肚臍眼(神闕穴),這個有大補的作用
2. 在中脘和下面的氣海拔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的作用,調神安心。
3. 經常推腹,揉羶中穴。
按摩經絡上的穴位診斷1. 酸——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把氣血多引點進來,就不會酸了,比如經常不爬山的人,一爬山腿就酸了,就是氣血不足,相對而言,酸是一件不錯的事情,證明經絡已經通了,就是暫時缺點血,需要補一補。
2. 酸痛——缺血的同時還沉積了一點瘀血,拔罐是最好的。
3. 脹——氣很足,是愛生氣的那種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會脹,此時不要拔罐,否則會更脹。
4. 脹痛——火力比較壯,愛生氣,脾氣大,表明體內氣有餘但血不足,等於血分配的不好。
5. 痛——有血瘀,要拔罐。
在推經絡時,如果痛點比較多,可以用刮痧的方法,因為一些瘀血長期瘀滯在那裡,不把瘀血放出來,就會老痛。若刮不出痧來,可能是氣血不足,需要補一補氣血再刮,補氣血可以吃一些補血的食物,比如大紅棗,山藥薏米粥等。
另外脹痛的時候不要拔火罐,因為脹痛是濁氣堵在那裡,拔後並不能給他打開個口出氣,反而把堵的東西全部堵在拔罐的部位,讓人更感覺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