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幕的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邀集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協會、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等全國有代表性的大型博物館和圖書館。海派文化、徽派文化、吳越美學……一起來看看它們的文博文創產業成果吧↓
上博、上圖、上博協:彰顯海派文化的精髓
截至2019年,上海的博物館和紀念館數量超過130家,館內藏品實際數量超過200萬件,每年自主開發文創產品1100多種,全年文創產品銷售額近6000多萬元。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作為其中的優秀代表,聯袂展現於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示傳承文脈、海納百川、推陳出新的文創精華。
上海博物館通過運用數字展示、視頻、燈光、裝飾物等,營造出具有獨特海派氣韻的文博文創精華。它此次參展的優秀產品為江南春意系列文創產品。其靈感來自於上博2020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它以文徵明《江南春詞意圖卷》為切入點進行創意開發,以清新的江南藍綠色為主色,搭配明快亮麗的橙色作為對比,包括人居與山水(戶外產品和服飾為主,包括藝術帳篷、休閒墊、風箏等產品)人文與境界(茶具、香事、越酒等產品)兩大主題20餘種50多款文創產品。此外,上博將現場舉辦「上博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項目」發布會、文創企業與文博企業對接會等活動。
上海圖書館將在展會現場再現徐家匯藏書樓的風採。它是海派文化之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展覽共分為六個部分,從「識華觀流」、「漢學流變」、到「中學西傳」、「西學東漸」,再到「格致互通」,最後匯聚成一條近現代上海城市文明「融匯創新」之路。此外,上海圖書館還將舉辦「上海圖書館IP資源暨東館開館文創項目」發布會等活動。
上海博物館協會擁有會員單位114家。此次參展的單位有國際乒聯博物館、龍華烈士紀念館、無線電博物館以及嘉定博物館等。
南京博物院:展現中華文明的神韻
南京博物院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創意展覽、文創衍生品、文博社會教育活動三個單元,全面展示南京博物院的文化創意新成果。
南京博物院參加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的展區,推出了「丹青婉約大雅齋」、「翎靜芳馨」、「所謂伊人」、「南博寶藏」、「夢中紅樓」、「盛世華彩」等特色展櫃。南京是王羲之、顧愷之、李白、謝靈運、王安石、湯顯祖、曹雪芹等藝術大師生活與創作過的地方,向世界貢獻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文化精品。該展區展示了8大主題、15個系列展品,共同演繹出千古金陵、人文江蘇、浩瀚中華的文化藝術篇章。
浙江省博物館:抒寫吳越美學的魅力
浙江省博物館創建於1929年,初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也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經過80餘年的發展,它已發展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同時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在2004年1月1日,率先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實行向社會免費開放,館舍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浙江省博物館對外開放的主要場館包括孤山館區、武林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黃賓虹紀念室、沙孟海舊居、文瀾閣等。
浙江省博物館也是全國率先開展IP開發和藝術授權產業的博物館之一,並且在2015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博物館文化產品示範單位」,在2017年參與推動「浙江省文瀾閣博物館商店聯盟」。該聯盟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博物館主辦,聯合浙江省各有關博物館商店,加盟組成的行業戰略聯合體。該聯盟打造以「文瀾閣」為名的文創開發品牌,入駐全省各地有關的博物館,形成連鎖型的文博文創商店系列,並且在此次長三角文博會上形成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安徽博物院:展示徽派文化之風採
安徽博物院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的參展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創造生活之美」為主題,選取富有徽派文化元素,融入展館設計、施工、布展等過程,彰顯安徽博物院文博文創開發的新成果。
該展區的整體造型融入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築文化風格,又結合了現代創意設計。整個展區通透明亮,特色鮮明,綜合運用LED顯示屏、高清透明展櫃、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化手段進行展示。它包括三個部分:文創展示區域主要展示安徽博物院近年來開發的文創精品;文創銷售區域主要銷售安徽博物院的文創商品;文創互動體驗區域重點打造小型潘玉良油畫作品展等。
資料:長三角文博會
編輯:韓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