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 香港成奢侈品牌最大心病!全球時尚產業第三季度財報匯總

2021-12-18 LADYMAX

奢侈品牌第三季度業績喜憂參半,有分析稱香港零售環境仍未有好轉跡象

作者 | 周惠寧

前所未有地,香港成為過去半年來全球奢侈時尚零售商心中最大的痛。

據香港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2019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較2018年同月下跌18.3%,2019年首9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7.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預計下跌40.8%,百貨公司貨品下跌25.6%,藥物及化妝品下跌21.7%,服裝下跌26.3%,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飾下跌16.6%。

而在10月黃金周假期的前6天,中國內地赴香港的旅客人次同比大跌逾50%,導致香港零售行業進一步遭受打擊,損失或高達28億港元。多位業界人士預計未來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等核心商業區或會出現店鋪退租潮,零售業銷售額也將繼續下跌。

儘管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第三財季收入繼續大漲16%,時裝皮具部門的銷售額在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強勁增長推動下更大漲19%至54.48億歐元,已連續12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但該巨頭依然特別在財報中提到了香港市場零售環境低迷,旗下品牌8月和9月在香港的銷售額大跌40%。LVMH一名高管在巴黎舉行的一次活動中更坦言,奢侈品商店關閉將成常態,香港最終可能淪為一個中國的三線城市。

開雲集團的處境則不容樂觀,核心品牌Gucci銷售額增長13.3%至23.74億歐元,遠不及上年同期的35.7%增速,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業績放緩。集團財務長Jean-Marc Duplaix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強調,業績增速放緩主要受上年同期的高基數以及期內香港品牌門店非計劃內關店影響,Gucci在亞太市場的直營可比零售額增幅較上年同期的42%驟然放緩至18%,在重要的北美市場的銷售額則因遊客數量減少錄得2%的下跌。

相較之下,同樣在香港零售市場遭到打擊的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業績加速增長,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18%至17億歐元,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大眾21.5%至25.73億歐元。據悉,愛馬仕計劃2022年在法國東部開設一個新的皮革製品工作坊,以滿足各地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該工作坊將應用新技術,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並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此外,Burberry、Salvatore Ferragamo和Tod's等奢侈品集團均在財報中提及業績受到香港零售環境惡化的拖累。Salvatore Ferragamo已明確表示短期內不會再對香港進行新的投資,Tod's執行長Diego Della Valle則透露品牌已將在香港市場遭受到的潛在損失規劃到預算中,截至繆目前Burberry稱沒有關店計劃,但據數據顯示Burberry上半財年在香港的銷售額出現雙位數的下跌,其在亞太市場的收入依然增長6%至5億英鎊。

另據香港多家媒體消息,位於銅鑼灣購物街區的Chanel美妝新店近4個月以來一直被寫著「即將開業」的布板覆蓋,此前Chanel原定於11月6日在香港啟德郵輪碼頭舉辦的2019/2020早春度假系列時裝秀也被取消。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也已決定在旗艦店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Gucci與Moncler在該地區的銷售額則直線下降。

有分析直言,若零售環境仍未有好轉跡象,香港或將成為一座「幽靈商店」之城。有數據顯示,香港旺角購物區的門店空置數已達200家。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有部分奢侈品牌開始轉移重心,開始預設亞洲新的「購物天堂」。10月底,Louis Vuitton在韓國首爾開幕了全新旗艦店Louis Vuitton Maison Seoul,並舉辦了盛大的開幕派對。

東亞文化裡個人價值需要被社會承認,這或許是為什麼奢侈品在此特別暢銷的原因。

據韓國央行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消費者信心連續第三個月改善,自4月以來首次顯示出樂觀情緒,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一個月前的98.6升至100.9,因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和經濟復甦的預期提振了信心。值得關注的是,11月1日起全球各大箱包、名表和珠寶奢侈品牌紛紛上調旗下產品在韓國市場的售價,其中Louis Vuitton將旗下多款人氣箱包產品在韓國的售價上調4%到7%,Chanel也上調了多款人氣手提包的價格。

盤踞美國輕奢侈市場的兩大巨頭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和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團則似乎正逐漸從「T恤事件」的陰影中走出,各自又開始在不同領域暗自較勁。

上周Coach突然畫風驟轉,宣布50歲的女演員、歌手兼製作人Jennifer Lopez取代27歲的Selena Gomez成為品牌全球代言人,引發廣泛關注。集團新執行長Jide Zeitlin曾指出,Tapestry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與不同的消費群體產生有意義的共鳴將是轉型升級新階段的重中之重。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Coach此次籤約Jennifer Lopez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壓制Capri集團。據悉Jennifer Lopez曾是義大利奢侈品牌Versace潛在的代言人選,今年9月更登上該品牌秀場成為壓軸模特,而Versace於去年被Capri集團收入囊中,Versace和Michael Kors原代言人楊冪則於今年轉投同屬Tapestry集團的奢侈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

和Coach不同的是,於1981年創立的Michael Kors的戰略核心明確地放在了「創新」和「邀新」上,近兩年來先後推出Whitney、Mercer和CECE系列手袋,在品牌與楊冪的合約到期後,又一口氣任命了吳磊和宋祖兒兩位95後青年演員為代言人。今年5月,Michael Kors還與董又霖、Sunshine組合、Fil小白和艾克裡裡等年輕一代KOL展開合作,被視為Michael Kors在明星策略上的又一大膽革新。

為提升品牌在亞洲市場的影響力,Michael Kors今年初也把明星策略延伸到日韓市場,宣布日本女演員兼模特Tsubasa Honda和韓國藝人林允兒為品牌形象大使,國際上該品牌則與Bella Hadid和Gigi Hadid等90後超模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繼關店重組和數位化後,「換帥」成為各大運動服飾和時尚品牌下半年的關鍵詞,高管持續動蕩。據時尚商業快訊,在過去短短的一個月內,先是Nike和Under Armour的執行長Mark Parker和Kevin Plank同日宣布下臺,Champion母公司財務長也於本周宣布將離職,德國運動服飾集團adidas全球品牌總監Eric Liedtke則將於12月31日正式離任。

美國服飾品牌Gap執行長Art Peck也即將離職,集團現任非執行董事長Robert J. Fisher將擔任集團臨時總裁兼執行長。Art Peck在Gap集團工作了近15年,並從2015年起擔任執行長,曾嘗試改變領導層,但收效甚微,後於今年初提出剝離集團決旗下表現最好的Old Navy品牌。

今年迎來70歲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日趨逼近自己早前設下的退休年齡,雖然目前未公布正式人選,但他已於今年初任命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高級副總裁赤井田真希出任優衣庫日本公司的執行長,是繼迅銷集團創始人、總裁兼 CEO 柳井正之後,優衣庫日本的第三位執行長,也是優衣庫歷史上第一位女性 CEO。

有業界人士認為,在瞬息萬變的時尚行業,換帥通常意味著品牌即將發生重大變革,面對愈發多變的市場環境,無論是運動服飾巨頭Nike、adidas還是Zara、H&M和優衣庫等傳統快時尚品牌都必須做出更大膽的革新,才有可能繼續打動消費者。

高端護膚品牌則繼續成為美妝行業的主要增長引擎,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和寶潔集團在最新一季度均錄得破紀錄的業績表現。

在包括中國內地的亞太市場,雅詩蘭黛集團收入增長最強勁,同比大漲24%至10.58億美元,幾乎所有品牌在該市場均實現雙位數的銷售額增長,但集團在香港的銷售額因部分門店被迫關店而受到了一定打擊,跌幅達20%。雅詩蘭黛集團財務長Tracey強調,中國內地消費者對旗下品牌產品的需求並未放緩或減弱。

全球最大美妝零售巨頭歐萊雅集團則表示業績並未受任何影響,第三財季集團銷售額在包括中國內地市場的亞洲需求強勁刺激下同比增長7.8%至71.8億歐元,撇除匯率影響增幅高達11%,創近十年來最大增幅,主要受旗下蘭蔻等高端品牌推動,其中線上業務銷售額增幅高達47.5%,佔總銷售額的13.5%,旅遊零售銷售額也大漲20.8%。

另一日化巨頭寶潔集團也於最新一個季度錄得超預期的業績數據,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178億美元,超過預期的174.2億美元,創近一年來最大的季度增幅,旗下的SK-II已連續超過20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速。

有分析指出,高端化妝品在走俏的背後是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從有到優」的生活。在美妝產品細分消費群體中,凱度消費者調查研究顯示20至29歲的年輕女性已經成為美妝消費的主力軍,尤其喜歡高端品牌,其中90後消費者買走了中國一半的高端化妝品。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在經過近半年的拉鋸後,Coty集團終於如願以償拿下新興美妝品牌中的黑馬Kylie Cosmetics,將以6億美元收購Kylie Jenner個人美妝品牌Kylie Cosmetics 51%股份,交易最快將於2020財年第三季度完成。有分析人士指出,該交易的達成意味著Kylie Cosmetics整體估值已接近12億美元。

種種跡象表明,在短期的消費熱潮過後,奢侈時尚品牌們也不得不沉下心來面對真正的品牌經營問題。

以下是根據微信公眾號LADYMAX數據匯總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涵蓋奢侈品牌、輕奢侈、快時尚、運動品牌、珠寶品牌以及美妝集團。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1% 市值約為2057億歐元

在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內,LVMH銷售額同比大漲16%至383.98億歐元,其中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11%至133億歐元。在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強勁增長推動下,LVMH時裝皮具部門第三季度銷售額大漲19%至54.48億歐元,已連續12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增長。(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6% 市值約為689億歐元

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4.2%至38.84億歐元,增幅較上年同期的26.7%明顯放緩。核心品牌Gucci銷售額增長13.3%至23.74億歐元,遠不及上年同期的35.7%增速,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業績放緩,前9個月銷售額增長17.5%至69.91億歐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1% 市值約為715億歐元

中國內地消費者需求依舊高漲,愛馬仕第三季度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額大漲20.1%,推動品牌整體業績大漲18%至17億歐元。其中核心的皮革和馬具部門銷售額大漲12%,成衣和配飾部門銷售額增幅為17%,絲綢和紡織品業務上漲8%,手錶部門銷售額大漲14%,涵蓋珠寶、生活方式等業務的其他部門收入大漲22%。(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5% 市值約為400億瑞士法郎

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銷售同比增長9%至74億歐元,略低於分析師預期,淨利潤則大跌61%至8.7億歐元。集團執行長Johann Rupert表示,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在線業務32%和珠寶部門8%的增幅提振,在中國內地和韓國積極的銷售表現推動下,歷峰在亞太市場的收入增長7%,但在香港錄得雙位數的跌幅。(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1% 市值約為85億英鎊

在截至9月28日的6個月內Burberry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12.81億英鎊,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3%,調整後的營業利潤增長5%至2.03億英鎊,按新會計準則計算稅前利潤大漲14%至1.5億英鎊,除去新措施的影響,利潤增幅則為11%。(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5% 市值約為31億歐元

Salvatore Ferragamo在截至9月30日的前9個月內銷售額同比上漲2.3%至9.943億歐元,毛利率為63.6%,淨利潤則下滑0.5%至6500萬歐元。在中國內地16.3%增幅的推動下,亞太地區成為Salvatore Ferragamo最大市場,銷售額同比上漲2.7%至3.73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37.5%,但香港銷售額卻錄得大跌45%。(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 市值約為13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9個月內Tod's集團收入同比下滑4%至6.77億歐元,其中核心鞋履部門銷售額下滑3.4%至5.432億歐元,皮革製品和配飾部門下跌4.8%至9150萬歐元,服裝產品銷售額減少9.9%至4240萬歐元。值得關注的是,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1.564億歐元。(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9% 市值約為22億歐元

義大利奢侈羊絨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今年前9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8.8%至4.59億歐元,主要得益於中國和歐洲地區等市場的業績增長推動。報告期內,北美成為該品牌最大的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9.2%至1.482億歐元,歐洲地區銷售額增長9.6%至1.395億歐元,中國市場銷售額則大漲14.4%至4350萬歐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4% 市值約為101億歐元

儘管受到香港零售環境惡化的一定影響,義大利奢侈羽絨品牌Moncler第三季度收入按固定匯率計算的增幅依然錄得10%,前9個月的銷售額更大漲12%至9.59億歐元,但不及分析師預期的9.9億歐元。報告期內,Moncler在包括中國內地的亞洲及全球其它地區的銷售額增幅達15%,義大利本土市場銷售額增長4%,歐洲其它地區的收入增幅則為7%。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4% 市值約為56億加元

在截至9月29日的第二財季中,奢侈羽絨品牌加拿大鵝Canada Goose收入同比大漲27.7%至2.94億加元,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673億加元。得益於百貨商店對大衣和夾克訂單的增加,其批發業務收入大漲22.2%至2.198億加元,零售和在線業務收入同比大漲47%至7420萬加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2% 市值約為74億美元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第一財季銷售額同比下跌1.4%至13.6億美元,淨利潤錄得2000萬美元,雖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但超過分析師預期。報告期內,Coach銷售額增長1%至9.66億美元,Kate Spade銷售額下跌6%至3.06億美元,Stuart Weitzman銷售額下降9%至8700萬美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7% 市值約為57億美元

旗下擁有Michael Kors、Versace和Jimmy Choo的美國輕奢集團Capri第三財季銷售額同比大漲15.1%至14.42億美元,毛利率為60.6%,淨利潤則下跌7.8%至1.77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原因是香港零售環境持續惡化以及此前Versace的「T恤事件」,原亞洲品牌大使楊冪在事情發生後立即終止合同解約。(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市值約為72億美元

在截至11月3日的第三財季內,PVH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2.5%至25.9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淨利潤則大跌13.9%至2.09億美元。期內,Calvin Klein從去年的時尚與商業失衡問題中逐漸恢復,銷售額微升至9.689億美元,Tommy Hilfiger銷售額則大漲約10%至12.4億美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下跌18% 市值約為8億歐元

得益於中國等亞太市場的強勁業績推動,旗下擁有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和De Fursac品牌的法國時裝集團SMCP第三季度銷售額大漲10.8%至2.745億歐元。其中核心品牌Sandro銷售額大漲12.2%至1.33億歐元, Maje則增長10%至1.083億歐元,包括De Fursac和Claudie Pierlot的其它品牌部門銷售額增長8%至3290萬歐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下滑21% 市值約為30億歐元

德國高端服裝集團Hugo Boss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至7.2億歐元,營業利潤則從9200萬歐元減少至8300萬歐元,低於預期。期內Hugo Boss在包括中國內地的亞洲市場收入錄得2%的增長,在美洲的銷售額則大跌8%。(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 市值約為81億美元

美國設計師服飾集團Ralph Lauren在截至9月28日的第二財季中收入同比增長1%至17.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5%至1.98億美元。財務長Jane Nielsen表示,得益於電商業務的推動,亞洲地區收入增長4%,主要得益於中國內地收入22%的強勁增長,香港的收入則大跌27%。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7% 市值約為2.1億歐元

在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內,義大利奢侈品牌Moschino母公司Aeffe集團收入增長1.7%至2.69億歐元,淨利潤則大跌16.7%至1340萬歐元,其中只有Moschino的銷售額錄得增長,Alberta Ferretti和Philosophy兩個品牌收入則出現下滑。報告期內,佔總收入68%的服裝銷售疲軟,下降1.3%,皮具和鞋履部門的服裝銷售額則增長9.1%。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2% 市值約為249億港元

奢侈箱包集團新秀麗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2.5%至9.215億美元,經營利潤大跌14.3%至1.049億美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同比大跌23.8%至6200萬美元。對於銷售業績的下滑,新秀麗公告解釋原因是由於銷售組合、歐洲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若干市場增加銷售推廣所致。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5%  市值約為355億美元

Vans母公司、美國服裝集團威富第三季度收入增長5%至34億美元,不計收購和資產剝離,調整後的收入增長了6%,淨利潤則同比大漲28%至6.5億美元。報告期內,該集團在中國市場錄得20%的強勁增長,推動國際市場收入增長4%。(詳細數據

自3月21日上市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4% 市值約為66億美元

Levi's第三財季銷售額同比上漲4.3%至14.5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14.4億美元,毛利率為53%,淨利潤則下跌4.2%至1.245億美元。其中,Levi's在美洲的營收錄得7.71億美元,在歐洲的營收為4.63億美元,在亞洲的營收為2.13億美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8% 市值約為13億美元

美國服飾零售商Guess第三季度收入增長1.7%至6.16億美元,但不及分析師預期的6.2億美元,淨利潤則錄得124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淨虧損1340萬美元。本月初,Guess宣布Katie Anderson為新財務長,接替在該公司工作了近10年的Sandeep Reddy,任命將於12月2日生效。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7% 市值約為53億美元

維密母公司L Brands第三季度財報,集團銷售額下降4%至26.77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跌2%,淨虧損則從上年同期的4280萬美元擴大近6倍至2.52億美元。其中,維密品牌銷售額繼續下跌2%至14.12億美元,同店銷售額減少2%,已連續6個季度錄得下滑。(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6% 市值約為2686億瑞典克朗

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三財季內,瑞典快時尚巨頭H&M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12%至625.72億瑞典克朗約合62.5億美元,淨利潤大漲25%至50.1億瑞典克朗約合5億美元。有分析表示,H&M業績復甦的原因主要在於集團所採取的數位化策略正逐漸生效。(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5% 市值約為7萬億日元

日本快時尚巨頭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在截至8月底的財年內銷售額同比上漲7.5%至2.29萬億日元約合1515億人民幣,淨利潤則上漲5%至1625.78億日元約合107.5億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得益於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銷售表現,優衣庫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同比大漲14.5%至1.026萬億日元約合679億人民幣。(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34% 市值約為63億美元

美國服飾集團Gap在截至11月2日的第三季度內,Old Navy同店銷售額下跌4%,而去年同期為增長4%,Gap集團整體銷售額也減少2.2%至40億美元,利潤大跌47%至1.4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該集團旗下的現金奶牛Old Navy在獨立分拆後將從2020年起退出中國市場,未來會把業務重心放在北美市場,以實現效益最大化。(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2% 市值約為25億美元

Urban Outfitters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4%至9.8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0億美元,毛利率為32.5%,淨利潤則大跌28%至5600萬美元。其中核心的同名品牌銷售額無增長,Free People銷售額增幅為9%,Anthropologie Group收入增幅則為4%。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19% 市值約為10億美元

在截至11月2日的第三季度內,美國青少年服飾品牌Abercrombie&Fitch銷售額與去年基本持平,錄得8.63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淨利潤則大跌73%至650萬美元。鑑於美國零售環境也不容樂觀,該品牌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旗艦店將關閉。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7% 市值約為1173億美元

在截至8月31日的三個月內Nike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7%至106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淨利潤大漲24%至13.6億美元,其中所有品類和地區銷售額都獲得增長,北美地區營收同比增長3.6%至42.9億美元,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區營收同比增長6.4%至27.7億美元,大中華地區營收同比猛增22%至16.8億美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53% 市值約為564億歐元

adidas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上漲6%至64.1億歐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63.2億歐元,營業利潤則與上年同期持平錄得8.97億歐元。執行長Kasper Rorsted表示,期內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品牌在歐洲市場的銷售表現有所改善。(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2% 市值約為107億歐元

德國運動服飾品牌Puma第三季度銷售額大漲17%至14.8億歐元,毛利率上升至49.7%,息稅前利潤大漲25%至1.62億歐元,今年前9個月Puma銷售額增長16%至40.2億歐元。期內,Puma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增幅錄得26.5%,美洲地區增長18%,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銷售額則上漲8%。(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市值約為82億美元

美國運動服飾集團Under Armour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1%至14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4.1億美元,毛利潤錄得48.3%,淨利潤為1.02億美元。期內,集團在北美地區營收同比減少4%至10億美元,國際業務則增加5%至3.68億美元,服裝收入增長1%至9.86億美元,鞋履收入大跌12%至2.51億美元,配飾收入增長2%至1.18億美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27% 市值約為44億美元

美國多品牌鞋履零售商Foot Locker在截至11月2日的第三財季銷售額同比上漲3.9%至19.3億美元,淨利潤下滑3.8%至1.25億美元,可比銷售額同比增長5.7%。在2019財年前9個月,Foot Locker淨利潤同比下滑6.8%至3.57億美元,銷售額則同比上漲2%至57.8億美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0% 市值約為47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UGG母公司Deckers集團銷售額同比上漲8%至5.42億美元,毛利率為50.4%,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營業利潤增長7.4%至9710萬美元。期內,核心品牌UGG銷售額同比上漲2.2%至4.04億美元,HOKA ONE ONE的銷售額則大漲49.9%至7810萬美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1% 市值約為63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美國戶外運動服飾集團Columbia銷售額大漲14%至9億美元,淨利潤則大漲19%至1.19億美元。期內核心的同名品牌銷售額同樣大漲14%至7.29億美元,Sorel銷售額則大漲27%至1.16億美元,prAna和Mountain Hardwear品牌的銷售額分別下降4%和1%至3850萬美元和2270萬美元。

自今年以股價累積下跌5.6% 市值約為58億美元

American Apparel母公司Gildan集團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1.95%至7.39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7.9億美元,淨利潤大跌8.2%至1.05億美元,同樣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報告期內,運動服飾部門銷售額增長1.1%至6.19億美元,內衣和襪子部門收入則大跌15.1%至1.2億美元。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9% 市值約為1435億歐元

全球最大美妝集團歐萊雅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7.8%至71.8億歐元,主要受旗下蘭蔻等高端品牌推動,其中線上業務銷售額增幅高達47.5%,佔總銷售額的13.5%,旅遊零售銷售額也大漲20.8%。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6% 市值約為87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美妝集團Coty銷售額同比下跌4.4%至19.4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但淨利潤錄得52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210萬美元明顯改善。集團執行長Pierre Laubies稱,第一財季是整體業務的關鍵調整期,盈利能力的提升意味著集團轉型策略正在逐漸生效。(相關閱讀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8% 市值約為705億美元

雅詩蘭黛集團第一財季銷售額同比大漲11%至39億美元,超過預期的38.5億美元,剔除貨幣因素則同比增長12%。其中,護膚品收入大漲24%至18.4億美元,化妝品收入增長3%至14.4億美元,香水收入下滑2%至4.6億美元,護髮收入下滑5%至1.4億美元,其它收入則大跌29%至1200萬美元。詳細數據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1% 市值約為3萬億日元

資生堂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8466億日元約合54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上漲1.8%至1033億日元,淨利潤則大漲13.2%至725億日元。考慮到全球大環境不穩定以及香港零售環境持續惡化影響,資生堂決定把2019年年度淨利潤預期從830億日元下調到785億日元至830億日元之間。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3% 市值約為3036億美元

寶潔集團2020財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上漲6.6%至178億美元,淨利潤則大漲12%至3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2億美元。其中,美妝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至35.52億美元,美容業務營收下滑2%至15.31億美元,織物和家居護理業務營收增長6%至58.32億美元,嬰兒、女性和家庭護理業務營收為45.67億美元,同比增長4%。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0% 市值約為1237億美元

儘管全球零售市場持續動蕩,但聯合利華銷售額依然錄得5.8%的增幅至133億歐元,其中美妝與個人護理部門增長2.8%至56億歐元。報告期內,該集團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銷售增長依舊低迷,但東南亞市場業績表現強勁,大中華區的業績則受香港零售環境的震蕩而有所放緩。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24% 市值約為18億歐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內,Inter Parfums銷售額增長7.9%至1.9億美元,毛利率為59.8%,淨利潤則大漲10.1%至2080萬美元。其中歐洲銷售額上漲4.2%至1.44億美元,美國市場銷售額則大漲20.7%至4760萬美元。執行長Jean Madar透露,集團最大的品牌Montblanc香水銷售額增幅達22%,第二大品牌Jimmy Choo的香水銷售額則增長4.5%。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3% 市值約為285億港元

在截至9月30日止的6個月內,歐舒丹銷售額同比大漲22.13%至7.27億歐元,淨利潤則猛漲266.77%至2499.2萬歐元。公告顯示,經營利潤率增長4.7個百分點至銷售淨額的5.7%,主要由於ELEMIS、銷售增長整體改善及控制開支以及貨幣兌換的有利影響。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市值約為281億丹麥克朗

丹麥珠寶品牌Pandora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大跌11%至44.2億丹麥克朗,毛利率從72.3%跌至62.2%,淨虧損錄得1.19億丹麥克朗,上年同期為盈利4.55億丹麥克朗。Pandora執行長Alexander Lacik坦言品牌正在經歷一段艱難時期,並預計整體業績在明年會延續下滑態勢。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 市值約為681億港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周大福營業額同比下跌0.57%至295.33億港元,淨利潤大跌21%至15.33億港元。其中中國內地同店銷售增長為1.8%,香港及澳門同店銷售則大跌27.5%。截至報告期末,周大福在全球的零售點擴展至3490個,上半財年淨增加356個。

財報周期因各集團不同,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市值統計截止至2019年11月28日




點擊閱讀原文搜索你感興趣的品牌





深度&數據:


令人擔憂,奢侈品牌在香港市場或遭重挫



深度 | 奢侈品「二級市場」這把火能燒到中國嗎?



天價球鞋背後,誰在消費直男的購買力



深度 | 「蕾哈娜」們的風潮才剛剛開始



深度 | 維密秀走到了盡頭



數據 | 奢侈品中國市場已變天!30歲以下的年輕人貢獻了42%的消費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長按二維碼免費下載

點擊閱讀原文搜索你感興趣的品牌

相關焦點

  • 數據| 誰最先恢復增長?全球58家奢侈時尚品牌第三季度財報匯總
    儘管受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奢侈時尚零售商們似乎已開始適應新的市場規則。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市值於11月底突破2500億歐元至2501億,創歷史新高,同時也打破了巴黎證券交易所市值紀錄,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20%。 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Louis Vuitton、Dior等奢侈品牌所在的時裝皮具部門收入逆勢大漲12%至59.45億歐元,領跑全球奢侈時尚行業。
  • 誰是大贏家 | 全球奢侈品牌第三季度業績匯總
    自今年以來,全球奢侈時尚行業復甦跡象逐漸明顯。
  • 盤點:鞋覆奢侈品牌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中國鞋網】誰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時尚產業集團?隨著全球各大奢侈以及時尚品牌發布第四季度及2016全年財報,時尚頭條網數據針對全球主要的個人奢侈品牌、時尚服飾(不包括美妝類)統計出2016年銷售額50強排行榜。
  • 全球各品牌第一季度財報公示數據一覽
    由於全球疫情蔓延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時尚品牌的營業額數字在專業人士預計當中都不會有過於亮眼的成績,而有許多零售企業更是由於疫情影響瀕臨破產或者已經在疫情期間進行了破產重組。各大時尚品牌第一季度財報的釋出,幾乎全面下滑的現狀雖然歸咎於疫情的原因,但是也給時尚品牌敲響了警鐘,如何能把握機遇轉化危機,線上線下如何布局,都成為時尚品牌下一步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 全球奢侈品、服裝及零售品牌2015年財報匯總
    以下是時尚頭條網匯總的全球奢侈品、珠寶、服裝零售、快時尚和運動品牌2015年財報:奢侈品/LVMHChristian Dior的強勢的表現與Burberry、Prada和LV等奢侈品牌的失勢形成鮮明對比,據相關財報數據統計,這些奢侈品牌主要收入都來自中國地區和中國的消費者,但收入增長都在放緩,近年來Christian Dior增速遠超這些競爭奢侈品牌。
  • 全球奢侈品、珠寶、服裝等零售品牌2015年財報匯總
    全球奢侈品、珠寶、服裝等零售品牌2015年財報匯總 核心提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增
  • 奢侈品牌們的第一季度財報透露了什麼?
    持續恢復中的大陸市場依然是目前全球市場中最被寄予重望的,此前有奢侈品牌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幾大奢侈品牌的業績增長壓力全部轉移到了中國大陸。同積極復興中的中國市場對比,北美市場則是深陷泥沼之中。J.Crew 不是唯一的倒黴鬼,美國快時尚零售巨頭 GAP 集團目前也陷入財務絕境,因為疫情導致門店無法經營,現金流迅速消耗,目前該集團的現金帳戶只剩下 7.5 億美元,該集團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員工被迫無薪休假。時尚行業,只剩愁雲一片。香港零售行業已經遭遇最大的寒冬,而不幸仍在繼續。
  • 財報速遞|Gucci節節敗退,成第三季度開雲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品牌
    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儘管期內的電商收入增幅高達102%,但該集團整體銷售額依然錄得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與和形成鮮明反差。
  • 財報速遞 | Gucci節節敗退,成第三季度開雲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品牌
    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儘管期內的電商收入增幅高達102%,但該集團整體銷售額依然錄得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與LVMH時裝皮具部門的大漲12%和愛馬仕的上漲7%形成鮮明反差。
  • 獨家數據 | 有人歡喜有人愁,全球55家奢侈時尚品牌第二季度財報匯總
    Gucci第二季度可比銷售額大跌44.7%,較第一季度的22.4%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銷售額大跌33.5%至30.72億歐元,營業利潤幾乎被腰斬至9.29億歐元。 表面上看,三大奢侈品巨頭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表現均不理想,但若把範圍縮小至奢侈品牌最看重的中國,勝負依舊明顯。
  • 上周全球時尚產業26家公司重要財報匯總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搜索任意時尚品牌的最新情報01LVMH去年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增長放緩02Burberry第三財季香港銷售大跌50%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財季內銷售額同比增長1%至7.19億英鎊,扣除匯率變動則增長2%,同店銷售增長3%。
  • ...奢侈品牌北美門店遭洗劫;全球時尚產業的贏家和輸家;lululemon...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上周全球時尚產業的贏家和輸家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GXG母公司慕尚集團成上周最大贏家,股價累計上漲34%,市值約為82.6億港元;投資李子柒的星期六股價累計上漲延伸閱讀:上周全球時尚產業重要財報匯總02Steve Madden第一季度虧損1750萬美元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總部位於紐約的鞋履零售商Steve Madden銷售額同比大跌13.6%至3.59億美元
  •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第一名達2200億
    誰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時尚產業集團?隨著全球各大奢侈以及時尚品牌發布第四季度及2016全年財報,數據針對全球主要的個人奢侈品牌、時尚服飾(不包括美妝類)統計出2016年銷售額50強排行榜。   在數據部門研究的100個集團對象中,服裝配飾仍是主要的奢侈品大類,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復甦推動下,全年營業收入增長5%,佔總營業收入的31%;剛性奢侈品類增長2%,腕錶增幅穩定,但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依然表現低迷。在恆定匯率基礎上,美國增幅在2%至4%之間;日本的增長在6%至9%之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太區增長低於3%,但中國內地則錄得4%至6%的增長。
  •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榜 2016年第一名賣了2200億
    隨著全球各大奢侈以及時尚品牌發布第四季度及2016全年財報,時尚頭條網數據針對全球主要的個人奢侈品牌、時尚服飾(不包括美妝類)統計出2016年銷售額50強排行榜。 (延伸閱讀:2016全球時尚產業上市公司股票漲幅榜)在時尚頭條網數據部門研究的100個集團對象中,服裝配飾仍是主要的奢侈品大類,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復甦推動下,全年營業收入增長5%,佔總營業收入的31%;剛性奢侈品類增長2%,腕錶增幅穩定,但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依然表現低迷
  • ...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品牌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置頂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 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出現下滑的奢侈品牌>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但電商渠道增幅高達102%。
  • 第三季度的時尚品牌,誰在火熱?
    對一些品牌而言,慘澹的2020年反而提供了一個拉開差距的契機。  時尚搜尋引擎Lyst日前公布了2020第三季度全球最熱門時尚品牌和單品榜單。稍早一些,Lyst與潮流媒體Highsnobiety合作的Next 20榜單也在今年5月之後發布了最新一個季度的結果。
  • Gucci節節敗退,成第三季度開雲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品牌
    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儘管期內的電商收入增幅高達102%,但該集團整體銷售額依然錄得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與LVMH時裝皮具部門的大漲12%和愛馬仕的上漲7%形成鮮明反差。
  • Dior公司成全球最大的服飾集團,Zara母公司屈居第二
    來自中國的服飾企業共有6家,其中安踏體育成為總榜漲幅最大的企業之一,排名較2017年攀升550至第1622名,排名最前的為香港珠寶集團周大福,位列第1390名,其次為優衣庫、Nike等品牌最大供應商申洲國際排名第1472名,海瀾之家則位於總榜第1938名。
  • 第三季度全球時尚零售商收入增幅十強發布;Vetements重新開辦時裝秀;傳Supreme將與勞力士合作 | 更多時尚要聞
    數據2017年第三季度時尚零售商收入增幅十強發布 Gucci母公司成唯一上榜的奢侈品集團不可否認,時尚零售業將面臨更大挑戰美國女裝日報日前針對60家主要時尚零售商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進行了統計整理,依據各零售商的銷售額增幅得出2017財年第三季度的10大贏家和輸家。值得關注的是,在前三名中並未出現奢侈品集團,而是以美妝與電商為主。
  • 奢侈品牌在香港令人擔憂,Prada將關閉香港最大旗艦店;維密業績持續...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Prada香港最大旗艦店將於明年關閉據房東旭日集團消息,由於客流量不斷減少,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將關閉位於香港羅素街2000號廣場的旗艦店,該店租約將於明年6月到期,雙方已決定不再續約。據悉,這是Prada在香港開設的第6家店,月租金高達9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