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信任太監汪直,發動「成化犁庭」,女真部落幾乎被夷為平地

2021-01-09 目瞪口呆的歷史

明朝成化年間,朝廷對遼東女真部落實施了三次軍事清剿,史稱「成化犁庭」。所謂「犁庭」,就是給予敵人毀滅性打擊,剪除其實力恢復的條件,使之無法再形成威脅。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從古北口至山海關一線設立了朵顏衛,從廣寧前屯衛至廣寧以東的白雲山設立太寧衛,從白雲山以東至開原設立福餘衛。又將開原東北至松花江海西一帶的野人女真分為二百七十餘個衛所,每個都賜給官印,選用部落酋長擔任指揮、千百戶等職務,有時也會讓一些歸化的土著擔任都指揮、都督之職,明朝將這些衛所視為邊境屏藩。

明朝在更北的黑龍江設立了奴兒幹都司,並派使臣招撫當地各族土著,如果願意歸附朝廷,就把他們遷到開原的安樂州和遼陽的自在州定居。這些部落的首領都接受明朝政府的冊封和委任,朝廷按官職授予他們冠帶印信,並按月發給俸祿。這些衛所的首領每年都要入貢,部落駐地遷徙要向朝廷報批,有戰事發生時,其壯丁要聽從朝廷的徵調。

到了永樂末年,朝廷招降政策逐漸廢弛,駐在開原的一部分女真人發生叛亂,進入胡裡改部領地,雙方互相攻殺。到了宣德年間,朝廷朝廷再次派使臣招降了他們,並將他們遷到建州「老營」定居。「老營」名為東建州,開始只設一衛,後又增設左右二衛,統稱建州三衛。當時三衛的女真人總共不過數千,其領地自山海關直達開原,南瀕大海,其餘三面都是蒙滿部落。

成化年間的兵部侍郎馬文升對這一帶蒙古和女真部落的特點做過如此評價:「參與其性則建州女真詭詐過於海西,海西過於朵顏等三衛。蓋海西、建州馬步能戰,而朵顏三衛止長於騎射故也。」他認為蒙古人只擅長騎射,而女真人的騎兵步兵都很厲害,所以女真人更難對付,尤其是建州女真。

正統十四年,也即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侵犯明朝領地,明英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徵,結果在土木堡慘敗,明英宗被俘,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幾乎全軍覆滅。同時脫脫卜花王進犯遼東,阿樂出進犯陝西,明軍在這幾個方向全部失利。自此,明朝國力大衰,對邊境附近蒙滿部落的掌控和威懾能力也遠不如過去。而遼東地區的朵顏三衛和海西、建州女真方面也遭到也先的攻擊,而且也不再聽命於明朝,經常發生反叛,這一地區數年間烽火連天,直到景泰時。才趨於安定。

海西、野人女真部落的許多首領死於數年來的連續戰亂,朝廷所賜的官璽書冊都被也先搶走,死亡首領的子孫,沒有了這些憑證,就無法世襲官職,每年只能以舍人的名義入貢,而不能稱官職,在路上不能乘坐專車,皇帝賜宴時也不得坐在上席,賞賜也比原來少得多,於是這些人就心懷怨恨,醞釀作亂。駐守遼東的官員對這種情況是了解的,但是他們卻沒有及時處置,而是任其發展。

到了成化二年,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建州都督董山煽動胡裡改部和海西女真頻頻入寇邊關。《建夷考》中記載:「董山糾毛憐、海西諸夷,盜邊無虛月。」意思是董山糾結胡裡改和海西女真諸部落,每個月都來襲擾。

在成化二年到成化三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成化三年從一月到三月,甚至連續兩次入犯,明朝都指揮使鄧佐陣亡。明憲宗大怒,決定以強硬手段討伐,下旨「搗其巢穴,絕其種類!」這道旨意,就是對什麼叫「犁庭」的最直接解釋。

朝廷命太監黃順、總兵官武靖伯趙輔、左都御史李秉率大軍前往徵討,還命朝鮮派兵,配合明軍進剿。

經過一個月的圍剿,明軍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父子被朝鮮軍隊斬殺,董山被俘。

在將董山和其部眾押往京師的途中,他仍然口出狂言,桀驁不服。

行至廣寧時,趙輔等人認為,如果把董山放回去,必然貽患無窮。於是他們奏明朝廷後,將董山誅殺,將其兄弟和幾百名青壯部眾遷徙到兩廣、福建。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雖然獲勝,自身損失也很慘重,但女真部落中能打的強悍之徒不是被消滅就是被遷走,無力再對抗朝廷,邊境獲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寧。

然而過了十年,建州女真新一代男性又已成年,其戰鬥力逐漸恢復。這時,一起因明朝邊將勒索女真部落而導致的糾紛,再次引發了邊境戰爭。

成化十四年,海西兀者前衛都指揮散赤哈上書朝廷,指控開原一位姓管的指揮使索賄,榨取珍珠、豹皮等財物。兵部接到報告後,發文給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陳鉞,要他調查此事,那位管姓指揮使聞訊後很害怕。恰好此時海西兀者前衛都督產察要入京朝貢,而他是散赤哈的侄子。管指揮使便對產察威逼利誘,要他到北京後對朝廷說自己沒有受賄,產察照著做了。

散赤哈知道後,極其憤怒,聲稱要帶兵來討公道。邊境守將急忙把這個情況報告給陳鉞,陳鉞發出公函,招散赤哈來廣寧當面了解情況。散赤哈就帶著十幾個人,想由撫順關進赴廣寧。

當時邊將對土著部落的敲詐勒索是普遍現象,守開原的參將周俊等人擔心散赤哈來了以後,會把他們的事都揭露出來,於是就設法阻止他去廣寧。他們派人趕到廣寧,對陳鉞報告說,過去從來不允許海西人由撫順關進,這是為了不讓他們熟悉這條道路的地形,以免造成後患,所以這次也不能讓他們進來。陳鉞 不明覺厲,認為周俊說得有理,就急忙下令讓散赤哈返回。可是這時散赤哈已經入關,覺得遭到戲耍的他大怒,折箭發誓要報這羞辱之恨。

散赤哈悻悻地回到撫順所,備御都指揮羅雄知道這回徹底把散赤哈惹怒了,為了化解事態,他擺宴勸慰,然後再把散赤哈禮送出關。

自從董山被殺後,建州三衛女真一直想找機會給他報仇,但自身力量不夠,必須依仗海西。他們知道散赤哈的遭遇後,就把他請來,雙方商定,組成共同反對明朝的聯盟,邊境形勢日益緊張起來了。

陳鉞得到消息後,就做出了準備大張旗鼓徵伐建州的姿態,他一面張貼告示,表示官軍將要出徵,一面招募士兵,營造戰爭氣氛。然而陳鉞只是虛張聲勢,實際上並不想開戰,他自己也沒有趕到遼陽坐鎮指揮。

可是女真人的報仇欲望是真實的,成化十四年正月,建州三衛糾合海西女真數千餘人,趁著明軍忙於過年,突然發動進攻,破關入境,在鳳集堡一帶大肆劫掠。警報傳至廣寧後,陳鉞這才緊張起來,趕赴遼陽組織防禦,但是女真人早就滿載而歸了。

女真這次入寇,使陳鉞驚懼萬分,因為此事是邊將們的貪婪和他自己處置不當引起的,他害怕遭到朝廷問責,所以他準備策劃一次對邊關附近土著部落的屠殺,這樣既能掩蓋責任,又能冒功領賞。

當時遼東邊境附近有十八個土著部落,他們每家都有入貢的使者還沒回來。散赤哈與明朝的戰爭爆發後,他們害怕被朝廷誤認為敵人而捲入其中,也擔心貢使被朝廷扣押,於是這些部落的首領也僧格主動來到撫順說明情況,指出犯邊的都是海西人,與他們無關。

陳鉞與分守遼陽的副總兵韓斌有意剿滅這十八個部落,以此充作反擊散赤哈的勝利成果,於是把也僧格等人都拘押在瀋陽衛,然後上疏朝廷說:「建州三衛夷虜雖名為屏蔽,而叛服不常。得利則朝,失利則寇,又與海西女直聯絡雜處最難防禦。若非大挫其鋒則虜益猖獗,兵連禍結何時能巳。莫若舍經而從權,詭道以制勝。」意為建州三衛是個越來越猖獗的禍害,朝廷應該不擇手段將其剷除,否則邊境上將兵連禍結,貽患無窮。

到了二月,陳鉞又連續向朝廷報警訊,說女真人即將進攻,建議「分遣將領於各邊剿捕,或設伏以邀其歸路,或乘隙擒彼妻孥。」

在製造了女真人即將入侵的緊張氣氛後,陳鉞就實施了屠殺行動,他率軍夜襲十八個部落的村寨,見人就殺,但是沒有劫掠人口牲畜。這次屠殺中,部落中的精壯並沒有被全部殺光,有些人逃脫了。陳鉞班師回來後,又把關在監獄裡的也僧格等人也都殺了,然後向朝廷報捷,說他們搗毀了女真人的巢穴,取得大勝。

馬文升在《安撫東夷記》中記載了這件事:「乃乘夜率諸軍襲各寨,屠之訖,無所掠人畜,而精壯者間亦脫去。既回,遂捶死也僧格於獄,乃以搗巢之捷聞。」

明憲宗於成化十四年三月初四日召集太監懷恩、兵部尚書餘子俊、侍郎張鵬、馬文升等人商議如何平定建州三衛和海西女真。大家都認為,也僧格等部落沒有反叛,而且有使者入貢,如今卻遭到屠殺,應該先予以撫慰。皇帝同意,於是下旨:「建州夷人被大軍徵剿,恐懷疑懼,著兵部侍郎馬文升、通事詹升前去撫安。」

明憲宗

四月初五曰,馬文升和詹升,以及僧格部落在北京的朝貢使者重陽抵達撫順。馬文升先讓重陽回去,通知倖存的部眾,告知他們朝廷的意旨,並讓建州和海西女真各部落首領前來聽旨,對無辜遭屠殺的部落表達了慰問,還賜以牛羊布帛,最後命令這些首領赴京聽候安排。

馬文升在安撫的同時,也得到情報:海西女真雖表面上聽從了朝廷的招撫,暗中仍在準備侵襲邊關。於是他在東寧衛選了一個已經歸化的女真人趙安,以招降為名,深入海西女真腹地去探聽情況。幾天後,趙安回來說,海西女真確實在備戰,已經聚集了數千騎兵。這時,分守開原的太監韋朗也派人來告訴馬文升,說海西女真即將挑起戰端。馬文升迅速把這一情況上報給了朝廷。

馬文升

明憲宗得報後,下旨由總兵官都督同知歐信、副總兵韓斌、參將崔勝各率所部前往討伐,同時調開原參將周俊帶領開原、鐵嶺精兵三千,在鳳集堡一帶設伏。

馬文升趕到開原坐鎮,他剛到三天,海西和建州女真果然分數路入寇。明軍以逸待勞,待女真人進入伏擊圈後突然發起攻擊。這一戰,明軍大勝,斬首二百餘級,生獲數十人,馬一百二十匹以及許多軍器盔甲。在被斬殺的女真人中,大多是海西人馬。收到捷報後,明憲宗很高興,敕命獎勵,升奏捷人各一級。

馬文升認為,對女真部落,應該剿撫並舉,恩威並施。建州和海西女真作亂的起因在於失去了世襲的官職,所以心懷怨恨。如今朝廷已經用武力懲罰了他們,接下來還應繼續招撫,恢復他們的世襲職位,這樣才能使遼東邊境獲得長久安定。於是他上疏朝廷,要求查驗當年頒發給女真各部落的授官璽書。根據內閣留存的底籍,確定了十幾名部落首領的官位世襲資格,並予以恢復。女真人很感激,海西兀者前衛的都督產察等人都歸附了朝廷。

在對待女真部落作亂的問題上,朝廷裡分為剿撫兩派,馬文升屬於主張招撫的一派,而深得憲宗寵信的太監汪直則主張剿滅。對馬文升的招撫行動,汪直非常不滿。

馬文升在成化十二年奉旨整飭遼東時,在上疏中涉及遼東巡撫陳鉞的貪酷,因而將其得罪,而陳鉞的後臺就是汪直。這次馬文升前往招撫時,汪直也想派人同往,目的是爭功,卻被拒絕,因而心懷怨毒。他於是與刑部尚書林聰等人誣陷馬文升,稱女真反叛是馬文升禁止邊境農具貿易激起的,將其下獄,謫戍四川重慶衛。

汪直認為,女真人不可能真正臣服,他們「夷莢恍安,曷又入寇」,前腳接受招撫,後腳又來侵襲,一味招撫將使邊境永無寧日,明憲宗同意他的看法。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又聲言要來犯邊,十月,憲宗命太監汪直、總兵官撫寧侯朱永,巡撫陳鉞率大軍將其剿滅。

到十二月,明軍取得大勝,「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

成化年間的這三次軍事打擊,重創了建州和海西女真各部,使其「強壯就戮,老稚盡俘」,「流離四散,其餘存者幾無。」明朝的初衷是要做到「可屠者屠之」,直至「盡滅乃已」。然而,這個目的並未達到,一百多年後,建州女真又重新繁衍成長起來,最後反噬了明朝。既然明朝當時已經將建州女真屠殺殆盡,那為什麼他們後來又能重新恢復壯大起來?犁庭」後的一百多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仍然值得去探究。

圖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明朝時的「成化犁庭」:明憲宗下令進剿女真,女真幾近滅族
    這個稱號的意思就是明憲宗對女真的出戰。成化這個稱號就是明憲宗的年號,犁庭就是在形容當時明憲宗建州的女真發起的一系列戰爭狀況,那次戰爭的慘烈情況就像是在把整個土地都給犁過了一樣。在當時的建州女真裡面,除了屬於愛新覺羅的那一脈幸運的逃掉了,剩下的人基本都被除掉了。
  • 《成化十四年》劇情背後——太監汪直是如何發家的
    實際上,明朝不光奇葩的皇帝多,奇葩的太監也很多。有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有把明英宗朱祁鎮忽悠親徵瓦剌,以致皇帝被俘的王振,有權勢大到人稱九千歲的魏忠賢。柏楊曾說中國經歷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時代,其中一次就是:公元1435年王振當權一直到明王朝覆滅為止(第一次是在東漢後期的二世紀;第二次是在唐朝後期的九世紀)。今天講的皇帝是《成化十四年》劇中的大太監——汪直,以及他是如何發家的。
  • 成化犁庭,明憲宗的全面反擊,對女真部的打擊有多狠?
    說起明朝與女真部之間的恩恩怨怨,很多人都認為從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開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早在努爾哈赤起兵的100餘年前,也就是明朝統治的中期,在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時期,明朝對當時日益崛起的女真部落,進行了全面反擊,堪稱明朝版的自衛反擊戰。
  • 被人為製造出來的大太監:明朝成化年間的太監汪直根本不是權宦
    太監汪直能夠被人所熟知,一直是他身上的權宦光芒,尤其是《龍門飛甲》之類影視劇的播出,使得汪直的形象瞬間變成另一個「魏忠賢」,人們總是把汪直和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相提並論,以至於形成對於汪直的刻板印象:提督西廠,左右朝政,威風凜凜。
  • 「成化犁庭」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它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場壯舉?
    明憲宗朱見深是個好戰分子,他對女真人發布了「種族滅絕」命令,結果明朝大軍所過之處「遇青壯而殺,逢老幼而俘」,女真人部落如同被犁過的土地,屍橫遍野差點滅種,努爾哈赤的老祖宗也難逃厄運,這就是著名的「成化犁庭」。
  • 文官眼中的權宦,太監裡真正的豪傑,西廠提督汪直到底是怎樣的人
    但是細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好太監和壞太監的比例差別與好大臣和壞大臣的比例幾乎差不多,雖然有劉瑾、魏忠賢這樣貽害千年的人物,但歷史上也不乏鄭和、蔡倫、張居翰等等這些名監名垂青史。對於汪直,首先,年紀輕輕就能坐到太監中第二把交椅的位置,開辦西廠和兼領御馬監,十幾二十歲就能權傾天下,汪直絕非一個無能之輩。然後,能獨得皇帝和貴妃恩寵,說明其智商和情商都很不錯。
  • 中國歷史上被低估的帝王,曾經的成化犁庭,一度讓女真瀕臨滅種
    在許多人看來自明宣宗之後,明朝的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可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皇帝,他在位23年,面對建州女真來犯毫不客氣,採用成化犁庭一度讓女真人滅種。這個皇帝就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明憲宗朱見深!結果釀成了明朝歷史上的悲劇,土木堡之變,導致明王朝由盛轉衰,皇帝被瓦剌生擒。明朝這邊看見皇帝被生擒,於是把朱祁鎮封為太上皇,擁戴了當時的朱祁鈺登基為帝,是為明代宗朱祁鈺。景泰三年,身為太子的朱見深被廢,朱祁鈺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2: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太子之位重新回歸
  • 成化犁庭,一場被清朝視為奇恥大辱的事件,《明史》該如何記載?
    後世稱明軍對女真人的軍事行動為「成化犁庭」,明憲宗「搗其巢穴,絕其種類」的狠勁令女真人百年之中始終感到不寒而慄。但是近兩百年之後,當年險些滅族的女真人奪取了天下,對於祖先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清朝的皇帝是什麼態度?史官又該如何修史呢?
  • 成化安邦定國罵名一片的一代權宦,汪直
    汪直此舉一箭雙鵰,替憲宗敲山震虎,為西廠立威。歷史上很多文人罵汪直心狠手辣,以權謀私,濫用刑罰,西廠冤魂無數。但仔細一想,西廠是憲宗一手成立的,可以說憲宗是汪直背後的大老闆,屬下幹什麼大老闆能不知道嗎?憲宗準許汪直隨意逮捕大臣,可先斬後奏,此項權利盡顯隆寵,可實際上是這樣嗎?
  • 成化犁庭——女真挑釁的下場
    公元1469年,即明成化十五年,明憲宗朱見深命汪直作為監軍,和大將趙輔共率五萬大軍,並且命令其附屬國朝鮮派出國內青壯年隨軍出徵,進攻建州(今遼寧朝陽境內),下令「絕其種類」。那麼,建州女真究竟是因為什麼,或者說是犯了什麼錯誤,讓明憲宗恨得咬牙切齒,下了這麼狠的命令呢?
  • 面對朱祁鎮養大的建州女真,朱見深用兩場大戰,保大明百年和平
    永樂年間,朱棣為了方便收留和管理女真人,在建州設置衛所,即建州三衛,分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分別由女真各部落首領擔任指揮使。居住於建州一帶的女真人,也被後人稱為建州女真。建州三衛的建立,表面上建州女真服從明朝的管理,實際上是有獨立自主的權力,只需要定期向明朝朝貢就行了。明朝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借建州三衛來抵禦其他邊境部落。
  • 明憲宗為何只愛萬貴妃,知道成華犁庭後你認為他是明君還是昏君呢
    佔據河套的遊牧部落,連年南下劫掠,東北建州女真也逐漸興起犯邊,不僅如此,朝堂群臣也絲毫不團結。1442年未平息建州女真內部紛爭,明增設建州左、右衛,女貞漸漸強大,時常犯邊,累計殺害平民十餘萬,不但犯我邊境,還強擄為奴。成化二年,建州衛李滿柱及建州右衛董山為首,女真大軍大舉犯邊,連敗明軍。董山就是努爾哈赤五世祖,次年,女真再次大舉犯邊,朱見深震怒,下令「搗其巢穴,崛起種類」。憲宗命趙傅帥軍五萬,兵分三路進剿建州女真,同時令朝鮮派兵配合,圍剿一月。李滿柱父子被斬殺,董山逃跑失敗殺。
  • 《成化十四年》: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歷史上的汪直與西廠的羈絆
    在成化三年(1467年),汪直以幼童的身份被俘入宮,後經宮刑以後分贈給王公貴族,而汪直比較幸運的是被安排侍奉皇帝最寵愛的萬貴妃。因為萬貴妃和明憲宗之間的關係,為汪直的發跡提供了便利條件。成化十二年(1476年),道士李子龍勾結太監闖入進入皇宮,後雖被殺死,但卻讓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留下了心理陰影,而且當時京城中有關於「妖狐夜出」的靈異事件,於是明憲宗派汪直外出查探。在汪直將所探查的事情一一報告給明憲宗以後,明憲宗十分高興。這件事讓汪直在明憲宗的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為他後來的發跡奠定基礎。
  • 成化犁庭,一場讓女真人消停了150年的血腥鎮壓
    建州衛的邊患明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明朝數十萬將士被蒙古人殲滅,明朝元氣打上,不僅僅是在精銳部隊的消耗,而且也是北部邊疆防線的鬆動。原先在邊疆地區的遊牧部落紛紛投靠蒙古,或者起兵騷擾邊界,明朝的河套和東北以及西北地區一些衛所紛紛放棄,防線進行內縮。而依附於明朝的遊牧部落要麼投靠蒙古人,要麼就騎兵騷擾邊界,明朝也從此進入了衰退期。
  • 《成化十四年》熱播背後真實的汪直:功過參半
    到了成化十二年化十二年,妖徒李子龍以符術惑結內宮太監韋舍。潛入萬歲山活功,圖謀不挑。事發,憲宗對於自己不能時刻知曉外事產生了強烈的不安。於是命令侍候萬貴妃出身的汪直作為心腹帶領一兩個校尉「密出偵察」後在第二年正月在東廠外更立西廠,由汪直提督。 西廠專門在南北兩京偵輯異己並對民間的秘密結社進行鎮壓。
  • 成化犁庭!備受後世詬病的明憲宗,重振了大明朝的雄風
    成化犁庭!明憲宗朱見深的一生其實非常的坎坷,年少之時,因為自己的父親執意御駕親徵,結果被瓦剌俘虜,而他後來也被明代宗給廢黜了太子之位,隨後他的父親回歸,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皇位,而朱見深也重新被立為太子。
  • 成化犁庭:女真已經被犁過一遍了,為何百年後仍能崛起?
    「犁庭掃閭」這個詞,日後就成了中央王朝面對犯邊夷狄處理手段之決絕的代名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誅了之後,再將你犁庭掃閭。嗯,就是這麼冷酷而霸氣,就問你怕不怕?1明朝成化年間,大明對剛剛崛起已然犯邊的建州女真部,採取了一系列軍事措施,史稱「成化犁庭」,那麼成化帝,犁建州女真的庭,到底犁得怎麼樣了呢?元朝時期,女真人的祖先被朝鮮人擄獲為奴,受到了非常悽慘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