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稱帝之後,發展經濟,社會穩定,知人善用,創造了大唐另一個盛世,人們稱它為「開元盛世」,歷史也稱讚為「貞觀遺風」。
其實除了政績不錯之外,在武則天的影響下,社會文化也有很大改變。
影視劇或者小說中經常出現女扮男裝的情節,事實上在武則天執政的時候,這一現象十分常見。
她在位時出現了一批女性官員,而官員穿戴在古代都是有講究的,例如文官官服上繡的是飛禽,武官則是走獸,官位等級不同官服也有講究,例如一品官服為袞冕,二品官服為鷩冕,三品官服為毳冕等等,而女子入朝為官,沒有女式官服,所以他們就穿戴男子服飾。
逐漸地,民間對這種女扮男裝也充滿興趣,有女子扮作男子出行並不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
除了服裝之外,武則天時期很多社會習俗也發生了改變,當然,有些並不是自發的,而是她下令的,例如子女給父母服喪。
古代父母去世,孩子要給父母服喪,但母親跟父親花的時間卻不一樣,母親是一年,父親是一年。武則天身為女性,自己了解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母親付出的要比父親要多,但最後,父親卻佔了好處。
她認為:「竊謂子之於母,慈愛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溼,咽苦吐甘,生養勞瘁,恩斯極矣!所以禽獸之情,猶知其母,三年在懷,理宜崇報。若父在為母服止一期,尊父之敬雖周,報母之慈有闕」,所以最後父母去世,子女統一都為他們守喪三年,這項規定,唐朝以後的一些朝代也在用。
武則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能夠坐上皇帝的位置,無論是女子還是男子,都對這樣的強者十分崇拜,為了紀念她,設了一個「廣元女兒節」,具體是在正月二十三的時候,婦女遊河灣。
那一天人們可以打扮得很漂亮跟別人一起划船唱歌,在這裡開心遊玩,廣元女兒節延續到現代,不過在1998年的時候做了一點調整,把節日日期改成9月1日,活動的內容也豐富很多。2011年,廣元女兒節還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則天不僅給唐朝帶來了盛世,也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增加了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