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了一輩子的駱賓王,被武則天嚇得不敢露面,至今墳墓下落不明

2020-12-13 漫夜譚

每一個強盛的朝代,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華。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幾乎可以概括唐宋以來,中國古式的文學方面的主流藝術形式。

那麼在唐朝之前,人們都寫些什麼呢?

宮體詩和南朝樂府詩。

這兩種詩體的風格類似,大多以記錄和描繪宮廷中的風花雪月,其中美色豔談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說唐詩只是單純繼承這兩種詩體,那也不會在中國歷史上大放異彩。

那麼唐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受到誰人的改革?這裡要說到四個人,其中就有我們本文中的主角。

這四人分別是楊炯、盧照鄰、王勃和駱賓王,並成為唐初四傑。

四人共同生活在唐初太宗時期。由於唐太宗格外喜歡宮體詩,上行下效,士大夫階層對於宮體詩的的追逐可謂狂熱。但這種宮體詩由于格局受限,寫些情情愛愛,思想境界自然高不到哪去。

所以,王勃率先發起反對宮體詩的聲音,隨後其他三傑紛紛響應。他們倡導,把詩歌從宮廷、臺閣中解脫出來,詩人的眼界應該更加寬廣,比如放眼萬裡河山、閒情的田園,以及粗獷的邊塞。

唐詩的也由此注入了新鮮血液,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唐初四傑在詩歌革新上的努力,後來的李杜不知道要晚出現多少年。藝術史上的盛唐風華也可能不會出現。

閒話少敘,本文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駱賓王。

提起駱賓王,沒人會感到陌生。小學課本裡的《詠鵝》就是他七歲時的作品。其大才可見一斑。

其實,駱賓王的早年過得還算可以,父親曾是一個名縣令。但就在父親死後,他的生活一落千丈,從官宦子弟變成了寒門之子。在今後的十幾年中,幾乎都是在貧困潦倒中生活的。

直到三十出頭,駱賓王進入了道王李元慶的府上,也並沒有受到重用,只是幹一些抄抄寫寫的工作。三年之後,駱賓王離開了李元慶,因為給高宗李治寫了篇《請陪封禪表》,受到李治的賞識,得了個奉禮郎的小官。

駱賓王的脾氣很倔,就如同《總論》說的:「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坦易在官場是不受待見的,果然好景不長,駱賓王被貶官去往了西域。那種酷寒的塞外日子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駱賓王又受了三年曆練,洗盡鉛華,比以往成熟了不少。

但黴運並沒有離他而去。從塞外回來,駱賓王跟了一個州道總管,還是幹文書工作。又過了幾年,他還是一直在縣衙裡晃蕩,雖然常有驚人的作品問世,但仕途卻一直沒有起色。

直到母親去世之後,駱賓王終於當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侍御史。可就在同年,他又遭到陷害,不僅官丟了,還被下進了大牢。

那時,駱賓王已經五十六歲了,一生的追求和抱負換了的只是蹉跎。普通人都受不了,更何況這麼一個滿腹才情的大詩人?於是,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獄中詠蟬》。

可就,駱賓王對於高宗和武則天可以說不滿到了極致。終於一個人物的出現,點燃了火藥桶,將他悲劇性的命運推向了巔峰。

那人是誰?徐敬業。

高宗李治死後,中宗李顯即位。但沒過多久,李顯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為帝。武則天要稱帝的野心已經暴露了出來。

就是在這時,徐敬業打著匡扶李唐的旗號,跟武則天發起了直接對抗。駱賓王被徐敬業召為幕僚,為其寫下了一篇名揚天下的《為徐敬業討武檄》,短短時間內就召集了十萬之眾。

從那篇檄文中不難看出,駱賓王對誰當皇帝根本不關心,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宣洩不滿的機會。

如果說徐敬業成功了,駱賓王前半輩子的苦也算沒白受。可惜的是,徐敬業的十萬草頭軍,面對是武則天的正規軍,堅持了沒倆月就被打得抱頭鼠竄。

徐敬業出逃,後來被部下殺死,攜其首級投向武則天。而駱賓王卻始終沒有再出現過。

這樣一個大才,就這麼消失在了茫茫人海。可謂生不逢時,也沒有遇到伯樂。武則天從一介才人,一步步走出後宮,執掌大周天下,說明她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知人善用不在話下。

可惜,總其一生,武則天都沒有見過駱賓王。只是被他那篇檄文驚豔到了,可惜叛亂的事實既定,就算駱賓王是天神下凡,也免不了被凌遲處死的命運。所以,他不敢再露面。

至於後來,駱賓王到底去了哪裡?

南通曾發現過一座古墓,石碑上刻著駱賓王之墓。如果這座墓是真的,說明駱賓王死前一直在這一帶隱居。後在雍正年間,有人稱駱賓王隱居在白水蕩,最終渴死崇川。正是今天的南通。

但也有傳聞,駱賓王出家為僧了。曾有位詩人見到過一名老僧,被其點撥過詩才。等到那詩人恍然大悟,再去尋找時,疑似駱賓王的老僧已經不見了蹤影。

雖然歷史上並沒有確切提及駱賓王的蹤跡,但一部神怪小說中,卻提及了他的後人的下落。

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鏡花緣》。

第十回:誅大蟲佳人施藥箭,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主人公唐敖遠走海外,在莽荒中遇到一個少女,自稱駱紅渠,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主簿,後降為臨海縣丞。又因為徐敬業謀反,最後不知所蹤。駱紅隨著家人來到了海外島嶼避難。唐敖跟駱賓王交情匪淺,故此將駱紅渠收為義女。

可見在清朝時期,世人還是沒有找到駱賓王的下落。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駱賓王獲武則天稱讚,七歲賦詩《詠鵝》,為何作家偏愛鵝
    他詩文皆能,名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即使是所聲討的對象武則天看了也嘖嘖稱讚。駱賓王是怎麼死的?駱賓王年輕的時候,經常上奏文章給女皇武則天提意見,後來又幫助徐敬業將軍起兵造反,寫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寫得武則天一點脾氣都沒有,因為寫得實在是太好了。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作者駱賓王結局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這麼背過這首詩。然而,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竟然敢對武則天謀反嗎?知道他最後的下場竟然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嗎?駱賓王,大約生於公元619年,彼時,唐高祖李淵才剛剛建國。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那個7歲詠鵝的少年天才,後來怎樣了?
    但是下一句卻無論如何接不上了。正當他苦思冥想,急得抓耳撓腮之時,寺中一老僧問道:「你這小夥子,半夜不睡覺,在這幹什麼呢?」宋之問說了緣由,並將自己剛做的詩吟與老僧聽。老僧聞言,沉默片刻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一聽,妙啊,這一句詩恢宏大氣、壯麗非凡,對上一句真是完美極了。宋之問忽然之間就開竅了,在此基礎上,一口氣作出了一首五言詩《靈隱寺》。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他的父親是青州博昌縣令,駱賓王小時可以說是過得順風順水,可惜他父親很早便去世了,故而駱賓王的青少年時期是在十分貧困的環境下度過的。641年,22歲的駱賓王參加了科舉。初唐時期的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科舉試卷並不遮蓋考生姓名,佔分值最高的作文題又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營私舞弊打人情分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們更加注重門第關係,有錢有地位的考生家裡早早就開始上下活動走關係送禮,沒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舉出人頭地並不容易,即使是駱賓王這樣從小處名的神童也沒用。
  • 取名最禁忌的一個字:2000年來只有3人敢用,如今大街上隨處可見
    用字不妥當很可能會蹲牢房,而在取名字方面就更加的瞻前顧後了。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如果名字太過於尖銳好高調,自身的福分又壓不住的話很容易會招來禍端,所以在古代,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往往會起一些比較「接地氣」的名字,比如說「喜」,或者「強」之類的,通俗好懂不張揚。
  • 取名最禁忌的一個字:2000年來只有3人敢用,如今大街上隨處可見!
    用字不妥當很可能會蹲牢房,而在取名字方面就更加的瞻前顧後了。 而在古代有一個字,堪稱是取名最禁忌的一個字,2000年來只有3人敢用,這個字就是王字了。首先我們知道「王」是古代權利的象徵,一般都是官職的稱謂,誰敢冒用?而且王字的內涵也太過於霸氣,三橫代表著天、地、人,中間一豎貫通其中。意為「天、地、人」三者都要為「王」管束,來看看古代都有誰用這一個字作為自己名字的。
  • 駱賓王的名字為何如此特殊?和易經有什麼關係?唐朝沒有避諱嗎
    太深奧的東西,咱們也不敢亂講,表面意思就是說,能夠仰觀國家大治的光輝,適合以賓客的身份輔佐君王。那麼我就能夠理解,駱賓王的父母,為什麼要用這句話來給駱賓王起名字了。駱賓王出生於官宦之家,父母希望他成為公務員。一般按照《易經》算命的說法,卜卦卜到這一卦,那都預示著事業上有成就,尤其是可以進入公務員行列,成為吃皇糧的人。
  • 武則天秘史49:裴炎聯合謀反,喜不自勝,不想武媚娘全都知道
    ,武則天霸氣回懟不可能,要是和談了置朝廷於何地呢?第二天朝堂上武則天和群臣商量叛軍之事,可裴炎卻奏請說要想平息戰事,還是請天后退出朝堂讓皇上親政,徐敬業等人的叛亂自然就停息了。武則天立刻準其所奏,讓新皇李旦親政主持朝堂,可李旦卻大罵裴炎忘了先帝的所託,軍國大事有不決者當請天后裁決。裴炎聽後不再妄言,悉聽太后所有的旨意,武則天霸氣全開說徐敬業要是敢欺負百姓燒毀江南糧倉,那就不要怪她下令挖老徐家的祖墳了。
  • 天才少年駱賓王,7歲提筆寫《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社會我楊哥,人狠話不多,直接放出豪言:「恥在王后,愧在盧前。」也就是說,他認為王勃這傢伙,雖然才高八鬥,但比自己還差一些,盧照鄰很有才,應該名列榜首。然而,楊炯對老四駱賓王隻字不提,駱賓王自己也沒意見,或許駱賓王不在乎這個排行榜,也或許他確實只能排第四。 英雄總有落幕時,曾經紅遍半邊天的初唐四傑,命運仿佛都不太好。
  • 七歲寫下《詠鵝詩》,晚年寫出《討武氏檄》,初唐才子駱賓王
    直到有一天李元慶詢問門客如何遴選人才,這時候駱賓王提筆寫了一篇策論,強調人才不應該僅僅有能力,還要人品過硬,不能阿諛奉承。這樣的意見讓李元慶無法接受,於是駱賓王繼續去坐冷板凳。一直到駱賓王30多歲,他還是一介布衣。在唐代初年,想要入仕可以由達官顯貴推薦,駱賓王在無奈之下也想走這條道路。
  • 最禁忌的一個字,2000年來僅3個人敢拿來取名,一般人不敢嘗試
    在中國便有一個最為禁忌的字,一般人還真不敢隨便拿來取名,尤其是在古代。 這個字就是「王」字了,王這個字的含義很特殊。三橫代表著天、地、人。中間一豎貫通與天、地、人,字面意思就是說天、地、人都要歸「王」管束。除此之外,在古代「王」是權力的象徵,是皇家所賜予的最高等級官職的稱謂。誰敢輕易冒用?
  •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約640-684),字觀光,祖籍婺州義鳥(今屬浙江)。 幼時人稱神童,七歲便能成詩。
  • 愛美人之常情,一代女皇《武則天》容顏不老的秘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想青春永駐,長生不老,那怎樣才能擁有不老的容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一代女皇武則天她的不老容顏秘訣。武則天活到了八十二歲,是中國古代皇帝皇后中極少見的特別高壽的人。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1、不暴飲暴食。武則天從小跟隨父母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吃飯有規律,有節制。2、經常食用益母草。益母草,明目益精,消水行血,調經解毒。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小詩,這一年,駱賓王才7歲,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少年。可惜的是,駱賓王后來遭遇家道中落,尤其是父親不在人世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青年時期落魄無行,長期和賭徒廝混。中年混跡於道王幕府,卻不願阿諛奉承,不久從軍西域,久居邊塞。
  • 駱賓王的名字,居然有這麼多的講究!詩經易經中均有說法
    」武則天當政,駱賓王積極建言獻策。被降職正科級的臨海丞。駱賓王鬱郁不得志,索性棄官而去。「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 斥武后罪。後讀,但嘻笑,」徐敬業叛亂,任命駱賓王為正市級府屬,撰寫名聞天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武則天讀後,不但不生氣,還讚賞微笑。
  • 宰相寫「青鵝」兩字被抄家,眾人不解,武則天:將字拆開來念
    駱賓王得到特赦後,調離長安,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嗣聖元年(684年)武者天廢中宗自立,建號武周,一向反對武則天的駱賓王,就投靠了徐敬業,還為他寫下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 駱賓王7歲《詠鵝》,已註定了他的命運
    在你心裡,可能駱賓王就是那個當年面對一群白鵝吟誦而出《詠鵝》一詩的小孩子,可是,真實的駱賓王並非僅此而已。聞一多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他曾經寫了一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長詩,代郭氏痛罵朝三暮四的盧照鄰。
  • 駱賓王的詩有哪些?駱賓王的詩詞全集29首
    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詠鵝 - 唐代·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不學燕丹客,徒歌易水寒。詠蟬 / 在獄詠蟬 - 唐代·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 駱賓王:英雄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情的心
    相比之下,駱賓王的名字,似乎除了吟誦他首「鵝鵝鵝」的孩子外,就很少被人提及了。如果說,被人遺忘是因為排名靠後,那我真的得為駱賓王擊鼓鳴冤了。事實上,他不僅在天賦不輸給王勃、楊炯這些年輕人,而且在當時的名氣大過與他年齡相仿的盧照鄰。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殺,眾臣不解,武則天:把字拆開念!
    臨終前,李治留下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的遺言。不過,新繼位的唐中宗李顯卻並不想受其母親控制。史料記載,李顯登基後不久,便想扶持妻子韋皇后家族對抗武則天。登基伊始,他便把其嶽父韋玄貞從一名正七品的參軍提拔到了刺史的高位。緊接著,李顯又想把韋玄貞塞到宰相的班子裡,便去找宰相裴炎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