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駱賓王,7歲提筆寫《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21 騰訊網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令無數人嚮往和感慨,孕育出太多有影響力的詩人,他們用天分和努力,共同締造出絢麗多彩的詩歌時代。每當提到唐朝詩人,首先就會想到李白、杜甫,兩座難以超越的豐碑,其次是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然後是李賀、杜牧、李商隱等。

眾所周知,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杜甫比他小十幾歲,按照時間跨度劃分,二人屬於盛唐詩人。其實,唐朝初期的詩壇上,也有許多大神級人物,他們叱吒風雲的時候,李白尚未找到投胎的人家,從輩分上看,這些人是李白、杜甫的前輩,才華也足以照耀千古。

初唐四傑,單憑一個「傑」字,就能看出其含金量,這四位牛人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當時江湖上給的排名是「王楊盧駱」。文無第一,這個排名不知是否恰當,世人無法評判,但老二楊炯首先表示反對,並非因為他嫌名次太低,而是對王勃排第一非常不服。

社會我楊哥,人狠話不多,直接放出豪言:「恥在王后,愧在盧前。」也就是說,他認為王勃這傢伙,雖然才高八鬥,但比自己還差一些,盧照鄰很有才,應該名列榜首。然而,楊炯對老四駱賓王隻字不提,駱賓王自己也沒意見,或許駱賓王不在乎這個排行榜,也或許他確實只能排第四。

英雄總有落幕時,曾經紅遍半邊天的初唐四傑,命運仿佛都不太好。王勃27歲落水而亡,留下千古絕唱《滕王閣序》;楊炯仕途坎坷,四十三歲病逝,當時只是個縣令;盧照鄰博聞強記,而且出身於名門望族,二十多歲當上縣尉,但體弱多病,後來不得不辭官回家休養。

公元685年,不堪疾病折磨的盧照鄰,選擇投水自盡,時年五十歲。王勃和盧照鄰的死,雖然都與水有關,但一個是不幸溺水,一個是主動投水。再看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中家境最不好的,寒門出身,沒有任何背景,同時也是最傳奇的天才少年,7歲提筆寫下膾炙人口的《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貞觀末年的某一天,駱賓王坐在門口的池塘邊玩耍,恰好家裡來了客人,早就聽說老駱家有個神童,必然要見識一下。看到池塘裡有一群白鵝,客人讓駱賓王賦詩一首。別看駱賓王年紀小,才華卻不低,不假思索吟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驚訝不已,不禁感嘆:「果真是神童,前途不可限量啊。」長大後,駱賓王沒有像方仲永那般泯然眾人,名氣越來越大,憑藉才華與膽識,在文學界闖出一片天,就連唐中宗都聽過他的大名,還曾下詔求駱文。皇帝賞識,又有真才實學,成功應該不太遙遠,仕途之門仿佛為他打開,至少駱賓王是這麼想的。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相當骨感,駱賓王的職業生涯充滿艱辛。起初在道王李元慶府上工作,大概是幕僚的角色,後調到長安做主簿,好不容易得到升遷的機會,晉升為侍御史,結果沒過多久,就因得罪武則天,被關進大牢。駱賓王身處獄中,依舊不屈服,寫詩抒發憂憤之情:「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武則天也沒對駱賓王怎麼樣,次年就下旨將他釋放。失業後的駱賓王,暫時選擇低調,畢竟鬥不過武則天。而後,他奔赴幽燕一帶,再次給別人當幕僚,至少可以混口飯吃。在此期間,寫了一首比較悲涼的詩《於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一身才華無處施展,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曾經的天才少年駱賓王,想到了大俠兼刺客荊軻,他想像荊軻那樣,即使渾身碎骨也無怨無悔。四年多後,駱賓王的機會來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徐敬業起兵討伐,駱賓王前來投奔,被委以重任,掌管文書機要,揮筆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據說,因這篇檄文寫得太好,武則天看後非但不生氣,反而仰天長嘆:「宰相安得失此人?」只過了兩個月,徐敬業就兵敗被殺,駱賓王不知所蹤。有人說,駱賓王與徐敬業一起被殺;也有人說,他並沒有被殺,而是投河自盡了;還有人說,他隱居於山林。

被殺也好,自殺也罷,駱賓王駕鶴西遊前,應該面帶微笑地唱著歌:「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那個7歲詠鵝的少年天才,後來怎樣了?
    《代悲白頭翁》中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詩的原作者其實是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宋之問見獵心喜,想據為己有,但外甥捨不得自己心愛的詩作。但是下一句卻無論如何接不上了。正當他苦思冥想,急得抓耳撓腮之時,寺中一老僧問道:「你這小夥子,半夜不睡覺,在這幹什麼呢?」宋之問說了緣由,並將自己剛做的詩吟與老僧聽。老僧聞言,沉默片刻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一聽,妙啊,這一句詩恢宏大氣、壯麗非凡,對上一句真是完美極了。宋之問忽然之間就開竅了,在此基礎上,一口氣作出了一首五言詩《靈隱寺》。
  • 駱賓王7歲《詠鵝》,已註定了他的命運
    在你心裡,可能駱賓王就是那個當年面對一群白鵝吟誦而出《詠鵝》一詩的小孩子,可是,真實的駱賓王並非僅此而已。聞一多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他曾經寫了一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長詩,代郭氏痛罵朝三暮四的盧照鄰。
  • 七歲寫下《詠鵝詩》,晚年寫出《討武氏檄》,初唐才子駱賓王
    《詠鵝詩》傳說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詩句,細緻的觀察力,嫻熟的寫作手法,讓他從小就「神童」的美譽。聰明好學的駱賓王沒有長歪,他尊師好學,青年時期進入道王李元慶的府中做門客。李元慶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異母弟弟。駱賓王在李元慶府中還有一段傳奇經歷。初入李元慶府中,大家覺得他年紀小,沒有重視他,就這樣駱賓王在默默無聞中度過三年。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大家從小就會吟誦那首駱賓王的《詠鵝》。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初唐四傑駱賓王獲武則天稱讚,七歲賦詩《詠鵝》,為何作家偏愛鵝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七歲能賦詩,《舊唐書》記載他「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詠鵝唐代: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寫作背景關於寫作背景有一種說法是,駱賓王七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群客人,大家來到了一個池塘邊,客人們看到湖裡的大白鵝,讓駱賓王以鵝吟詩,他張嘴便吟誦出了這首千古名詩。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18字獲萬元獎金,網友紛紛效仿
    不過,這首詩可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7歲孩童文筆能如此傳神,用神童來形容也不為過,也進一步證明了該詩的價值。 俗話說「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才是真藝術」,而《詠鵝》便是典型。 也是憑藉這首詩,駱賓王和王勃、楊炯以及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可謂名極一時。他的才華後來甚至還驚動了女皇武則天,不過,駱賓王和武則天是死對頭,後來還跟隨英國公徐敬業出兵討伐武則天。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相信大部分人最熟的都是駱賓王寫下的《詠鵝》。從上世紀80年代起,駱賓王所寫的《詠鵝》就一直是我國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直到2019年的新編教材,《詠鵝》才被換成了《漢樂府·江南》。可惜的是,駱賓王在歷史的長河中,只閃耀了那麼一下,就再也不見了。
  • 70歲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18個字,獲10000元文學大獎
    很多孩子在學古詩的時候,第一首背的就是《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所作,相傳當時駱賓王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有意試試他的能力,考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客人又指著池塘裡的鵝,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加思索,不一會就創作了《詠鵝》這首詩。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作者駱賓王結局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這麼背過這首詩。然而,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竟然敢對武則天謀反嗎?知道他最後的下場竟然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嗎?駱賓王,大約生於公元619年,彼時,唐高祖李淵才剛剛建國。
  •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憫農》、《靜夜思》、《詠鵝》堪稱古詩詞界的三大神曲,是小學語文教材裡的不老神話,凡識字者皆能背之。尤其是駱賓王的《詠鵝》,聽覺與視覺的交融,靜態與動態的契合,將鵝的悠然神態展露無疑,令人拍案叫絕。更有傳說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所寫,這更增添了一層奇幻色彩。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小詩,這一年,駱賓王才7歲,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少年。可惜的是,駱賓王后來遭遇家道中落,尤其是父親不在人世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青年時期落魄無行,長期和賭徒廝混。中年混跡於道王幕府,卻不願阿諛奉承,不久從軍西域,久居邊塞。
  • 老漢模仿《詠鵝》寫出《詠雞》,評價褒貶不一,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一天,一位客人到駱賓王家做客,客人見他頭腦機靈活潑又乖巧,就問了他幾個問題,沒想到駱賓王對答如流,客人滿是驚喜。客人要回家時,駱賓王主動提出相送,二人走到池塘邊看到一群鵝在水面上戲水。客人想考考駱賓王,便讓他對此情此景作一首關於鵝的詩,駱賓王稍作思考後創作出《詠鵝》。幾年前,有一位來自湖南的70歲老農模仿《詠鵝》寫下一首《詠雞》。
  • 16歲少女比乾隆能寫詩!
    乾隆是九五之尊,他的臣子門必須說他寫的好,正如同宰相劉羅鍋下棋總是輸給乾隆是一個道理。時過境遷,乾隆的餘威已經蕩然無存,沒有人在買他的帳,甚至易中天說乾隆60多年來基本沒幹什麼事,是個王**。對乾隆大帝不服的不只一個易中天,最近一個小女生打破了乾隆創造的記錄!
  • 駱賓王:英雄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情的心
    根據駱賓王青年時期曾在道王李元慶府中做參軍的經歷,李元慶的年紀不可能還比他小五六歲,所以駱賓王的實際年齡應該比此要晚一些。另外,我們不妨再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來揣測一下。陳琳為袁紹寫下討賊檄文時不過三十多歲,正是一個成熟男人熱血沸騰的時候。而曹操開始創業時也才35歲。
  • 我愛家教:記憶力訓練-古詩詠鵝的快速記憶
    我愛家教:每天5分鐘學一首必背古詩,畫一張思維導圖,跟我一起快速記憶必背古詩150首,今天呀,咱們要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詠鵝,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好了,剛剛呢我給大家朗讀了一遍詠鵝,那接下來就進入古詩的解讀,還有思維導圖的繪製環節了,大家要準備好什麼還記得嗎?對啦,導圖繪製的本子,鉛筆,彩筆,橡皮這些工具。那麼在繪製思維導圖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中心圖要畫什麼,才能讓我們更加牢固地記住這首詩的名字和作者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詠鵝,那大白鵝肯定是少不了的對吧?知道大白鵝怎麼繪製嗎?
  • 倒黴了一輩子的駱賓王,被武則天嚇得不敢露面,至今墳墓下落不明
    閒話少敘,本文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駱賓王。提起駱賓王,沒人會感到陌生。小學課本裡的《詠鵝》就是他七歲時的作品。其大才可見一斑。其實,駱賓王的早年過得還算可以,父親曾是一個名縣令。但就在父親死後,他的生活一落千丈,從官宦子弟變成了寒門之子。
  •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感嘆古人的智慧當真無窮,比如說駱賓王在幼年時便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詠鵝》,真是少年成名的典範。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前面說的那位6歲小詩人的作品,而這位小詩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黃庭堅。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 宰相寫「青鵝」兩字被抄家,眾人不解,武則天:將字拆開來念
    《詠鵝》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雖然讀起來並不深奧,不過全文寫出了鵝之美,據說這是駱賓王七歲那年所寫,他因此被讚譽為「神童」,他雖有才,但總是直言不諱,在長安擔任侍御史時,就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
  •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被贊為神童!這首古詩便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七歲時創作的《詠鵝》: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今天要講的詩人便是唐代文人組合「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初唐四傑」的其他三個成員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從小就聰明伶俐,面容又清秀,很得人心,大人們都喜歡逗他,卻常常被這個小孩的才思震撼到,《詠鵝》便是一客人指著鵝兒要駱賓王以鵝作詩,七歲的駱賓王臨場發揮,便有了如此流傳千古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