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駱賓王,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除此之外就未必知道他的更多信息了。所以很有必要講講駱賓王的生平故事,看看這位少小神通,青年才子,晚年遁入空門的歷史文化名人傳奇一生。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他出身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曾經做過縣令。《詠鵝詩》傳說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詩句,細緻的觀察力,嫻熟的寫作手法,讓他從小就「神童」的美譽。聰明好學的駱賓王沒有長歪,他尊師好學,青年時期進入道王李元慶的府中做門客。李元慶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異母弟弟。
駱賓王在李元慶府中還有一段傳奇經歷。初入李元慶府中,大家覺得他年紀小,沒有重視他,就這樣駱賓王在默默無聞中度過三年。直到有一天李元慶詢問門客如何遴選人才,這時候駱賓王提筆寫了一篇策論,強調人才不應該僅僅有能力,還要人品過硬,不能阿諛奉承。這樣的意見讓李元慶無法接受,於是駱賓王繼續去坐冷板凳。
一直到駱賓王30多歲,他還是一介布衣。在唐代初年,想要入仕可以由達官顯貴推薦,駱賓王在無奈之下也想走這條道路。不過在官吏的眼中,駱賓王這個人無趣剛直,過於傲慢,不但沒人幫助他還紛紛落井下石,群嘲駱賓王汲汲於功名利祿。一直到了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後,駱賓王寫了一篇文章讚頌李治泰山封禪才被舉薦進了官場。
駱賓王在官場中幾起幾落,沒做過什麼大官,反而屢遭貶斥,後來被攆到西域軍營之中。駱賓王的抗打擊能力很強,到了軍營之後他發揮自己的文採為統帥寫各種軍中文書,於是有了機會被提拔為侍御史。這一次,在侍御史的任上,駱賓王被誣陷貪腐,最後落入獄中,關押一年之後才脫身。這一次駱賓王徹底死心了,對功名的渴望越來越淡薄。
幾年之後,駱賓王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成為聞名天下的名人。李治病逝之後,武則天手握朝政大權,任人唯親,打擊李唐宗室子弟。唐朝開國元勳的子弟紛紛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統治,其中最有聲望的是徐敬業的軍隊,駱賓王作為一名幕僚參與到徐敬業的大軍之中。他寫了一篇《討武氏檄》,文中歷數武則天的罪狀,寫明各地軍隊討伐武則天是為了匡扶正義。這篇文章有理有據,用詞犀利,很有煽動性,一下子就成了人人誦讀的名篇。駱賓王靠這篇檄文名滿天下,成為人人皆知的才子名士。傳說武則天看了這篇檄文都認為駱賓王是人才,這樣的人沒有在朝堂之上是宰相的過失。
其實李治統治時期駱賓王一直沒有受到重用,李唐宗室是否執政跟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徐敬業不是駱賓王的知己,駱賓王加入到討伐武則天的隊伍中主要是為了發聲吶喊。他不甘心平凡度此生,他想要得到一次閃耀發光的機會。這樣說駱賓王也許有些過分,但仔細想一下,神童,才子,身上有著這些標籤的駱賓王是不是格外渴望功成名就。
徐敬業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才能,很快就被武則天鎮壓下去,駱賓王在亂軍之中生死不明。有人說他隱姓埋名跑到杭州出家避禍,通過偶爾流傳出來的詩句才被世人發現行蹤。駱賓王的主要成就體現在文學創作領域,他和王勃等人並稱為「初唐四傑」。
拓展閱讀
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沈括和《夢溪筆談》
秀潤蒼渾,筆法紮實,清代王原祁繪設色作品《山水逸韻》
明代劇作家筆下的愛情傳奇,湯顯祖和《牡丹亭》
歷時19年,編寫出一套大型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和《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