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寫下《詠鵝詩》,晚年寫出《討武氏檄》,初唐才子駱賓王

2020-12-13 薩培喇談藝錄

提到駱賓王,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除此之外就未必知道他的更多信息了。所以很有必要講講駱賓王的生平故事,看看這位少小神通,青年才子,晚年遁入空門的歷史文化名人傳奇一生。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他出身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曾經做過縣令。《詠鵝詩》傳說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詩句,細緻的觀察力,嫻熟的寫作手法,讓他從小就「神童」的美譽。聰明好學的駱賓王沒有長歪,他尊師好學,青年時期進入道王李元慶的府中做門客。李元慶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異母弟弟。

駱賓王在李元慶府中還有一段傳奇經歷。初入李元慶府中,大家覺得他年紀小,沒有重視他,就這樣駱賓王在默默無聞中度過三年。直到有一天李元慶詢問門客如何遴選人才,這時候駱賓王提筆寫了一篇策論,強調人才不應該僅僅有能力,還要人品過硬,不能阿諛奉承。這樣的意見讓李元慶無法接受,於是駱賓王繼續去坐冷板凳。

一直到駱賓王30多歲,他還是一介布衣。在唐代初年,想要入仕可以由達官顯貴推薦,駱賓王在無奈之下也想走這條道路。不過在官吏的眼中,駱賓王這個人無趣剛直,過於傲慢,不但沒人幫助他還紛紛落井下石,群嘲駱賓王汲汲於功名利祿。一直到了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後,駱賓王寫了一篇文章讚頌李治泰山封禪才被舉薦進了官場。

駱賓王在官場中幾起幾落,沒做過什麼大官,反而屢遭貶斥,後來被攆到西域軍營之中。駱賓王的抗打擊能力很強,到了軍營之後他發揮自己的文採為統帥寫各種軍中文書,於是有了機會被提拔為侍御史。這一次,在侍御史的任上,駱賓王被誣陷貪腐,最後落入獄中,關押一年之後才脫身。這一次駱賓王徹底死心了,對功名的渴望越來越淡薄。

幾年之後,駱賓王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成為聞名天下的名人。李治病逝之後,武則天手握朝政大權,任人唯親,打擊李唐宗室子弟。唐朝開國元勳的子弟紛紛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統治,其中最有聲望的是徐敬業的軍隊,駱賓王作為一名幕僚參與到徐敬業的大軍之中。他寫了一篇《討武氏檄》,文中歷數武則天的罪狀,寫明各地軍隊討伐武則天是為了匡扶正義。這篇文章有理有據,用詞犀利,很有煽動性,一下子就成了人人誦讀的名篇。駱賓王靠這篇檄文名滿天下,成為人人皆知的才子名士。傳說武則天看了這篇檄文都認為駱賓王是人才,這樣的人沒有在朝堂之上是宰相的過失。

其實李治統治時期駱賓王一直沒有受到重用,李唐宗室是否執政跟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徐敬業不是駱賓王的知己,駱賓王加入到討伐武則天的隊伍中主要是為了發聲吶喊。他不甘心平凡度此生,他想要得到一次閃耀發光的機會。這樣說駱賓王也許有些過分,但仔細想一下,神童,才子,身上有著這些標籤的駱賓王是不是格外渴望功成名就。

徐敬業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才能,很快就被武則天鎮壓下去,駱賓王在亂軍之中生死不明。有人說他隱姓埋名跑到杭州出家避禍,通過偶爾流傳出來的詩句才被世人發現行蹤。駱賓王的主要成就體現在文學創作領域,他和王勃等人並稱為「初唐四傑」。

拓展閱讀

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沈括和《夢溪筆談》

秀潤蒼渾,筆法紮實,清代王原祁繪設色作品《山水逸韻》

明代劇作家筆下的愛情傳奇,湯顯祖和《牡丹亭》

歷時19年,編寫出一套大型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大家從小就會吟誦那首駱賓王的《詠鵝》。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初唐四傑駱賓王獲武則天稱讚,七歲賦詩《詠鵝》,為何作家偏愛鵝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七歲能賦詩,《舊唐書》記載他「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他詩文皆能,名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即使是所聲討的對象武則天看了也嘖嘖稱讚。寫作背景關於寫作背景有一種說法是,駱賓王七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群客人,大家來到了一個池塘邊,客人們看到湖裡的大白鵝,讓駱賓王以鵝吟詩,他張嘴便吟誦出了這首千古名詩。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相信大部分人最熟的都是駱賓王寫下的《詠鵝》。從上世紀80年代起,駱賓王所寫的《詠鵝》就一直是我國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直到2019年的新編教材,《詠鵝》才被換成了《漢樂府·江南》。可惜的是,駱賓王在歷史的長河中,只閃耀了那麼一下,就再也不見了。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那個7歲詠鵝的少年天才,後來怎樣了?
    《代悲白頭翁》中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詩的原作者其實是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宋之問見獵心喜,想據為己有,但外甥捨不得自己心愛的詩作。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所以他從小就有「神童」「天才」的美譽。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父親原本是一個小縣令,但是早早就過世了,導致家道中落。所以駱賓王小時候的日子,過得並不好。在「初唐四傑」中,駱賓王的出身,算是最低微的了。駱賓王雖有滿腹才華,但參加科舉時卻屢試不中,令人奇怪。無奈之下,駱賓王只能屈身到道王李元慶的府上當了一個幕僚。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18字獲萬元獎金,網友紛紛效仿
    不過,這首詩可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7歲孩童文筆能如此傳神,用神童來形容也不為過,也進一步證明了該詩的價值。 因此,該詩在民間的流傳相當之廣,連目不識丁的老農也能念上一段。俗話說「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才是真藝術」,而《詠鵝》便是典型。 也是憑藉這首詩,駱賓王和王勃、楊炯以及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可謂名極一時。他的才華後來甚至還驚動了女皇武則天,不過,駱賓王和武則天是死對頭,後來還跟隨英國公徐敬業出兵討伐武則天。
  • 駱賓王7歲《詠鵝》,已註定了他的命運
    在你心裡,可能駱賓王就是那個當年面對一群白鵝吟誦而出《詠鵝》一詩的小孩子,可是,真實的駱賓王並非僅此而已。聞一多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他曾經寫了一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長詩,代郭氏痛罵朝三暮四的盧照鄰。
  •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被贊為神童!這首古詩便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七歲時創作的《詠鵝》: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從小就聰明伶俐,面容又清秀,很得人心,大人們都喜歡逗他,卻常常被這個小孩的才思震撼到,《詠鵝》便是一客人指著鵝兒要駱賓王以鵝作詩,七歲的駱賓王臨場發揮,便有了如此流傳千古的名篇。駱賓王居住的小村子,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池水清澈見底,常常有白鵝成群結隊在駱家塘浮遊,而《詠鵝》便是駱賓王面對此情此景的即景詩。
  • 天才少年駱賓王,7歲提筆寫《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初唐四傑,單憑一個「傑」字,就能看出其含金量,這四位牛人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當時江湖上給的排名是「王楊盧駱」。然而,楊炯對老四駱賓王隻字不提,駱賓王自己也沒意見,或許駱賓王不在乎這個排行榜,也或許他確實只能排第四。 英雄總有落幕時,曾經紅遍半邊天的初唐四傑,命運仿佛都不太好。王勃27歲落水而亡,留下千古絕唱《滕王閣序》;楊炯仕途坎坷,四十三歲病逝,當時只是個縣令;盧照鄰博聞強記,而且出身於名門望族,二十多歲當上縣尉,但體弱多病,後來不得不辭官回家休養。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作者駱賓王結局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這麼背過這首詩。然而,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竟然敢對武則天謀反嗎?知道他最後的下場竟然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嗎?駱賓王,大約生於公元619年,彼時,唐高祖李淵才剛剛建國。
  • 倒黴了一輩子的駱賓王,被武則天嚇得不敢露面,至今墳墓下落不明
    這四人分別是楊炯、盧照鄰、王勃和駱賓王,並成為唐初四傑。四人共同生活在唐初太宗時期。由於唐太宗格外喜歡宮體詩,上行下效,士大夫階層對於宮體詩的的追逐可謂狂熱。但這種宮體詩由于格局受限,寫些情情愛愛,思想境界自然高不到哪去。所以,王勃率先發起反對宮體詩的聲音,隨後其他三傑紛紛響應。
  • 初唐四傑為何仕途坎坷?高宗李治打擊門閥,成果斐然
    門閥士族起於兩漢,形成於魏晉,衰於南北朝,興起於隋唐,打擊於李治,亡於武則天,歷經七百餘年而消失於歷史的政治長河中……起因門閥士族是由官僚士大夫組成的政治集團,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可見蹤跡。初唐四傑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始了各自的官場仕途……唐初,出現了這樣幾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王勃,出身於河東王氏,詩書傳家,家學淵博,少年成名,通過科舉及第,授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臣子。
  • 駱賓王:英雄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情的心
    作者:黛珂提起「初唐四傑」的名號,有人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王勃、楊炯,甚至還有那個寫下《長安古意》的病痛才子盧照鄰。相比之下,駱賓王的名字,似乎除了吟誦他首「鵝鵝鵝」的孩子外,就很少被人提及了。根據駱賓王青年時期曾在道王李元慶府中做參軍的經歷,李元慶的年紀不可能還比他小五六歲,所以駱賓王的實際年齡應該比此要晚一些。另外,我們不妨再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來揣測一下。陳琳為袁紹寫下討賊檄文時不過三十多歲,正是一個成熟男人熱血沸騰的時候。而曹操開始創業時也才35歲。
  • 老漢模仿《詠鵝》寫出《詠雞》,評價褒貶不一,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一天,一位客人到駱賓王家做客,客人見他頭腦機靈活潑又乖巧,就問了他幾個問題,沒想到駱賓王對答如流,客人滿是驚喜。客人要回家時,駱賓王主動提出相送,二人走到池塘邊看到一群鵝在水面上戲水。客人想考考駱賓王,便讓他對此情此景作一首關於鵝的詩,駱賓王稍作思考後創作出《詠鵝》。幾年前,有一位來自湖南的70歲老農模仿《詠鵝》寫下一首《詠雞》。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我們知道,在唐朝之前,魏晉的詩風是意境宏大,筆調朗暢,頗有建安風骨之氣,而到了六朝,詩風則由質樸轉向了華彩,甚至為了寫出豔麗的辭藻,寧可忽視了詩本身的內涵,所以六朝的古詩大多有一種華麗而萎弱之感。初唐四傑的出現,使得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也更為廣泛,從狹隘的風花雪月、你儂我儂擴大到山川河流和人生哲學。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駱賓王的名字,居然有這麼多的講究!詩經易經中均有說法
    文 | 百川駱賓王,男,漢族,約公元619年生,壽命約69歲。屬相兔,星座約為金牛座,浙江義烏人。駱賓王的名字,居然有這麼多的講究!詩經易經中均有說法。《詩經·小雅·北山》有一句名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小詩,這一年,駱賓王才7歲,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少年。可惜的是,駱賓王后來遭遇家道中落,尤其是父親不在人世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青年時期落魄無行,長期和賭徒廝混。中年混跡於道王幕府,卻不願阿諛奉承,不久從軍西域,久居邊塞。
  •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憫農》、《靜夜思》、《詠鵝》堪稱古詩詞界的三大神曲,是小學語文教材裡的不老神話,凡識字者皆能背之。尤其是駱賓王的《詠鵝》,聽覺與視覺的交融,靜態與動態的契合,將鵝的悠然神態展露無疑,令人拍案叫絕。更有傳說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所寫,這更增添了一層奇幻色彩。
  • 聽唐代F4完全手冊,讓孩子愛上大語文|912主播劉夏為您講述初唐四傑...
    那就要從大唐詩壇上的第一個男子「天團」——「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說起。「初唐四傑」以文採著稱於世,他們人生的關鍵字就在「善屬文」。按《舊唐書》記載,盧照鄰「博學善屬文」,楊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駱賓王「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這是四個很會寫作文的人。
  • 駱賓王的詩有哪些?駱賓王的詩詞全集29首
    唐代詩人駱賓王,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