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為何仕途坎坷?高宗李治打擊門閥,成果斐然

2020-12-13 封於塵

門閥士族起於兩漢,形成於魏晉,衰於南北朝,興起於隋唐,打擊於李治,亡於武則天,歷經七百餘年而消失於歷史的政治長河中……

起因

門閥士族是由官僚士大夫組成的政治集團,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可見蹤跡。唐朝科舉制開始發展,逐漸打破門閥士族籠罩下的朝堂,寒門士子開始步入仕途。

初唐四傑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始了各自的官場仕途……

唐初,出現了這樣幾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王勃,出身於河東王氏,詩書傳家,家學淵博,少年成名,通過科舉及第,授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臣子。第一次被貶是因為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第二次被貶是因為藏匿官奴而後殺之,去交趾看望父親歸途過程中喪命大海。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

楊炯,出身華陰楊氏,官宦之家,又是少年神童,通過科舉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因牽連到徐敬業(李勣之孫)謀反案中被貶,於晚年做了盈川縣令,死於任上。代表作:《從軍行》。

盧照鄰,出身禮學世家範陽盧氏,唐初天下諸族之首,家學淵博,熟通經史。晚年得罪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被下獄,後隱居田園,因病痛折磨,投水自盡。代表作:《長安古意》。

駱賓王,出身寒門,父親為縣令,少年英才,曾從軍西域,戍守邊疆,後入長安為御史,因參與徐敬業(李勣之孫)謀反案,逃之夭夭,下落不明。代表作:《詠鵝》、《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從初唐四傑可以,都經歷過宦海沉浮。王勃、楊炯、盧照鄰皆為門閥士族,駱賓王為寒門士族,但在歷史的洪流中,都被席捲其中。

過程

隨著李治開始對門閥制度下手,科舉大興,初唐四傑成為了門閥制度的殉葬品。雖然才能卓越,但依然不免在政治鬥爭中被貶謫。

門閥制度成為了阻礙底層民眾上升的屏障,初唐四傑中的三人,都是出身於門閥貴族,雖然通過科舉舉士進入了朝堂,都是清貴文職。

起步比其他人高出很多的初唐四傑,但大多都在仕途的中期因為各種原因被貶。歷來出名的詩人,大多都是因為仕途不順,而文壇才名突出。

這與他們自身的性格和行為有關,但也與當時的大背景有關。

李治上位時,大力打擊門閥貴族。隨著對五姓七望的限制,門閥士族的勢力開始慢慢縮小。到了武則天時期,門閥制度就徹底的消亡

結果

門閥士族的衰落與消亡過程中,有太多的人才被犧牲,初唐四傑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門閥士族出身的人才,因為家學淵博,少年期間就能博覽群書,受到極高的教育薰陶。

步入仕途的起點,就已經達到寒門士子一生的終點。

但削弱門閥士族,也為之後的隱患埋下伏筆!

門閥士族的沒落,寒門士族剛剛興起,導致李治和武則天只能重視新生勢力:武將新貴。用此勢力來填補門閥留下的空缺,以及籠絡武將新貴來對抗士族。

特別是武則天時期,門閥士族集團的退出,武則天為了使朝堂充斥一個聲音,只能重用外戚、奸臣、和酷吏,來達到中央的高度集權!

沒有士族的約束,新貴武將的勢力高度強大,同樣也為中後期的節度使制度埋下隱患。沒有足夠的士族充斥朝堂,對武將進行約束,而皇帝的權威不足以讓武將心悅誠服。

龐大的武將勢力,浩瀚的大唐疆土,高度自治的邊疆都護,都為唐朝中後期的內亂造成了影響。

但門閥制度的終結,終究使籠罩朝廷七百餘年的烏雲散去,為底層的士族留下了一個上升的道路,即使剛剛上升的寒門士族沒有足夠的手段去壓制新貴武將……

這是歷史的陣痛,雖然時間很長。

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武則天的老公—雄才大略的高宗李治
    李治是個擅於隱藏的人,當他的兄弟們都在爭搶太子位時,他知道弒兄逼父的父親最反感此事,便一直沒參與過競爭。這樣也使長孫無忌以為李治無能,得到了支持,登上帝位。李治之才略,次見於其廢長孫無忌及其黨羽。削弱關隴門閥勢力,便要培育為他所用的心腹,扶持一批寒門子弟。李治之才略,還見於其使大唐重新拿回東亞霸主的地位,消滅高句麗。
  •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傑是指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在杜甫眼裡,初唐四傑之首應為王勃。因為杜甫詩《戲為六絕句》中有"王楊盧駱當時體"。而張說卻尊駱賓王為首。在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他們在初唐四傑以誰為首的意見不一致。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初唐時期的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科舉試卷並不遮蓋考生姓名,佔分值最高的作文題又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營私舞弊打人情分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們更加注重門第關係,有錢有地位的考生家裡早早就開始上下活動走關係送禮,沒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舉出人頭地並不容易,即使是駱賓王這樣從小處名的神童也沒用。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初唐四傑的出現,使得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也更為廣泛,從狹隘的風花雪月、你儂我儂擴大到山川河流和人生哲學。更重要的是,詩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詩歌本身不再無病呻吟,而是賦予了更強大的生命力。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越發辭賦化,氣勢壯烈,而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詩更加規範化,尤其是駢文也更加出色,頗有靈動之感。
  • 初唐四傑之——陳子昂
    陳子昂與王勃、楊炯可說是同時代人(晚生於王、楊9年)、「龍朔初載,文場變體」到陳子昂作此文時已近四十年,看來「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文風在武則天時期還存在,可見楊炯所說「長風一振,眾萌自.....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的改革初唐詩壇的影響和作用,未免有些誇大。
  •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初唐四傑|庭院|王勃|仲春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開學倒計時中!繼續在家玩玩,等待回家!
  • 聽唐代F4完全手冊,讓孩子愛上大語文|912主播劉夏為您講述初唐四傑...
    FM91.2鄭州交通廣播《聽詩與歌》主播劉夏為您講述初唐四傑的故事提到唐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而提到唐詩,又不得不提「初唐四傑」, 他們四人拉開了唐詩發展的序幕。那就要從大唐詩壇上的第一個男子「天團」——「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說起。「初唐四傑」以文採著稱於世,他們人生的關鍵字就在「善屬文」。按《舊唐書》記載,盧照鄰「博學善屬文」,楊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駱賓王「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這是四個很會寫作文的人。
  • 作者是初唐四傑之一,這首五絕比喻巧妙,最後5字出神入化
    王勃姍姍來遲,看見這裡正在詩詞接龍,也附和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此時一位神童詩人也坐不住了,下面介紹的作者是初唐四傑之一,這首五絕比喻巧妙,最後5字出神入化。夜送趙縱唐代:楊炯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除《在獄詠蟬》還寫了很多詩,你喜歡哪個
    高宗時任侍御史,因事被誣下獄,遇赦獲釋,貶為臨海丞,怏怏不得志,遂棄官。睿宗光宅元年(684),從李敬業在揚州起兵討武則天,任藝文令。不久兵敗,不知所終。駱賓王天資聰穎,早負才名。他的詩歌創作擅長七言歌行,五律也有不少佳作,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還善寫駢文。有《駱臨海集》。
  • 高宗李治一直被低估,看看他在位時的作為,武則天也不敢造次
    而在歷史上很多人都對李治是沒有什麼太高的評價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都認為是李治對武則天的放縱,才導致了後來武則天登上了地位,成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劇照這種說法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確實是因為李治為人比較寬厚,這一點在唐太宗去世的時候也有所表達。
  • 「詩裡看花」「初唐四傑」筆下的梅花意象:遊子、思婦的心靈寄託
    今天我們說說初唐時期的梅花詩。初唐詩壇上,比較值得關注的詩人便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都寫過與梅花相關的作品。如果說南北朝的宮體詩在初唐時期依然對詩壇產生影響,那麼楊炯的《梅花落》與盧照鄰的《梅花落》都可以看作是宮體詩的餘音,不過盧照鄰在詩歌境界上還是有一定的升華之處的。
  • 七歲寫下《詠鵝詩》,晚年寫出《討武氏檄》,初唐才子駱賓王
    一直到了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後,駱賓王寫了一篇文章讚頌李治泰山封禪才被舉薦進了官場。駱賓王在官場中幾起幾落,沒做過什麼大官,反而屢遭貶斥,後來被攆到西域軍營之中。駱賓王的抗打擊能力很強,到了軍營之後他發揮自己的文採為統帥寫各種軍中文書,於是有了機會被提拔為侍御史。這一次,在侍御史的任上,駱賓王被誣陷貪腐,最後落入獄中,關押一年之後才脫身。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初唐四傑駱賓王獲武則天稱讚,七歲賦詩《詠鵝》,為何作家偏愛鵝
    他在當時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其他如《在獄詠蟬》、《於易水送人》等作品也是名作。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娶了這麼美的一個才人,為何武則天沒有給李世民生孩子呢?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好奇!要說武則天也跟了李世民有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的時間都沒有懷孕,這讓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為何武則天沒有給李世民生小孩。
  • 六歲賦詩,妙筆生花,十四歲應舉及第,初唐四傑之一:王勃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冰王合成「初唐四傑」,但他卻是他們四個中年齡最小,、成就最高的人。他6歲就能把詩詞歌賦作的行雲流水,妙筆生花。14歲的時候應舉及第,上書當朝宰相直述政見,宰相大讚,向朝廷寫了推薦信。
  • 他是初唐四傑中存在感最弱的詩人,筆下寫成的14字成男女愛情金句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初唐四傑」裡的盧照鄰——這個長安最好的歌者,也是大唐最「喪」、最「悲催」的詩人。大唐最「喪」的詩人四傑的命運其實都不怎麼好,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一生功名無著,身世坎坷。盧照鄰是其中命運最悲催的一個。他早年間在高祖李淵第十七子鄧王李元裕的手下作典籤。
  • 武則天嫁給唐太宗12年沒有子女,卻為何與李治兒女雙全?
    她雖然顯赫,但是也並非一帆風順,情路曲折,更是曾經流連於兩父子之間,在坎坷和幸運中輾轉不停,兩父子對她的感情也所區別,同樣,她對太宗和高宗的情感也截然不同,這個不同最直觀的體現自然就是他們是否育有愛情的結晶,李治開心地笑了。武則天嫁給唐太宗年多年沒有子女,卻為何與李治兒女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