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學古詩的時候,第一首背的就是《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所作,相傳當時駱賓王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有意試試他的能力,考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客人又指著池塘裡的鵝,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加思索,不一會就創作了《詠鵝》這首詩。
簡單又形象,動靜結合,從聽覺、視覺將鵝的特點描繪出來,朗朗上口,只要讀上幾次,就能背下來了,我家娃不到1歲半會背的第一首詩也是《詠鵝》。
2016年,湖南有位年近70的農民模仿《詠鵝》寫了一首《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短短的18個字,將雞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描述出來,不僅獲得了農民文學獎,還有10000元獎金。
這首《詠雞》的作者叫做危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年近七旬,雖然平時都在幹農活,但他從小就愛讀詩,有時還會寫寫詩來娛樂自己。家裡養了幾隻雞,每天他都要去喂喂食,雞的生活習性也非常了解,有天他在餵雞時突然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沒想到竟然獲獎了。
詩詞是中國的瑰寶,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人是愛詩的民族,詩詞用詞準確,語句優美,短短幾個字就能描述出或唯美、或哀傷、或悲壯的意境。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和鑑賞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內在的氣質。知乎上有個提問:「我們為什麼要讀詩?」,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說:
看到美景,當其他人只會說「臥靠,牛13」,然後拍照發朋友圈時,你卻因為心中淌過那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感動到熱淚盈眶。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電視節目通過比賽、和詩以歌等形式來推廣古詩詞,講述文化知識、挖掘詩詞背後的內涵、闡釋人文價值,深受國人喜愛,有人說:「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
詩詞的重要,從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不斷增加古詩文比例可以窺得一二。2017年9月新推出的《語文》課本,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1-6年級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比重近50%左右。
到了2019年,教材強調了學生古詩詞的積累量,小學語文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加了540餘首古詩詞,課本所涵蓋古詩詞有600餘首,初中語文古詩文比重佔52%。
詩詞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影響著孩子。許多家長也會讓孩子背詩,但有些孩子跟著念幾句就不好好念了,玩會玩具或是看電視去了,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呢?
1、給孩子創造詩詞環境
媽媽在懷孕做胎教時,就可以有意識地聽詩、念詩,孩子出生後,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繪本、讀詩,哪怕孩子聽不懂。慢慢地,等孩子會說話了,就會跟著你念詩了。
除了自己念詩給孩子聽,還可以播放古詩朗誦、由古詩改編的兒歌給孩子磨耳朵。
2、根據孩子的發展選擇詩詞
孩子年齡不同,對於詩的認知能力也有不同,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朗朗上口的詩,內容跟生活息息相關,如《詠鵝》、《靜夜思》,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複雜一些的詩詞,循序漸進。
3、通過遊戲吸引孩子
每天如果都是一昧地我念一句,孩子跟讀一句,難免乏味,孩子可能念了幾句就不好好背了,家長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將詩詞融入進來,吸引孩子的興趣。
比如在拋球遊戲裡加入詩詞,我將球拋給寶寶,念一句古詩,寶寶念下一句古詩並將球拋回來給我。一開始,可以由兩位家長示範下遊戲規則,孩子都很聰明,看幾遍就學會了。
4、不要讓背詩成為你炫耀的資本
孩子只要稍微教一教,都能背好多詩,看到小小的娃念詩時,家長們都會很有成就感,但千萬不能將孩子會背詩當成炫耀的資本,逢人就讓孩子表演背詩,容易引起孩子的抵抗心理,對詩詞反感。
結語
詩詞雖好,但不可勉強。我們教孩子念詩,是為了欣賞詩詞的美好,學習詩詞的內涵,不能將背詩當成一個任務,強迫孩子每天背誦,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老師,只有讓孩子對詩詞感興趣,主動去學習,才是正道。
我是豆媽,家有萌寶一枚,熱愛美食,分享寶寶的輔食製作、育兒知識,和你聊聊育兒的那些事!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