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遙遠的太空有外星人嗎?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比地球更舒適

2020-12-26 高高大大白楊樹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類地球行星,這個行星大概有14個地球這麼大,上面有河流和山川,也有四季,它上面比地球還舒適!

科學家一直都在遙遠的太空探索,試圖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終於他們發現了類地行星。

這個類地球行星的被稱為克卜勒22b,比地球的質量大13倍,它的構造和地球一樣,也有由板塊構造,科學家們根據它的質量大小,給它稱作超級地球,這個超級地球的表面上有河流、有火山、也有峽谷,這些生態環境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有利依據。

這個超級地球在宇宙中的宜居帶內,它圍繞著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不停的公轉、自轉,它的上面有白天和黑夜,四季分明, 但是與地球不同的是,在這個星球上的一年在290天左右。

但從這個星球的自然環境來看,它上面的溫度卻只有22度,可謂是冬暖夏涼!可是讓我們痛苦的是,是這顆星球離地球太遠了,需要600萬光年的距離才能到達。目前來看,我們要到達這裡,還需要科學的不斷進步。不過,我們都堅信人類一定有機會能到這裡看一看。期待中!

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下方點讚、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認為蘇美爾人的祖先,甚至是人類的祖先都是外星人帶來的。並不是進化而來的,但是還有一個古文明研究專家寫了一本關於地球編年史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做第12個天地,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腦洞大開,完全超乎你的想像,就跟看科幻片似的,精彩程度遠比正兒八經的科學有意思多了。而裡面很大一部分觀點為對太陽系的認知是11個天體。
  • 「超級地球」的發現與地球上四季分明的發現相似
    我們在在地球上住了很多年了,自從我們的祖先誕生以來,已經有幾百萬年了,然而我們不敢說我們已經完全徵服了地球的每一部分。太空探索才剛剛開始,月球是人類唯一可以登陸的行星,而其他行星卻鮮為人知。在這種情況下中,由於人類的原因,地球卻變得越來越糟糕,其資源越來越稀缺。雖然我們知道人類的這些行為會對地球本身產生影響,但環境變化最終會影響到我們,因此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才是更重要的。
  • 外星人存在嗎?科學家提出稀有地球假說,人類是唯一文明?
    自從以色列前太空人向媒體爆料,外星人是真實存在的這一理論,讓所有UFO愛好者在社交平臺上頻頻發布陰謀論,這一觀點雖然遭受眾人質疑,可是我們還是相信了這一位年邁老人話語。
  • 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前提條件是什麼?這四點要求或許缺一不可
    然而,一件遲遲不能如人類所願的事就是,我們多年的探索卻從未發現過任何外星生物,雖然地球上很多科學家通過研製的各種各樣頂尖的天文設備,日夜不停的探測,至今仍然一無所獲,宇宙中如果僅存在人類這個物種,對於我們來說那將是十分孤獨的,理論上,僅僅是一個銀河系就有著數不清的恆星系和數以萬億計的行星,根本沒有理由讓我們相信在茫茫宇宙中沒有其他生物體的存在。
  • 科學家稱外星人或已發現銀河系並訪問過地球
    科學家指出:外星人也許已經探索過銀河系並造訪地球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或許早就有外星人到訪過我們的銀河系了。只不過是因為最近一千萬年他們都沒有來過,我們才無法得知他們的存在。不過,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另一種解釋:也許外星人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謹慎小心。計算科學家Jonathan Carroll-Nellenback ,也是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者,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 採訪時表示:「如果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把恆星之間的相對運動考慮進去,那麼可能你的答案的角度就會非常狹隘。」
  • 宇宙發現「太空浮屍」!小行星將與地球交匯!又發現新外星生命?
    今天,禿頭君熬了個通宵給大家整理了一份今年最新的宇宙新發現!近在眼前,心情格外的沉重,甚至關乎我們的生命,看完絕對讓你驚掉下巴!1、發現「太空浮屍」對於太空人而言,在太空中遇到浮屍並不意外。太空中真空環境外加極低的氣候,讓不幸遇難的屍體長久不會腐爛。
  • 「超級地球」被發現,等於地球的14倍大,比地球環境還要舒服
    「超級地球」四字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時,會有些不知所措,難道是在說比地球要大很多倍嗎?其實並不是,超級地球是指,在地球之外,被發現的能跟地球相媲美的另外一顆星球。到現在為止,人類發現的超級地球數量早就超出20顆了,其中適宜人類居住的就有五顆。
  • 如果地球變成「超級地球」,是否還能依然宜居?
    它監測了超過15萬顆恆星,致力於尋找其他恆星系中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克卜勒任務沒有讓人失望,截至201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超過18000顆候選系外行星,大約3800顆已被確認,其中有2325顆由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在這些系外行星中,有許多就被稱為「超級地球」。這些遙遠的行星可能會讓你想起我們的家園——地球。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3.流浪地球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你是不是立刻陷入悲觀的狀態?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這般,因為地球毀滅的時間距我們還非常遙遠,大概還需要50多億年。如果你能活50多億歲,意味著你可能成為地球毀滅的見證者,這種悲觀會讓你產生絕望。事實上你的壽命不過百歲而已,相對於50億年只不過白駒過隙一瞬間不到,這種擔憂看來確是多餘了。
  • 65光年處發現一顆超級地球,與地球環境極相似,科學家卻不願前往
    地球是因為擁有剛好的條件,適宜的陽光,豐富的水源以及充足的氧氣才能夠孕育出人類。這些都是地球與生俱來的物質條件,是目前任何一個星球都很難具備的。再者,科學家也將這些條件作為第二星球的基本門檻。除非這個星球都具備這些條件,否則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在人類數十年的尋找過程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好幾顆類地行星,但是在這些類地行星都不是科學家尋找的第二星球。
  • 比地球更舒適!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距地球超100光年
    美國航天局 2014 年 2 月 26 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任務團隊新確認 715 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存在。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 / 美聯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 24 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不計其數的恆星。其實你無法數清它們的數量,每顆恆星附近都可能有一顆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其中一些的系外行星或許位於適居帶之內,並且擁有形成生命體所需的一切條件。在四千五百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之中,科學家們確定了24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 金星確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此發現對地球有啥影響?
    對地球啥影響都沒有,這一發現最多也就是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興奮一些,部分科學家認為以後可以把金星發展成第二個「地球」為很遙遠之後的移民做準備,估計最開心的應該就是那些寫科幻小說的作者,這回又有題材可寫了!
  • 假如外星人入侵地球,以人類現在的軍事力量,我們的勝算有多少?
    雖然這只是小說中的情況,但無疑也反應出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人類對於和外星人作戰,是沒有信心的。為什麼我們會有如此想法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人類探索太空幾十年,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而如果外星人真實存在,還能造訪地球的話,就證明它們的科技力量比我們強,我們自然打不過。
  • 人類不再登月的真實原因,科學家發現月球一直在盯著地球看
    第二:月球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當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了月球之後,發現在這個太空,有一顆星球一直盯著地球在看,這顆星球就是月球,為什麼這麼說呢? 月球怎麼來的也是一個謎,之前人們一般認為在很久以前,月球與地球是一體的,地球在受到巨大撞擊之後,地球有一部分被撞擊出去了,形成了月球,也就是說月球是地球的孩子,這種說法的理論依據是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其成分與地球上的巖石差不多,不過這種說法也有很多問題,比如,目前在地球上並未發現巨大撞擊的痕跡。
  • 體積是地球的14倍?科學家再次發現「超級地球」:環境與地球相似
    眾所周知,由於近代人類的科技發展,消耗了許多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在這過程中,還破壞了許多地球的生態環境。因此,現如今我們地球可以說的是日益惡劣。而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並沒有想著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而是想著在地球之外找到一顆堪比地球的生命行星,從而進行移居。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富含水資源,人類未來有望移居嗎?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富含水資源,人類未來有望移居嗎?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有了水的扶持,地球才變得更加活力。自從進入科技時代後,人類的生活水平改善了許多,再也不用為缺水而煩惱,可每個人對水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弱,過度的浪費水資源,就算科學家再怎麼警告,很多人依舊不以為然。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富含水資源,人類未來有望移居嗎?可惡的是,人類不僅浪費水,還汙染海洋。
  • 除了地球2.0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還發現了什麼?
    方向明  克卜勒452b,是幾天前被確認的一顆迄今發現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  它由一架太空望遠鏡的名字而命名。  這架耗資6億美元、2009年3月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如何發現地球2.0的呢?除此之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還有其他什麼令人類驚奇的發現呢?
  • 外星人到底有沒有來過地球
    辦法肯定是有的,只不過如果我要說出這個辦法,你一定覺得我是在扯淡,這個方法就是在家等。你一定會很好奇,難道我們在家裡等待外星人它們會來嗎?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而言,在家裡等幾乎比在宇宙搜索外星文明要更加靠譜,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得先從宇宙文明的分類說起。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愛因斯坦的 「放大鏡」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外行星容易觀測,因為科學家可以觀測其主恆星的引力作用。從理論上講,恆星提供了光,可使天文學家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當一顆行星質量太小或者太遙遠難以直接觀測時,科學家仍能探測到行星施加給主恆星的微弱引力(該方法稱為徑向速度法),或者觀測當一顆行星掠過恆星的地球可見面時的閃爍情況(該方法稱為凌日觀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