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 2014 年 2 月 26 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任務團隊新確認 715 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存在。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 / 美聯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 24 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 · 舒爾策 - 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 " 超宜居 " 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 4500 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 24 顆 " 超宜居 " 行星。不過,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 " 超宜居 " 條件,但一般能滿足 4 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
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 100 光年的 " 超宜居 " 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生命體因而可能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這是美國航天局 2015 年 7 月 23 日公布的地球(左)和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 -452b 的對比概念圖。新華社 / 法新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宜居並不意味著這些星球上一定擁有生命體,僅表示它們的條件有助於生命體生長。
舒爾策 - 馬庫赫說,這項研究可能有助科學家今後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詹姆斯網絡太空望遠鏡、歐洲航天局柏拉圖太空望遠鏡等工具對這些星球展開進一步觀察," 獲取更多信息 "。" 選擇目標很重要,我們必須把精力集中在部分對複雜生命體而言擁有最有利條件的行星上。但我們必須謹慎,不要糾結於尋找第二個地球,因為可能有些行星比我們的地球更適合生命體生長 "。
按照舒爾策 - 馬庫赫說法,不少人認為地球是全宇宙 " 最佳行星 ",但 " 我們擁有大量複雜且多樣的生命形式,許多能夠在極端環境中倖存下來。隨遇而安不錯,但那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是最好的 "。
(新華社)
【來源:齊魯壹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