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省吃儉用一輩子,捨不得花,一直攢錢是為了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我覺得,很多70後乃至60后里有很多人都符合這個金錢習慣。

以我父母為例,他們那一代人由於從小經歷過時代的動蕩,基本上性格就是這樣的。他們有多省吃儉用呢?

舉個例子,能用手洗的,絕對不用洗衣機洗,因為這樣浪費電,但他們其實不知道浪費的水會更多。但手洗衣服還有個好處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水可以用來衝廁所,這算是很省吃儉用的吧。

再有,洗臉洗腳需要的熱水,也從來不會在熱水器上去接,而是自己在天然氣上燒熱了之後,或者用電熱水壺燒熱後拿來洗臉洗腳,這樣的習慣一直都沒有改變。

說到旅遊,我父母更是沒有一次專門去哪裡旅遊過。

當然了,小時候不懂這些,也無從聽父母主動找我談論。但隨著自己也慢慢長大成熟後,我有時候會與父母飯後探討這個問題。

例如,我父親偶爾飯後喝了二兩之後就會主動與我談及此事,但他往常其實是一個非常沉默寡言的人。

他會問我,又或者是自問,「省吃儉用一輩子,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有啥意思?」

站在我父母的傳統立場,我嘗試給出一些原因,總結如下:

一、一切為了後代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其實像我父母這樣沒有學歷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始終還是大多數。我也始終相信,在他們那個年代,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都是極少數的人。

同樣地,就今天我父母的審美趣味依然還是一些「抗戰神劇」,這在我看來是完全不能忍受的電視劇中的糟糠一樣的東西,但他們的確看的津津有味。

因此呢,他們的思維和觀念依然還是停留在過去幾十年前的那個時候。思想上偏於保守,性格上偏於內心,不善言辭,逃避現實,這是我總結的一些性格特點。

那什麼是傳統的思想觀念呢?很簡單,一切為了後代。

不同於今天的80後90後夫妻,他們在一切為了後代的前提條件下,是自我的一些滿足。

但對於70後60的人來說,幾乎還是為了「後代而活」這樣的一種人生意義。

例如,父母在勸我早點結婚的時候,就經常搬出「傳宗接代」這樣比較宏大的觀點,而對比較現實的收入、學識、共同愛好等東西視而不見。

但今天的年輕人思考問題不會那麼簡單的,他們認為教育很重要,收入很重要,以及給後代創造出一個怎樣的環境很重要。

像我父母這樣非常節儉的人來說,與小時候的物質「稀缺」是離不開關係的。那時候吃不飽飯,自然就需要萬事節儉,今天溫飽不愁了,但這樣的生活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節儉是為了存錢,存錢是為了買房,買房是為了給孩子娶妻生子的。

你看,就這麼簡單樸實的道理,但卻讓他們那個年齡階段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讓自己「受罪」,讓後代好過那麼一點。

我爸能有這樣的自我反思,我有時候覺得挺欣慰挺感動的,但遺憾的是,就以讀書這件事上,我也真的無法改變他們多少。

儘管我一年讀了四百多個小時的電子書。

我媽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非常感動。大意是我問我媽的理想生活是怎樣的,他告訴我,「年輕時候的理想生活就是為了,能夠有一天的假,讓我安安穩穩地睡個懶覺。」

我媽追尋的理想就是這麼簡單、直白且樸素。

為了子女,他們願意付出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愛好、生活、健康。

二、小時候的經歷

除了一切為了後代之外,小時候的經歷也佔據很大的關係。

在心理學上,我們說一個成年人現在的性格和價值觀等方式都是由他的少年時代所造就的。

所以才有了阿德勒說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我們現在所處時代的00後們是幸運的,至少在物質條件上幸運很多很多。

但70後、60後那個時代的人,童年何止是不幸。我爺爺的父親,是餓的時候吃豬食被噎死的,因為吃的太多,最後糞便拉不出來。

雖然我父母的年代稍微要好過一些,沒有吃過樹皮,但那個時候大米依然是稀缺貨。小時候常常聽我爺爺講這些故事,覺得甚不耐煩,長大後,卻沒有機會再聽。

這些生活上十分節儉的人,大多小時候都經歷過非常苦的日子。但有的人走出了童年的陰影,發財後開始大肆揮霍,但有的人難以走出,依然養成了這種節儉的生活習慣。

你想,小時候一個月二斤白米,那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啊。事事不計算著來,不節儉的話,早就被餓死了。

因此,現在的節儉,是小時候的童年經歷所造成的。

當然,心理學上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長大後節儉,另一種則是長大後無法抵禦住社會的誘惑,更偏於揮霍。

三、收入低,所以需要節儉

除了以上兩種原因,第三種就更為實際了,為什麼節儉呢?因為收入低啊。

我身邊的很多70後群體,很多人首付買房都是把自己存了幾十年的老本全部用上了。尤其是對打工一族來說,節儉就是為了存錢,存錢就是為了買房。

這樣的道理,始終還是適用的。

但今天的年輕人從小就生活在物質繁茂的社會,他無法抵禦住一周不外出聚個餐的那種誘惑,也無法抵禦消費主義的誘惑,因此就很難像很多70後60後那樣養成節儉的習慣。

不是說這樣的人沒有,但基本上還是比較少的,在未婚領域內。

收入不高,又沒有增加收入的渠道,開源做不到,那就只能節流了。節流就好辦,節約水、節約電,不在外就餐,不去旅遊等等。

綜上所述,有些人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花,一直攢錢是為了什麼呢?

是為了生活。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

相關焦點

  • 省吃儉用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花,一直攢錢是為啥呢?
    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我身邊就有好幾個。究其原因,他們主要還是為了家人和孩子生活得更好,才會這樣做的。我有個同事比較典型,是當兵復員分配到我們單位的。處處省吃儉用,用水、用電都要算計著,一分錢摔八瓣來花。一天三頓飯基本上是自家蒸的饅頭和自己醃的鹹菜,從不與同事坐一起吃飯。出外旅遊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沒有。幾年下來,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和勞累過度,四十歲不到,他的頭髮就全白了,看上去就像五、六十歲的年紀。五十五歲退休後不久就因各種病症離開了人世。
  • 有些人省吃儉用「一輩子」,一直攢錢的人活著是為啥呢
    有錢就花,很可能是當代消費主義的荼毒。而拼命攢錢,說不定是另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溫飽型攢錢,為了保證能活下去比如有人攢錢是為了不餓肚子。我們父母那輩的人不是不會享受,而是經歷過真正的貧窮,他們知道餓是什麼滋味,所以當下溫飽就很知足了,也沒有太大的必要非得去旅遊。而且父母輩的人其實謀生的手段比較單一,可能就是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力掙錢,每一分都是辛苦錢,就更捨不得亂花了。
  • 有人省吃儉用一輩子,什麼都不捨得,一直攢錢人活著是為啥呢?
    有網友提問,題目:有些人省吃儉用「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花,旅遊也不捨得,一直攢錢人活著是為啥呢?這是典型的「守財奴」,愛財如命,不懂生活,不知享受,辛苦自己,勞苦一生。下面說一個真實的事情。但是女老師捨不得,守著錢財不捨得用。有一次女老師生病住院,沒人照顧,又不願意請別人照顧,別人建議,將二婚丈夫的孩子接過來,照顧自己,女老師不願意,託別人帶話,給她以前老鄉的學生,讓其到醫院來照顧她,話帶到後,女學生來到醫院照顧,誰知老師摳門摳得很,一點錢都捨不得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好多都是女學生花錢,女學生看其這樣,就開導老師說,一個人生活,想吃吃,想喝喝,留錢幹嗎?
  • 省吃儉用「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花,攢著錢那活著的意義呢?
    首先要清楚自己攢錢是為了什麼?別人都是在生活,這樣的人可能是,在活著,而且活得沒滋沒味的,一點樂趣和意義都沒有,接下來我們詳細的分析一下我們國家傳統的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文化影響下,攢錢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優秀品德。
  • 會賺錢卻不會攢錢的四個星座,白羊座大手大腳,獅子座愛面子
    錢大概分為兩種用法,要麼花出去,要麼攢起來。大部分人都是有攢錢的思想,未來買房買車等等,但想攢錢卻不一定會攢。常會聽到身邊的人說我的錢怎麼又花沒了,都不知道花哪去了。還有的人就是不攢著,哪怕月收入上萬也還是沒錢,也不知道為什麼。看看都是哪些星座會賺錢不會攢錢的吧?
  • 《維多利亞一號》:為了攢錢買房,一個女人能瘋狂到什麼程度?
    但即便在這個階段,太血-腥的也一直不在我的觀看範圍之內。後來隨著年齡增長,竟然也能看下去了,畫鬼畫妖,無非是為了刺貪刺虐,何必那麼在意表面而錯過了好影片。阿嫦只是一個家境普通、工作普通的女孩子,為了湊首付,她只能拼命攢錢。她白天當話務員,打無數個電話,聽很多人的質疑、嘲笑、吼叫,口乾舌燥地談成一單才有提成。下班後來不及吃飯,兼職去賣包的店裡推銷,陪無數個笑臉,看很多個冷漠的背影,只是為了多賣出一個包。
  • 人生苦短省吃儉用到底值不值得
    人到快死的那一刻感覺人生真的很短暫,到老了你才知道什麼是時光飛速,說到省吃儉用這種情況和家庭有關,如果你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你不一定知道什麼叫省吃儉用,如果生在貧困家庭,你不得不省吃儉用,特別是在農村,一個男人要支撐起整個家庭,父母年邁沒有退休金、兒女成長需要上學,各種的家庭開銷都需要你
  • 「我捨不得給自己花錢」:成年人的省錢方式,就是虧待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一擲千金,是因為他們完全消費得起;但是有的人一擲千金,是那些守護他的人,一分一毛攢下來的。 攢錢不是口頭的說說而已,而是具體到每一天,每一頓飯,每一時刻的花銷,它是一個長久的行動詞,所以在很多的時候,有的人在攢錢的過程中,其實一直都在虧待自己。
  • 最讓男人捨不得分手的星座,讓人寵愛一輩子
    有些女生總是作得讓男生恨不得馬上就跟他分手,但是臨到最後卻又是偏偏捨不得,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這些住在男生心裡,最讓男生捨不得分手的星座都有誰吧
  • 農村老人「存錢」成風,寧願吃苦也不捨得花,他們是咋想的?
    很多農村老年人生活都很清苦,可以說一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幾乎很多年都不買一件衣服。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們沒錢,其實並不是這樣。基本上一個農村老人去世後,都會留下一些存款,為何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把錢存著一直到去世呢?
  • 為什麼有些人捨不得扔舊物,家裡是什麼樣子?
    不知大家身邊有沒有捨不得扔舊物的人,自己的身邊包括自己在內有好多捨不得扔舊物的人,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又有著怎麼樣的一種心理?01有一種不舍叫做情懷。家裡的儲藏室堆滿了他在部隊時發的那些大頭鞋,還有軍裝,有些是舊的,有些是新的,他捨不得送人,更捨不得扔掉,就那樣讓這些東西默默地存在一個角落裡。這種情懷是可以理解的。誰還沒有個情懷,但是他的情懷不止這些。她老公喜歡花,喜歡花是好事。但太多的花兒可能就會使得室內空間狹小。她家有二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花盆擺滿了涼臺。
  • 68歲修鞋老人省吃儉用捐款十餘年 只為還「人情債」
    十餘年來,老人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都捐給了需要幫助的人。最近的一次是在扶貧日之後,老人捐出了一萬元。在一筆筆善款背後,有著感人的故事。  12月20日,記者在孫靖的修鞋鋪看到,小店面積不大,桌上、地上堆放著各種工具和箱包皮具,捐款的證書則被「隨意」地收在抽屜裡。孫靖告訴記者,「捐款」其實是在還15年前的「人情債」。老人捐款署名「立青」而不用本名,則是覺得別人沒必要記住自己。
  • 9旬老人一生省吃儉用,靠吃鹹菜度日,死後家裡現金6人清點3小時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很多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為了維持溫飽問題,眾人皆以節儉為主。節儉的目的是為了很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在節儉中苛刻自己。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今天所說的9旬老人是驚為天人的隱形富婆:她一生省吃儉用,以吃鹹菜辣椒為主,去世後,後人清點她所儲藏的現金就花了三個小時,這個老人是誰?所存錢財從何而來?
  • 省吃儉用只為存錢買房,老公卻偷偷拿錢給父母,花掉大半收入
    不過為了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人都能忍受住這份辛苦,畢竟看到自己打拼出來的房子,這份成就感還是讓人滿足的。可是有很多人都很難走到這一步,不是在存錢買房子的過程中就產生矛盾,就是根本堅持不下來,最近我也收到了一個讀者的傾訴,就是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她跟老公之間產生了矛盾。
  • 父母勸我不要買房,不要攢錢,有錢就花,你們父母是這樣的嗎?
    表面上聽起來,你父母說的有道理,可能是為了你好的,但回到殘酷現實層面,實際上可能不是那麼回事,你父母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地球人都知道這裡面有「詐」。他們還真把你一直當小孩了。第二,今天聽題主一說確實讓我大開眼界,我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聽說過,父母這樣教育孩子「不要買房、不要攢錢、有錢就花,不要有太多的壓力,日子過得去就行。」
  • 我採訪了58位「攢錢高手」:整理了一份親測有效的攢錢方法合集
    老實攢錢,為了日後輕鬆  2. 及時行樂,物價飛漲還是早點消費  前不久有位年輕朋友問我,許多人都說存錢就是碗毒雞湯,不僅影響了生活品質,還把錢都白白餵給通貨膨脹,越攢錢,越虧錢。  「是這樣嗎?」他問。
  • 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
    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成功?快樂?價值?幸福?我覺得,都是,因為這些,都是我們想要的。我們都想成功,我們都想快樂地活著,我們都想實現自己的價值,變得更有價值,我們都想收穫幸福的人生。那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幸福?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想清楚,弄明白。
  • 你說你是省吃儉用,我只覺得可憐寒酸
    他大學一哥們兒,在上海租了一室一廳自己住,老劉去找他商量:我只睡睡袋,佔你一點空間,少算我點錢。哥們兒不知道是和他革命友誼長存還是活雷鋒在世,不但同意了老劉入住的提議,還提出別睡睡袋了,客廳有沙發,去那裡睡。老劉不同意,人家問:「你是怕太麻煩人家?」他搖搖頭。「那是為何?」
  • 震驚|混油皮貧民窟女孩每天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它們???
    人比花椒鹽的花姐年齡:18膚質:混油痘愛好:盼假期集美們周五好鴨~~~話說這是花姐在年前最後一次和集美們見面了呢,突然灰常的捨不得。好啦花姐的碎碎念到此結束~希望姐妹們口下留情,很少有人臉上像牛奶布丁一樣光滑白嫩捏~上上周測評上妝方法時,後臺留言很多姐妹都說和花姐膚質差不多,花姐震驚!!!我竟不是一個人。所以這次應姐妹們的要求,分享一下貧民窟花姐頑強的護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