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易 思 :易 採 匯 趣 味 解 讀 有 意 思 的 地 產 冷 知 識
2018年初,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發微博,稱自己在日本京都買了一條街十一個老町屋,打造自己民宿品牌的第一站。其實不僅僅是薛蠻子,在京都買下老町屋經營民宿的中國人近年來並不少。
町屋,是日本傳統的全木結構連體式建築,在千年前的京都,由工匠們使用高超的傳統木工技術建成,這一座座精緻的建築,是那個時代的京都人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在不少中國人眼裡,和式傳統建築就是中國的唐風宋韻,充滿自然禪意。
從佛教的傳入開始
日本傳統房屋,是佛教建築傳入日本後逐漸形成的日本民用住房建築,以塌塌米、竹、石、紙、木等簡單的要素,構成「空、間、寂」的獨特日本建築美學。
奈良時代(710~794),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受唐文化的影響,日本進入了古典建築的黃金時期。
平城京的面積只有長安城的四分之一,結構與長安城極為相似,佛寺的布局和建築風格也非常接近唐朝寺院。佛教寺院建築的興盛,奠定了日本所謂和式建築體系的基礎。
平安時代(794~1192),天皇將首都從奈良遷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
894年廢止遣唐使之後,日本開始發展獨特的國風文化,建築也由唐風向和風演變,即唐代建築的日本化,是日本建築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之一。
裝進四季的自然之美
町屋,是京都代表性傳統建築,也是日本中世紀以來城市住宅的典型樣式。這些房子成排面臨馬路,深長的町屋裡頭設有坪庭,日本四季的變化通過院落進入居室,自然之美在這小小的一方井中表現得生動而具體。
町屋的建築式樣叫做「町家造」,通常是二層建築,下層臨街開店,上層居住。京町屋的特點,一是窄,門面都很窄;二是深,進深都很大。
經典的特徵是紅殼格子,顏色濃重的格條板窗;蟲籠窗,窗戶外面包著木格柵和犬矢來;墻角處竹子做的弧形結構,防止雨水弄髒墻角。
日式住宅的結構很簡單,裝飾樸素。空間幾乎僅由地板、柱子和屋頂三部分組成,內庭是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外空間的聯繫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間」完成。
禪宗的審美觀對日本建築的影響深遠廣泛,在使用建築材料時儘量保持其自然形態,庭院追求小中見大,重視用心去感悟自然的精神境界。
模仿、吸收、重構、創新到回歸
日本現代建築始於1868年明治維新,日本建築仿效西歐,把原先的木結構逐漸轉變為磚木混合或磚石結構的西式建築。
50年代末的戰後經濟恢復階段,日本大量建造廳舍建築,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努力探索自身民族風格;
60年代日本經濟的迅猛發展,促進了建築的現代化,日本建築師試圖融和東西方建築文化;
70年以及80年代,日本經濟已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建築師大膽探索傳統創新的形式,今日大部分世界聞名的日本建築師在這個時期開始嶄露頭角;
90年代後經濟泡沫破滅,日本建築進入創作低潮,日本建築師開始反省並沉澱,日本的民族精神真正回歸。
商業價值的缺失,曾使得大量老町屋或被拆除或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傳統建築被現代高樓建築所取代。
在京都市政府的「修葺與改造」規劃下,一部分町屋得到了保存,被改建成了民宿、料理店、咖啡館、服飾店,讓町屋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日本對於傳統建築的改造利用,以及對傳統建築理念的繼承再創造,對中國的古代建築保護與現代建築開發也是一種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