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的大一統
中華民族大一統是文明的大一統、文化上的高度統一集中。要想弘揚中國文化,那麼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是中國文化,這其中又包含哪些含義。現在一談到中國文化,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家自然都會想到與文化相關的元素,兵馬俑、龍圖騰、旗袍之類的,當然這是中國元素的重要內容,但這不是中國元素的全部。
-
李寬定先生做客「山骨講堂」:文化是群體意識形成的共識
講座上,李寬定先生論述了傳統文化、現代意識的核心要義,以及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發生衝突,今人如何面對的問題。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意識,群體的意識形成共識,就是文化。一、文化同時需要載體和內涵國人愛談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飲茶有茶文化,吃飯有飲食文化。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1月5日,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是關鍵,他同時表示,「中華文明連續五千年不斷代,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基因。」他也在類比研究中發現,長江和黃河是 「雙聯體」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的雙股結構,由此可以說明中華民族為何生生不息,並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學理解釋。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一統」是一個整體性的詞彙。大多數人對於這個詞彙,都是單純地認為是地域上的統一,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理解較深的人們,則會想到歷史上,古代中國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高度統一。逐漸被文化論所取代,即:夷狄入中華則中華之,中華入夷狄則夷狄之。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春秋》。其原本的意思是什麼,很難說明。然而,自元朝起,則句話就成為了評判華夷的一個標準,即以儒家的「禮」來評判是不是中國人。元朝,對外都是自稱「中國」。例如,忽必烈發給日本的詔書中,便自稱中國:日本自開國以來,亦世通中國,及朕繼位,卻無一乘之使者。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然而,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歷史及其積澱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哪些傳統文化是值得復興的優秀文化,如何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復興與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建設有什麼重大的關係?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直到《新經學講演錄》的出版[1]才比較客觀而全面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浙商精神 2020-12-2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的大一統思想從哪裡來?
大一統思想探源中國「大一統」一詞的正式提出,始見於《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這裡的大不是形容詞大,是動詞「尊大」的大,也就是以一統為尊。為什麼要尊大一統呢?大一統是不是公羊高提出的呢?當然不是,大一統的思想本來就蘊含在《春秋》裡面,公羊高只是把這一點闡發出來罷了。在《春秋》裡,「王正月」一詞出現頻繁,所傳達出的信息就是,奉周王的正朔,突出周王的地位,強調天下一統。這種大一統的思想最起碼在《春秋》成書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作為政治文化,「大一統」是歷代國家治理的目標和價值觀;作為治理體系的「大一統」,則是以中央集權為基礎發展出的一系列制度、政策等。「大一統」政治文化和政治過程的互動,促成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家的不斷發展;而「大一統」的觀念,直到近代仍然產生影響,成為當時人解決國家建構和民族關係問題的重要思想基礎。
-
青海日報數字報 |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象徵
千百年來,黃河養育著中華兒女,見證著華夏民族歷史的變遷、文明的發展。作為一條自然河流,黃河是人們心中的「母親河」,是一種文化象徵。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是古今黃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黃河的滋養下、與自然交互作用創造的燦爛文化,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之根和源頭。
-
綜述:「雲」裡遊中國 「線」上傳文化——丹麥哥本哈根中國文化...
新華社哥本哈根5月6日電綜述:「雲」裡遊中國 「線」上傳文化——丹麥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促同心抗疫新華社記者林晶自3月初丹麥政府因新冠疫情實施「居家令」等管制措施以來,丹麥中國文化中心通過舉辦「雲·遊中國
-
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培育出全世界最早的大一統帝國
01在各大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最早形成大一統的帝國。別以為帝國很容易形成,在近代以前,除了中國的王朝和西方的羅馬帝國,其他文明組建的國家,都很小,哪怕看似統治疆域很大,也只是一個鬆散的邦國組合體。像中國的王朝那樣,對地方擁有強大的控制力的帝國,在近代以前,只有中華文明做到。很多人會認為,這得得益於秦始皇的功績。
-
中華文化聞喜大學堂 陽明家長課堂正式開班
12月17日,中華文化聞喜大學堂陽明家長課堂舉行開班儀式,道北小學、明德小學、聞中附中、城西中學的150多名學生家長參加了開班學習。開班儀式上,聞喜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文振西,作了題為「正心鑄魂做好人生最偉大的角色」的演講;聞喜縣老年大學常務校長裴雙喜以「如何關心孩子成長」為題作了講座;中華文化聞喜大學堂校長任昭廷、鹽湖區實驗小學校長張靚穎分別就如何關心孩子成長,為大家呈現了精彩的授課。授課現場,家長提問,專家解答,形成互動,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
冬令營開營 213名華裔青少年雲上學習中華文化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冬令營泉州營12月16日在華僑大學線上開營。在為期15天的活動中,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213名華裔青少年將全程參與,在「雲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新社報導,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會長拿督陳天場表示:「這次活動讓海外華裔青少年能在線學習中國故事,了解閩南風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線上冬令營的消息一經傳播,短短兩天裡,馬來西亞就有80位僑胞子女表示願意報名,學習熱情極高。
-
2千多年了,中國把很多東西大一統,卻唯獨沒有把文化大一統!
很早很早以前,中國文化是一個大道文化,一直從古代流傳下來。後來《周易》傳承並發展它,才使得周易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大道之源。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大道文化被天下所裂。各家各派隨便分砍道術成為學術,各取所需,然後各修各的所謂道。大道文化被弄得支離破碎,所以稱這時期為裂道文化產生期。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雲」展-第二屆東莞·中國泥塑藝術聯展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雲」展-第二屆東莞·中國泥塑藝術聯展⑦ 2020-04-2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荀子大一統思想探賾-劉長明
總覽《荀子》全書,大一統思想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涵蓋哲學、政治、社會、管理、自然、經濟、軍事、文學等領域,堪稱我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性惡論」的要義,絕不是放任惡,而是強調控制惡、糾正惡、改造惡而不斷向善。荀子「性惡論」直接導源於大一統需要。他認為:「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富國》)就是說,人性惡決定了人們有共同而無窮的欲望,而財富總是有限的,欲望無窮與財富有限之間的矛盾必然導致衝突和爭鬥。而大一統可以集中天下財富,較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消弭不必要的爭鬥。
-
西塘漢服十二花神今日亮相傳遞中華文化
流水潺潺,漢服十二花神以花神之名,承載花之物語,花之靈氣,花之秉性,與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共赴盛宴、相聚西塘。西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紅屏表示,近年來,隨著七屆「西塘漢服文化周」的成功舉辦,「穿漢服,遊西塘」 已經成為廣大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們的共識。
-
講清楚|韓星:不能把「大一統」與「大統一」混為一談
不能把「大一統」與「大統一」混為一談 有人常常把「大一統」解釋為是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君主專制、高度集中、整齊劃一的龐大帝國,意味著思想、觀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一致性或統一性。「大一統」的「大」很容易被望文生義地理解為「大小」的「大」,「一統」被理解為「統一」「同一」。